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跟随先生回山东,去到他大学同学家聚会。招待聚会的那位同学,其先生属于同专业不同班,但是大家彼此都非常熟悉。大学同学十几年再聚首,自然是话题滔滔不绝。大家都带着小孩相聚。孩子们在家里闹腾一番之后,逐渐管不住了,我就担起了带娃下楼在小区遛弯的任务。先生的同学也有两个娃,但是两娃之间相差6岁多,二宝才11个月。
在楼下的时候,我随意地问了一句:“彤彤,你家弟弟叫什么名字呀?”7岁多的小姑娘在回答之前表现得既无奈,又为难,说到:“弟弟还没有名字,我也不知道他姓啥?爸爸妈妈为此还吵过很多次架。妈妈有一次吵架还说,姓什么又不是什么国家大事,有必要这么吵吗?”小姑娘最后还说了一句:“我都不知道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可见,虽然只是一个7岁多的小姑娘,但她是真的为此忧心难过。
小姑娘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回想起身边听到的,好像孩子随谁姓这个问题在我身边已经不是个案,出现过很多次了,而且多数都会因为孩子要跟母姓闹出家庭矛盾。
孩子跟谁姓是个大问题
随着独生子女进入婚姻,生育小孩,加上生育政策放开,孩子的姓氏成为了一个问题。观察周边,有的独生女家庭的父母希望年轻人多生一个小孩,目的就是希望能有一个孩子跟随母姓。先生的同学相隔这么久还有勇气生二胎,并且从后续围绕小孩姓氏的争吵来看,可能是女方父母通过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其生育二胎好随女儿姓。
但是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先生的同学第一胎是女娃(小名叫彤彤),跟随父亲姓。在中国的传统认知里,子女随父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二胎是个男孩,同学的老公坚决不同意跟母姓。我想,同学的先生肯定是受中国传统延续香火文化的影响,并且从谈话中,也感觉得出来,他有很强的大家族意识,席间几次强调自己大年初三要驱车从山东黄岛赶往泰安参加家族的盛大聚会。
先生的同学埋怨,跟随母姓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她的先生不应该为此事跟她吵架很多次。也许放在中国姓氏文化、居住传统、家族文化、甚至村庄社会中思考这个问题,能够得到理解。尤其是在讲亲族、有宗族传统的地区,男娃都是被村里本姓人认为是自家人,是传宗接代之人,是要在族谱上登名造册的。如果男娃跟母姓,那么从族谱文化来讲,她先生这边可能意味着他这一户没有男娃传宗了。他自己也认为一旦妥协,将在宗族和村庄里面抬不起头,会被别人瞧不起。也许,这就是他不愿意妥协的诸多原因。
女方父母要求孩子跟随母姓而导致家庭出现矛盾的现象并不少见。身边有个女性朋友就深受其害。她自己属于独生女,母亲强势。自己的老公由于亲生父母早逝,谈恋爱和结婚初期与她的父母相处十分融洽。这种融洽的关系因为她母亲提出第一个小孩要跟随母姓而破裂。虽然朋友一再提醒自己的母亲不要提这种过分要求,但是仍然无济于事。她母亲还是当着自己丈夫的面提出了这种要求,丈夫直接傻眼,之后的相处就开始发生了转变。
朋友夫妻都是江西人,典型的宗族姓地区,小孩跟母亲姓,尤其是第一个孩子跟母亲姓,对于男方来说等于是去做上门女婿的。而做上门女婿一般都是山里比较贫穷的多子家庭才会发生。朋友老公是博士,工作单位也好,根本就不可能做人家的上门女婿,而且结婚之时,朋友母亲要求两边都中午办酒席的时候(按照江西老家规矩,嫁女儿一方是早上办酒席,男方是中午办酒席),男方是坚决不同意的。虽然他的父母没有在世,但是他有长辈,有哥哥姐姐,第一个孩子跟母姓,该如何和家里的长辈和哥哥姐姐交代,怎么都说不过去。第一胎最后还是跟父姓了。
但是这种裂痕影响深远,女婿和丈母娘的相处也逐渐出现了隔阂。两个人都不停地在朋友面前找对方的缺点,让朋友左右为难。朋友第一胎生了女孩后,她的母亲也是催促她生二胎。朋友认为自己带小孩加上要处理母亲和丈夫的关系,已经身心俱疲。让她更不能理解的是,自己的母亲竟然为了确保让她二胎生个男孩,提出要她接受试管。试管对女性来说,很痛苦。这让朋友觉得这不是一个亲生母亲该要求女儿做的事情。原本只想简单、轻松生活的朋友被夹在母亲和丈夫中间,无可奈何。
但是孩子跟母性也不全是不成功的,有的父辈将跟母姓作为一种生育激励,鼓励年轻人生二胎,年轻人也会将孩子随母姓作为一种宽慰,感谢老人帮忙带娃。
