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产市场最热的新闻非香港“撤辣”莫属。

2月28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最新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住宅物业交易无须再支付额外的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简称“撤辣”。

至此,在香港实行了14年的楼市“辣招”宣告废除,房地产市场全面放开限购。

政策一出,有关香港撤辣、非香港居民无须再支付30%印花税的消息迅速占领各大媒体,引发广泛关注。

3月3日,据“大公文汇”报道,综合市场消息及一手成交纪录册,“撤辣”4天一手住宅市场迅速录得210宗成交,超越2月前27天的逾190宗水平,3月2日成交已连续第三日超过50宗以上,达到73宗,按周升7倍。

与此同时,内地买家组团赴港“抢房”的现象也频上热搜,成为舆论的焦点。

十余天过去,这股楼市热潮似乎还没有退减的迹象。

本期显微故事将聚焦香港撤辣之后,不同群体对这波楼市热潮的反应。

他们之中有敏锐捕捉商机,迅速抢占市场的投资客;有在观望中等待时机入手的刚需中产;也有对此态度冷淡,不为所动的财富自由人士;还有处于舆论漩涡当中的香港本地人以及房产中介……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没有500万,你别来香港”

2024年2月28日,对于香港楼市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转折。

从这一天开始,之前为掣肘炒楼制定的“辣招”全部废除,无论是香港人还是外地人,在房屋买卖时将一视同仁,即便是非香港居民,也无须再支付总计高达30%的额外印花税。

此举一出,立即掀起巨大波澜,连跌数年的香港楼市冰河遇阳春,迅速解冻。

据香港中原地产数据,自香港撤辣后,首个周末新房交易量暴增近18倍,达452宗;一周内新房成交量也跃升至约834宗,为2月整月成交量的3倍多。



在这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买家来自于内地。

据悉,香港楼市新政刚刚发布,便有内地居民连夜赴港买下整层楼面,也有人一次性豪掷亿元购下十几套住宅。久违的“日光盘”现象也再次出现,热门楼盘前人头攒动,排队等候的场景屡见不鲜。



图 | 火爆的购房现场


对此热度最先有所感知的是当地的房产中介。

撤辣之前,香港房地产市场已连续多年陷入低迷,许多房产中介因业务萎缩不得不关门倒闭。

据了解,仅2023年一年,香港最大的中介龙头中原地产,就关掉了100多家门店。

在无以为计的情况下,许多经纪人不得不另寻出路。然而,随着撤辣政策的出台,房产中介们又看到了希望。

随着业务量的火速回升,曾经离开中介行业的经纪人也纷纷回归。售楼处和房产交易中心再度人潮涌动,萧条之景仿佛一夜之间就被繁华取代。



对于内地购房者的涌入,香港的房产中介机构普遍持欢迎态度。然而,由于购房和咨询人数众多,一些中介机构开始挑选客户,对预算较少的购房者显得冷淡。

成先生是2023年通过优才计划拿到香港身份的新香港人。撤辣之后,他第一时间与当地的房产中介取得联系,想花五百万买一个小两居。

然而,信息发出去之后,没有一个人回复他。

直到一天之后,才有一个经纪人跟他说:“我们现在接待的都是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客户,五百万预算的客户已经顾不上了。”

成先生苦笑着搁浅了自己的购房计划,对老家想要买房的朋友说:“如果预算有限,比如只有500万,那你还是别来了。”

成先生的感叹或许也是很多“觊觎”香港,却又无能为力的人的痛。

表面上看,港府放开限购,似乎给全球人一个信号:地球人,哪怕是火星人都可以去香港买房。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撤辣政策实施以后,虽然香港的购房门槛降低,但真正涌入香港买房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专业投资客,另一类则是刚刚拥有香港身份的新居民——这些新居民大多是通过高才和优才计划从大陆过去的。

谁在“眼红”香港楼市

有着近二十年行业经验的资深移民顾问庞小美介绍说,在过去的一年,她为累积近二十组客户办理了移民业务,主要以美国、加拿大为主。

虽然公司也有香港项目,但到目前为止,她的香港业绩为0。不仅是她,全公司二十多个顾问,没有一个人有办理香港身份的成交纪录。



究其原因,庞小美解释说,香港虽然敞开人才通道,但无论是高才计划还是优才计划,对候选人的要求都极为苛刻。

以高才计划为例,申请者要么年薪达到250万元港币以上,要么毕业于世界百强名校。

据统计,过去一年多,香港高才计划已吸引近7万份申请,其中超5.5万份获批,超过4万名申请者已经抵港。同时,优才计划也收到7万多份申请,获批超一万宗,同样吸引万余名申请者来到香港。



