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女企业家向贵州六盘水讨要过亿债务,政府只愿给1200万,不同意,就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这件事隐藏了四大危机:一是地方政府有法不依、公然违法的问题较为普遍;二是地方政府失去制约,执法违法,法为私用的问题较为普遍;三是国家的项目经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投融资平台借款被挪用比较普遍;四是地方政府收不抵支、投融资平台隐性债务风险较大。

一、女企业家向贵州六盘水讨要过亿债务,政府只愿给1200万,不同意,就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



2月25日的中国经营网报道称,女企业家马艺珈伊,为贵州六盘水承建由中央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支持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幼儿园、小学等10个政府项目,当地政府累计欠付其合计约2.2亿欠款,持续讨要工程款8年。2023年年末,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听证会召开当天,她被地方公安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

《中国经营报》记者核实,在她之前,为她代理债务执行的律师、律师助理等10余人,也被当地刑事拘留,涉嫌罪名均为寻衅滋事罪。

二、隐藏的危机之一:地方政府有法不依、公然违法的问题较为普遍。



生效的法院判决、执行裁定等材料显示,至少有4笔经诉讼确认的债务总额为6954万元。而该企业按合同统计认为,另有其他项目欠款15247万元,即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共欠该企业约2.2亿元。而当地地方政府在一份向上级汇报的文件中,承认有9000余万元欠款。

贵州六盘水市水城区政府拒绝支付的该欠款的理由是,部分项目未审计。但按照中国的法律,一经法院判决的债务,就已经产生法律效力。欠款在程序上有无问题,法院在庭审中自然会审理认定。既然法院都判决了,地方政府的所谓审计理由,自然就站不住脚了。

不承认法院的判决,拒不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这在地方政府,几乎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如果法院的判决在地方政府不被认可,法院的强制执行对地方政府无效,不仅严重影响中国法律的统一性、强制性和严肃性,还会引发市场经济秩序的紊乱,严重打击民营企业的经营信心。

三、隐藏的危机之二:地方政府失去制约,执法违法,法为私用的问题较为普遍。



企业家为当地做了工程,提供了就业,缴纳了税收,为当地做出了贡献。如果甲方也是民营企业,女企业家马艺珈伊只要不违法讨债,无论如何是不会被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拘的,毕竟还有10来个律师等法律工作者为其提供讨债服务。

按照地方所述,律师等人曾在微博、抖音发布相关债务、诉讼信息。律师还曾将举报水城区政府某官员的信,邮寄给了这位官员本人。举报内容则涉及欠债不还、非法解冻、大量资金去向等问题。三郎也学过法律,也问过认识的律师,这在我国法律中并未定性为违法犯罪。可以基本肯定的是,当地政府利用其拥有的公检法等执法权力,但执法违法,法为私用。

我们需要注意,在这个时候,当地政府是法律上的欠债者、被执行人,是民事相对人,动用公权力将债权人抓起来刑拘,当地政府下令者、执行者,应当是涉嫌犯罪了!



随意抓捕无罪的人,这在地方政府并非个例。信访的、拒绝拆迁的都大量存在。落马的恩施州公安局长田军,就曾经故意对无罪的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举报县委书记的退休干部马树山也被迁西县公安局迅速逮捕交检察院迅速起诉,最后事情闹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在最高检的干预下才因“不存在犯罪事实”撤回起诉。当公权力和法律工具为领导干部私自动用时,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将导致无法可依,无法维权,人人自危。

四、隐藏的问题之三,国家的项目经费、扶贫资金、转移支付、投融资平台借款被挪用比较普遍。



新闻报道提及,女企业家马艺珈伊委托的执行代理律师通过法院调查令调取银行资料发现,当地政府平台公司在两家国有银行贷款5.8亿元,并未用于借款用途,并转入多家关联公司,涉嫌骗取贷款。执行代理律师怀疑马艺珈伊的一些基建工程长期未审计,与涉嫌骗取贷款行为有关。

报道还提及,马艺珈伊为贵州六盘水承建的搬迁工程、幼儿园、小学等10个政府项目,都是由中央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支持的,但完工后却收不到工程款。三郎在地方政府工作过好几年,中央、省级政府从来不会拖欠扶贫款和项目补助款。但在县一级政府,挪用项目款,挪用扶贫款,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至少三十年来都如此,财政部不可能不知道。上面好多领导都是从县长书记提拔起来的,也非常清楚,但从来就没听说哪个地方挪用了资金会承担严重后果。应该说,我们通过投资、基建模式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之所以越来越差,也与此有一定关系。

五、隐藏的问题之四,地方政府收不抵支、投融资平台隐形债务风险较大。



贵州六盘水拖欠女企业家马艺珈伊的上亿工程款,讨要8年不仅没有讨回欠款,还为自己讨回了一副手铐。我相信,并非当地政府有钱不付,而是专项资金被挪用发工资和维持正常办公了,没钱付了。面对讨债人,又依仗自己掌握着公检法,不愿说好话、想办法,最后法为私用,事情闹大了。

截至2023年底,全国各地投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大约70万亿左右。财政部现在在用1-2万亿的特殊国债和特别再融资债券来化解,无疑是杯水车薪,支付利息恐怕都不够。

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不下定决心进行机构改革,大幅度裁减机关工作人员,大幅度压缩他们的工资、福利、退休金、医疗费和办公费用,地方政府还是会想方设法地借钱发工资。

我们由财政负担的数千万庞大队伍,消耗了庞大的公共资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如不釜底抽薪,任由地方借钱、罚款来维持支出,将非常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