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两年大家普遍不太好过,很多朋友都被大厂作为人才向社会输送,进入新的领域大展宏图。

起初大家想在滴滴、外卖、快递这些互联网+行业稍加过渡,没想到这些传统的就业蓄水池这么快就饱和了,于是压力就来到了自媒体行业。

以至于“大厂离职”都成为了自媒体创业的一条新赛道。

不过最近我观察到,有一条非常抽象的自媒体赛道正在高速起飞。

那就是——无聊。

01:Fuck Da World

在X上有这样一个账号,它每天高强度Fuck全世界的诸多国家,就像Rap歌词中的“Fuck Da World”(去™的世界)一样,直抒胸臆,主打一个“淦”就完了。

账号简介:*翻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

号如其名——“Fuck Every Country”(*翻每个国家),账号所有推文内容只由一个模板组成:

Fuck+#目标国家的名字

秉承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的纯粹信条,账号每个小时会随机“问候”两个国家,24小时下来就有48个国家被临幸。

宣传“日日鲜”的生鲜超市上货都没那么勤快,这简直是“时时鲜”

所以,无差别针地对所有国家,这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平等。

要是按照《国际法》定义下的197个主权国家来计算(帮大家看了,没有Fuck#Taiwan,Fuck也是有原则的),4天多的时间就能把全世界Fuck完一圈,堪称神速。

迄今为止,该账号已经累计Fuck了1.9万余条帖子,而这早就跳出了反复鞭尸的范畴,进化为了一门行为艺术,但这么做的意义又何在呢?

直接淦地球算了

答案是,没意义,玩的就是一个无聊。

账号的运营非常简单,用简易程序或是发帖机器人就能完成,即使让真人来手动发送也没什么负担,毕竟内容是如此的简单与重复。

但正是这些看似枯燥无聊的推文,给账号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全世界国家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时时刻刻发生在这些土地上的事儿可不少,无论是好事还是破事,各国人民总会吵起来。

最近以色列的人气居高不下

所以,不管你为了什么而Fuck,但只要带上了某个国家的Tag,这里就能成为赛博竞技场。

光是最近两个月内,以色列就带来了数以千万计的庞大流量,评论区内两派人马互相对喷,支持巴勒斯坦的和支持以色列的互掐对方为“不是真实存在的国家”,而且总体上遵循“Fuck对象的评论区被对手占领”的规律。

幽默网友:“老哥创建这个账号就是为了发Fuck#Israel”

就像在Fuck#Palestine那边,支持以色列的网友才有机会高呼 “Not a country”(不是一个国家),假如是在Fuck#Israel的评论区,它们根本排不进热评前十。

通过昵称后的国旗基本就能判断成分了

按照X如今的平台流量分成机制,这波光靠以色列就已经赚翻了,抛开巴以问题,联合国五常国家,以及油管五常国家(印度、韩国、越南、土耳其、波兰)都是热门对象。

主打的就是,要么在现实中有国际政治影响力(联合国五常),要么就在全球互联网上有影响力(朝鲜或者油管五常),亦或是短时间内搞出过大新闻的国家。

咱们国家同样定期遭到集火,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实力认证?

不过,这个账号强就强在公平地Fuck了所有国家,不偏不倚,所以众人的关注点都在评论区掐架或是转发推文去了,没人会质疑账号的动机不纯,最终坐收流量。

高!实在是高!

