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很难的事情,黑暗时刻会怎么办?”


“就硬顶。因为你真心要,你会且能顶着的。你不要,你会放弃的。在你的世界里,你自己的定义最大。”


我的心一动。


她长得挺美的,眼睛很灵动,语言有能量。无论采访还是见朋友,我通常都会问这个问题,她是个有名的综艺导演,她就描述了静态时期被关在和平饭店四十多天还把节目给做完了的经历。


“我入戏快,出戏也快。转化和切换能力,是我出道做现场导演快20年来,最有感知的是它在变化,而我在尝试驾驭,慢慢就变成惯性和定性了。18年前,我们刚做综艺的时候,还没有现在分工细化,项目链条上什么都要自己来一遍,有体感,也有全局观,自然就具备多种视角,比如观众视角、创作视角等等,没有转化和切换,人的综合能力和进步需求就不会大。入戏快,出戏快,就是专注力强,又不重复自己,效能感和掌控感会变强。”


我心里默默想,她怎么跟我使用差不多的“思维语言体系”,我在苏东坡身上学到的就是转化力、切换力,不滞留,阴阳互转,好坏辩证,旷达之心的底层逻辑,就是回归“无心”,而从无到有持续去创新。


见面那天,我当天“一天一书”是第368本——弗洛伊德的《与自己对话的3个维度》。我跟她说,“太巧了,弗洛伊德也在说转化。他说,超我源自某种转换,儿童时期就把对象贯注转化成了自我认可,就是不需要恋母等,就能自居自洽。你看,人生转化的能力,其实小时候就有了,转化得多了,密集了,复杂了,精确了,人生和人格就升华了。升华了,才能就多了,百科全书派,集大成者等等人生版本就发生了。我研究的苏东坡和王阳明也许就是从小有‘超我’的人。”


这本书里面还写着,“人类本身有一种趋向完善的本能在产生作用,这种本能已经使得人类达到了目前高水平的智力成就和道德升华,或许人们可以期待人类会发展到超人阶段。”我突然感觉到,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本身可以实现一下弗洛伊德的期待。


我最关注的就是人类自己更新迭代出来的集大成者,他们都通过了“英雄之旅”,经历了黑洞、隧道、残穴之后,发现自己的内心,就有超凡的智力和道德,才华和能量还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迁移、切换,于是“本性俱足”就不再是一个理想或教义,人生发展和升华本身,是中西方都在研究和关注的。


后来,她给我看了一段自己原创的音乐剧片段《刺客》。女导演们总有一头卷发,刚柔并济。她说,她自己最满意的那一句就是“此良夜应允一梦,于乱世等那阵风,前路难渡人心的暗涌,独一身以何作舟”。


我心里又在默念,哇,她还没有看过我的书,书里其中就在谈“舟就是切换”。


她说原来写的是以“身”作舟,我说,人生就是“天地间一蘧庐”里寄居之身,老子说人生大患都是因为有此身。心之所安,身就要灵活切换。我所描述的苏东坡的小舟,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是不系之舟的灵活自由,是出世入世切换自如。舟就是生命感,是人嵌入更大的自然造化之中的媒介,舟内是人文,舟外是自然,我都拥有。


她说后来合作者改成“以何作舟”,觉得挺好的,其实人都是要找到真正的自我,那个“何”就是还在探索中的疑问的自我。


我跟她说,“以何作舟?以我。将我注入一切,就是物我合一。我的生命,才华如水,随物赋形,皆为我有。”


后来交流的精华点就出来了,她说,只有做非常难且复杂的事情,还做到了,才让她有安全感、确定感和掌控感。她说颜会老,颜也到处都是,生生不息,而我是独一无二的,成为那个“我”,令她们在这世间无论多漂泊,都有安全感,都有舟。


然后,我还静静地听她的创作逻辑。


唐代裴铏所著《传奇》中,她一直在想,为什么刘昌裔能够说服聂隐娘,让她从刺客变成了侠女,他肯定让她找到了自己,找到了情感和精神里最柔软却也是最笃定自信的部分。人心柔软了,才会从“肃杀之气”变成“应允一梦”,梦是柔软飘忽的,她动摇了,她找到了乱世里的那阵暖风。


