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好几个小伙伴让我聊相亲区的瓜,为什么不论是微博上的大二,还是B站上的二狗青年,这几个相亲账号社区现在都高度偏向女用户,对男用户极端不友好呢?


为什么同样是年薪二十万,女生就是优秀独立,男生就是低收入普信男呢。


有的认为是社会风气影响,有的认为是戾气变大,还有的人干脆认为是账号运营是随大流“打拳”。


其实没那么复杂,各个平台的相亲账号都偏向女性,这还真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结果。



我相信你们都听过飞机弹片统计的故事,二战时美军委托哥伦比亚大学一位教授研究飞机安全问题。


很快统计发现,返航的飞机多为机翼受损,机身受损轻微。


于是军方得出结论,既然受损部位集中在机翼,那么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加强机翼部分装甲。


但大学教授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理由是数据统计里没有机身受损的样本,说明这些地方一旦中弹就回不来了。


统计表里密密麻麻的机翼受损数据,反而意味着这个部位是没那么重要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商学院经典案例——幸存者效应。


年少的时候,我读到这个故事其实是比较诧异的,不是因为这个案例多精妙,而是我觉得从难度来说,幸存者效应的理论并不复杂,稍微想一下就能想到,美国军方那么多聪明人,难道都没发现吗?


后来我才理解,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想从无数案例,海量的信息流中抽丝剥茧地找出逻辑线,其实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大部分人往往下意识地随波逐流,很少去思考水面下的真正答案。


当前的相亲市场,本质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幸存者效应。


为什么结婚这事,前两年大二评论区还是五五开,认为男的女的只要年纪大了都着急,


现在几乎一面倒的认为,结婚就是男的在着急,女的都不着急结婚?


因为男性们真的更急了?可这符合舔狗经济崩塌等现象吗?


显然不符合。


真正的答案是,因为男性真的不关心了,男性真的大量离场,导致相亲市场剩下的用户都是女性了。


相亲市场活跃用户以女性为主,那社区当然全是女性爱听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么一说彩礼全是支持的声音,为什么约会AA会被骂狗血淋头?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全是同一个,当前相亲市场女性呈压倒性比例。


相亲社区对男性不友好,对男性更挑剔,认为男方更需要婚姻,反而意味着当前相亲市场全是女性,所以喊出的都是对女性希望听到的声音。


只有这个结论,才能和百合等相亲平台的数据对得上。


百合等平台数据显示,部分城市相亲市场男女比例已经达到1:40级别。



也只有这个结论,也才能和之前体制内相亲会全是女的,男的不够要去拉壮丁凑人头的情况对得上。


这还解释了一个疑问: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网上都说男的多,一到线下相亲会,男性居然要四处凑人头,线上为什么会如此割裂,其实不割裂,线上话题存在反向发声的幸存者效应,要反着看。这样线上线下其实是一致的。


理解这个,你就理解,为什么大二等相亲账号社区高度偏向女性。


如果你把大二等相亲账号视为一个普通自媒体账号去看,那么这就是一个女性粉丝占比70%甚至更高的账号。


自媒体内容偏向目标受众,是非常合理的行为,非常符合市场经济。


美妆博主女性粉丝多偏向女性大家都理解,相亲博主女性粉丝也多,所以也偏向女性,你怎么就转不过弯来呢?


但如果只到这里,我觉得这点内容是不够称为一个经济课的。


如果有人视野广泛,可能会发现另一件事,几乎就在这两年,几乎就在同一时间,


在相亲博主们偏向女性的时候,红娘博主们,则开始一面倒的偏向男性。


WHY,为什么?相亲市场不是女性多吗?为什么红娘们却能顶着女性受众压力帮男性说话?


这是不是违背了商业逻辑?


因为红娘的商业模式是结算机制。


不论是大二还是二狗,抑或各个大学墙表白墙,这些相亲账号都是流量机制,也就是不管是否有人结成对,只要有人投稿有人看,有流量账号就能盈利。


这个商业模式更接近内容自媒体,那自然是受众群体决定了内容偏向。


而红娘们是结算机制,也就是不管你线上声音再响,她就看成了几对,成一对新人,她才能收钱。


那么,在1比40的男女比例下,如何更快实现成交呢?


拉升男用户比例,对吗?


在女性数量压倒性溢出的情况下,谁有更多男会员,谁更快围绕男用户成交,谁就能更快出单。


这就是为什么红娘们敢直接拒收35岁以上女性简历,因为这种情况下,真的是你不干,有的是帕鲁干。


甚至,这还解释了为什么红娘们不但拒收大龄剩女,还要做成视频挂出来。


因为这其实提升了她们的工作效率,听起来很残酷,但事实就是,你投简介我还要花时间挑出来扔掉,那干嘛不直说超过35的我这边不收呢?


如果你觉得无法接受,巧了,我过滤的刚好就是你这样玻璃心的群体,双喜临门。


商业领域不存在无效操作,这么多红娘都这么干,必然是有其原因的。


这也和线下婚介所,这两年拒收35岁以上女性的逻辑一致。


因为线下婚介所,也是结算机制。


甚至线下更残酷,比如你看2019年那个报道,女方交钱没成告婚介的案例。


女方询问男方为什么见面后没后续了,结果男方告诉他自己行程很满,婚介一天给他安排了三个女的见面,忙着赶场子。女方大怒状告婚介所。



这还解释了,很多女性为吐槽的,为什么红娘都偏向男性劝女性放宽标准,就不能让男性放宽标准吗?


在1比40的供需关系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你不干后面还有39个人排队呢,我直接把你飞了换下一个就行,吃饱了撑着去让买方放宽标准?


事实上,1比2的供需关系,卖方就已经完全没有议价权可言了。


类似刚刚1:3的案例,女方不但要额外交钱,男方这边见完不满意的连聊都懒得聊。


而到1比10,1比20这种比例,已经连议价过程都是浪费时间了,相比劝你,我直接换人是更快的。


这和之前女性博主那边,投稿吐槽男生相亲态度过于强硬的内容也互相印证了。



也解释了为什么哪怕杭州王阿姨这样知名的公益红娘,也选择了拒收87年之前的女生,因为收了也没人配,干脆不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商业模式决定了社区形态。


所有你觉得难以理解的现象,从经济角度来看,逻辑往往都非常清晰。


相亲账号校园墙是流量导向,不需要管你能不能成,只要账号有人看就行,那必然是偏向数量更多的女方。


红娘是结算导向 ,成一对才能赚一单,女多男少的情况下,必然偏向供需紧缺的男方。


没错,这就是我总结的相亲经济学理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诗翰(ID:lixingdeqinggan1),作者:卢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