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和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界的两个“狠角色”,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非常高。近日,英国剑桥大学、阿伯丁大学开展的一项历时近26年的研究发现,这两种疾病在男性和女性之间还有所侧重,男性患心梗的风险大,女性患脑卒中的风险高。
男性缺乏“天然保护伞”
研究纳入来自欧洲诺福克癌症前瞻性调查中的约2.4万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9.2岁,随访26.2年。研究人员分析发现,与女性相比,男性心血管疾病终身绝对风险高11.5%(男性为68.9%,女性为57.4%),且心梗一直是男性心血管首发疾病,直到80岁;而女性中,60岁后心血管首发疾病主要以房颤和脑卒中为主。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卢彦娜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男女有别的现象,与我们临床接诊的患者特点基本一致,我国的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汇总了2007~2017年发生急性心梗入院治疗的18~44岁患者的相关资料,共统计了2866例中青年心梗入院患者。结果发现,男性是心梗入院的主力军,占比为95.6%,平均年龄为38.9±4.7岁,女性患者占比仅为4.4%。“之所以有这么大差异,是由于男性心梗患者几乎都为吸烟人群,大多合并血脂异常,这些人多数生活习惯不良,除了大量吸烟、饮食油荤无禁忌外,往往还有久坐不动、熬夜缺觉的坏习惯。对比男性,女性有一顶‘天然保护伞’——雌激素,绝经前有助于保护心脑血管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加之吸烟、喝酒以及肥胖的比例都要低于男性。同时,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肥胖方面也做得更好,因此发病风险较低。”卢彦娜分析指出。
但需要提醒的是,进入绝经期后,女性失去了保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尤其是急性心梗。男性心梗多为突然发生,多是大血管被血栓堵住了,及时开通血管能救回一命。女性通常是小血管出现问题,和情绪、激素调节等因素有关,是渐进性、腐蚀性的,症状相对更加隐秘,因此危险性更大,可能导致治疗延误,引发严重后果。
血压控制差,中风风险高
脑卒中,俗称“中风”,《中国脑卒中报告2020》显示,2019年我国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10万,男性为269.2/10万,女性为284.5/10万。卢彦娜表示:“女性中风发病率高,与危险因素更多有很大关系。”
高血压。在影响中风首次发作和复发的因素中,高血压都高居榜首。我国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控制情况不尽如人意。研究显示,相同血压范围内,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高血压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裂可引发脑血栓,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脑梗。此外,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变性,管壁弹性减弱。血压突然升高时,变性的血管及微动脉瘤很容易破裂,就会导致脑出血。
脂肪占比大。男性和女性的脂肪占比不同,女性约为22%,男性约占15%,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期女性,肥胖几率增加,都可能给中风埋下隐患。
情绪易激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2小时,中风风险会增加3倍,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史的人风险更高。女性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情绪起伏、焦虑、抑郁,这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血管收缩,从而让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房颤。相较于同龄男性,女性罹患房颤的风险更高,且无论并发症、手术效果,还是预后均不如男性。研究发现,年龄超过75岁的房颤群体中,近2/3为女性,她们会伴发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严重或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甲减、心脏瓣膜病、肾功能不全和肥胖。女性房颤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中风风险将是男性的2~4.5倍,75岁后中风风险更会急剧上升,并高于同龄男性10%~20%。
无论男女,防治关口要前移
心血管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要尽早调整生活方式。
卢彦娜表示,男性即使未查出心血管疾病,也应养成监测血压的习惯,日常注意均衡饮食,荤素、粗细搭配,每天的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和强度,坚持规律锻炼,保持健康体重;定期体检,将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由于生理特殊性,女性的心脑血管健康状况受到年龄、月经周期、妊娠及药物等多方面影响。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到了围绝经期后,体内雌激素含量逐渐减少,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压、脉搏波动增大。而且,女性兼顾家庭和工作等多重重任,容易紧张、焦虑。因此,女性应格外注意调节情绪,有自己的社交圈,多倾诉。选择喜欢且能长期坚持的运动,比如瑜伽、散步、游泳、太极拳等,虽然不是很剧烈,但对血压、心率的调整很有帮助。同时,注意保持健康饮食,不要为了放松心情而无节制地吃甜食和油炸食品。
同时,男性和女性都要学会识别心血管疾病的信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是心梗的典型症状,不明原因的肩颈疼、胃疼、牙疼等也要注意。中风发作时,可以通过三个数字来判断:看1张脸,不对称,口角歪斜;查2只胳膊,平行举起,单侧无力;0(聆)听语言,言语不清,表达困难。出现以上表现,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