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3年前雷军刚刚宣布进军汽车行业之时,就已经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小米和华为在车圈注定要迎来一场旷世之战。果不其然,小米SU7上市还不到一个月,余承东就忍不住率先向小米汽车发难了。

在前不久的新款智界S7发布会上,余承东在介绍鸿蒙车机时说道:“为什么有些车还要用手机支架?我也搞不明白,后来明白了,原来是车的导航性能不行,装手机支架只是为了开导航。”



“鸿蒙系统能让手机应用全量上车,强大心脏无需手机支架!”

同时,余承东还展示了鸿蒙车机导航使用率99%、其他车机导航使用率31%的数据。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提起手机支架,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在小米SU7发布会上,雷军自豪的介绍自家手机支架时的场景。

“所有车厂都没有考虑手机支架怎么装,我买了一筐手机支架去测试,没有一个好用!我们一定要做最好的手机支架,手机厂造车一定要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引得场下掌声、叫好声不断。



见“老对头”余承东有调侃自家产品的嫌疑,雷军也是没忍住,当天晚上就立马在微博上发了个“关于小米SU7原装手机支架的设计”的投票。

结果在27.3万参与投票的网友中,高达85%都是选择了“支持”。



双方关于手机支架的分歧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也炸出了不少业内大佬。

360老板周鸿祎,就录了个自拍短视频力挺雷军。他认为余承东是个“钢铁直男”,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不得不说,这角度确实非常清奇:

“如果你的手机不用来导航,那么手机可能会被老婆/女朋友拿去玩,拿去做检查。老余你想没想过,你的手机在你老婆手里,或在女朋友手里,你能专心开车吗?所以手机一刻也不能离开你的视线

。”



有网友顿时get到了精髓:“你猜为什么雷总会把支架放在方向盘左边。



令人意外的是,就算截止到目前,网络还在七嘴八舌地列举手机支架不可或缺的优点:

有手机支架的话,来微信消息的时候,就可以瞟一眼再决定是否靠边停车回消息。接打电话、微信这些涉及个人隐私,很多人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到。车机是给车里所有人用的,手机是自己用的,谁没事闲的会拿车机回消息?没有手机支架,想回个微信还得掏兜,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再比如,开车过程中,遇到高速收费站、停车场出入口等场景时,有手机支架的话,调付款码会方便很多(虽然ETC已经非常普及了,但也有忘了充值/欠费的情况)。



去自驾旅游时沿途碰上不错的风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随手拿手机拍点照片或视频,后续再发个朋友圈。很少会有人专门用车载摄像头拍照录像,后续再把它从行车记录仪里调到手机上的。

甚至跑网约车的司机师傅们为了能在不同的平台抢单,都装了两个手机支架……种种场景,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手机支架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眼看网络舆论声愈演愈烈,余承东赶紧发了条朋友圈解释:

“当时发布会上吐槽车机导航不行的是某个美国热销电车品牌,不是小米SU7。小米做智能手机出身的,车机导航更不会有问题。现在有问题的是部分国际智能电动车品牌和传统燃油车!”



紧接着又发了一条朋友圈,称华为也提供了车载无线快充支架,还提供HiCar把华为手机连接到传统车机上,让非智能车体验到智能车功能。

至于手机支架无法固定的问题,可以找淘宝京东去买挂钩。

在最后还不忘做一波宣传:如果选择了鸿蒙智行的新车,就不需要这些外设了



尽管余承东连续发两次回应关于手机支架的问题,但从回复的内容就可以看出,余承东对于手机支架的态度,依然是“能砍则砍”。

实际上,这背后体现的正是华为和小米两家企业,在造车理念上的不同之处。



回顾一下整场发布会,不难发现雷军几乎只做了两件事:其一,是通过记忆点让更多人了解小米SU7,其二,就是全程都在明码标价地卖周边

这次被推到风口浪尖的手机支架,正是小米汽车的众多周边之一。

对于小米SU7而言,除了设计和三电上的亮点,最令人惊喜的点恰恰在于搭配各种周边组合,能延伸出非常多的可能性,就像一个自由度极高的“大玩具”。

这种DIY的乐趣,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与此同时,小米SU7的物理按键、半隐藏式门把手等“返祖”设计,对那些从传统燃油车过渡到新能源的用户来说,确实会更加友好。

毕竟在数亿小米用户中,有不少人是在小米的品牌影响力下才关注的,也是凭借着对雷军的好感和信任下的单,对如火如荼的新能源行业并不甚了解。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小米SU7是一款“智能电动车时代的传统汽车”。小米的用户群体相比其他新能源品牌更泛,也必然要适配更多元的用户需求。



反观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新能源车,在产品设计之初更追求纯粹的智能化体验。

在他们眼里,物理按键控制车辆功能并不是“刚需”,这些都能够被语音助手、乃至车机/手机互联所取代,让用户的双手能够专注于驾驶本身。

因此,把大量物理按键提供的功能做了整合和简化。

极端一点的,甚至会只保留双闪和车门机械锁,来追求极简的设计理念。

这一点虽然看上去有些反人类,但用习惯了之后会觉得非常方便。上车前就能用手机提前开好空调、设置好导航,上车之后有什么事喊小艺、NOMI、理想同学就好。



而未来智能座舱发展的方向,也一定会朝着追求极致的实用性和便利性的方向发展。

这十分符合华为车企“增量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也能背靠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提升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帮车企造好车。



说到这里,如果用手机来类比汽车的话,小米的调性更接近安卓,而华为的调性更接近苹果。

抛开各种账户无法数据互通的问题,一些用惯了安卓的人,即使在接触过一段时间苹果系统之后,仍然会无法适应,最后还是会换回安卓。

安卓更强的拓展能力、能够自由定制的丰富功能,都是这些用户所需要的。换言之,车要服务于人,必须要贴合人的需求。



而苹果则是完全不同的玩法。安卓“裸机”固然有着更高的DIY上限,但想从入门玩到精通是有学习成本的,什么都要自己设置,看上去也比较麻烦。

因此,苹果给出的是一套非常精致而高效的“打包方案”。更简洁清晰的软件和生态,让用户只需要和苹果同频,就能非常高效地使用苹果设备。

无论安卓用户还是苹果用户,二者之间并无高下之分,仅仅是适合不适合的区别。

大胆猜测一下,选择小米汽车和选择鸿蒙智行的用户,很有可能会截然不同。

写在最后

小米和华为两家科技巨头,混迹汽车行业生存方式不同,对汽车产品的理解也不同,在未来汽车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之中,势必会碰撞出更强烈的火花。

无论是这次手机支架的激烈讨论,还是去年余承东和何小鹏的AEB之争,对于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的意见和看法会成为车企下一阶段产品定义时的优质“肥料”,进而让新产品更符合更多人们的用车需求。

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必将因此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