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领导人亲自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结束仅仅5天后,长三角便迎来了首个邻省党政代表团。


12月5日至7日,江西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上海、江苏学习考察、对接协作。


和一般考察不同的是,这次考察期间,在与沪苏浙三地主要领导座谈交流时,江西省委书记尹弘三次提出:“真诚希望支持江西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言下之意,江西也想“加盟”长三角。


那么,这种希望会成真吗,长三角有没有可能再扩容?



说起江西,人们首先会想起的就是各种“环江西圈”。从最开始的环江西高铁圈,到后面衍生出来的环江西985大学圈、环江西万亿城市圈、环江西自贸区经济圈、环江西5G示范省圈……


这些年,“环江西”已经在互联网上被玩成了一个梗。因为各种被忽略,以至于江西被很多人戏称为“阿卡林省”。


从长历史的角度来看,江西的衰落早自鸦片战争后便开始了。在此之前,明清时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广州成为与西方进行贸易的唯一港口。而“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的江西,作为运河—长江—赣江—珠江南北水运大动脉上的关键节点,大部分从广州港进入的外国货物都需途经江西运抵中原和京师。那时翻越南岭的梅关古道遗迹至今尚存。


然而随着五口通商,上海取代广州,江西的区位优势也不复存在。而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则加速了江西的衰落。相反,隔壁湖南却靠着湘军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的大肆劫掠完成了原始积累。而清末以来铁路的大规模修建,更是给了依赖水运的江西沉重一击。


1906年,京汉铁路建成;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投入使用,原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合并成京广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是中南地区唯一贯通南北的铁路。它也奠定了河南、湖北、湖南的中部三巨头地位。而江西直到1996年京九铁路建成前,其省会南昌都没有直通北京的火车,进京要绕道长沙或杭州。曾经填湖广的江西,就这样因为交通优势的易位,发展全面被两湖超越。


而最近十几年来,原本难兄难弟的安徽也靠着融入长三角实现了崛起,剩下左右不靠的江西在风中凌乱,慢慢沦为中部地区倒数第二、东南诸省中混得最差的那个。要政策没政策,要辅助没辅助,成为被遗忘的省份。


当然,说江西完全被遗忘也不准确。就拿环江西高铁网来说吧,这其实是10年前的老黄历了。最近,随着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昌景黄高铁顺利通过国铁集团组织的初步验收,预计年内具备开通运营条件,不仅南昌向着“米”字型高铁枢纽又进了一步,也意味着江西即将成为全国首个“市市通350公里高铁”的省份。


又比如,2021年12月新成立的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就设在了素有“稀土王国”美誉的江西赣州。江西也因此成为湖北之后,中部地区第二个拥有央企总部的省份。而在此之前的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已携手中国科学院来到赣州,与江西省共同出资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这个学院也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中科院直属科研机构,打破了江西省中科院研究所为零的纪录。


这些改变,都反映到了江西的人口吸引力上。过去两年,江西省会南昌常住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2021年,南昌常住人口增长了18.17万,增量超过广州、长沙、合肥等城市,位居全国第五。2022年,南昌常住人口又增长了10.06万,排名全国第六,并带领江西成功实现了人口增长由负转正。


尽管如此,江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今年前三季度,江西经济名义增速仅1.89%,处于全国倒数位置,所以亟需寻求外援。


此前,领导人10月份在江西考察时曾强调,江西联通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多个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并要求江西做大做强都市圈,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等的吸引力。


而现在,江西显然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就是加盟长三角。那么长三角在接纳了安徽之后,会否再增加新成员,把江西也揽入怀中呢?



