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婆媳关系正在发生逆转
之前春节期间,笔者听到了各种关于农村婆媳关系的故事。
先来看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1:村里有个儿媳妇,早上睡懒觉到9点,起床看到公婆先吃早餐,为此生气说,怎么不等她。有时候婆婆做好饭,结果儿媳妇不吃,甚至直接倒垃圾桶里,把婆婆气哭了。
案例2:村里有个婆婆,有一天骑四轮电动车去小孩的姨家,但是没给儿媳妇说,回来后儿媳妇勃然大怒,竟然把一个四五千的四轮电动车砸毁了。
案例3:村里有个儿媳妇不愿意婆婆帮忙看孩子,婆婆看到其他家庭都是婆婆帮忙带孩子,怕儿媳妇不高兴,就一个月给儿媳妇3000块钱。
案例4:小儿媳妇在县人民医院生了小孩,大儿媳不让婆婆去医院照顾,说“你去了,我咋办?”,婆婆无奈,只好委托自己的亲妹妹去县医院帮忙照顾。
案例5:堂叔为了儿子结婚在城镇买了房,儿媳妇自从结婚后就一直住在城镇,主要原因就是嫌弃老家平房装修简陋,结婚几年了从来没有带小孩回村里住过,儿孙过年不回老家,堂叔妻子一说起这事就淌眼泪。
案例6:表姑家的小儿媳妇,当年相亲时要求高价彩礼并在县里买房,为此表姑欠下一屁股债。结婚后,小儿媳妇想让婆婆去县里帮忙带小孩,但是大儿媳妇也想婆婆在家帮忙看小孩,结果婆婆两边都不是人,最后气得要喝农药说不要活了,小儿媳妇更是气得把食用油倒厨房柴火堆点火,春节期间撇下两个小孩回娘家过年,小两口要闹离婚。
对于类似上述案例,农村老人的评价普遍就是,“那个儿媳妇孬!”,中年人的评价就是“蛮横不讲道理”。笔者作为一个外地媳妇,对于类似上述年轻儿媳妇的霸道行为,首先是感到无比震惊,其次是在上述案例扭曲的婆媳关系中,感慨当前农村婆婆“真难做”。
大体而言,当前农村婆媳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双向奔赴型。在这种婆媳关系类型中,婆婆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甘愿为整个家庭操劳付出,而儿媳妇对于婆婆的付出充满感恩甚至愧疚之心,并且与丈夫一起齐心协力为家庭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生活,婆婆与儿媳妇之间是付出而不索取的逻辑,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婆媳关系。
不可否认地是,这种类型的婆媳之间肯定也有因观念等不同而产生的代际冲突,而且每个人也会有各自的小脾气,婆媳关系真正的考验往往是儿媳妇生娃之后,但是这种类型的婆媳之间互相抱有极大的善意,懂得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疼爱,最终通过积极磨合相处成亲密的一家人,整个家庭氛围和谐和美。笔者称这种类型为“双向奔赴型的婆媳关系”,是一种相对理想的婆媳关系。
二是婆婆管控型。在这种婆媳关系类型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婆婆往往以传统观念为参照系对儿媳妇提出各种角色期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咄咄逼人,比较强势,比如“把你娶回家,你就要生儿子,你就要洗衣做饭”等等,而这种角色期待或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或许不是所有儿媳妇所能完全接受的,由此可能会在日常生活和育儿实践中产生诸多观念冲突与婆媳矛盾;
另一种情况是婆婆对整个家庭成员的控制欲太强,习惯安排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儿媳妇难以接受婆婆事无巨细管得太宽就可能产生婆媳对抗,那么这个家庭就会陷入斗争的生活模式之中,婆媳矛盾就不可避免。比如“婆婆觉得我太瘦了,要多吃点鸡蛋,我吃不下,但她坚持不懈要我吃”,“在我们新家,婆婆要按照自己喜好选择床上四件套”等等。笔者称这种类型为“婆婆管控型的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衡的婆媳关系。
三是媳妇蛮横型。在这种婆媳关系类型中,年轻儿媳妇往往具有以下典型特征之一:其一,家庭责任意识淡薄,比如不工作,也不做家务,孩子婆婆带;其二,家庭资源的消耗者,花钱大手大脚,贪图个人享乐;其三,心智不成熟,说不成熟的话,比如一言不合闹离婚,干不靠谱的事,比如搞网赌网贷传销之类的,吃不了亏,受不了委屈,脾气暴躁等等。在这种类型的婆媳关系中,“婆婆越来越谨小慎微,儿媳妇要宠着哄着”, 笔者称之为“媳妇霸道型”婆媳关系,是一种新的不平衡的婆媳关系。
