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大概半年前写过一篇《何赛飞和瞿颖》,那时候就感觉何赛飞今年特别有力量和能量,因为她真心利他。近日,她穿着自己设计的改良戏服元素礼服参加了金鸡奖颁奖典礼,因《追月》里的戚老师形象的塑造而拿到了影后,她自己都比较意外。她说,演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你信了,观众才会信。这果然是个信和心的时代。
半年前,一个叫军波的晋剧演员,其生存现状让何赛飞非常同情,于是她想到了自己,也想到所有戏曲演员们。她直言:“你们口口声声梅花奖文华奖,花几百万排戏,得了奖以后老百姓也看不到。戏呢?钱呢?哪里去了……你们把我抓了去,我也要讲……我(那时)是因为团里排不到戏,才去拍电视剧的。”
正因为何赛飞自始至终都在坚持戏剧或其元素的研究和表达,心物合一,内外一致,从戏曲切入电影,也是随物赋形,她的首部电影是越剧电影《五女拜寿》,有自己的创意和坚持,所以她才形成了鲜明的自我风格,有了勇气、心力和智慧为后盾的耐心,现在国风复兴了,戏曲及其元素也慢慢地赢得了年轻人的喜欢,就能形成话题了。
比如,最近越剧人物“老公姐”陈丽君,火出圈了,所谓“老公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感觉”,因为她年轻人爱看越剧了,女人自己塑造了理想中的男人的情态,戏曲界有句俗话,叫“唱戏全凭精气神”,精力精确精通精妙,这是一个内外兼修、“我的心我能表达我也能被看到了”的时代。
何赛飞1963年生人,60岁;瞿颖1971年生人,52岁。她们算是专业领域的常青树了,这样的专业影响力,正在变成更高层面的精神影响力。她们已经培养出了一种经过时光考验后的内在的确定性(内核)。
我的“双人物盲盒”是我过年从绍兴回来之后的系列创作,而我的“五十岁系列”是我十一假期从绍兴回来之后的系列创作,现在看来,两个系列方向其实是融合的,都是为了拓展和研究人物精神边界,以及让心力和精神的修炼成为一生的自觉。要无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做得到,那么你五十岁自然知道还能做什么,更能做什么。
我们无论是低谷还是高峰时期,都要源源不断更新自己,最近的感受是,越是低谷和高峰越要利他。世界是流动的,是进行时,心力和能量也是流动的,是内外互转的,你利他,能量是能回到自己身上的。最近有太多的正反案例佐证了。
二
这些年,可能自己身上发生了巨变,更能理解、共情和研究别人身上的巨变。最近在更新这个“五十岁系列”,身边的朋友们都能帮我共创内容,这个题材有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因为四五十岁,正是人生考题越来越严酷的时候。
比如这个星期,我有两个奔五的朋友正在渡劫,为她们祈祷,能做点什么就尽量做点。一个新朋友正在婚姻的十字路口;另一个好朋友的亲人正在晚期癌症的生死考验中。在生离死别面前,她们充满了对人生的研究精神、自学精神。所以从来人生不需要鸡汤,需要内核和道道。
对于生离的威胁,她开始找心理医生、律师、命理师、文学家、哲学家、已度此劫的朋友们等等,其实男人始于情,困于爱,最后在精神上受困;女人始于爱,困于情,最后在现实里受困,男人习惯俯仰天地,女人习惯环视左右,三四十岁这一劫过了,五十岁也就反而安稳了。
对于死别的悬念,她开始下单了所有这方面癌症的50本书籍,秉烛夜读,研究医生、医院等等,运筹各种社会资本,她觉得科学和玄学必须做到极致,搭配着用。用工作狂的极致精神,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伏得下来,她还没有耽误几个公司的运作,实在让人敬佩。
人与人的区别并不是智商和命,智商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命好的人一样会面临生离死别。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是智商和理性的在线时间,是把控痛苦和混乱的能力,是内核、不可改变的决心和不可遏制的行动力。有些人有一种天然的确信感和信心能量是,要在劫中蜕变出一个新的自己,那个能运用所有可能的智慧,使用生命中不可思议的潜能的自己。这样的人,内心里,都是“ing”,都是“化”,辗转相生,千千万万之事物出焉。“观我生进退”,人生嘛,来都来了,体验一把,实验一把。
最近也有幸认识一个企业家,巧合的是他也是50岁出头。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离奇,但充满高能量和高付出感。9岁的时候他生了一场大病,手术大失血,最后虽然救过来,但是那时候输的血可能带着乙肝病毒,所以在37岁的时候,他检查身体,发现已是肝硬化中晚期。他告诉自己,镇定,静观,买了三四十本相关书籍,自学。遵医嘱,他打了三年的干扰素,每天忍受着40度高烧考验。他坚持修心养性和学习自救,有了自己的一套对身心的调整方法和秘方,最后转阴,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十年。
他一点都不怪医院、不怪捐血人,反而觉得,这血可能来自当时卖血的悲惨命运的人,在他身体里生出了新的力量和感觉,他现在有着一种五湖四海闯荡的心、吃喝什么都适应的胃,以及某种“我不仅仅是我”的同理心。“阴阳一交而生物”,是啊,你永远能生出你自己的解读,没有纯粹的好的坏的,是非善恶,可能都是在转化之中的。阴阳之外的三,是最有能量的新生。
