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妹也很少看金融行业的电视剧,因为金融圈的许多操作,电视剧都不敢这么写。但被称为“金融剧教科书”的《城中之城》成功打破了八妹的这一偏见,这部剧不仅敢写金融,还会写金融业务,写透了金融人的工作生活百态。怪不得《城中之城》是观众规模超2.33亿,爱奇艺热度破9500,到目前为止热度第三名的电视剧呢,辐射面真的很大。
1./ 深入浅出,诠释银行的“业务碰撞” /
剧情一开始,就直接深入浅出地用戴行长帮助嘉祥实业守住股价,讲解了曾经金融圈中常见的、需要银行配合——通道业务,直接让银行人们打开了自己的回忆匣子。
在2006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支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由此开创了我国信托机构通道业务之先河。在随后数年间,银行+信托、证券+信托、基金+信托的通道业务迅猛发展,迅速占据我国信托业务的半壁江山。信托业协会曾有一份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末,事务管理类(通道型)信托占比59.62%。
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来后,明令禁止了金融机构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正是针对许多从前通道业务“创新”进行了规范,这也对应了剧里所说的创新比监管多走半步。
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盈利,业务创新时刻发生,许多业务出现后,监管才能对症下药出具细则,随之业务慢慢地变正规,这个过程不断重复,我国的金融体系才能不断完善不断健康发展。仔细看戴行的这些话,恰恰反映了很多新旧业务的碰撞,足见编剧见解深刻。
还有一个令人深刻的业务碰撞,即赵辉推行的“阳光计划”,也就是这两年普遍出现在银行财报里的“帮扶小微企业、普惠金融”。
当年,给小微企业放贷是吃力不讨好的,商业银行在风控的大前提下,更倾向于开展熟悉业务的信贷,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低、规模小、没盈利、无法提供担保,金融机构普遍不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
所以赵辉站台的阳光计划,下面支行或部门要么敷衍了事,要么根本不听,怕贷款给小微收不回成为坏账,一年的绩效可就泡汤了。
但是帮扶小微最后又怎么做起来了呢?是靠一个一个银行人真正深入产业的调研走出来的。现实中有一家银行外界说他家对公的员工时常不在工位上,他们不是在客户那里办业务宣讲,就是在调研客户的路上,用将近十年的时间,网格化地推进,让小微企业敢贷款、敢发展、让营商环境有了更好地改善,这就是剧中陶无忌等对公员工去看各种项目的真实写照。
这些业务碰撞、矛盾,以前许多剧不敢写、不会写、写不深,但城中之城讲得深入浅出,这部剧不论是金融行业的观众和普通观众,大家都能在专业层面上引发共鸣。
2./ 真实到泪奔:理想之城和现实之城碰撞 /
在上海工作的银行人大伟说,这部剧赵辉和陶无忌,就是他师傅和他两代银行人理想和现实的碰撞。
赵辉代表了现在银行75后年龄段的中层领导。剧中,赵辉并不是权力无边,他需要升职、升职路上也会被投反对票、遇到空降领导的绊脚石,最后不得不联合吴显龙谢致远等外部势力“对抗”空降的领导李森。
实际上,银行的中层有许多自己的无奈,大伟总结了银行升职的定律——你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还得行。
赵辉不就是这样的写照吗?以前戴行在的时候,他行,戴行也说他行,戴行自己本身也很行。失去了戴行的保护,赵辉才发现自己没有“嫡系”,故启用陶无忌,开始用阳光计划作为突破口来进行下一个阶段业绩的积累。
而陶无忌,就是年轻时打拼的赵辉,也是近几年进入银行年轻人的缩影,他是个沪飘,即使CPA、CFA等证书拿到手软,即使转岗考试成绩苐一名,还是没能转岗,现实中有多少管培生到了柜台后就回不去分行了?