除此之外,互联网上还有更多的“Fuck全家桶”,简直脑洞大开,万物皆可Fuck。



你能看到全球每个城市被Fuck,每支足球队被Fuck,每个人的名字被Fuck,甚至每一个X账号都能被淦。

最抽象的还当属“Fuck Every Word”(淦翻每一词),势必要把英语词典中的每一个单词都拎出来拷打一次,宣称希望在2025年完成这一壮举,而距离建号已经满10年了。

最近终于发到了“S”开头的单词,然而顶置的单词为“Slowly”(慢慢地),与万年不变的Fuck句式连起来,瞬间就让“Fuck Slowly”(斯洛伐克)变了颜色,顺势拿下了千万流量。



预言一手,要是在“S”打头单词中轮到了“Sister”一词,互联网上又将增加一则地狱笑话案例。

当然,这些“无聊”的互联网账号可不止于“Fuck宇宙”。

早在14年前,就有一个名叫“Big Ben”的账号,每天就发发Bong Bong Bong,迄今已累计发了近11.2万条帖子,并且还衍生出了一众模仿者,让赛博大本钟的钟声响彻互联网(微博上都曾有模仿者)。



以至于创始人像百年老字号店的“正宗招牌”一样,自豪地宣称:“第一家,首创于2009年11月的非官方大本钟,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咱老米字旗每天就听这Bong Bong Bong一出,内叫一个地道。



这些看似无聊的帖子,为何还能这般坚挺,靠着时不时的热度在互联网上扎了根?

02:聊胜于无

俗话说,烂到极致便是好,把无聊玩到了极致,也算是有聊。

坚持,是其核心出装。

一条无聊的帖子是真的无聊,但跟撒谎一样,撒了一千遍谎,假话成了众人耳中的“真话”,而坚持重复无聊的推文,烂活也可能变成好活。



《复读与无差别攻击》

不过,复读的推文内容既不能刻意追求热点与时效性,也不能选得过于偏难怪,最好是立起自己的人设,让网友亲自找上门来。

以前在微博粉丝高达447万的“唐僧”,每天零点和12点准时发布双手合十的emoji,网友则在评论区高强度求保佑,每次遇上各种大小考试或者突发事件,就是流量的暴涨时刻。

唐长老如今已经卖号退休功德圆满了

即使在百无聊赖的平日内,评论区也充斥着各种许愿,俨然就是一个赛博许愿池,便秘都得归唐僧管。

随着账号日积月累地发布,从概率上看,总能碰上相关的热点事件,尤其像“Fuck Every Country”这种恰到好处的“目标挑选”,在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角力下,它就能高频率压中宝。

甚至不用担心是碰上了好事还是坏事,就像当年Big Ben的推文“Bang Bang Bang”与枪击案的新闻地狱笑话般的“相映成趣”,但谁又能质疑一个每天坚守“敲钟”岗位的无聊账号呢?

PS:此Big Ben不是老字号第一家,发的是Bang,而不是Bong

所以,非但没有人怀疑账号在恶意蹭热度,反倒给账号自身带来了新曝光。

中文互联网上的“无聊账号”发展史同样源远流长,玩的也比海外同行们花得多。

国外有大本钟,俺们有“古城钟楼”账号,从2011年开始坚持铛~铛~铛,其还有一个小号叫“古城钟楼的钟”,偶尔碎碎念说被敲累了。



有直击网友日常心理需求的无聊账号:“今天周五么?”、“今天是你生日祝你”、“今天下雨了麻”等等,无论你是苦逼打工人,担心没人在意生日的边缘人,还是出门忘带伞的倒霉蛋,都能找到自己的共情版面。



剩下的无聊账号更多就只能用行为艺术来解释了,可谓是剑走偏锋,在无人的赛道上狂奔。

昵称和内容全是“?????”的满头问号账号,“索尼今天破产了吗?”的催命鬼、以及自称“全球夜景欣赏”,但发的图全是24K纯黑图的“网络诈骗”。

全球夜景都是灯下黑

甚至还有个名叫“儿”的账号,没事就发一句“爸爸你在干嘛?”,多少有点缺失父爱了,最终靠一群互联网爸爸们赚到了流量。



互联网之大,闲心之足,所以总会有流量滋养这些账号,就像豆瓣上有一个叫“世上最沉默”的小组,23多万成员迄今无一人发言,简直是无聊行为艺术的最强剪影。



同样,在“无聊”帖子以小博大的赛道外,还有着自己的同行——“擦边”营销。

它们同属于互联网上的边缘行者,玩好了,就是点石成金,玩脱了,就彻底砸了。

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互联网上如此痴迷于搞擦边文案,它们想学一战成名的“杜蕾斯”,靠“小擦”来博“大利”,就算被喷,黑红也是红。

