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找钱都找到广西去了”,一位在机构负责募资的朋友直言。


在他看来,不是一线城市不好,而是机会太少。


目前一级市场资金端依然是产业和政策类LP占据主导位置,想要募资,引导基金是绕不开的话题,而随着各地百亿、千亿引导基金陆续宣布设立,扎堆儿去一线城市出差的场景却逐渐消失了。


“下沉式”募资在一级市场逐渐成为主流,这背后指向了行业一大痛点——一线城市引导基金对GP要求过高,以至于大部分GP达不到条件,反而交易成功几率较低。


一位IR对热门区域引导基金的评价是:“机构多、坑位少,钱不好拿”。


一、这些LP“事儿多、坑少”?


地方招商节奏太快了。近期各地引导基金的遴选公告就一批接一批发布,然而为之心动的GP看起来却不似过去那么多了。


这两年,各地基金招商的热情与日俱增,招商打法也变幻莫测,过去可能一年一个趋势,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各地招商策略也加速调整,实施的路径和门槛要求愈发丰富。


引导基金刚刚进入拼规模时代时,各地都在追求“百亿”,而今年“千亿”则成为地方招商的基础配置;过去多是省级之间的竞争,这两年市级、区县级陆续加入“招商大战”,竞争逐渐白热化,也进一步影响到基金招商打法的变动。


一个直观的感受是,这两年地方引导基金更注重品牌效应,同时遴选GP的速度更快、招引条件看起来也更加宽松。


首先是注重品牌效应:年初开始,多地加入“千亿”基金招商大战,除了规模上吸引力十足外,通过举办招商大会、加强媒体报道等形式来扩大宣传效应,将地方优势尽数展现,从而有效地吸引GP关注。


其次是遴选速度加快:伴随着百亿、千亿基金陆续落地,母基金招GP的公告也层出不穷。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仅本月就至少有15只母基金宣布招募子基金GP,或公示拟出资子基金名单。


从公告中来看,浙江、广东、安徽三地母基金发布的招募消息最多,这也恰好是市场和媒体端公认的热门省份,是GP扎堆儿出差的不二之选。


此外招引门槛看起来也更宽松:根据FOFWEEKLY统计,2008年以来,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活跃地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的返投比例要求总体平均值从出资额的2倍下降到1.37倍。


反投倍数确实有所下降,此外部分地区对基金或机构注册落地的要求要趋于宽松,在招商压力下,各地释放的信号都是主动、开放地拥抱GP。


然而看似门槛变低,实则引导基金的条件更多、更苛刻了。


有朋友调侃:“部分热门地区的钱并不好拿,因为事儿多、坑少”。


1. 设置前置、分期返投


为了满足招商诉求,引导基金在返投要求上不再重点关注数字,而是形式、结果。为了避免出资后,GP未按要求完成返投,这两年部分地区开始通过前置返投、分期返投等形式,来更好把控被投子基金的反投指标。


2. 管理费收取模式调整


管理费的收取模式、标准也出现变化,过去多是2%、按认缴收取,现在1.5%甚至更低,按照Call款给、签订补充协议等形式愈发常见。


3. 出钱慢


部分地区引导基金宣布的规模与实际到账之间存在差距,有人表示:“‘千亿基金’越来越多,然而真正落地的却是少数”。


据了解,当前地方引导基金存在落地速度和规模不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同时由于运作模式与市场化LP之间存在鲜明差距,部分地区引导基金还存在出资速度相对较慢的情况。


近年来,受市场环境及GP过往业绩普遍不乐观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LP离场或下场做直投,甚至创业,资金总盘子进一步变小。一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GP在整体厮杀过程中则不具备优势,在热门城市找钱时,面临的痛点还远不止于上述问题。


有人开玩笑道:“现在看到千亿的新闻,已经没有此前着急点击的冲动了”。


二、排队等钱的人太多


今年,热门城市的招商大战远比二三线城市来得更猛烈。


伴随着各地招商进入激烈状态,“千亿基金”字眼在朋友圈持续刷屏,媒体报道标题基本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


年初,广东、安徽、浙江、陕西、江西等地轮番上演“GP扎堆儿”一幕。往往,引导基金成立大会也是地方的招商大会,被“千亿”吸引来的GP数不胜数。而规模也不仅限于1000亿、2000亿、3000亿……甚至有些区已经喊出了4000亿的规模。


各地城市轮番上阵,GP也忙得不亦乐乎,辗转于各城市之间。


一方面,一线热门城市的产业基础相对成熟、资金规模大,具备吸引GP的明显优势;另一方面,热门地区各级引导基金之间的协同效应也更突出,招商和支持政策更加完善,拥有更综合的竞争优势。