这些新涌入的“优才”和“高才”不仅填补了此前香港流失的14万人才缺口,也是撤辣之后在港安家置业的主力军。

不过,相比于投资客的迅速、果断和出手阔绰,这些刚刚取得或是即将取得香港身份的“新人”,在购房选择上相对审慎和温和。

毕竟他们要权衡工作、家庭和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买房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单纯的投资,而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为了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港府在抢人才、抢资金上,也算是使出新的“辣招”了。

眼看撤辣初见成效,原定6月份重启的香港投资移民计划也于3月1日开始实行,足足提前了三个月。该计划将投资门槛定为3000万港币净资产。

按规定,投资人需将300万港币投向创新和科技产业或政府指定重点产业,余下2700万可自由组合投资,这其中包括不超1000万港币的非住宅房产。

据预测,该投资移民计划首年有望吸引1500亿港元资金,这相当于2023年香港GDP总量(29913.28亿港元)的5%。

看来,要想成为香港居民,要么有“才”,要么有“财”。

撤辣看似是对所有人敞开了购房的大门,但只有资金富足者才能一路畅通。

香港的房子值得买吗?

当一部分人对香港的房子心动之时,也有人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有网友说,香港此时放出解除限购的大招儿,其实是想让香港以外的人去当“韭菜”,当“接盘侠”。

小红书上有人发帖称:“香港的房子不要乱买”。

该博主以自身经历为例,梳理了香港买房的几大“坑”,比如高额的物业管理费,一套900万购入的小三居,物业管理费为每月1600元,是内地的3倍以上。如果房子用来出租,则要把年租金的1/12拿出来缴税,房价越高,缴税越多。

此外,香港的一些老楼维护成本也不低。由于香港维修人工费用贵,且服务不如内地便捷,购房后的养护问题也是一大挑战。

对于贷款购房者而言,受美联储加息影响,香港的房贷利率也相对较高,这无疑增加了购房的整体成本。

当然,对于有钱人来说,这些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不过,审慎投资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选。



图 | 某香港楼盘


瞿先生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三十多岁就已财富自由。

面对撤辣,他很淡定。技术出身的他对房地产投资并不感冒,房子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可以栖身的地方,除了常年居住的北京和自幼长大的家乡,他在国内没有其它房产。

“如果投资,我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与互联网相关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这样既能实现财富的增值,也能支持这些领域的发展。”瞿先生坦言。

相比于瞿先生这样的房产投资“绝缘体”,某上市公司CEO田昭并不否认房地产的投资属性。他在距离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持有多套房产,但对“撤辣”之后的房地产市场,他持观望态度:

“现在香港楼市的爆火其实是过去几年积压的购房需求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虽然看起来很热闹,但楼市整体趋冷、房价持续下行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

那些一下子买十几、二十几套房的,都是专业炒房的人,他们是靠这个谋生的。对于我来说,我对炒房兴趣不大,也没这个必要。

我不否认房地产可能具有的升值潜力,但我更倾向于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以及入股其它公司等等,这样可以分散风险。”

田昭的想法并非只存在于一部分内地购房者心中。

随着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涌入香港看房、买房,香港本地人也开始关注和讨论这一现象。

香港人这么说……

陈华腾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同时也是经济学领域的研究者,对于近期一些内地媒体和网红博主对香港楼市的过度反应,他觉得有点夸张。



图 | 某香港房产中介的销售广告


在他看来,撤辣之后,尽管一手楼市场反应迅速,成交活跃,但二手房市场和商厦交投相对冷静。

他觉得,香港整体房价仍处于下跌趋势。

“一手楼虽然卖出去不少,但是还有很多二手楼没有卖出去。包括去年第四季度的地皮,还没有卖完。

上个礼拜香港政府在沙田推出一批新地皮,希望有一些小的房地产商进来买。旺角那边有一个很大的地皮,也是以很低的价格卖给房地产商的。所以不能说是很火爆,但是可以说在这十几天里,是有一点反应吧。

一下子卖光的就是一两个楼盘,整体趋势并没有往上走,还没有到看涨的局面。”陈华腾说。

对于大陆投资客的蜂拥而至,陈华腾认为,无论炒房还是单纯购房,内地居民的抢购行为对于香港楼市的整体影响是有限的:

“买十来套的人很少,影响不到整体,会有一点小小的影响吧。

有些卖房子的想把这个事情闹大,比如有的房产中介可能会说,你不来买就没有了,来晚了也没有了。

其实没有这回事儿,香港的楼盘供应很充足,北部都会区有50万个新住宅。当然,有些人是赶着要买的,可能已经等了很久。我只能说,现在买不算贵,主要看个人需要。”

不过,陈华腾也强调,从长远来看,撤辣对香港楼市是利好的,尤其与内地和中东的金融合作力度正在逐渐增强,这将为香港楼市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合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