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那台法拉利,我花了1488888元。

天坛的祈年殿办理的交接仪式,北京市市长作为交接仪式的主持人。

迪拜一位王子出到2亿美金想买这台车,我说不行。

这辆法拉利已经不属于我了,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如果将来有一天中国建立一个改革开放纪念馆,我会把这辆车捐给国家。”

说这话的人,名字叫做李晓华。

猛地一听,好家伙这人怎么这么能吹。

但当你看过这台车的车牌号后,这串数字就为这番话做出了所有的解释。





1992年,法拉利厂商来中国亚运村举行售卖活动,与其说是售卖,其实叫“展览”更为合适。

因为当时的中国相对落后,所以活动现场厂商办得也特别简单,根本没想着能销售出去一辆车。

他们的计划是,展览一下就打道回府。

车展正中央停放的是一台代号为348红色的法拉利,该车配备3.4LV8发动机,最高时速为281km/h,是当时法拉利最新款的跑车。

展出的几天里,每天现场看热闹的人都能围上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对这台“梦幻般”的车子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

毕竟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样的豪车就是在电视上也不经常看到。很快,展览的时间结束了。

就在工作人员准备撤柜的时候,一名中国男子站了出来:这辆车我买了,你们开个价!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盯上了这名男子,眼神里充满了震惊。

就连现场的几位工作人员都表示惊讶。

经过更进一步沟通,工作人员详细计算了车辆的价格和税费后,报出了148.8888万的落地价。

本以为听到这个价格后,这名男子会知难而退,可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男子居然选择全款付清,当场拿下了这台法拉利。



这一举动震住了所有人,而后全场爆发出了沸腾的欢呼声。

要知道,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普通人工资的20000倍,在北京甚至可以直接拿下一套内环的四合院。

在签署售卖合同的时候,这名男子潇洒地写下“李晓华”三个大字,旁边的法拉利副总裁一脸震惊。

副总裁试探地询问他为什么要买这辆车。

李晓华回答得很随意:收集豪车是我的爱好,看到喜欢的就买了呗!

此刻的他,压根就没有想那么多。

谁知道,法拉利厂商比他还要激动。

几天后,厂商和北京市政府沟通,在天坛的祈年殿为李晓华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

当时的北京市市长直接作为了交接仪式的主持人。

随后,李晓华更是拿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京A00001黑底白字车牌,刚好与“中国第一辆法拉利”对上。

谁说中国人买不起豪车?这不是实力打脸嘛!



为了纪念这一刻,法国《费加罗报》记者专门前来采访。

采访后刊发了一幅配文照片:

西装革履的李晓华,手持“大哥大”站在红色法拉利车前,背景是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城楼。

这张照片意味深长。



他的神秘感更是引发了很多人的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买个豪华跑车和买菜一样?

当了解过他的过往经历后才发现,李晓华并不简单。

从锅炉工、小商贩这样的小角色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乃至曾经的京城首富 ,他只用了10年。





李晓华的发家史,除了“幸运”二字,更多要归结于他与生俱来的商业天赋。

1951年1月18日,李晓华出生在北京钱粮胡同的一个普通家庭。

兄弟四个,他排老三。那个年代的人淳朴是真的淳朴,穷也是真的穷。

烧好的米饭,父母舍不得吃,在锅里划一个十字分给四个儿子吃。

老夫妻对付点锅巴,泡着咸菜凑合了一顿又一顿。

上学那会儿,李晓华的家离学校约3公里。

为了省钱,他每天坚持步行上下学。

也许是这段经历,才使成年后的他恋车成癖,喜爱收集各种豪车。



1968年,李晓华跟随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来到了北大荒。

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8年。

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心爱的女孩。

只可惜,这段感情无疾而终。

女孩出身干部家庭,而李晓华只是一个底层家庭出身的穷小子。

女方父母竭力反对,两人被迫分手。

这场恋爱让李晓华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1977年,李晓华回到北京,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当过锅炉工、炊事员,尝试各种工作。

闲暇时间,他开始思考如何赚钱。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下海经商成了时代的潮流。

李晓华跟着做起了服装生意,但真正改变他人生之路的,是一台冷饮机。

夏季,某天他去广州进货,在陈列馆中看到了一台美国生产的冷饮机。

只见将常温的饮品倒入机器里,瞬间就会变得冷冰冰。

这让李晓华大为震撼。

“夏季炎热,如果我能把这台机器搞回去,绝对发大财。”

说干就干。

他也不进那些时髦的T恤和牛仔裤了,直接询问柜台小姐,冷饮机怎么卖。

柜台小姐说3600元,但这是样品,不卖。

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也就算了,但李晓华不肯放弃。

又是请商场经理吃饭又是买烟相送的,愣是把样品机搞到了手。

就这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李晓华将冷饮机运到了北戴河海滨最繁华的中海处摆摊。

不出所料,生意异常火爆:

