受访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韩泳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  吕讷男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单祺雯

手术、放化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其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如何减少这些治疗方式对病人造成过多伤害,帮助肿瘤患者提升生活质量、活得更长,一直是各国医生的努力方向。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议上公布的多项研究成果提示,三种癌症的治疗或许可以做“减法”,疗效不受影响。



研究提到的三个癌种分别是卵巢癌、食管癌和淋巴瘤。研究人员发现,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手术中,避免切除看似健康的淋巴结是安全的。这项研究比较了379名患者的结果,其中一半切除了淋巴结,一半没有,9年后,两组患者的寿命没有差别。“对食管癌而言,减少放疗是安全的。”研究人员称:“438名食管癌患者中,一半接受化疗和手术,另一半加了放疗。3年后,接受化疗和手术的患者中有57%还活着,而接受化疗、手术和放疗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只有51%。”而对于晚期淋巴瘤,研究人员对比了两种化疗方案后发现,强度较弱的患者组治疗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少。

针对此次会议提到的“晚期卵巢癌是否需要做淋巴结清扫”的问题,其实学术界一直有争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吕讷男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淋巴结扩散是早期和晚期卵巢癌的共同特征和重要预后因素。研究显示,早期和晚期卵巢癌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后,可检测到的淋巴结转移率为44%~53%,就算看似“正常”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常常有显微镜下转移。大量研究都指出,系统性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可以给卵巢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有利必然有弊,两者在医学决策中总是并行的。卵巢癌患者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会接踵而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吕讷男说,这个因素困扰着临床医师的决策,也是争议的焦点。另外,有研究显示,晚期卵巢癌患者接受手术且术前术中评估淋巴结正常者,进行系统性盆腔和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与不接受淋巴结清扫术相比,总体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无明显差别。所以,目前指南对于晚期卵巢癌的意见是——应切除术前成像或手术探查中发现的可疑和(或)增大淋巴结,不需要切除阴性淋巴结。

“我不太认可大会上针对食管癌的研究。”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韩泳涛明确表示,国外的研究要批判性地看待。由于人种基因差异,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生长、增殖和分化的过程)不太一样,因此治疗方案一定是有区别的。其次,这次研究结论与西方主导的AJCC癌症分期观点相悖。以食管癌为例,AJCC癌症分期明确指出,食管鳞癌应先做放化疗,再做手术,效果不明显的话需要加上免疫治疗。可以说,能用的手段必须全得用上。第三,学术会议结论不等于指南。这是一组回顾性研究(以现在为结果,回溯到过去的研究),相较前瞻性研究(是以现在为起点追踪到将来的研究方法,即事先设定好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把相关影响因素纳入统计范围,看真实结果),它的证据级别较低,不能充分确定治疗措施与疾病预后的因果关系,在调查过程中可能存在混杂因素无法排除。

那么,在肿瘤领域,未来是否可以通过缩减治疗方式而达到不错的效果呢?韩泳涛表示:“这不仅是患者所盼望的,也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手术、放化疗技术已非常成熟,做得也很到位了。未来,想要减少创伤、实现肿瘤患者有尊严的生活,不能仅靠在现有手段上做文章,必须要在药物研发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