几百年前的故事框架是:聂隐娘,幼时被一尼姑掳走,过了五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女刺客。一次她奉命刺杀刘昌裔却为对方气度折服,转而投靠。后又化解精精儿、空空儿两次行刺,成为名噪一时的传奇女侠。你看,她不仅找回了自己,还更具战斗力。


她想象中的刘昌裔,那天月夜一点都不设防,等待聂隐娘前来。一个人要彻底征服一个人,只能静虚,完全“空”出自己,靠本然的魄力和智慧,靠无遮蔽的光明的内心。刘昌裔毫无物质上的、人力武力上的防备,只有全心等待。


我说,我研究的苏东坡和王阳明,就是“无心”和“无善无恶心之体”,要回归到这样的状态。


真好,你看其实哲学和艺术都是相通的,大道至简。她的《刺客》片段里让音乐剧有了武打等中国巧妙的元素,被俄罗斯一个剧团院长看中,想买这个音乐剧版权,市场自然认可的文化出海的路,慕名而来的肯定,让她感觉到兴奋。


我说,“我们女人,要用好脑子,而不是情绪。我们可以做很多简单的事情,可以找依靠,可以借势,但这些都没有最终的安全感。”


她说,“我要的安全感,是我对局面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我对人和事的研究,我对自己的想要的顶和熬,喜欢做难的事就会调动所有生命力去创造。”


她说,“人很多时候,很多场景下,还都用不到情商。脑子在线,心在线,有厚底,能顶天,就能知道该情景里,你要做什么。这些都是心和脑自然真实松弛状况下就能应对的。她说,很多人都觉得社交场合上,要靠情商,其实很多时候要靠专业素质,靠研究自己和别人,心诚而坚则灵。知己知彼,找频率找主题,靠的可不是情商,而是普遍化的规律研究”。


为什么不靠颜值,偏偏要靠能量和才华,因为后者更有趣,更能体会人之为人的至乐。



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怎么把自己的人生效能感提高,所以,我才能一天读一本书坚持一年多,现在每一天越来越轻盈。一本书不是一口气读完,大概率会很难读完。一个时间段内干成一件事,价值感会很高,如果分成很多段,甚至碎片化,价值会一直递减至零。完成感这件事,是最接近“知行合一”的普通日常应用。另外,我最近一直在强调,人要积累一些无用之用的势能,未来某一天会成为你的动能。


很多人问我怎么选书?很多情况下,我都是从朋友那获得启发的,有些是朋友出的,有些是朋友最看中和非常推荐的,于是我非常了解我朋友圈里的“心”偏好。


一个月前,一个资深的外企高管来找我,说我的书她在读。然后约了我见面,她非常忙,最近几天我们才见。这个前辈也是非常高能量,她说她从来不用平衡工作和生活,她说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不会累。她可以每天都约不同的朋友吃饭、学习,轻松就把知识、信息和能量给综合了,这也让她具备了多种视角,我发现女人一旦强大,就会自动变成一个网,拥有量子世界观。


她大学毕业两年,就接到非常巨大的任务,就是要关停5个工厂,裁员5000多人,她都做得很妥帖。后来,去过六个国家当过高管,心和视野越来越大,当然她还遇到过很多人生挑战,比如刚要切换回国的时候,又叠加父亲癌症等等。


她说,人生确切的困难太多了,但确切的每天流贯的好奇心也是生生不息的。回到中国之后,几百亿的生意要看着,其实平稳增长,不用愁,日常业务也有很多条条框框,职位本身就可以给她带来很多回报。但她就是不能闲着,爱折腾,她就想把业绩做高,给自己挑战。虽然有几百人的团队要带,但她每个月一定定期组织活动,组织各种各样的人聚会,获得不同的启发。


她说,工作和生活是一个乘法,很多时候,头脑里想好的一些节点能够实现,会输出巨大的能量回到自己身上。我想,这不就是知行合一的确切的力量么!


