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Rock Rock Rock

韩国人痴迷于“养石头”的事情,终于被外国人给发现了。

近两个月以来,诸多海外媒体陆续报道了韩国年轻人是如何迷上了“宠物石头”,即“Pet Rocks” 或是 “Pet Stones”。



除了以华尔街日报为首的欧美媒体,中国日本甚至印度等国都报道了此事

听起来很抽象对吧?

此Rock并非 “巨石强森” 那款Rock,而就是真真儿的石头,在韩国小年轻心中,这些手感上佳的各色石头已经成为了超越猫猫狗狗的存在。



能捡到这块"石头",只能说非死即伤

当然,这并不是咱们父母辈去河滩上捡鹅卵石那种老派的收集玩法,而是得真心诚意地把这小小的石头请回家中,万千宠爱般地去呵护。

在本次报道前,韩国的 “宠物石热” 其实已经慢热了很久,最早能追溯到2020年,只不过当时长期处于一种亚文化状态。随着一些明星艺人的入局,以及Tiktok网红的推荐,其逐渐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最终引起了舆论关注。

现在又出口转内销,一众韩国媒体报道本国的“养石热潮”在海外走红,客观上又给这些石头们增加了热度。



新闻标语:“如朋友般生活在一起,年轻人们被石头安慰”

所以,也不怪外国媒体后知后觉,毕竟这种玩法在多数人眼里确实难以理解,甚至有点癫。

韩国人手里的宠物石可不是出门或是在自家花园里随便捡一个就能用了,爱好者们认为这样来的石头通常品相不好,说白了,大家不想亲自出去费心找,但都想要一个手感既好外形又可爱的石头。

大多数爱好者选择从专门的宠物石商家手中购买,有的商家是景观师或是园艺师,拥有很好的选品能力,石头的种类也更为丰富,深受养石爱好者们信赖。



许多景观师的原料石经常被抢购一空,这副业都快赶上主业了

有的商家则会提供更优质的全套服务,不仅帮你选青睐的石头,还会将其精美包装,附带宠物石头的“出生证明”,主打一个独一无二,情绪价值拉满。

等石头买到手后,才算步入了重头戏。



首先,主人得用马克笔给石头画五官,或是请专人给石头手绘表情,当然,直接买一对玩具眼睛粘上去是最便利的“灵魂注入”之法,然后结合宠物石的“外貌特征”给它取一个正式的名字。



K-pop组合SEVENTEE成员Jeonghan的宠物石

其次,主人得给石头搭窝。简单点的窝能是草窝或是毛线窝,如果有幸生在了明星艺人家,小石头就会拥有一个配备了大床、电视、乐器等各种完善设施的豪宅,石头投胎也看命。



石头两面都要敷上面膜,贴心到有点逆天

在日常的养护上,你以为的石头洗澡是拿水龙头冲洗,而韩国人则是用专门的洗浴用具来擦拭清洗,不仅会用上精油面霜,还会给石头敷上面膜,点上香薰做做SPA,纯粹是比人会享受。



Ins风的石头旅游照

宠物石的日常活动则更是多姿多彩,专门带上石头登高看风景,出门逛街,甚至于一起看电影,主打一个陪伴,最后自然少不了小石头在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日记。



我的评价是:日子比打工的牛马过得惬意

宠物石在社交方面就更加抽象了,过生日这种必备活动自然无需多言,不同的宠物石之间会线下交友,有的还会约会结婚,可谓是石头版的“模拟人生”。

暂且不提石头人是否会遇上“仿生人是否会梦见电子羊”这样的哲学问题,要是在约会期间嫌弃对方主人家提供的车房够不够大,对方是不是山区石头等“门当户对”的灵魂拷问,那才叫绝活儿。

在外人看来,以上这些行为已经有点超越碳基生物的整活儿极限了,但当事人们却乐在其中,难以抽离。



宠物石头礼盒

很多宠物石的主人认为这是一种独特且便利的放松方式,石头不像猫狗一样吵闹,不用给吃给喝,还不用担心它的生老病死,养乌龟活得再久也没石头长,指不定以后能当传家宝。

最重要的是,宠物石在不添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能随时跟随主人,提供一种另类但有效的陪伴,很多受访的主人都坦言经常和宠物石对话,而在外人眼中繁琐的养护过程,对他们而言则是达成特殊羁绊的必由之路。