作为生育激励和带娃奖励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是家庭父母辈总有办法鼓励子女生育。生育政策放开后,其中男方父母最后的杀手锏就是愿意将多生的小孩跟随女方姓。这对于独生女家庭或者是纯女户家庭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在此驱动下,最后女方父母也会积极做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其再生。身边有朋友就遇到这种情况。怀孕之后,男方父母为了让朋友生育二胎,在第一胎尚未出生的时候,就早早向朋友承诺第一胎小孩跟父亲姓,第二胎小孩可以跟女方姓。
另外一个同事朋友也是属于纯女户,虽然姐妹三个,但是两个姐姐生的小孩,都跟男方姓。自己第一个小孩是男孩,也跟男方姓了。她的父母跟随她住,小孩一直也是由她父母在广州帮其照看。她老公愿意二胎,并且也愿意让二胎小孩跟随她姓,同时也是为了表达对岳父岳母照顾小孩的感谢。后来同事二胎生下男娃,皆大欢喜。
上文提到的江西朋友最后没有接受母亲的试管受孕提议,而是自然怀孕生下了二胎女儿。经过了第一胎的姓氏之争,朋友老公也已经深知丈母娘想要有个孩子跟他们姓,于是就主动提出让第二个小孩跟母姓,也是为了感谢她独自一人进城(岳父未退休)帮他辛苦带娃。
作为婚姻的筹码
较为率直的女性在相亲的时候就会提出孩子要随母姓这个要求,能接受则结婚,不能接受就不谈。这是我听到的另外一个案例。夫妻双方都是江西人。女方属于纯女户,前面有两个姐姐,家里属她最小。江西纯女户家庭一般会选择将最小的女孩当成男孩对待,让其招婿,承担延续香火的任务。这个女孩和她先生经过朋友介绍,相亲认识。她先生家庭条件一般。
众所周知,江西的婚姻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高彩礼就是重要体现。家庭条件一般的话,找对象也很难。女方自身条件不错,本科985高校,身高165cm;男方则只是大专文化水平,身高不超过170cm。在这些客观条件对比之下,当女方提出第一个小孩必须要跟她姓的时候,男方自己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于是他们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他们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跟随母亲姓。第一个男孩随母姓,男方需要承受不小的压力。首先需要获得男方父母的理解。相亲之时,男方能一口答应是因为属于长子的他,基本上肩负了家庭重担,父母也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愿意听从儿子的安排。父母虽然心里不情愿,嘴上不说,但在婚姻压力之下,儿子能找到对象比什么都重要。
父母能体谅,但是不意味着村民能理解。男方回村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虽然小孩户口上是以母姓登记,但是逢年过节回男方家的时候,一家人达成了不言而喻的默契,家里大人会在村民和亲朋好友面前以父亲姓氏称呼小孩。在女方老家,则以母姓称呼小孩。
其实大家内心都知道,在村里,新时代新思想只能是嘴上的“强硬”说辞,用于化解一些尴尬场面,给自己“另类”的行为找到一丝较为合理的解释。但其实个人无法真正彻底化解外在的压力,一时半会无法彻底扭转主流的东西,但这不妨碍家庭和个人衍生出各种策略性的方法以应对新情况和传统之间的张力。
总之,小孩随谁姓成为一个问题,主要还是发生在独生女家庭或者是纯女户家庭,但它是否会转化为家庭矛盾,则和家庭小孩出生的性别以及顺序,双方家庭条件、村庄社会传统文化、婚姻市场的竞争性等都有关。但是,小孩跟母亲姓也成为了一种家庭催生策略,成为父辈鼓励年轻一代生育多胎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承接了年轻一代宽慰父辈帮忙照顾小孩的任务。很多双独家庭通过生育二胎,实现了母姓和父姓的兼容。
新时代有新情况,新情况必然会与传统的东西碰撞,可能变成问题,但也有可能变成资源,既是危,也是机。新潮和传统碰撞摩擦之后相互适应,以带来更加美好的家庭生活。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家庭的韧劲。其实,无论是新潮还是传统,都应该根据个人的家庭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凡有利于家庭和谐的东西都值得弘扬,凡是不利于家庭和谐的东西都不应该固守。家和万事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杜园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编辑:秉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