从笔者的调研观察来看,一个总体感受是:在农村社会中,“双向奔赴型”的婆媳关系原本就不多,因为这要求婆婆和媳妇在婆媳关系相处过程中都有较高的修养和智慧;而在男多女少的性别比失衡背景下,随着女性在婚姻竞争与婚姻市场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凸显,年轻儿媳妇的地位明显提升,近年来“婆婆管控型”的婆媳关系相对而言渐趋减少,反而是“媳妇蛮横型”的婆媳关系越来越多。
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年轻儿媳妇越来越成为影响农村青年婚姻稳定、家庭和睦的关键变量。正如村民所言,“以前婆婆当家,现在儿媳妇当家”。由此可见,当前农村婆媳关系正在发生逆转,代际关系越来越不平衡。
二、为什么不讲道理的儿媳妇越来越多?
问题在于,为什么蛮横不讲道理的儿媳妇反而越来越多呢?下面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第一,女性在婚恋市场和家庭结构中的优势地位。深入了解后发现,当前婆婆一般的行为逻辑在于:要把儿媳妇哄开心,万一儿媳妇不高兴闹离婚,那全家都没有好日子过。在当前农村男女性别比失衡、婚姻成本越来越高、婚姻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结构性困境之下,婆婆为了维护子代家庭的婚姻稳定,其行为逻辑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这在代际责任厚重地区更是如此,年轻儿媳妇不仅在性别比失衡、男多女少的婚恋市场中具有优势地位,而且在婚后的家庭结构中更是处于优势地位。
在婚难时代,农民逐渐意识到“娶个媳妇不容易”,于是有儿子的家庭往往倾向于提前安排相亲事宜,不少农村青年在20岁左右就开始相亲结婚,由此导致“早婚”现象的出现。对于年轻小夫妻而言,婚前积累的存款一般微乎其微,因此结婚成本需要依赖父辈支持。
然而,在父母的厚重责任与过度保护下,这也意味着子代在心智不成熟的年龄就早早结婚,还不懂得如何承担家庭责任就已经为人父母。虽然父辈掏空半辈子积蓄甚至负债帮子代结婚,而新婚夫妇却在短时间内没有付出任何代价、也没有承受任何压力,却坐拥崭新的车子、城镇的新房,此外还有一笔几十万元的现金,主要包括彩礼、上车礼、改口费、端酒钱等,一般随出嫁就进入年轻儿媳妇的口袋,这实际上不仅意味着家庭资源从父辈成功地转移到子代,而且意味着年轻儿媳妇掌握了家庭经济大权,进而成为整个家庭权力和家庭地位的中心。
笔者曾经在代际责任不那么厚重的南方地区调研时发现,父辈一般会支持子代在城镇买房所需要的首付,但是剩余的房贷需要新婚夫妇自身通过努力工作挣钱来接力还债,这也意味着年轻儿媳妇也需要在婚后承受还房贷的生活压力、承担起部分家庭责任。
然而,笔者在黄淮海地区观察到的逻辑不同:如果父辈因子代结婚而背上沉重债务之后,子代却能够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地在婚后过起了潇洒但不可持续的伪中产生活,而父母却进入新一轮的高积累低消费的还债生活模式中,新婚夫妇并不会帮助父母一起偿还因结婚买房留下的房贷,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正是因为早婚带来的心智不成熟、父母过度保护下的子代家庭责任意识淡薄、年轻儿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和话语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一旦农民家庭发生婆媳矛盾或夫妻矛盾时,年轻儿媳妇在与家庭成员的博弈过程中往往是底气十足、无所顾忌,彰显独立自我的个性,进而导致家庭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问题容易被放大,情绪一冲动就容易变得蛮横不讲道理,缺乏包容性。
第二,村庄熟人社会瓦解,地方性规范的约束力弱化。过去,父辈代际责任相对有限,子代成家就分家,很早就在长期艰苦的生活中磨炼出了独立自主、挣钱养家的能力,家庭责任感较强,夫妻之间主要是因为吃不饱饭或者干活太累了而吵架,一般不轻易离婚,“自己都觉得丢人”,这主要是受到村庄结构和社会舆论的约束。过去即使子代闹离婚,在村庄社会规范的约束以及父辈权威下的教育规劝一般也是有效的,能够挽救一部分冲动离婚。
