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开年就疯狂冲分。

人们体验过共享单车、共享办公、共享网易云音乐,2024年第一次听说在福建与神明共享香火。

给网红朱某某一次cos汉服的机会,他敢穿上五爪金龙袍,在神明赵世子前面截胡香火。

起因是在最近福建长乐区举行的游神活动中,网红朱某扮演成神明“赵世子”的模样,走在了游神队伍前面,甚至比神像“赵世子”还走得更前面,享受香火的熏陶。



在福建,想要cos神明也并非不可,需要事先到相应庙宇,进行一系列流程向神明请示,能否扮演。

比如说刘涛在拍电视剧《妈祖》前进行了请示。



但朱某扮演赵世子是带妆通知。

因为不了解风土人情,即使被马夫用鞭子驱赶,朱某某还以为是cos的一环。



更为离谱的是,赵世子的服装上纹的是四爪龙,朱某直接穿了五爪金龙袍。



朱某的这一系列不尊重当地民俗的行为,引起福建甚至台湾地区的全网震怒。

网友们找出了朱某不尊重神明“赵世子”的种种细节,也算是给网友做了一次福建的民俗科普:



这件事情,最终以网红朱某道歉告终。

但围绕“赵世子”和福建宗教民俗的热议,依然火药味浓厚。

01最有争议性的问题一:“赵世子”是谁?为什么大部分福建人没听说过?



根据百度百科所说,“赵世子”的介绍一共就这么一句话:



而关于这句话的引用日期及资料,是2024年2月21日VISTA看天下的微博:



神明的参考资料甚少,对比妈祖,上可至少追溯到宋朝的参考资料,可以说赵世子这个神明十分神秘。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赵世子,被当地人视作赵公明的儿子。

赵公明是谁呢?如果查阅官方认可的神明公安系统数据库——《三教搜神大全》,可以知道赵公明,又称玄坛元帅,也就是民间的“武财神。”

《三教搜神大全》共收神像一百二十余幅,每幅像之后录其姓名字号、封赠谥号、神灵事迹等。内容与《万历续道藏·搜神记 相近,《搜神记》无图但收录神仙数量多于《三教搜神大全》,记录诸神一百六十余条。

但福建供奉的赵公明,并非财神,而是福建本地神——五福大帝振灵公。虽然名字一样,但流传细节不同,长相也基本不一样。

武财神赵公明长这样:



五福大帝振灵公赵公明,作为掌管一部分瘟疫的神明,他长这样:

五福大帝振靈公

图源:台湾省宗教文化资讯网

前者是武财神,后者是掌管瘟疫的瘟神,业务范围不同,自然民间在塑像上的艺术灵感就不同。

可振灵公赵公明的儿子赵世子,却长这样:



那么,我们继续调查,在全中国显然更为“迷信”的台湾地区的宗教资讯网,记载了古代流传至今的神明,包括赵灵公。

但搜索赵世子,依旧一无所获。



父子长相差异巨大,神明官方数据库一无所获,那么赵世子究竟是不是神,引起了下一波争论。

02

问题二:赵世子到底是不是神?

网友们继续顺藤摸瓜,发现“赵世子”并非流传千古的神明,而是近几年的产物。

关于这一点,知乎网友“永乐通宝”的调查十分详尽以及考据,以下是对他的引用:

1、赵世子是2021年以后被创造出来的神明。

2、事件里长乐厚福村正月初十那场游神,主祀的是「英烈王九使公」,「五福大帝」只是陪祀(主祀五福大帝那场在正月二十六),而作为五帝之一振灵公儿子的「赵世子」,更是陪祀中的配祀,类似气氛组的存在。

要是你问当地老人“赵世子”是谁,老人会告诉你是赵公明的儿子,但是问他十年前有在游神里看过“赵世子”吗?

