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感上来说,这是近年来最忙碌的一届大型国际车展。200多台新车、大大小小不下150场发布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伙伴们,让所有汽车人都应接不暇。
在逛车展的路上,我不止一次听到媒体同行吐槽,赶场赶得连中午饭都没吃;车企的朋友们压力就更大了,穿着正装忙到衣服湿透、连口水都来不及喝都是常事儿。
(2万步,根本排不进榜单前10)
但要说车展上谁最忙,除了走到哪就把人山人海带到哪的雷军之外,大概要数“2024北京车展首日唯一车模”,360老总周鸿祎了
。
(闪现比亚迪展台的雷军,和客串讲解员的王传福)
“红衣大炮”不仅把遍国产新能源的展台逛了个遍,还秀了一把攀岩技术,直接登上了车顶,被媒体冠为“2024北京车展首日唯一车模”。
先不管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只能说身为初代网红的老周,属实是把流量玩明白了。
那么,在这届北京车展上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又展现了怎样跌宕起伏的发展趋势?
今天,我们就从一些趣事开始好好聊一聊。
01. 车圈大佬,互蹭流量?
在每届大型车展上,车企的大佬们都会去对方的展台深入交流。
但和往年“低调前往”、生怕被人认出来给友商站台有所不同,今年所有老板似乎都高调了起来,甚至一些私密性质的谈话,也借媒体有意无意地爆了出来。
就比如李想,就在新款蔚来ET7里和李斌吐槽:“高端纯电,确实不好推啊~”似乎是在MEGA销量不达预期之后,终于理解了李斌这么多年做蔚来的难处。
李斌也来了一波共情式回应:“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高端纯电卖了这么多,还是非常不容易的,一路走来才知道有多难”,还欢迎理想加入蔚来的换电联盟。
在人们印象中比较高冷的国企高管们,也纷纷开启了“大脸视角”和线上的朋友们互动,线下也没有任何架子,和用户打成一片。
车展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何小鹏发微博@雷军和李斌,相约下次一起直播。雷军也在第一时间回复,问大家想听什么话题。
借用某位特别敢说的车企CEO的话来说,“大佬来展台拜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互相蹭点流量”。
内卷归内卷,大家一起把新能源的热度推上来也确实挺好的。
02. 玩不转流量的全球品牌
但相比“把流量玩明白了”的中国品牌,以合资为主的全球品牌却还在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一个最鲜明的对比是,国产品牌哪怕是央企背景,老板在演讲的时候都很慷慨激昂,金句频出,很容易吸引路人的目光。
(这句“唯一不想卷的是铺盖”,就是今天看到的第一个金句)
就算是枯燥地抛数据,往往也会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翻译一下,比如“中国首个突破2000km续航的混动SUV”,在传播角度来看,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忆点:
反观某些合资品牌的发布会,发言人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念稿,惹得旁边的媒体老师一通吐槽:“这发布会真催眠……要不是我站着,早就睡着了”。
或许是合资的身份,导致不能在发布会上说错话;也或许是术业有专攻、不善言辞的高管被迫从幕后走上前台,但最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再加上一大堆只有业内人士才看得懂的技术升级、车型参数,合资车企老套的营销水平,真该与时俱进了。
03. 新能源的绝对C位
先抛两组数据:这届北京车展亮相/预售/上市的新车里,高达82.5%都是新能源车。
而从4月上半个月超过50%的新能源渗透率来看,
今年还在买油车的,真的已经是少数派了!
能提前11年完成2020年国家制定的50%渗透率目标,除了离不开车企的努力、以及供应链的支持之外,还离不开两群人。
第一群,是以今天到场考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为代表的政界人士。
正是他们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主导推动了新能源战略,才让中国汽车成功“换道超车”,走上了全球前列。
另一群,是全世界最关注、也最热爱新能源的车主朋友们。
用蔚来总裁秦力洪的话来说,车展上能见到这么多热情的用户,即使放眼全球也是头一次见。只有在中国,才能遇到这么多可爱的用户朋友们。
04. 加速进入淘汰赛
与此同时,降价也成了这两年国内市场上的主旋律。
如果说前几年车企靠着品牌溢价、还能获得不菲的利润,那这几年一旦被贴上了卖贵了的标签,再想翻身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新车一上市,几乎所有人盯着的都是价格。影响利润、口碑、品牌形象的定价策略,也成了车企最重要的决策,甚至没有之一。强如理想和智界,也不得不在新车发布后的短时间内迅速调整价格,来应对激烈的竞争。
在第一轮大浪淘沙过后,更加残酷的第二轮淘汰赛已经开始。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行业里的大佬们早有准备。
李斌就在采访中表示,2019年我们就判断2025年前后会进入淘汰赛的阶段,所以乐道推出的时间节点刚刚好。何小鹏也直言,如果你觉得现在的竞争很激烈,那说明你对淘汰赛一无所知,能活下来才最重要。
05. 行业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
活下来的解决方案之一,就是分工协作。
这次发布会上,路特斯就发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路特斯将和蔚来在充换电产业展开深度战略合作,利用蔚来在全国范围内的2000+座充电站,给路特斯车主提供终身免费充电权益。
李斌在蔚来展台接受采访时表示,即将发布的第四代换电站其实是给乐道品牌准备的“共享换电站”,和现有的“尊享换电站”有所不同,它能够兼容长安、吉利等品牌的电池包规格,给合作伙伴提供换电服务。
包括车展前一天、岚图在技术日上也宣布:“岚图和华为的合作已经落地,华为的乾崑ADS 3.0智驾系统将为岚图车型赋能”,“双方合作打造的纯电SUV将于今年发布”,“明年岚图梦想家也会搭载华为的智驾和智舱”。
再加上我们刚才提到的广汽丰田和华为合作打造智舱,前段时间大众携手小鹏开发电子电气架构,还有和比亚迪共同打造新能源车的丰田……
种种表现,都说明了协作共赢才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06. 中国车走向全球
活下来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就是出海。
车展上人最多的,无疑是“新能源汽车世界冠军”的比亚迪展台了。我在上午发布会最密集的阶段试了两次,不夸张地讲,真的很难挤进去:
(以至于我只能拍张照片默默离开,下午再来)
不是因为别的,比亚迪展台的外国友人实在是太多了!