现如今,随着村庄熟人社会的逐渐瓦解,地方性规范的约束力以及父辈权威的双重弱化,对于子代结婚不久后的离婚,父辈干预越来越失效,女性也不会因为小孩而委屈自己维持不满意的婚姻。甚至有些年轻人,离婚也不跟父母商量,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回家直接拿一本离婚证给父母。老人们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就像在天上一样,一点委屈不能受”,他们在父辈的代际支持下成了家却未立业,总体上表现出心理脆弱,受不了委屈,不懂得承担家庭责任,年轻儿媳妇常常“一言不合就闹离婚”。
正因为村庄熟人社会公共舆论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并不认为离婚是一件需要付出巨大心理成本的丢人事件,因此在年轻儿媳妇看来,离婚属于一种自己主宰命运的自由个性。
但在在婚难时代,父辈几乎倾其所有好不容易帮助子代完成结婚任务,而年轻女性常常“一言不合闹离婚”,有时候往往是草率而不讲道理的,比如案例6中两个儿媳妇争一个婆婆,不帮忙带小孩就要在厨房点火、闹离婚之类的。在这种婚姻家庭的不确定性与“一言不合闹离婚”的潜在威胁之下,婆婆必然形成一种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行为逻辑,“哄儿媳妇开心”成为农民家庭和睦的关键。
第三,网络媒体带来的价值观冲击,女性追求“为自己而活”。在当地农民看来,现在的年轻儿媳妇就像少奶奶一样,不工作,也不做家务,孩子婆婆带,花钱还大手大脚。针对此,一位中年人恨恨地说道,“10个有8个毁在手机上”。也就是说,网络媒体带来的都市化生活方式与现代化观念冲击,正在重塑年轻女性的价值观念,即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为自己而活”。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传播的价值观影响,比如婆婆理所应当鞍前马后伺候自己。比如下面这个真实案例:有一个年轻儿媳妇结婚后,既要婆婆鞍前马后伺候,还要掌控婆婆,当家做主。一方面,公公婆婆早出晚归地干活,家里家外的活儿全包,挣的钱都给他们年轻小夫妻;另一方面,为了掌控家庭权力,常常通过发脾气、说好话、买东西等策略,要么任性发脾气,要么策略讨好,一切目的在于公婆资源最大化,自己权力最大化。
二是网络传播对年轻儿媳妇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成为家庭资源的消耗者。比如经常网购一些在婆婆看来“不成名堂的东西”,比如所谓对眼睛有好处的叶黄素(一种保健品),冰箱里塞满面膜,花2000元买身体塑形器,追求车厘子/榴莲自由,动不动点外卖,网红打卡地旅游等等。
总而言之,在婚难时代,女性越来越处于一种相对优势的地位。值得反思地是,这些至少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年轻儿媳妇,为什么在婆媳关系相处中会出现类似不讲道理的行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否出现了某种偏差?
妇女解放、女性地位的提高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但这是否意味着年轻女性就可以霸道、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呢?是否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丢掉人伦底线、孝道伦理,进而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笔者相信也更加希望,本文中所呈现出来的不讲道理的儿媳妇在现实中是不多的,但是婚难时代所呈现出来的这些现象,在一些地区已经给农民家庭带来了困扰,也给村庄社会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破坏了社会风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张欢(中南民族大学讲师),编辑:李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