这也是为什么宠物石能区别于咱们熟知的茶宠以及石头装置艺术,毕竟全情倾注和闲情逸致的心态完全没法等同,情感投入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OECD国家中,韩国人平均睡眠时间垫底,同属东亚的日本也只比韩国稍高一点点

难怪欧美媒体会认为,这反映了整个亚洲年轻一代的内心趋势——“人们在无生命物体中寻求安慰”。

在此趋势中,韩国配得上举大旗的角色,毕竟在东亚式压力之下,韩国人血液里的冰美式,嘴里含着的营养品,以及从来不睡觉的刻板印象,已经将他们内心的挣扎与空虚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边在娱乐至死,一边在人间不值。

近年来,韩国人为了抵御压力与空虚,选择过花钱躺进棺材里,给自己来一场葬礼模拟,用死亡体验来找寻人生真谛。



棺材旁还摆着自己的“遗照与遗书”

打造过名为“Prison Inside Me”(我心牢笼)的模拟监狱项目,主动将自己关入“监区”,断绝手机与外界的来往,专注冥想与思考人生。



直接去寺庙不更好?

如果你觉得这些项目都小众了,难以代表大众,那在汉江公园举办多年的“放空大赛”(又称“发呆大赛”)则能打消你的疑虑。每年有五十多支队伍展开对“极致放空状态”的角逐,组委会则通过定持续监测心率来评选情绪表现最佳的队伍。



上课爱走神能试试去参赛拿奖

但又转念一想,连放空这种事情都能办个比赛大卷特卷,韩国人的压力问题可能确实没救了。

从不想生孩子,到不想麻烦养宠物,在孤独与空虚的浸染下,石头似乎成为了最优解,除此之外,人们还能通过养石头获得宠物石圈子内的群体认同以及新的社交机会。

纵使大受震撼,但这下终于能理解韩国人了。

02:点石成金

如果说东南亚赌石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赌博,那做宠物石头生意可谓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韩国单个宠物石的售价在5元至50元之间,少数包装精美的好品相石头能被卖上百元,社交媒体上万余条晒宠物石的帖子,即使一半都是自己捡的,仍留给了商家充足的获利空间。



赌石没有心理安慰,只有情绪崩溃,石头还卖得贵多了

尤其是宠物石出圈后,其附带了社交属性与时髦属性,对于不跟上潮流等于OUT的韩国年轻人来说,几十元买个石头也是值得的。

至于说美国媒体如此关注韩国的石头热,也是有它自己的国情在,因为美国才是老Pet Rocks玩家了。

如果把养宠物石头这事儿放在韩国人头上,符合外界对韩国人精神状态的理解,那美国人在此领域的成就只能被解释为超强的营销天赋。



大脑洞造就百万富翁

1975年一位叫做加里·达尔(Gary·Dahl)的广告主管,在听闻朋友抱怨养宠物的麻烦事后,灵光乍现—— “为什么不推出一个不需要打理的宠物呢?”

没过多久,用干草垫着,卡纸盒包装好的“宠物石头”被推出到了市场上,在短短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单个售价4美元的宠物石销量就破了百万,加里直接财富自由变身百万富翁,更不要提这上世纪七十年代400多万美元的购买力。

广告人出身的加里在这场商业奇迹中做对了两件事,第一,跳出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用严肃态度开了个大玩笑。



该经典包装一直被沿用至今日

因为从包装策划整个宠物石概念开始,加里就把众人眼里毫无生命的石头当做了活生生的宠物,比如包装上专门开了14个透气孔,垫的干草则是为了石头保暖。

专门随石头一同售卖的《宠物石养护与训练手册》则完全在大框架上借鉴了宠物狗训练手册,但具体内容上则是整活儿不断,看册子的欢乐程度远超了玩石头本身。

从封面上看就颇具严肃,仿佛自述道:“这可是一本正经的操作手册。”



手册不仅教学主人怎么帮宠物石搭建小窝,指导它找窝,还会告诉养石人每一个石头都是独立的个体,请尊重它,不要与其他石头一概而论,还贴心的附上了不同“品种”的石头图鉴。



“请留给石头一方净土”

在与石头的日常相处上,手册更为细致地指导了如何引导与安抚石头,在不同的手势指令下,主人能让石头明白 “来是COME,去是GO”,以及诸如:站、坐、翻滚、静止、装死等 “高难度” 技巧。



“请轻柔但坚决的发出指令”

当然,在石头完成这些动作后,主人一定要记得安抚好它,一顿舒适的抚慰是对石头最好的奖赏。



宠物石头生病了怎么办?手册同样为你解答疑惑,让你在第一时间识别石头宝贝的身体是否抱恙,以便准备后续的药浴治疗。



左:完全健康的石头    右:明显痛苦焦虑的石头    

但要问我手册中最经典的是哪部分,那必定是如何教会宠物石表演拿手绝技——“装死”,这份来自1975年的幽默可谓一点都不过时,反倒很多元素都被韩国的石头后生们“借鉴”走了。



石头:“你看我这死装得好吗?”