她说,她从来不内耗,因为好奇心供应太充足了,遇到问题,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旁征博引、纵横交错的力量,把它们解决了,用脑子和能量生活和工作,就不会累。


有时候思维能力比认知能力更全面,能串起跨界的一切资源和能量。她脑子里的东西多,但是整合有效,彼此都在相互映照而发光,她为拥有这样的繁荣的脑子图而喜悦。


我突然想到了《花环经》(Flower Wreath),也就《华严经》里提到:世界被描绘成一张由无数宝石连缀而成的大网,每个连接点上都有一颗宝石,每颗宝石都反射着其他宝石的光芒,也被其他宝石反射着。


才华,会令自己喜悦,会令自己高能量,会令自己有自己的乘法。她说她在一个企业里呆得太久了,本来是被当成CEO培养的。她对一个职位的研究,可以深刻和有趣到什么程度?她会发邮件给那个企业历史上所有担任过这个职位的人去见面聊天吃饭,她聊了5、6个人,大家都热情地告诉她。


其实所有有用信息都藏在人的生命经验里。每个人都是丰富人生信息的载体。如果不去了解,就会随着人的记忆的消失而消失,而有些人就能利用好这些能量。


她有一天在武当山上想自己到底要什么,她说职位不是她想要的,金钱,也够她很好地生活了,她就想让自己的脑子,永远能好奇,永远可以接触新东西。现在她应该是国内最了解新消费企业的其中一人了。


我问她,你既然是体验主义者,为什么不试试当到CEO再走呢,她说研究过,也干过CEO的事儿,其实很多决策也是他们共同做的,内容如此,形式不重要。她就想一直玩,一直好奇,源源不断的新才华才是她看重的生命力。


为什么不靠职位,偏偏要靠能量和才华,因为后者更丰富,更能体会人之为人的光芒,而不是光环。



1月29日,农历十二月十九,是苏东坡987周岁生日。杭州西湖管委会邀请我去听听“苏东坡传说”。其中有一个故事,我真的非常喜欢。它提到:灵隐寺里有一副对联,“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这是近代法学家江雍提的,在他心里苏东坡还是一个法学家。


具体故事如下:


南宋文人笔记《梁溪漫志》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先生要审理百姓案件时,会和官方标配的仪仗队分两路出发。仪仗队走钱塘门,他悄悄带着一二个老兵,驾着船从涌金门出发,渡过西湖后来到曲院风荷附近的金沙堤上岸,经过九里松,最后来到灵隐寺。之后,他会先欣赏一番灵隐天竺的风景,放松心情。最后,他来到飞来峰冷泉溪边的冷泉亭,摆上桌椅,开庭审理案件。东坡先生审案特点鲜明,庭辩通俗风趣,裁决干净利落,判决书笔走龙蛇写得飞快。可以说是一场“法学、文学和书学的盛宴”,吸引了附近游玩的百姓纷纷旁听观看。


如果案件全部审完,刚好傍晚时分,他会骑马回到杭州城,这一路上闻讯而来百姓们“夹道灯火,纵观太守”。而有时案件太多,他索性夜宿在寺里。因为东坡先生,冷泉亭变成了一座没有围墙的法庭,在这里,仁爱的法官维护着公序良俗,控辩双方判得心服口服,旁听的百姓也得到了科普。


近代,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1794)意大利法理学家提出“审判应该公开”,而苏东坡,比他早六七百年就这么做了。


其实,人啊,容易陷入工作和程序之中,重复。重复就会让人从有机有灵的状态变成无机物,这也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和自我追求快乐和现实原则之外,实际上也会陷入生物惰性求死欲。人有时候有点别样的才华,会让整个气氛和环境就不一样。


我那天点评说,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孔子、苏东坡和王阳明都喜欢的曾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就是工作和生活的相互融合也需要一点才华的。不耽误时间和效率的情况下,让很多事情变得巧妙,都需要脑子和才华的。


他特别会调节自己,忙中有节奏有闲,会提醒自己“此间有什么不可歇处”。在人生最苦变化最多,最支持他的两个女人太后和王闰之离开的1093年,他还能在定州,提出“作个闲人”。他最懂辩证和平衡,西方哲学家阿奎纳也说,完整性、和谐和光辉才是美。为什么有些地方能够成为经典,就因为那股子精神力量和魅力,久久不散。


为什么要靠才华,因为才华就是源源不绝的生命力、好奇心和创造感啊。颜值和职位,都是存量,才华才是价值增量。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才华让人生,生出了多样性、丰富性、无悔性、传奇性,还指向某些不朽的可能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