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森先生。
这是我在掘金日本房产专栏【上海人在日本】上发表的第33篇文章,对于前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拉文章底部合集,了解我们一家移居日本的故事~
新年第一天,日本能登半岛发生的7.6级大地震。之后的几天,更是没一天太平的,海啸余震不断,羽田机场撞机……直接让日本霸屏了国内的热搜。
据最新的消息,此次石川能登大地震已经造成100人遇难,还有许多人被埋在倒塌的房屋底下亟待营救,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大灾难!
两天前的日本报纸
唯一称得上不幸中的万幸的,地震并未引发大海啸,周边海域最高监测到的只有1.2米左右的小海啸,除了有几艘渔船被冲上岸之外,没有造成额外的人员伤亡。
地震发生时,我们全家在外出游玩归来的路上。
车内的电视本来播放着日本队和泰国队的比赛,我还在和儿子打赌能赢几个,突然之间就中断了,手机也传来了报警声。居住在日本的人都知道,一定是附近什么地方地震了。
然后所有电视台全部中断了正常节目的播出,改成地震和海啸灾情直播,一遍又一遍。播音员并不是机械式地播报重复相同的内容,在某些时刻是近乎声嘶力竭地呼吁日本海沿岸地区的民众立即逃命避难,躲避即将到来的海啸袭击。
有几次,主播都已经喊破音了。这种直播,一直持续到了深夜,直到海啸警报解除为止。
我也看了几十年电视,播音员如此带感的输出,属实是第一次看到。
我当时真的是有被惊到,立即到安全场所停车一看究竟。虽说石川县距离大阪有300公里之遥,但许多在大阪的朋友都说有明显的震感,而我可能由于在开车的缘故,并未察觉。平复好心情之后,继续小心翼翼地开车回到家。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着实让人难言喜怒。真正让人感觉内心拨凉无奈的,倒不是来自对天灾偶然和无情的恐惧,反而是人际的疏离。
每每日本发生灾难,或者说“被有难”,我这边就能收到很多来自国内的“探问”。
上一次是去年八月的排放事件,各种“你要小心”,“后悔了吧”,“还回得来吗”,“少吃海鲜”等消息蜂拥而至!当然这些“探问”通常并不是来自自己的至亲好友,一般也是些点头之交,平时接触不多,只会在有热点(坏事)事件发生的时候窜出,这一次也不例外。
换做从前,我还会解释说明一下,比如事件的真实情况如何,个人的亲身感受如何,日本政府的应对措施如何等等。
但渐渐我发现,这些解释似乎并不是他们想看到或听到的,类似“探问”的背后,往往是打着关心的旗号,幸灾乐祸看热闹的成分居多。
也许处于逆反心理,我这次心血来潮突然想“卖惨”一次。
其中的一条“关心简讯”依旧是,“你那边没事吧?”(潜台词为该后悔了吧)
我也玩笑着戏谑地回复,“完了,房子都塌了,我要无家可归了!
为避免误会我还特地在文字后面配上了一副标准的微信脸,望隔着屏幕看热闹般的那位好友,能有些自觉自悟,不再探问打扰算是真正的关怀了。
岂料,对方竟还瞬间秒回:“啊,这么严重呢,你老婆孩子怎么办,他们可没事吧……。”(潜台词为带着全家人赴日,连累妻儿了吧。)
坦白说,我实属没搞明白这些人的心态。
究竟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祸福生死更值得关注,还是想借着别人的不幸验证自己的“先见”更重要?
我除了摇头一声叹息,再也无法回应,不怪对方是否装傻充愣、情商为零,只能怪自己交友不慎吧。
个人的小圈子尚且如此,更别提大的传播语境下,在一些介绍日本灾情的视频当中,赫然“大快人心”、“报应”、“沉入海底”的恶毒留言纷至沓来。对于这种现象,我不知道海外华人,或者是在日华人看到会做如何感想,更不敢想象,一些长期在国内工作、生活的日本人,趁着假期到中国旅游的日本游客,又会怎么看待这一切。
(这里插一句,视频里的景象并非此次石川地震的现状,5米海啸没有发生只是预警,这是3.11大地震的海啸画面,通过剪辑来渲染,本身已违反了新闻传播关于真实性的原则,也失去了新闻伦理道德。)
换位思考一下,每当一场地震发生时,如果别的国家也这么剪辑传播我们过往的地震灾害,揭开我们的伤疤,我们的感受又会怎样呢?
从小,我们听说过无国界医生、听说过维和部队、听说过人道主义,灾难就是灾难,任何立场利益对错都应该得先搁置一边。
我始终觉得,尊重和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如果我能够与大家多多分享在日本的经历,展示我对中日关系的理解,并保持开放的沟通,应该会得到更积极的反应。
但偶尔事与愿违,总会有人会对发生在其他国家的自然灾害感到幸灾乐祸。尤其是在中日两国的关系中,曾经的历史事件、战争等问题都会导致许多人产生敌意或负面情绪,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方国家发生灾害时的反应。
此外,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的信息引导性传播也可能加剧了这种负面情绪。有时候,人们可能会通过社交媒体或其他渠道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受到主观解释或选择性呈现的影响,故意被带跑的节奏,导致身处其中的人很难有中立、客观的判断。
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对日本的自然灾害持相同态度。
绝大多数人还是会理性和同情的看待问题,大家会意识到自然灾害是无法控制的,应该表达关切和帮助之情。这种幸灾乐祸的心态通常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群体。
我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无法也无需改变每个人的看法。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冷静和理性,维护自己的情绪健康。
这几天,我看着心斋桥的街头依旧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商场内人们排队购买各种新年福袋,居酒屋里的人们直到深夜还在推杯换盏,公园里孩子们穿着短裤短袖肆意奔跑撒欢,挥霍着最后几天的寒假时光。
我们可以有着不一样的悲欢。
但至少,让我们看到光,看到人性的光,也看到自我内心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