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德国勃兰登堡州东部的一座输电塔被人恶意纵火,导致6万余户居民以及位于当地的特斯拉工厂断电。

这桩有针对性的纵火案,可以说是掀开了特斯拉德国工厂的遮羞布,也将这些年暗涌的矛盾冲突,曝光到了世人眼前。



尽管特斯拉方面已经要求当地警方严查,但进度实在堪忧。

整整两天过去了,只有一个自称“火山集团”的激进组织声称对事件负责。就这还是通过当地媒体发布的,实际并未拘捕到任何嫌疑人。

组织成员甚至嚣张到放言:“将彻底摧毁特斯拉超级工厂”!

到底是不是“火山组织”干的,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本次烧毁输电塔后电网运营商只表示一定会抢修,却并没能给出具体的时间。

因此,特斯拉德国工厂预计下周才能复产,原定每天下线1000+辆新车的计划泡汤,损失更是上亿元。就连特斯拉当天的股价都跌了4%。(市值蒸发200亿美元)



这也惹得马斯克暴跳如雷,在社交媒体上怒斥:

“这些人要么是全世界最坏的极端环保人士(eco-terrorists),要么就是分不清谁在破坏环境、任人摆布的傀儡。抵制电动车而不是燃油车的行为,是极其愚蠢的!”

那么,马斯克口中的“傀儡”到底是谁?他们又为什么干扰特斯拉德国工厂的正常运转?

“火山组织”指责特斯拉存在“极端的剥削状况”、这才采取暴力手段,这到底是不是真相?

今天,我们借着“新年第二把火”,看看特斯拉德国工厂背后到底发生了哪些腌臜事,未来的格局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01德国“速度”:特斯拉德国建厂之路究竟有多难!

2019年10月23日,特斯拉上海工厂仅用300多天,就完成了从建设到投产交付的巨大跨越,展示了令人引以为傲的“中国速度”。

然而换到了德国之后,从2019年末特斯拉官宣、到2022年3月22日交付30台Model Y,却足足用了861天。

如此“德国速度”,却也让很多人引以为傲——

这可不是社长在说反话。如果你知道特斯拉德国工厂都经历了什么,你就会感慨这位“时长两年半的练习生”,还真不慢

(特斯拉位于德国格林海德的超级工厂)

自从特斯拉项目敲定,就一直有当地的反对者组织抗议活动。去法院起诉的、写公开抗议信的,甚至每周都有人在建设工地周围支起宣传摊位,拉小旗、发宣传册。

早在2021年5月,就已经发生过一起类似本次的纵火案了。当时也直接损坏了工厂建筑工地的供电线路,成功拖延了建设的工期。

更别说项目刚动工不久,就被环保人士以“工厂建设威胁到了蝙蝠、蚂蚁、沙蜥蜴和滑蛇的栖息权”为由,被迫暂停。

直到特斯拉在附近找到一处二战时的地下掩体,并在多家记者媒体见证下给蝙蝠们转移了“新家”,才能继续动工。

(环保人士和反对特斯拉的团体在工厂附近森林建起示威营地)

随后,新的幺蛾子又来了:出于对工厂巨量用水会影响环境和居民饮水的担忧,当地再次组织了公开的反对行动,从道德到法理,动摇特斯拉工厂的建设。

这也逼得特斯拉又提交了一份4000页的报告,称将在地下打入1万根混凝土支柱、并缩减1/3的用水量,这才堪堪获批。

就连美国工厂都拒绝进驻的公会,特斯拉这次也“低了头”,答应在2022年2月工厂投产之前先组建工会、保障工人权益,可见是下了血本。

可就算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特斯拉德国工厂依然没能开工大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依旧被反对者、抗议活动、员工工伤等问题重重困扰。



甚至还有更致命的一刀,砍在了特斯拉产能的命门上。

2023年3月,德国工厂基本完成产能爬坡,达到周产能6000台的门槛。而整个欧洲市场还在“嗷嗷待哺”,特斯拉全球销量也屡创新高。

信心满满的马斯克,立刻在7月份宣布了德国工厂的扩建计划——

一条与目前同等规格的电池生产线,以及配套的工业废水循环处理设施。扩建成功后,特斯拉工厂年产量可以提到100万台,并为当地提供2.25万个就业岗位。

然而工作虽好,本地人却“并不贪杯”。

在当地组织的公投中,仅有22%的居民支持工厂扩建。勃兰登堡州环境局水资源署,更是直接以“工厂位于德国第三类水资源保护区为由”否决了特斯拉的申请。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将特斯拉在欧洲的产能上限牢牢锁在了50万台。

那么,紧随其后的纵火闹剧,究竟是要把特斯拉赶出欧洲市场,还是巧合和意外?

特斯拉在德国“水土不服”的真相,其实都藏在工厂当中。

02幕后“黑手”:谁在制造特斯拉困局?