老人可能会支支吾吾的,回想不起来有赵世子的行动踪迹。

那么,作为一个现代才广泛出镜的“神”,赵世子的营销无疑十分成功。作为神二代,赵世子的香火十分的旺,出圈程度大大超过了他的父亲赵公明,有点类似谢霆锋和谢贤之间的联系。

对此,微博博主“伊利达雷之怒”是这么说的:

“与其说是传统的游神活动,不如说是披着神皮的“爱豆-经纪公司-粉丝”集合体。

为了方便让这些神二代吸粉,神二代的形象一改常见的凶神恶煞状,个个风度翩翩人设讨喜。比如那个华光大世子刚出现的时候人设是8岁爱吃QQ糖的孩子,为了吸女粉火速长大成了个帅哥;赵世子是宅男,不穿漂亮的衣服不出门;张二世子贪玩爱出门;张大世子爱抽华子,宠弟狂魔,张二世子出门他就跟着出门......……”

那么,争议的论点,就变成了,赵世子的祭祀,是淫祀,而且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祭拜赵世子文化,所以赵世子不算“神”。

于是网上一听到“淫祀”这俩字儿,就联想到了聚众淫乱的不正当场面。

但实际上,这是对淫祀一词的误解,也可以说是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宗教文化特殊性的不了解。

在福建的民俗文化里,不是因为“官方说这是神,所以我们拜它”,而是“拜这神有用,我们就拜”,也就是“宗教实用主义”。福建的神可以不要理论支撑,但必须经过实践检验,福建不养闲神。

比方说,在泉州惠安县崇武镇,是有全国唯一一所解放军烈士庙的,建于1996年,祭祀27名为了保护当地百姓而不幸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死官兵。

出于敬意,当地百姓自发建庙来祭祀这些军人,庙内用的音乐不是佛经,而是红歌。





同样在泉州,还有一个祭拜印度狗的庙——白耇庙。据称是明代期间,从印度来泉州的锡兰王室后裔请来的印度洋山神毗舍耶(Vaicya),是乡镇商人、手工艺工人、商人出身、农业劳动者等的保护神,所以在泉州也香火旺盛。





所以说,啥叫“淫祀”,就是“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简单来说,如何祭拜神,什么神值得祭拜,官方是有一套标准规范、流程的,合乎礼制,才能叫做“正祀”。

宋代对此有大量的探讨。就是说:“只有受到朝廷赐额、封号的神,祭拜才算合法,否则就是非法集会,官方要进行严厉打击。”

比方说在宋朝,你想在北京搞个草莓音乐节或者迷笛音乐节,祭拜神明的同时,请点苏东坡、李清照之类的牛逼人物演出一下,再搞些扔飞镖的耍大刀的热闹热闹,你得去符合政府规范。



AI生成

祭拜的神明是什么,怎么祭拜,流程是什么,相应的消防、治安、聚餐标准都得去合乎条件。

可在古代,福建长久远离政权中心,上批文件,申请流程啥的都太麻烦,所以自然形成了自己的封神规范,以及操作流程。

确实,赵世子作为一个没满十岁的“新神”,明显无法像妈祖一样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性认可,但像在当地寺庙吸引香火,并且在游神期间让气氛热闹,也有推广民俗发展的作用,所以这一“能力”是值得认可的。

既然赵世子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认可,那么这位网红没有得到当地寺庙许可,去做一个cosplay,很明显“侵犯”了神明所有权,最后以道歉收场没毛病。

在福建偷渡圈,有这么一个说法可以解释福建老百姓与神明的关系:“只要妈祖同意,福建人去全世界都是免签的。”

神明更像是信徒的咨询律师,普通人想要咨询神明,很简单,掷圣杯。如图所示,得到一面朝上、一面朝下的结果,就代表神明同意了,非常简单。



03福建人如何造神?