手册中诸多亮眼内容都被加里营销在了当年的报刊之上,成功打响了知名度,以至于该手册与石头一齐都成为了美国上世纪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里做对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跳出购买者预期的前提下,顺应他们的真实购买意图—— 整活,整活,还是整活儿!

在1975年的采访中,加里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他敏锐的市场嗅觉:

“总统(尼克松)辞职了,越战结束了,整个国家都准备好欢笑了。”

"A president had resigned, the Vietnam War had ended and the nation was ready for a giggle."



暮年“宠物石”之父

用战后情绪与宠物痛点打造而出的爆款宠物石,在1975年圣诞节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礼物选择,此热销阶段自然构成了百万销量的基本盘,毕竟谁不想买一个石头当宠物送人,然后让大家乐一下呢?

1976年拍出《出租车司机》的马丁·斯科塞斯都没能想到,在他电影里社会动荡暴力滋生的越战后美国,竟然诞生了宠物石这样的好活儿,可谓是同处一个时空,不在同一个世界。



《出租车司机》(1976) 主演罗伯特·德尼罗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虽然宠物石1975年爆炸式的销量终究是昙花一现,但其文化价值逐渐被发扬光大,从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无数影视作品的合作与致敬。

2022年的《小黄人大电影》中,小黄人Otto的宝贝正是一颗宠物石,并且还被授权成周边产品销售,同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瞬息全宇宙》中,同样出现了类似于宠物石造型的石头设计。



宠物石加入了被誉为“周边印钞机”的小黄人宇宙

在2015年后加里去世之前,美国正宗“宠物石”的品牌所有权已经转交给三位媒体界高管,在其独特文化影响力的加持下,未来肯定会多轮搜刮消费者的钱包。



《瞬息全宇宙》中的石头“平行时空”让观众印象深刻

暂且不能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美国韩国之外,宠物石这个概念其实已经在全世界生根发芽。

03:石头内外

咱们国家也有大量的养石头的网友,光在某书上都有数以万计的笔记分享养护心得。

所以,放眼这绵延几十年的“宠物石史诗”,即使这种无生命宠物的外化形态不一样,但需求的本质依旧大同小异,有人拿来笑,也有人拿来哭。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石头外自然还有 “石头”。



梳毛后毛茸茸的芒果核被称为“芒狗”

国内曾流行过养过芒果核,是的,你没有看错,吃完带毛的芒果核照样能宠,谁不想拥有一只朱颜玉润毛茸茸的“芒狗”呢?

什么清洗梳毛涂护理液一样不落,但最后你理想的“芒狗”样子,却只有商家想卖给你的“芒狗”发夹片能相符,直呼被骗后,还是只有把梳了半天的果核给扔掉。



如果脑洞再大开一点,我们能回想起头两年流行于大学中的“纸盒小狗”,这些用快递盒组装成的小狗在校园里刮起了潮流旋风。

人人都化身为“手工耿”加入到了军备竞赛当中,谁寝室门前没放只狗都会觉得自己是条“土狗”,在路上拖行自己的纸盒狗才是当时的社交入场券。



“这么巧,你也遛狗啊......”

如今,很多人又开始痴迷把Chiikawa玩偶当孩子养,分享“亲子日常”与“育儿日常”,如果你在街上发现有人拿着玩偶在合照,不用疑惑,他们和韩国拿着石头出街的年轻人没啥区别。



人人都想要有值得倾诉与陪伴对象,但又不想付出太多精力与金钱上的沉没成本。

社会在内卷,人也在变内向。



Chiikawa可爱的造型吸引了无数男女掏钱入坑

商家便能够精准狙击这些群体,用市场手段轻松助燃,最后顺势收割,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无生命宠物能跨时代流行,人心与市场都在双向奔赴罢了。

人一边向前追逐着金钱,一边想甩掉身后紧逼的空虚。

结局常常是自己花掉的金钱,反倒成了空虚抓住你之前,它踏过的最后一级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