近期无论是喜茶取名叫“小奶栀”的新品,还是古茗神似杰宝的新Logo设计,都令网友感到无语,而蜜雪冰城被誉为“少女脚臭味”的糯香柠檬茶却在同期走红,所以这都靠时运,不要弄巧成拙。

换谁谁都想歪

失败的无聊账号顶多只是没有起号,无人问津,而擦边的品牌方却蒙受着十足的损失,但未来肯定还会看到各种擦边大戏,毕竟赌的还是人性。

一边是食色性也,商家费尽心思揣测擦边,一边是快节奏生活下的无暇喘息,无聊反倒成了一种福气,一种稀缺品。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无聊”主题的视频,说的直接点就是“解压视频”与“电子榨菜”,视频中切水果、打螺丝、修蹄子等重复性活动,居然让网友们看得上头。

现实中的切水果现在进化成“电子万刀切柠檬”了

更有人专门拍摄无聊系的视频,数餐巾纸编号、摘草莓籽榨油、拆方便面牛肉粒合成牛排等,都成了一时的流量密码,最终视频的看点愈发向“还能浪费多少时间”内卷。

看着视频中被肆意挥霍的时光,跟看土豪撒币没有本质区别,就是潜意识里一种对眼里稀缺品的报复性心里代偿罢了。



毕竟互联网的情绪,就是人情绪的堆积,无论是在Fuck Every Country评论区打嘴炮的,还是在Big Ben下面感慨咋还在敲钟的人,都是账号镜像中的自己。

无聊心态还是有积极一面

相比于这些账号,众人的生活也没有趣多少,在忙忙碌碌重复之间,看点无聊东西笑一笑也挺好。

03:拔剑四顾心茫然

在一个短视频泛滥的时代,大家连“三分钟电影解说”都嫌太长没耐心看了,居然又对这些披着“无聊”外衣的内容有如此大的宽容心,“失去耐心”与“无聊”这两者之间似乎得以共存,并不矛盾了。

一方面,在当代内卷社会的焦虑重压下,人们生怕陷入了旁人口中的“信息茧房”,没学东西掉了队伍,而在风云变化的世界里,同样不知道第二天是裁员先到,还是“自愿加班”先到。



这让本就不太富裕的休息时间雪上加霜,时间精力被各种财商课、私董会、AI培训课耗费,主打一个出啥学啥,但钱全部上贡给了卖锄头的人。

另一方面,这又导致了信息大过载,每天大量的信息围绕在人们周围,层出不穷,想抓抓不住,注意力日渐涣散不说,最终还是陷入了焦虑,在茧房与过载中不断恶性循环。

信息也和人际关系一样,越来越没边界感了

这就是为何当代人需要保持一定的“无聊”。

情商高一点,就是以往讲的什么“小确幸”,看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也是一种幸福,只是现在的人们还松弛不到这样,毕竟不是人人都有空去来点小布尔乔亚式的“City Walk”,“City Boogie”,以及“Wild Eat”。


上海大街上戴着耳机无声蹦迪的City Boogie

无聊只能成为一种介于“舒适”与“忙碌”之间的缓冲状态,看“无聊东西”除了在补偿心理外,也算是一种别样的自我提醒——该躺平歇逼一会儿了。

而这些从10多年前发到现在的无聊账号,即使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但它们连个文案标点符号都懒得改动,用独特的无聊给漂浮在尘世中的众生提供一点“确定性”。

在焦虑的夜晚里,打开手机看看Fuck到哪个单词和国家,或许能让你会心一笑。

纵使有的账号已经退出了江湖,但对它们的需求依然存在,人,终究还是没变。



无聊,即使成不了“小确幸”,大抵也能算是众人心中的“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