既然“赵世子”的造神事件得到了当地以及福建神界的认可,那么有的网友就会问了:“在福建,我也想造一个神,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这个神在生前,必须有具体的成绩和业务,符合做神的KPI标准。

在秦汉时期,福建人就有了祖先崇拜,逻辑很简单,当时的福建深山老林的,土壤也不肥沃,爷爷辈在福建搞土木工程,开疆扩土,整点耕地、房子啥的,搞了个社区,自然有功,所以福建就会把自己这些爷爷辈封神。

比方说“武夷山”的“武夷君”,就是某个部落首领,因为开拓土地被福建人封为神。



后来秦始皇看这不符合中央规定啊,福建人无组织无纪律的,祭拜祖先就算了,咋把贡品也给吃了啊,于是就禁止福建人祭祀祖先“使其社稷不得血食(享用祭品)”

这件事情,搞得福建人十分不高兴,于是在秦末时期,闽越人联合起兵北上参加反秦战争,不让福建人按福建方式祭祀祖先就是福建人起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朝代推进,福建开垦进程发展到类似美国西部大发展的时期,摆在福建人面前的问题是:

1、“瘴气”古代没疫苗、没抗生素,福建又处于亚热带地区,感染点病毒、蚊虫叮咬啥的,头疼脑热只能靠身体硬抗。

2、“耕地”福建土壤肥力差,需要有农业知识的专业人士。

3、“匪患”福建古代治安差,匪徒抢完钱就直接往山里一钻,根本抓不到。

于是福建人就把“神明能不能治瘴气、促进收成、打匪徒”,当作福建地区封神考核的重要KPI之一。

比如说电影《被解救的姜戈》里面,枪法好、能抓匪徒、又能治病的牙医舒尔茨,放福建也是必然会被封神的。



在福建历史中,唐朝有个福州人叫张慈观,因为力气猛、会种地、会修水坝,帮助当地社区发展,在死后被老百姓封神修庙,在闽清金沙建造张圣君母殿,并奉其为“农业神”。这一封神思路跟泉州解放军庙如出一辙。

均是帮扶周边百姓做出重要贡献,死后被当地居民追忆缅怀。



唐之后,宋朝,造船业发展,福建人就开始了四处奔波,类似的神的职能就有了更多具体细分,在此简单举例一些神。

石头神——石敢当,在福建基本到处可见,家门口放一块可以驱邪镇煞。



修脚业、乞丐业之神,罗祖真人:



造鞋之神——孙膑:



同性恋之神——胡天保:

这个可以仔细说说,同性恋之神——胡天保发端于清初,是世界宗教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地区普遍认可的至今依旧流传的同性恋神明,如今神像就放在台湾省威灵堂。



威灵堂:



胡天保的神位

根据袁枚的《子不语》记载,胡天保的经历十分奇葩,就是清初的时候,有个巡按御史去福建巡查,招待者就是福建官员胡天保,小胡觉得这巡查挺帅的,每天上班就偷看他,后来实在受不了了,直接钻男厕所里,在厕所偷看巡按御史拉屎,被巡按御史发现了,直接将他杖毙打死。

后来民间同性恋为了纪念他,就将他封为“兔儿神”,建庙祭拜,以祈祷男男朋友之间情缘美满。

不止如此,推动同性恋之神信仰推广的,其实是东南亚沿海的海盗。

因为在海上,海盗船上的工作人员基本全部都是男性,不允许女性上船,怕产生船上内讧。而海盗又有七情六欲,兄弟们睡在一张床上,日久生情,“兄弟你好香”、“兄弟,我爱你”的事件频繁发生。这些同性恋海盗们便将自己称为“海兔”,也就是“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他们拜的神,自然就是“兔儿神”了。

而最早的伪娘文化,很有可能就是17世纪的福建海盗推广开来的。



随着胡天宝的信仰势力发展,乾隆年间,类似的“手办”类的同性恋专属护身符也出现了,而且在当时的年轻人间引起了潮流,大致样子就是两个男的,一个长得比较老,一个长得比较年轻,抱在一起。



