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成为了网络热门话题。
有网友这样形容:“这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远远看去,公路上疾驰着一辆辆豪华气派的汽车,走近了看,车壳下面是一群人在赤脚狂奔。”
这被网友总结为“草台班子理论”,指的是:人们发现世界并不是如同我们认知中的那样精密运转的,而是处处充满着混乱、敷衍,各种组织表面上光鲜亮丽,实则各有各的问题。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是人们在打破了对世界的滤镜之后发出的感慨。
网络搜索“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
随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这一句式又有了各种变体: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娟子、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县城、世界是一个巨大恋爱脑、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复读机......
网友们对于世界进行了五花八门的定义。看起来,原本包罗万象的世界似乎可以被任何一“象”所简单概括。在玩梗的背后,或许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人们为何如此热衷于“定义世界”?
草台班子理论:揭开“被展示”的幻象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似乎是人们对于“我”之于“世界”的普遍感受。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大多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认识世界,透过白纸黑字看到的世界似乎也总是精密严谨的,连带着也认为维持世界运转的大人们都是一丝不苟的。
然而,随着我们也步入成年,以大人的模样踏入这个世界,才发现原来“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也不只是我一个人在假装大人。
网友对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的评论
“草台班子”原指长期流动演出于农村集镇的戏曲班社,得名于“草台戏”,也用来比喻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将世界比作草台班子,则体现了人们对滤镜化的世界的祛魅,看到了所有光鲜亮丽的事物背后都有其杂乱无章的一面。
实际上,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世界或许是由各种“被展示”出来的表象所构筑的幻象。在当下,我们几乎可以通过小小的一部手机窥看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可以由此瞥见不同的人各色各样的生活。在社交媒体上,似乎每个人都踏上了人生的旷野,勇敢的人都在四处旅游享受世界、大家“命运的齿轮”都开始转动了......
正如同法国思想家居伊能·德波在《景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景观理论”,对于大众而言,景观便是被展示的表象,遮蔽了社会本真的存在。我们在社交媒体上只能看到事物被展示出来的一面,各种精心展示的景观编织成了我们所以为的精致运转的世界。
所谓的“祛魅”,便是去除某种神秘、神圣、权威的光环,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和现实。然而,横亘在“魅”与“祛魅”之间的鸿沟实际上幻象与本真之间的信息差。
在网友关于“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评论里,有不少表露的是在入职前后的心理落差。进了众人仰慕的大厂之后,发现大家都是在做无用的螺丝钉;在各大CBD高楼里西装革履的都市丽人,原来是经常熬夜加班的都市“隶”人;看起来精通专业知识的职场精英,原来是“正在懂”。
既然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人人都是NPC,那么也人人都可以是主角。草台班子理论在卸掉世界的华丽伪装的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可以有更大的容错率。可以说,草台班子理论为焦虑内耗的人们给予了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打破外部压力的幻象,破除人们心中的不配得感。
世界是一个巨大XX:情绪表达的锚点
在“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引发热议之后,“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也成为一个网络热梗,人们开始给“世界”下各种定义。
鬼畜舞蹈“科目三”在近期引发了全球模仿的热潮,对此网友大呼“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科目三”,来表达对网络上莫名其妙火起来的各种现象的不理解。
在全网讨论的“哈尔滨旅游热”中,出现了“南方小土豆”“尔滨哥185体育生”等带有明显性缘属性的昵称。网友锐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性缘脑”,表达的是对这种将地域差异性缘化的不满。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似乎变成了一个万能句式,如同科幻小说里的“二向箔”一样,可以轻易地将复杂的世界“降维打击”成一个简单的名词。
当发现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能遇到中国人时,网友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中国”;当遇到了无法理解的“发疯行为”时,网友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当大家都在玩“我家子涵怎么了”的梗时,网友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子涵”......
然而我们都清楚地知道,纷繁复杂的世界不是这么轻易地就能“一言以蔽之”的,人们却仍然乐此不疲地玩着这个梗,或许正是因为这一句式击中了人们的情绪痛点:或是“世界不过如此”的嗤声嘲弄,或是“世界竟然如此”的无可奈何,又或是“世界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
在众多“世界”梗中,有一个出圈的衍生梗是“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娟子”。娟子是一位靠跟风模仿网红博主而走红的抖音博主。
别人吃北非蛋,娟子做了个番茄鸡蛋盖饭;别人穿着运动背心吃精致的酸奶碗,娟子也吃酸奶碗“低配版”;别人记录制作各种好入口的饮料的日常,娟子也将五颜六色的粉末加到水中,网友笑称其为“娟里夫人”......
娟子亦步亦趋地展现着自己的精致生活,却因其普通的长相和拙劣的模仿呈现出“东施效颦”式的效果。
从质疑娟子、理解娟子到成为娟子,人们或许从蹩脚的模仿中,看到了同样在假装松弛、扮演精致的自己。人们感叹“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娟子”,或许实际上是从中看清了消费浪潮背后的“景观社会”本质。
因而,人们玩“世界”梗,或许也是在看清本真的世界同时,渐渐明晰了自己的行为逻辑,从中看到了本真的自己。
从自省到外察:寻求自洽的力量
今年有许多进行“自嘲”的网络热梗,用自我贬低的方式对“自我”进行定义:我是“鼠鼠”,是“吗喽”,是“孔乙己”,是“NPC”.....
由此看来,年轻一代面对外部压力的无所适从,似乎向内转化成了一种自省的力量。然而,当我们对于现状感到无可奈何时,自省便变为自嘲,或是作为面临外部压力的情感宣泄,亦或是面对心理落差的一种自我调试。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则将矛头转向了造成精神内耗根源的外部世界。无论世界是草台班子还是精神病院,人们开始思考是不是世界出了问题,这或许都体现出与自我和解的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莫要过度贬低世界而陷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世界是一个巨大的XX”这一句式可以说是对复杂世界的简单定义,显然降低了世界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实际上,我们或许不必过于苛求自己,也不必对世界刨根问底。
我们对于“自我”之于“世界”的认知,正如同禅宗所提出的参禅的三重境界:当我们只获取了对世界的简单认知时,便“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我们进一步走进世界,猛地发现“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时,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然而,在不断地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达成自洽后,便能“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由此看来,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在自我与世界的交互中寻求自洽,从而实现真正的祛魅。
无论世界是否确实奇奇怪怪,身处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中的我们,始终携带着可能性的创造因子。
或许我们可以像楚门那样,一路不断捡拾起关于世界的真实碎片,然后走出那扇门,说:In case I don’t see you,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and good night.
《楚门的世界》电影截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酸梅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