德国《商报》环球版前总编辑安德里亚斯·科鲁特,曾讲过这样一件小事:某个德国小城想加装一个红绿灯,要论证它是否会改变附近的排水系统、影响公交的行程表,还更新了交通设备规制,最后也只加装了个临时信号灯。等永久信号灯审批下来时,已经过去整整25年。

无独有偶,柏林新机场耗时整整14年,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建了13年、预算比规划超出10倍,甚至11年过去了,斯图加特的火车站还在建设中……

这大概就是“德式严谨”的弊端吧

所以特斯拉建厂,从一开始就不被大家看好,但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能“快速”落成!

这背后除了特斯拉的让步和高效组织能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帮扶。



让我们把时间拨转到2021年。当时的欧洲汽车市场纵然知道特斯拉是一头猛兽,但戒心并不是特别重,毕竟论证纯电是不是大方向都得花上好几年

恰恰勃兰登堡州在德国东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所以也就对企业的项目打开了方便之门:

要知道,特斯拉这样的优质企业,对于任何地区产业链的助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建厂项目也得到了时任州长的迪特马尔·沃伊德克的高度评价和全力支持。

特斯拉也的确不负众望,在符合所有环保标准的前提下,提供了超1.2万个工作岗位,对当地的就业和经济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以尽管环保人士一直“奔走呼号”,却难以真正撼动特斯拉。

可惜,随着工厂投产以及全球格局风云变幻,一切都有了新的结论。



首先,是在2023年上半年针对“血汗工厂”的指控。

在厂里的德国工人表示,每天上班8小时极度压榨、还要被迫加班,完全没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10月底和美国工会一起闹的罢工、要求减少工时和加班,也让急于排产的特斯拉焦头烂额。

与此同时,工人们也拿出了另一个实锤:特斯拉工伤的比例,是隔壁奥迪工厂3倍之多!连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这厂要来有何用?

种种情况让人们的不满持续发酵,环保组织的抗议也在继续。

甚至当“阻止特斯拉(Tesla Stoppen)”的倡议人士以森林为主场进行抗议时,当地已经默许他们可以使用场地,只要不点火、不留下垃圾就行。

由此,特斯拉的方便之门正在逐渐关闭。



03欧洲大棋盘,到底怎么下?

众所周知,工业皇冠之上的明珠是汽车。长久以来,有着先发优势的欧洲车,也一直是诸多明珠中最耀眼的那颗。

拿德国来说,大众、奔驰、宝马、奥迪……占据了全国十分之一的GDP,说是撑起了经济的半壁江山,也毫不为过。

但随着疫情和电动化两记重拳锤下,欧洲车企从销量到产能都遭遇了滑铁卢。

还是以最突出的德国为例,大众ID.系列的电动化成果不明显,前CEO迪斯已经被扫地出门;

奥迪,前段时间被曝出CEO准备解雇CTO(首席技术官),无疑是因为对缓慢的电气化进程极为不满;



奔驰也没好到哪里,不仅EQ系列前途未卜,也被传出了“放弃电动化”的谣言。尽管官方辟谣的说法叫做“放缓”,但后劲不足的状态已经曝光在大众眼前。

甚至连整个上游的零部件供应链,都在向中国转移。

在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巨头纷纷在欧洲公布裁员计划后,一场席卷德国工业乃至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寒潮袭来,冻僵了无数人。

这当中,有俄乌战争导致的能源价格上涨、有崛起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抢占市场份额、有特斯拉的强势出击。但欧洲工业寒潮越吹越冷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而就在此时,特斯拉却像一头闻到血腥味的猛兽,想要扩建工厂?No way!



当然,德国工商业界也曾表示,在如今欧洲经济面临衰退危机的情况下,保护外国投资也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当予以保护。

只是外资扩建产能的需求,或许会被挡在“保护本土产业的壁垒”之外。要是特斯拉依旧不识抬举的话……

但问题的关键其实是:特斯拉,真的是欧洲汽车工业危机的罪魁祸首吗?



有些人会认为,特斯拉是来抢占高地的“坏人”。但在亚欧大陆的另一边,特斯拉反而成了鲶鱼,借助本土供应链优势和人才优势,盘活了中国的汽车行业;

就算特斯拉走了,谁又能保证剩下的车企不会抱起团来,提供高价低质的新能源产品?要知道奔驰宝马技术争锋的年代早就过了,一起携手挣钱才是正道。

最后的结局,可能只会苦了欧洲的电动车车主们。

根据预测,特斯拉今年一季度的交付量受红海问题和德国工厂纵火的影响,仅有42.11万辆,会比预期减少了约14%。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或许特斯拉在中国、北美接连降价以应对竞争时,欧洲市场大概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了。



另一方面,欧洲本土的电力设备基建不足、电力成本居高不下,再叠加化石能源匮乏……车企们的转型进程,也被迫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左右摇摆。

或许,具备光伏充电网络的特斯拉、乃至拥有基建能力的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未尝不是一条能帮助当地迅速铺设超充站/电力设施的鲶鱼。

转机,从来都是与危机并存的。

但这一切,或许需要欧洲自己好好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