再具体点,有点像这个表情包:



福建的同性恋造神故事,在此不做赘述,但我们要说的是,关于这些自发产生的本地造神过程,你自然可以严肃地说“这些都是官方不认可的淫祀”,但对当地老百姓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具体而微小的精神寄托。

总而言之,如果你是一个福建人,你在活着的时候,努力做好事,并且帮助当地发展,如果你做出了重大贡献,比方说牺牲自己救出了数百人的性命,或者让一个贫困村的小孩子都考上985 211,你就极有可能在死后被封成一个神。

但是,成了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维系好自己的口碑,在福建造神并且运营好神,和运营一个上市公司没什么区别,要求很多:

1、业绩如果业绩不合格,甚至可能会被剥夺做神的资格。

2、地盘要有寺庙,甚至需要信徒们用武力捍卫自己的寺庙

3、流量如果神渐渐的无人问津,神力就会下降,所以需要游神、绕境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04福建宗教史的造神、传教、漳泉“百年圣战”

福建造神和运营做的最成功的,可以说就是妈祖——林默。

据称妈祖在现实的原型是北宋960年一位出生在莆田湄洲岛的女士。

她成长之后,成了当地的仙姑(女法师),可以预测海上灾害变化,预言未来,而且准确率很高 ,所以林默在去世后被当地百姓追封为海洋的保护神——“妈祖”。

当林默成神之后,历史上记载了很多她帮助渔民、船夫化险为夷的故事。

据说有个叫路允迪的人,担任给事中一职,有点类似现在的中纪委纪检,他坐船去高丽(朝鲜半岛)出差,突发海上风浪,同行的八艘船翻了七艘,独独路允迪的船在海浪上旋舞最后幸免于难,有传言说看到了妈祖在操纵着船航行,于是路允迪回到中央后,上奏朝廷,诏赐顺济庙额。

类似的事情还很多,经久不衰,而且能看出妈祖在维护沿海居民安全上的神通广大。

1160年,莆田白湖渡瘟疫流行,妈祖给当地老百姓托梦,说某处有个泉水喝了之后能治瘟疫,这个村民醒来后挖掘,果然真有泉水,大家喝了之后都痊愈了。

抗战期间,台湾被日军占领,台北就有当地人以关渡妈祖宫为据点,打击日军,结果被日军发现后,把妈祖庙给烧了。

等大火烧完后,妈祖像安然无恙,参与放火的日军全部暴死。



妈祖的神力经久不衰,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福建广东商人的商业+传教历程,信众已经遍布全球。

甚至在南非开普敦:





毛里塔尼亚妈祖庙:



以色列教堂中也有极像妈祖的神像:



可以说哪里有福建人,哪里就有妈祖。

妈祖究竟做对了什么,让她的“品牌影响力”经久不衰呢?

我想,就是妈祖其形象祥和,保境安民,对信众温和,让香火持续不断。如果说的更资本家一点,就是给股东的股本回报率(ROE)长期且正向的增加,不管是开荒、移民、偷渡、抗击海寇、抗击侵华日军,妈祖都一视同仁地保境安民,让所有股东安心。

这一点,可以对标美国的麦当劳股票。



但是,说到这,仅仅就够了么?仅仅是因为妈祖够慈祥、够好,就传遍世界的嘛?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的传教,必然伴随着血腥,福建的造神和传教也不例外。

只能说,赵世子生在了好时候。

首先,在福建人这里,神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比如说在福建的一些地区,还是有着“砸龙王像”的习俗。

在古代,龙王意味着控制雨水,如果长期旱灾,福建人会认为龙王业务不利,便会从龙王庙中把龙王像拖出来,打一顿或者砸一顿,据说立即就天降大雨了,这个打神的习俗就保留了下来。