通过地方招商会、行业大会、对接会、引导基金遴选公告、媒体报道等途径获取信息后,所有GP都涌向热门城市。


通常产业资源有优势且资金充足的地方对GP的吸引力更强,要求自然也更多。此外其过往的品牌和经验积累,使得热门地区引导基金的专业性更强,在遴选GP时有更加专业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也意味着对GP的遴选会更为严谨。


以返投标准来看,热门城市通常对项目的质量把控更严格,对标的企业的落地要求也更高,包括落产线、落工厂……


即便如此,依然有大部分GP集中前往,优胜劣汰,品牌、项目资源、业绩等优势相对不突出的GP,自然无法与头部GP、产业CVC抗衡。


往往市场呼声较高的地方,意味着地方LP资源更丰富、更活跃,前去募资的GP自然不在少数。


用朋友的话来讲:“一线城市被薅得太重了,排队等钱的人太多,压根挤不进去”。


从招商引资层面来看,热门地区引导基金独具优势,但从GP角度来看,一线热门城市却并非最优选择,相反,部分二三线城市引导基金正在吸引大量GP关注。


近期就有不少GP向我们了解二三线地区引导基金的情况,想要进一步接触这类LP。


三、事儿少出钱快引导基金正在脱颖而出


自2022年上半年以来,各地招商内卷就进入新阶段,中西部引导基金也彻底迎来大爆发。拼完奖励、拼返投,拼完返投、拼规模……到处是“争夺头部VC/PE”“政府引导基金开始抢投资人了”的声音。


由于地方经济、产业条件相对逊色,且创投行业发展较晚,对GP的吸引力相对较弱,但这些中西部二三线城市中却不乏一些实打实的LP,尤其是引导基金,其招商政策对比一线城市来看要宽松很多。


某中部省份的区级引导基金可以为GP和返投项目提供全面服务、现金奖励、免费办公场地等。还有部分偏远地区引导基金对GP不设置特别明确的门槛限制,主要看GP的被投标的是否符合地方战略发展。


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热门地区还是二三线城市,核心诉求都是招商,而对GP而言,无论是拿哪个区域的引导基金,都需要满足招商诉求,从这方面出发,条件少的引导基金,自然要成交几率更大。


近期,FOFWEEKLY在与二三线地区引导基金沟通时,了解到部分地区的招商策略确实十分宽松,不乏出钱快、不设限的地方引导基金或国资。


1. 从需求出发,不盲目追求规模


某区级引导基金负责人向FOFWEEKLY坦言:“他们是从需求端出发,并不过度追求规模,对于有落地需求的GP,还会提供免费的办公室,并给予项目诸多便利政策,全面赋能GP及被投企业。”


2. 出钱快


还有一些区域引导基金出钱快,尽管单笔规模不大,但敲定后立即打款,最快情况从接触到Call款仅用时一月。


3. 返投要求宽松


由于二三线城市地方产业相对薄弱,因此对于GP带来的标的项目要求也相对较宽松。


还有部分区域引导基金对专项基金的条件十分优厚,可以根据GP过往已落地的项目来出资,以此作为返投任务,出资灵活且快速。


一位朋友向我们坦言:“通常这类地区对项目本身的要求是产业符合当地发展就可以,有些地区对项目的产线、团队等方面也不做限制,核心在于为地方创造GDP”。


从目前各地的重点产业来看,基本都大同小异,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热门领域中,有不少偏远地区依托天然的自然资源,在招商过程中,为自身增添不少优势。


事实上,对于地方而言,特色产业并不稀缺,关键是找到自身优势。而从招商结果来看,要求少、出资快的地方引导基金正在脱颖而出,吸引众多GP前往。


四、结语


近两年,各地招商进入内卷新阶段,越来越多地区通过高的规模、低的返投比例等作为招商抓手,同时加大基金宣传力度来提升区域热度和影响力,然而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地用数字来衡量,却并不能真正为地方创投环境带来本质上的发展。


今年以来,市场下行叠加行业出清,募资难进一步加剧,此时还留在场的机构无论是自身的专业度、还是资源优势整体差异都不算很大,同质化特征进一步被放大,从这个角度出发,地方在挑选GP时,实际需要匹配和注重的GP特质从硬实力层面来看似乎并没有太多区别了。


同样的,在激烈的招商环境下,趋同的招引策略也无法真正打动GP。从区域产业优势层面来看,每个地方总有自身的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并不算稀缺,反而需要从地方自身出发,找到适合地方发展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招引策略,吸引优质GP落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ID:FOF_weekly),作者:FOF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