2角一杯的饮料,抛去成本和街道分成,让他在这个夏天赚了十几万。



李晓华的眼光不止于此。

他心里清楚,冷饮机只是一时能够赚取暴利,过不了多久就会引来许多人模仿。

与其等着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倒不如及时抽身做其他买卖。

次年,他又从南方淘到了宝,带回当时少见的港台武侠、枪战录像片。

随后,他便以河北第一家录像厅的名号,将门店开得红红火火。

不过短短几年,他就从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



在那个年代,万元户都是相当了得的人家,更何况是百万元户。

但李晓华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

对于强者来说,野心就是最大的力量和资本。

恰逢其时,有一朋友对他说,要做大生意,应该出国学习,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商机借鉴。

换了其他人可能笑笑就过去了,但李晓华不同,他把朋友的话放在了心上。

1985年,34岁的李晓华告别娇妻幼子前往日本。

为了深入探究日本的经营管理,他在学院学习的同时,还去体验底层工作。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发现国产的一款名为“章光101”的生发水在日本很吃香。

这款药水在国内不过几十元,可到了日本价格竟然翻了足足十倍。

就这样你还想买都买不到,因为没有正常的购买渠道。

当时北京甚至出现了日本来的“毛发再生观光团”,只为来中国购买一瓶“章光101”。

因此,当时北京街头很流行一句话:“登长城、吃烤鸭、治秃子。”

这让李晓华又一次嗅到了商机。

通过一番运作,成功拿下了日本代理权。

这款神奇的产品,也让李晓华在日本一战成名。

卖到后来,不仅李晓华的名字在日本几乎和“101魔水”画上等号,他还得到了日本首相海部俊树的接见。

日本首相海部俊树对他赞不绝口,称他是“中国最优秀和最有智慧的企业家”。

凭借这个产品,李晓华资产快速达到了一个亿,成为中国第一个亿万富翁。

要知道,那可是在80年代中期!





成为亿万富翁后,李晓华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1989年夏,他从日本前往香港,发现香港人普遍对未来悲观。

大批有钱人计划着移民,出售旧楼的广告随处可见。

香港地价因此狂跌,人心惶惶没人敢接盘。

可以说,谁都不看好香港的楼市。

但李晓华却认为中国的经济一定会持续提升,在短暂的风雨后必然迎来晴空。

于是,他开始大量收购跌价的楼盘,等待回升的机会。

事实再次证明了李晓华的眼光。

一年不到,随着地产的价值飙升,李晓华又狠狠赚了一笔。

这个时候,他的公司遍布中国、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生意可以说是越做越大,直接飙升全国首富。

在巅峰时刻,李晓华将中国的第一辆法拉利收入了麾下。

因为这件事在当时带来的反差感太强烈,铺天盖地的报道让李晓华和他的法拉利火遍全球。

很多到访中国的外国领导人都想一睹这位车主的芳容,更是纷纷在这台法拉利上签名。

截至目前,这辆车上有62位总统的亲笔签名。

也就是说,这辆法拉利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本身。



后来据李晓华自称,迪拜一位王子想出2亿美金收购这辆车,被他直接拒绝了。

也就是文章开头的一幕。

“这辆车的意义非凡,我坚决不卖,等我老了我就把它捐了。”

成功了自然不忘记回馈社会。

1992年拿下法拉利的没多久,他为希望工程捐款200万元,在北京平谷山区建起现代化综合学校——以“晓华学校”命名;

1993年,他出资36万元负担河北省贫困地区100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捐资100万元在北京市崇文区小学设立“优秀教师奖励基金”;

1994年,他为母校北京22中捐款20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以回报母校的培育之恩;

1995年,他向黑龙江省教委捐款200万元,其中100万元在绥化市建一所“晓华中学”,另100万元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北大荒建立了“黑土地教育基金”;

1996年云南地震后,他捐资50万元在云南最困难的禄劝地区建立了一所综合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重新就读的机会……

因为频繁参与慈善,他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荣誉会长称号。

在国际上引发巨大关注后,他更是获得联合国科学与和平周组委会颁发的“世界和平使者”称号,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中国人。

1996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起提议,决定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3556的小行星命名为“李晓华星”。

毫无疑问,这是对李晓华的高度认可。

2023年10月,李晓华以135亿人民币财富位列《2023年·胡润百富榜》第427名。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很少有人能做到有钱并且处处受人尊敬的,但李晓华却做到了。

俗话说:“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

李晓华过人的天赋和精彩的人生经历让人钦佩,那颗善良的心更值得人称颂。

或许,这才叫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