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将在莫斯科红场等多地举行胜利日阅兵。这是俄罗斯人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不过,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的背景下,今年红场阅兵的人数和装备数量较去年均略有减少。

有评论称,俄罗斯正准备以相对温和、精简的姿态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9周年。分析人士指出,阅兵规模的些许变化无关大体,俄罗斯保卫国家、抵抗外来侵犯的决心从未改变。

“决心”从未改变

对俄罗斯人来说,胜利日是神圣而庄严、愉快又悲伤的一天。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柏林郊区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由于时差原因,投降书生效时,苏联已是9日凌晨。5月9日就被确定为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纪念日。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苏联为此付出2700多万军民的生命,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

苏联解体后,俄国家杜马于1995年通过永久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的法令,规定5月9日为全民性节日。自那以后,每年这一天,俄罗斯都会举行阅兵式、招待会等活动,举国庆祝。

据俄防长绍伊古日前介绍,今年的胜利日阅兵将在包括莫斯科在内的7个英雄城市和18个军区、舰队和装甲兵司令部所在城市举行,共有约15万人和2500件武器和军事装备参与其中。

其中,莫斯科红场阅兵将有超过9000名官兵和70件武器装备受阅。按照惯例,俄防长绍伊古会在俄联邦武装力量陆军总司令萨柳科夫的陪同下,乘车检阅各方队。俄总统普京会发表胜利日讲话,并与多位外国领导人一同观看阅兵式。

与去年相似,多个独联体国家的领导人将出席红场阅兵,包括哈萨克斯坦总统、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塔吉克斯坦总统、土库曼斯坦总统、白俄罗斯总统等。另外,俄方还向古巴、老挝和几内亚比绍三国领导人发出特别邀请。

外界注意到,相较去年约1万名官兵、125件装备受阅,今年的红场阅兵呈现出规模更精简、紧凑的特点,被解读为俄军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俄乌冲突前线。

“参加阅兵的人数和装备数量并不能说明主要问题,俄罗斯保卫国家、抵抗外来侵犯、取得战斗胜利的决心从未改变。”俄罗斯问题专家盛世良为今年的胜利日阅兵圈出主要看点。

阅兵前夕,作为胜利日配套活动,俄方在莫斯科胜利广场上举办从乌克兰缴获的北约武器展览,包括德国“豹2”坦克、美制“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等来自12国的32种坦克和数百件武器装备。“此举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能力,也表明其对西方压力的毫不畏惧。”盛世良指出。

阅兵式上,“与往年一样,1945年插在德国帝国大厦上的胜利旗复制品会率先登场,二战功勋武器T-34坦克会在武器装备方队打头阵。”盛世良指出,接着俄军会按照先轻型、后重型的顺序进行武器展示,包括步战车、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役导弹、战略导弹等。

与常规操作不同的是,徒步方阵不仅包括各兵种、士官学校、青年近卫军、女兵等队伍,特别军事行动的参与者也将沿红场行进;武器装备方面,据称俄军新型救护装甲车“林扎”将首次亮相。其最快时速能达到105公里,能更好地抵御子弹和弹片袭击,被视为战场医疗支援能力的重要进步。

此外,历经前两年航空力量的缺席,今年,“俄罗斯骑士”和“雨燕”航空队将在红场上空进行特技飞行表演。6架苏-25攻击机将拉出象征俄罗斯国旗的三色彩烟,为整场阅兵画上亮眼句号。

另有评论称,今年的主要受阅装备与去年相似,多为“远离”前线的武器。比如,“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射程可达500公里;S-400“凯旋”防空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00公里,主要用于要地防空;“亚尔斯”战略导弹系统更是部署在俄纵深地带。因此,派出这些装备受阅,既不影响前线战备,又相对容易协调。

为何“情有独钟”


胜利日前夕,莫斯科在红场附近举行阅兵总彩排,吸引大批民众驻足围观。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等机构的民调,约80%的俄罗斯人愿意参与胜利日纪念活动,其中阅兵式最受欢迎;约65%的俄罗斯人认为胜利日是最重要节日。

为什么70多年过后,与新年、复活节等其他传统节日相比,俄罗斯人仍对胜利日“情有独钟”?

“俄罗斯人对胜利日的重视程度,可以说超过十月革命纪念日。”盛世良指出,究其背后,从历史看,卫国战争比十月革命时间更近。它不仅涉及每家每户,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纪念胜利日,不仅是历史传统的延续,也体现了俄罗斯人同仇敌忾、抵抗外敌、保卫祖国的共同价值观。

就现实而言,盛世良注意到,近年来,俄罗斯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在前线战事艰难的背景下,俄罗斯比以往更需要凝聚人心、团结民众,以抵御西方的挑战和压力。

从这个角度看,胜利日阅兵不再是单纯的纪念二战胜利、展示军事实力,也被赋予向特别军事行动参与者致敬、为下阶段行动再动员的特殊意涵。

此外,“随着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力量受到一定削弱,近年来,否定卫国战争成果、否定苏联反法西斯贡献、歪曲二战历史的声音逐渐增多。”盛世良指出,俄罗斯纪念胜利日有助于俄罗斯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现行国际秩序,并对上述试图篡改历史记忆的错误论调进行有力回击和反驳。

离“胜利”还有多远?

一直以来,胜利日阅兵也是俄罗斯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俄罗斯曾多次借助这一场合,试图唤起战争年代的传统友谊,缓和与西方关系。

比如1995年,二战胜利50周年之际,时任俄总统叶利钦请来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梅杰等西方宾客观礼,俄方也没有展示核导弹等威慑性武器。自1995至2007年间,俄罗斯的胜利日红场阅兵曾多次不展示大型武器装备。2010年,为纪念二战胜利65周年,普京接待了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

不过,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走低。西方国家领导人不再在俄胜利日纪念活动中现身。

如今,乌克兰危机延宕,西方没有止住军援乌克兰的脚步,试图与俄罗斯展开消耗战。胜利日来临之际,俄罗斯离“胜利”仍然遥远。红场礼炮齐鸣之时,乌东前线仍会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出于安全考虑,俄罗斯多地取消了今年的胜利日阅兵,“不朽军团”大游行也被取消。

“俄乌冲突到底会持续多长?”盛世良认为,眼下谁都没有答案。据称早在2022年3月底,俄乌就曾在土耳其举行直接谈判,开始起草和平协议草案。但战场态势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未来走势仍取决于多重因素,包括美国大选等。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人口、国土、GDP,乌克兰都无法与俄罗斯匹敌。”盛世良指出,尽管西方承诺很多,但兑现速度并不快,乌克兰兵力紧张很难缓解。正如一些俄学者所言,只要西方没有亲自下场,最后拖垮的恐怕还是乌克兰。

就在胜利日两天前,俄总统普京开启第五个任期,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对内,俄罗斯新政府主要成员有望在本月10日前后得到任命。“据称几个重要岗位可能会换人,或对国内政策以及俄乌冲突产生一定影响。”盛世良指出。

对外,“俄罗斯的初衷是抵制北约东扩,结果却在北约进一步东进、北扩下受到挤压。”盛世良说,未来,普京会对外交政策进行怎样的调整,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态势会如何演变,均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