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之前,万达悄无声息地完成了一笔600亿的项目。
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太盟投资集团,联合中信资本、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等投资公司,向大连新达盟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注资约人民币600亿元,合计持股60%。
太盟的代表黄德炜高兴地说:
这肯定是最近五年中国市场上最大的投资,没有之一。
根据协议,珠海万达商管,将会成为新达盟的子公司。
这意味着,万达商业的核心及其控制权,已经不再在王健林手里。
太盟投资集团董事长单伟建是美国财长耶伦的学生,他是1976年后首批公派到美国留学的留学生之一。
也许是经历过疼痛,他也非常享受别人的疼痛。
其投资策略两个字就可以概括:
抄底。
1998年,韩国最大的私人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因金融危机濒临破产,单伟建主导的新桥资本抓住机会,在对方最痛的时候,以5亿美元的价格,提出了收购。
五年后,新桥资本把韩国第一银行卖给了渣打银行,价格是:
33亿美元。
此后,单伟建有了“中国私募之王”的称号,在韩国投资界,他也是大名鼎鼎。
此番抄底万达,单伟建是有备而来。
2022年,单伟建先是给了万达28亿美元,拿到了10%的股权,并让万达上市前的估值,达到了1800亿。
一旦万达成功上市,就会巨额赎回的股权,实现双赢。
但万达却没有成功在A股上市,这就导致双方都没吃到好果子。
钱都投了,怎么办,总不能打水漂吧?
单伟建决定吃口大的,一下子联合众多投资基金,拿下万达60%的股权。
要么生,要么死。
单伟建是赌上声誉的背水一战,而万达此举,堪比卖身。
王健林是准备撂挑子了吗?
为何在这个节骨眼,卖掉自己缔造的商业帝国?
从太盟集团的角度来看,这600亿,是抄了王健林的底。
然而世上的买卖,只有错买的,没有错卖的。
对于王健林来说,今天的万达广场,已经是烫手的山芋,再多拿一会,就可能烫到手。
2000年7月,王健林刚刚进军地产行业。
和普通开发商的套路不同,王健林的重心放在了“商业综合体”上。
第一家万达广场,在长春开业,开业当天,就引来了无数市民。
老百姓没见过这种商业形态,有超市、游戏厅、电影院、ktv。
一个广场,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吃喝玩乐。
此后,万达广场成了长春人气最高的商业综合体。
在随后一年中,另外5家广场也陆续问世,多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城市核心商圈,以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的单体商业楼为主,并配套由商业步行街连接的多幢商业楼复合体。
凡是有万达的地方,基本就能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中心,完全替代了过去的百货大楼。
2006年12月22日,第三代万达广场首店在宁波鄞州万达广场开业。
第三代万达广场在布局上从全国一二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包括有消费能力的县级市,选址上也从原来的核心商圈到城市新区、郊区,并配建五星级酒店和超高层写字楼,在新开发区域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和城市综合体。
建筑面积一般在50万平方米以上,有些地区能达到百万平方米。
凡有万达处,皆能歌柳词。
王健林也一度认为:“万达广场就是城市中心。”
也确实,这种新兴的消费广场,已经可以独立创造出城市的新中心、新商圈。
以前日本把这种模式叫“HOPSCA”,意思是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县城都把引入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体,列为招商引资的头号任务。
最火的时候,万达的号召力有多强?
2010年,江西南昌决定打造江北新城,为此,市政机关、公检法等机构都搬了过去。
但直到2年后,引入了万达广场,新区才有了人气,以至于景天成了南昌的房价高地。
2014年,万达的第100座广场在昆明西山落户。
2019年,万达的第300座广场在湖北咸宁开业。
当初的小船,短短几年就变成了航母。
船上的舰长王健林马力全开,船里的王思聪对大海咆哮:
“我交朋友不在乎他有钱没钱,反正都没我有钱。”
一天之内飞行6000公里,途经2个国家,签下500亿合同。
早上4:00开始起床,5:45前往机场,在飞机上开会研究项目。
晚上回到办公室后,他还会处理一些未完成的事务,晚上十点入睡。
千亿总裁工作狂的背后,是王健林的一种急切。
2006年,王健林意识到,中国的城市化正在高歌猛进的发展,其速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万达必须要快!”
“努力一下,也许世界一流企业就出来了。如果这时歇气,打打高尔夫、泡泡吧。过个五年回头看,可能机会就没了。”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就是那关键的几年。
抓住历史周期的王健林,通过高举债,快扩张,迅速在全国布局了300多个万达广场。
“万达玩的是空手道,一分钱不出就能挣钱。”
2017年,王健林表示还要给航母提提速。
“随着中国城市化红利减少,想在中国再造一个万达已无可能。”
在有限的红利期,吃下最多的红利,万达广场的第二个10年,商业触角覆盖到了全国80%以上的地级城市,30%以上的县级城市。
2021年,王健林已经在中国的200多个城市,建起了400多个万达广场。
但与之相对的,是万达的负债达到了6000亿!
随着许家印的落寞,万达迫不得已开启了清仓大甩卖。
其实王健林已经算是提前预感了风险,早在恒大暴雷前,他就开始出售资产。
2017年,融创孙宏斌花了430多亿抄底,拿下了13个万达城。
当时老孙还非常得意:“老王辛辛苦苦干了十年,被我摘了果子。”
而后,王健林又卖掉了旗下77个酒店,20亿的万达物业。
可即便如此,王健林的身价已经从最高峰的2106亿,降到了现在的300亿。
缩水了8成!
历史的周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本想冲击A股上市,换来一口大回血,但历史没有假设。
高层否掉了万达的上市后,手上只剩下100多亿的万达,开启了“墙倒”模式。
万达高管纷纷离职,万达院线也转让给了阿里,旗下的文旅城项目也出售给了其他地产。
形势比人强。
年近七旬的王健林已经许久消失在媒体的镜头前,上一次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老王,最大的特征,就是:
暴瘦了几十斤。
和之前的富态相比,判若两人。
“千金难买老来瘦”,一向以自律著称的老王,可能是在刻意“消瘦”。
2019年,王健林曾表示万达商业是万达的核心,什么企业都可以放,唯独万达商业不能放。
只要万达商业在,万达集团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可2020年至今,万达已经卖掉了15个万达广场。
如今400多个万达广场,几乎全部被摆上货架,这些可都是王健林的心头肉。
2024年1月14日,万达在北京开了一次相当寒酸的年会。
老王强调,2024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降本增效。
随后板着脸走下了舞台。
这是一个老板们都在喊降本增效的时代。
也是一个大商场没落的时代。
清明假期前夕,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仅3个多月,今年10家老牌百货商场已经“阵亡”。
其原因之一,就是商场已经不再被商家青睐。
有报告显示,58.8%的样本企业认为“经营成本高,利润低”是商场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
此外,客流下降是近几年零售行业的共同挑战。
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Macy's,都在大量裁人,并关闭了几百家店。
在网络经济的今天,网购和外卖,极大冲击了商业综合体的人气。
商业广场,迎来了自己最坏的时代。
王健林很喜欢唱崔健的歌,其中《一无所有》他还公开唱过。
“脚下的地在走,身边的水在流,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这个时代何时过去?
没有人能给到确切的答案,正如今天的万达,没有人知道会走向何方。
王思聪曾经谈到王健林:小时候父亲总是非常忙,不过自己去英国留学的那一天,他还是特意去机场送他。
末了,他送了王思聪四个字:振兴中华。
中华总是会振兴的,但万达呢,谁来振兴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