大家都说陶无忌这小子太有表现欲,总喜欢在领导面前露脸,不管是向戴行,还是向赵辉。但仔细想想,陶无忌不就是银行里有才华有能力,不甘心一辈子待在柜台上的年轻人吗?不靠自己主动去露头,主动去向“大哥”赵辉靠拢,默默无闻的工作,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大概率就是网点的负责人。陶无忌走的是现实向理想靠拢的最短途径。
另外,剧情对银行基层从业人员的辛酸和委屈刻画得很到位,有银行工作的小伙伴说,看见陶无忌柜台的师傅白珏上天台,真是泪奔。
白珏已经是银行十几年的老人了,因为人比较佛系,一直在基层,最多只能教教新人,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不过是在哺乳期,经常要上厕所给孩子留点口粮,仅仅是这个空档,就被同事把泄露资料的帽子扣在了她的头上,工作外加生活的接连打击,让白珏再也绷不住了,戳中了多少银行人的泪点啊。
现实中,有多少小伙伴每年为了完成贵金属、保险销售、拉存款等任务发愁。没完成上级就来督导你,先打感情牌,问你怎么能拉网点后腿呢?后来发现道德绑架没用,开始给你穿小鞋,直接停你的职让你去完成营销任务,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本岗位上。如果你用了违规的手段去完成任务,例如买存款等等被发现了,被处罚的锅又架在了自己头上。
所以,银行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对银行有理想主义,觉得这个铁饭碗最好端,真正在银行工作两年才能体会到“现实主义”,每一笔业务都怕行差踏错,每一个客户都得罪不起,甚至有人这样评价《城中之城》:离职后都不敢看这部剧,害怕“应激”。
剧里这些理想和现实的碰撞,让金融圈的观众们都能在剧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金融生涯记忆”。
3./ 明线和暗线:剑指金融的“脱虚向实” /
看懂《城中之城》的业务对金融人来说不难,但是这部剧在价值观上,还为观众埋下了两条线,明线是主角赵辉的改变,八妹认为,这部剧能在立意上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情节反复刺探金融活动、交易中的“人性”。
上海某股份行工作的冰冰对八妹说,有人质疑赵辉的白衬衫为什么脏,行长还掏不起女儿200万美元的治疗费?我真要给赵辉评评理。
银行工资是岗位工资+饭补房补交通补(没多少)+绩效考核,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目标考核,按照完成率对绩效进行打分,哪怕你做得再优秀也要参考其他兄弟分支的分数,年入千万根本不可能(除非有灰色收入)。据了解,《城中之城》的设定在17年之前,这时一线城市赵辉类似职位的税前年薪在200万左右,到手150万左右,10年不吃不喝才可能有1500万,还得保证他十年都在支行长的职务上。赵辉还有个得病的老婆和眼睛不好长期需要治疗的孩子。
冰冰表示,我们行就有一个同样情况的领导,家里孩子有病,老婆为了照顾孩子辞了工作。他的车是一辆老款的高尔夫,在食堂吃饭都舍不得刷卡吃贵一点的菜,除了行服这些年都没见他穿过新衣服,行里发的文化衫我们嫌丑不愿意穿,他的便服就是文化衫,部门的人把文化衫给他,他就笑呵呵地留着,所以银行的钱真的没那么好赚。
这时,面对着孩子看病的压力、空降领导李森对他的施压、吴显龙给出的诱惑,赵辉的白衬衫脏了、灰了都有可能,这就是金融圈中真实的人性。
但是面对着即将要染上污渍的白衬衫,《城中之城》里又有一群“微观的形象”站在了人性对面,塑造了一批恪守职业道德、坚守理想信念的新时代金融从业者形象,例如苗彻对赵辉的数次提醒、例如陶无忌等人对职业道德的坚持。
这些形象同样针对权力观扭曲、事业观走偏、价值观异化现象给金融人敲了警钟,所以才有许多银行直接组织员工认真观看,因为这种金融圈正能量的传递,是许多金融行业流于形式的员工培训、宣讲做不到的。
暗线则是《城中之城》中的一系列业务变革,串联起了金融圈真实的“时代洪流”,诠释了“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一重大命题,这是在金融剧里的首次拔高。
在宏观的金融经济环境下,《城中之城》敢直面转型中的中国商业银行在转型中遇到的痛点,剧的设定是几年前,把现今许多金融产品曾经埋下的“雷”讲得很清晰,也讲出了曾经行业内资金运用效率低、监管不充分等缺憾。
面对着不足,只能不断转型、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推新产品、新服务,势必要有人带头破旧立新。可能会有踩线、会有挣扎、有阵痛,但在业务磨合碰撞过后,《城中之城》还是体现了金融业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坚持发展为民的价值导向。
就像导演滕华涛说的那样,这部剧的意义是,影视圈有能力用艺术作为落脚点,去展望更透明、更健康发展的中国金融行业。所以,这也需要金融剧的创作者和金融行业的普通人站在一起,深入金融人的生活,让金融行业剧的审美抬高一寸,思想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