回顾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扩容的历史。1982年,长三角城市群的前身上海经济区设立时,成员才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等9个城市(三个月后绍兴也加入了进来)


到1997年第一届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召开时,与会的城市数量已变为15个,新增了浙东的舟山,苏南的南京、镇江,以及苏中的扬州、泰州。


2003年,台州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以江浙沪16市为主体的长三角城市群概念得以形成。据说当时台州政府的工作人员,曾一一敲开各个专家的房门,只为推介自己的城市。


5年后的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首次提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


依据国务院这一意见,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6月7日发布了《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通知》,规划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21.07万平方公里。


相较之前的16城,国版长三角的范围扩容了9个城市,主要是苏北(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浙南(金华、温州、丽水、衢州)的一些外围城市。在当时多数人的观念里,长三角还是专指之前的那16个城市,政府的规划也把16市额外列为核心区。


以至于到了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时,又一度将这9城中的7个(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温州、丽水、衢州)给踢了出去。相反,把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8个安徽城市拉了进来。


说到安徽,第一次出现在长三角的舞台上是2009年。那年,安徽作为正式成员出席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联席会议。第二年,合肥、马鞍山这两个安徽城市便率先加盟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2013年芜湖、滁州、淮南也成功入会。


时间来到2018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长三角的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全域,共计41个城市,其中27市为中心区。至此,长三角城市群最终定型。


梳理长三角近40年的扩容史,我个人认为,纳入安徽是关键一步。之前,江浙沪本来就人文相亲、地缘相近,经济发展程度也大致相当。但安徽就不同了。和江西一样,安徽地理上属于中部,当年还曾加入过长江中游城市群,但最终掉头向东,投入了长三角的怀抱。


而加盟长三角后的安徽也迎来了发展的加速期。不仅省会合肥作为长三角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迅猛崛起,成为这些年最耀眼的黑马城市,滁州、阜阳、芜湖等普通地级市,也通过融入长三角相邻都市圈或承接来自江浙沪的产业转移发展飞速。


智谷趋势曾统计过2010年~2021年间,全国城市排名上升最多的10个城市,上述三市分别以上升90名、74名、43名高居全国城市进步榜第一、第二和第五名。


反观江西,2008年以前,赣皖两省还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江西GDP甚至领先安徽。此后安徽乘着长三角的东风,反超并逐渐拉开与江西的差距。到今年前三季度,两者GDP已相差整整一万亿。正是看到了这些变化,江西才迫切想要加入长三角。



长三角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容,一方面是因为就文化历史而言,江浙沪本一家,而安徽又跟江苏有着极深的渊源。直到今天,南京还被很多人称为徽京。


另一方面也跟长三角拥有沪杭宁肥一主三副四大中心城市,以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业两级辐射模式有关。(这部分可详见我上周写的《一声“安徽省南京市”,揭开长三角强大之谜》)


按照这两条标准衡量,江西申请“入长”也有一定理据。


从历史来看,唐初,江西和浙江、苏南、皖南地区同属江南道。后来尽管江南道被拆分为东西两道,但皖南宣城、池州,苏南溧阳、溧水等地仍与江西同属一道。宋代,江西上饶、九江、景德镇等地与皖南、南京一起被划入江南东路。到了清代,江西又与安徽、江苏、上海等一道,同属于两江总督管辖。现如今作为江西旅游一张名片的婺源县,1949年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安徽徽州府。


正是因为有着这些渊源,所以江西上饶、浮梁等地讲的是吴语(信衢片、徽严片),而浙江衢州也因受江西影响,成了一座吃辣的城市。上海、杭州、金华、温州等长三角城市,则是许多江西人外出务工、经商的首选城市。


统计显示,江西人口外流去向前20大城市中,有接近一半(8个)为长三角城市。比如在杭州的外省籍购房者群中,江西籍排名第二,仅次于安徽籍。具体到地市一级,江西上饶则超过了安徽安庆、河南信阳、安徽阜阳等竞争对手,排名高居榜首。


近年来,江西与长三角的互动更是日趋频繁。2018年,上饶、景德镇两市被接纳成为杭州都市圈考察成员;2019年,浙赣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建设拉开序幕;而如今,昌景黄高铁的即将开通,不仅拉近了江西与安徽、杭州的距离,还将助力景德镇成为江浙文艺青年新的打卡圣地,并串联起杭州、南昌两大都市圈;至于谋划中的世纪工程“浙赣粤运河”一旦建成,江西更是有望重回内河航运的C位。


这么看,不管未来江西会否像安徽那样,被正式纳入长三角城市群范畴,但至少江西东北部,包括大南昌都市圈事实上参与长三角的城际互动、产业整合,进而逐渐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肯定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土哥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