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洲两个大国——法国和德国的态度一直在变化。

法国一开始并没有全力针对俄罗斯,甚至还会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和诉求,希望能够促成俄乌和解。

然而,打了两年之后,法国一度成为最激进的西方国家,威胁向乌克兰派兵。

德国的情况也类似,开始的时候,在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显得很犹豫,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美国的步调一致,向乌克兰提供了一波又一波的援助。

不过现在,德国的态度发生了一些转变,开始给可能失控的局势踩刹车。



(德国总理朔尔茨)


朔尔茨:可能回归互谅与外交


据《参考消息》报道,德国总理朔尔茨称,他相信近期不会爆发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德国政府的目的是通过外交和对国家边界不可侵犯性的理解来避免冲突,有必要回归政治、外交和互谅。

按照朔尔茨的意思,只要北约和俄罗斯互不侵犯对方的边界,就可以避免双方爆发正面冲突。

而避免冲突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朔尔茨之后说的话:回归政治、外交和互谅。

这就是谈判的意思,通过和平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将战争进行到底。

朔尔茨的这番表态,就是在给西方踩刹车,因为近段时间西方的步子跨得很大,有必要缓和一下立场,并寻求政治途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顶多能暂时避免大战的风险,而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大规模战争。



(德国国旗和法国国旗)


德法一直对立


朔尔茨突然开始踩刹车,与法国有直接关系。

德法两国的立场都在变,是因为双方是对立的,你主张谈的时候,我就主张打,现在你要出兵了,我就谈外交,谈谅解。

整体来看,德法都试图保有一些灵活的空间,以维持与俄罗斯最低限度的关系,等到能够谈的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

但双方在谈判之前,双方的立场会区分开,因为两国都想利用乌克兰冲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不过关键的问题还是在美国这里,无法说服美国,或者扛不住美国的压力,一切都白搭。



(欧美存在分歧)


欧美存在分歧


在乌克兰问题上,欧美之间是有着根本分歧的。

乌克兰问题从苏联解体之后就出现了,并且愈演愈烈,一直发展到了现在这个程度。

之前,美欧俄就乌克兰问题达成过不止一次协议,欧美都希望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

最开始的时候,就是美英和俄罗斯在匈牙利就乌克兰问题签署了《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但未能发挥作用。

后来德法出面,排除美英,和俄罗斯达成了《明斯克协议》。

也没有发挥作用。

所以现在美英和德法之间也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谁来主导新的协议?

这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影响力,也关系着地区的和平稳定,德法自然希望自己能够主导新协议,但美英是不会同意的。

之前俄乌在土耳其谈得差不多的时候,德法实际上没怎么干预,是美英强行破坏了。

这种破坏就是在告诉欧洲国家,这事得按照美国的意思办,美国不同意,谈得再好也没用。

因此,现在德法应该统一立场,争取谈判的主导权,达成有利于实现欧洲持久和平的协议,而不是为美国再次挑起战争埋下新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