但换言之,如果这个神本来就业绩不佳,也会渐渐被信徒抛弃,留下来的便只有业绩长期优质的“蓝筹神”。

其次,福建不同地区的人,信仰着不同的神,福建人认为,神的地盘越大,灵力就越强,所以福建需要游神。

在古代,当地人为了自己的主神,就可能与周边不同势力的地区大打出手。所以地区性的游神是需要有极强的宗族势力支撑的。

在福建,神可以“绕境”,但不可“跨境”。说的就是每个地区,村子,甚至街道,都可以有自己的地方保护神,可以通过游神在地区传播神力,但是不能侵犯不同保护神的区域,否则就会引发械斗。甚至,你放鞭炮,鞭炮炸开的红纸,掉到了别村地盘,都有可能发生械斗,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在明朝之前,你需要有男人、刀枪甚至马匹来维持宗教势力。

在明朝后,你需要火枪大炮甚至战船来扩张版图。

所以说赵世子这种没有S级别神力,呼风唤雨啥的,也没有扶植当地经济,也就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了。信徒不多、信徒们也不好勇斗狠,只有可能在现代互联网社会传播开来。

这种为了庙宇祠堂地盘的械斗,并不是古惑仔式的小打小闹,而是战争。定义上和“圣战”大同小异,而且时间跨度不亚于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

比如清朝莆田地区的,起初是两个小村子,大帝庙和天后庙的地区争夺战,大帝的信徒执乌旗,妈祖的信徒执白旗,随后战火愈演愈烈,波及了周边地区,战争规模也达到了2万人以上,火枪、大炮皆有,从清朝一直打到了解放前夕。



类似的还有清朝1805年,台湾开拓期间,漳州人和泉州人产生了就开漳圣王和福德正神的宗教战争。

为了赢得战争,台湾的漳州人以讨伐海寇名义,杀戮泉州人,后续说是漳州人因为挖了福德正神的眼睛,导致正神请神兵降灵乩童身上,打败了漳州人。

类似的神明出现,帮助漳州人泉州人打败了对方的事件持续不断发生,直到19世纪末才渐渐熄火。



漳泉圣战

而妈祖为啥传播广泛呢?就是因为17世纪明朝,大航海时代,妈祖最大的信徒,就是郑成功,他的郑氏军事集团,是东南亚最强大的海军,强大到打败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

曾经有荷兰人、西班牙人抢劫郑军商船,杀害中国人,郑成功直接下令封锁台湾海峡,荷兰人无法开展转口贸易,收入遽降。



郑成功认为妈祖帮助他打败了荷兰人解放了台湾,所以随船必有妈祖神像。船只到哪,妈祖信仰就传到哪,结果就是17世纪开始,妈祖信仰靠着强大的海上力量,也传遍了整个东南亚。

所以总结而言,在福建,造神只是第一步,之后如何让神力持续、且广泛地传播,不仅神明自己得争气做好自己的业务领域,信徒们也要有硬实力来维护神明的地盘。

在明清时期,硬实力指的是火枪、大炮、男青年。

在现代,或许更加和平,是短视频、打赏、社会舆论。

时代出现了变化,神明职能也会出现变化。

从宗教信仰层面来看,赵世子确实业务范围不清晰,钟馗抓鬼、妈祖保护安宁、财神带来财运,可赵世子有啥神力?现在尚未可知。

但从民俗宣传层面来看,赵世子的出现无疑是成功的,增加了当地的香火收入,推动民俗发展,带来了“游神”文化的宣传,这点确实功不可没,也让许多民俗信仰传承者们看到了新的传播方式和改革趋向。

将视角放广阔点,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福建乃至广东等地,依旧不断更新捍卫着自己的民俗信仰,赵世子如今这个长相,也是市场迭代后的结果。



毕竟,福建再崇尚力量,现在也不是刀枪棍棒就能抢到香火的年代,迎合潮流,坚守信仰,才能让民俗走得更长远,香火燃得更旺盛。

“亿万千百十,皆起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