包括隔壁的上汽、蔚来、长城等海外业务做得还不错的品牌,也有相当比例的海外友人洽谈业务。甚至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匈牙利大使以及中东地区的高管,都来到了这届北京车展上。
没错,他们来的目的只有两个:一是深入观察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程,说白了就是探探虚实;二是探讨开放合作共赢的方向,说白了就是进货
。
最典型的就是奇瑞,请来了3000多名外商参加北京车展。展台上的外国友人,甚至比中国人还要多一倍!
难怪奇瑞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出口量翻倍,以93.71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一。
07. 全球车企拥抱中国
中国车走向全球的同时,全球车企也在拥抱中国。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现场从创始人之子的口中,喊出“中国是LOTUS的第二故乡”的路特斯。
今天发布的高级定制品牌——Lotus Chapman Bespoke,以及有别于“车企提供多种设计方案、用户组合选择”的“用户提出私人需求、设计师上门订制”方案,以至于全球独一份的原厂渐变车漆,都是国内的共创思维发散而来的新玩法。
谁让中国是路特斯最大的单一市场呢。
曾经连续8年收获中国这个“第二故乡”的保时捷,也在展台摆出了巨大的中国龙雕塑,在龙年示好中国:
正在开拓新市场的捷尼赛思,也是由销售公司CEO、“中国迷”李哲出席发布会。全程用中文演讲不说,就连提词器上都全是中文!
由此可见,全球车企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08. 合资开卷智能化
更加重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还有合资品牌。在智能化领域,合资车企终于下定决心,准备追上第一梯队的脚步。
而且,居然是从燃油车开始……
起亚新推出了一款不到10万块的燃油SUV,就配上了L2级辅助驾驶和百度智能互联系统3.0,现场还喊出了油车比电车还智能的口号:
前段时间上市的丰田凯美瑞,车机也是广丰和华为深度合作打造的。
这次我体验了一下,抛开UI界面还是丰田原本的风格、显得非常格格不入之外,像是带声纹识别的语音助手、车机应用、智能场景乃至流畅度,都已经接近新势力的水平了。
就连在刻板印象里“低调、沉稳”的大众,也在全新一代迈腾的内饰里添加了副驾屏、用上了全新的UI,还换了怀挡。
拿掉方向盘,说这是一台电动车也毫不违和。
至于为什么合资车企之前不大行、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又集体行了,社长觉得主要是4个原因。
一方面,之前合资车企审批验证的流程实在是太长了,以月计算的周期很难推得动智能座舱的更新迭代;另一方面,合资车企在智能化的研发能力确实弱于中国品牌。
此外,合资再不卷体验,真要被中国品牌打得渣都不剩了。
以及,最后最重要的一点:中国智能座舱产业链把价格打下来了,让重视成本控制的合资车企能以更低的价格入手。
别的别说了,和很多中外新车价格倒挂的品牌一样,感谢中国制造吧
。
09. 供应商走向台前
中国汽车制造业崛起的奥秘,同样藏在这次的供应商展位图里。
以往的北京车展,零部件供应商会单开几个大的展馆,但今年却缩减到了一个。车企自持的供应商比如爱信、电装等等,以及竞争力比不过中国企业的LG化学、松下等等,也逐渐淡出了车展的视野。
取而代之的,却是在整车馆中和车企“排排站”的中国供应商们。
这些中国供应商,也越来越希望走进台前,跳过车企和用户产生连接,留下一个好印象。
(宁德时代的标语,你懂的)
还有一个不能细说的小秘密是,很多所谓“自研”的新技术,其实都是车企和供应商联合开发的。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固态电池”准备批量上市的原因。
这次车展上我也和丹拿好好聊了聊,学到了不少关于车载音响的知识。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我再单独出一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写在最后:
新能源正在突破“至暗时刻”
前段时间,我听到一个说法是:2010年前后的全球汽车行业才是巅峰,后面都是在成本、效率和法规方面进行妥协的,所以反而是在走下坡路。
仔细想想,这句话或许没错。当时的全球汽车行业刚刚经历过大规模的技术突破与竞争,也破产或重组了一大批车企(沃尔沃、阿斯顿·马丁、萨博、克莱斯勒、通用等……),称得上是燃油车的“至暗时刻”。
现在的我们,同样在经历这样的“至暗时刻”。数百家新能源品牌中,最后活下来的可能只有二三十个品牌,分别属于十几个大的汽车集团。
汽车行业想要突破“至暗时刻”,走上巅峰时刻的秘诀,只有一个:用更先进的技术,换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固态电池、高效混动系统、智能座舱、AI助手乃至自动驾驶……从纸面上落进现实的那一刻,都会成为希望之花,推动交通领域的进步,也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而中国的汽车行业,也正在成为这一轮科技革命的发起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