明明是他作为供应商被拖欠了款,但他就是不催,还继续借对方钱周转,等到工厂实在坚持不下去,不好意思跟他开口,把工厂直接拍卖了。他也只是告诉手下一个数字,高了汇报,平或低直接拍下来就行,给足了那里面的研发高管们安全感。他本来不打算做这块生意,但他开始研究这个工厂,并且越来越觉得这是未来十几年后的趋势,疫情期间他还开了最新的全国最大的工厂。你看,这就是随物赋形,只有你高维、超然、松弛一些,很多事情能发展得更顺一些。
他说趋势这件事,都是人根据那个未被重视的需求创造出来的。你看咖啡,90年代的时候人们都觉得苦,现在是白领的续命宝贝了,味道都是可以被引导的。所以,人创造的产品,更要有良好的发心,科学的样本实验,持之以恒的自我确认。
现在的他面色红润,每天除了工作只休息5小时,一点都看不出来他生过两次大病。他可是连出国出差都会当天来回的人,据说当地的边检官都惊呆了,20年来没见过这样的。他的人生两次经过生死劫之后,有了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他可以看出趋势来,所以去国外收购工厂,他从来不去。他现在懂医学,懂国学,懂营养学等等,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学习力。另外,他在这个调养身心的过程中,更知道怎么经营事业了。
什么是事在人为,随物赋形,止于至善。空间时间之外,一定还有人力的因素,才成为进化的三元(李宗吾《心理与力学》)。
他是我见到的活生生的,随物赋形、心物合一,充满高能付出感,所有能量又能回到自己身上的人。身心和财富,都很富裕。
巧合的是,认识他的当天,我还去看了跟他同年、也是70后的冯立的摄影展。他里面提到,如果现实给人带来不可逆的感觉,更应该回到自己的原点。所有的彩色照片,冯立拍的时候的视角就是黑白的。那些生成的彩色万物背后,其实就是那个黑白阴阳。
人有自己的能量来回,是有了自己的道,自己的内核。要无比坚定地走,因为任何怀疑和动摇,都会面临更多变数。
三
最近,快50岁的黄海波(1976年生人),沉寂9年之后也出来了。他说,往前看,别回头。九年了,低谷期够长,也足够让人们放下了。他的妻子曲栅栅首先出来,眼神那么清澈,说黄海波是一个真实的人,正直的人。
我觉得,这个年代,真和诚的价值会越来越高。信和心的年代,就靠真和诚。
我最近在各地分享我的新书,一直在说苏东坡的人生秘诀,就是他越低谷越利他,他在被贬之地“黄州惠州儋州”,成立儿童救助会、修路修桥、修学堂等等都用了极致的心力、倾尽了所有资源在利他。
自己的底,自己是可以研究的、预测的,也是可以加固的,升高的。
当你在低处的时候,你就像水一样去摸一下自己的底,到底已经差成什么样了,那个底是由什么构成的,是什么纹理,是什么温度,可以渗透到哪里去,可以照见自己的什么?
越是低谷越要把自己研究透彻,这是研究自己最好的时刻,也是研究问题最好的时刻。阴阳互转,总能生出新物,而善恶是非好坏都太单一和绝对了。
心理学家、作家伊迪丝·伊娃·埃格尔写过《越过内心那座山》,她的青春期是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度过的,后来80多岁的时候,呼吸机插到她的嘴里,她非常痛苦,天天想死。在一个绝望的夜里,她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回忆当时怎么活下来、生孩子的,她想着一生中还有什么更绝望的事情,意识到其实绝望也很虚妄。就这么耗着吧,于是从内心里产生了一点点希望,一点点好奇心,想着还能怎么样呢?过了几天,她拔了管,并活了下来。
我上周看到一个特别扎心的45岁无依无靠的残疾朋友的留言,这段是特别想写给她的话。希望她能看到,要树立自己的求生意志,有自己的杖,然后再寻求各方朋友的帮助,你发心了,能遇到好人的。
人生如果两次深刻渡劫之后,就会有一个新我出来的。三生万物,三个月,最痛的痛感会过去,三年,80%的疼痛感会消失。永远相信时间和决心。藏族修行人的闭关时间,都是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最难的时候,想想这个“三”字规律。
老杭大的一个老教授说,“日”里面的那一点是能量,是气化的水,“冬”下面的两点是固态的冰,水则是柔软的液体。水也是三态。
四
我最近的生活状态就是很忙,工作、读书、写作、演讲、活动、访谈、应酬、出差等等,但我反而从苏东坡那里学到了一种闲心。我终于知道那些高能的人,不仅仅是时间管理者,重要的是能量管理者。朋友说,哎呀,大家最近都好忙呀,虽然看不到什么直接的经济回报,但是总归是结下点善缘,相互交流下也是好的。大家都太焦虑了,对抗焦虑的方法,大家就是多沟通不期待,输入输出通畅但不争辩。
大家知道吗,1093年,苏东坡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最支持他的太后和陪他繁华落寞都看尽的王闰之的时候,他在定州是个将军,还要检阅部队,但也是在那一年,他写了“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所以,这就是他的哲学观——我永远有自己可以调整的那个部分。
前些天又有谣言说,45岁以上不能送外卖。不过也说明,很多人的心理已经到了脆弱边缘,一碰就崩。50岁这个话题为什么突然之间那么多共鸣,可能也是一样的。不过,我最近经常能看到河边在水杉林边打坐或钓鱼的外卖员或者环保工人。
如果你非常忙,那你就开始让心闲下来;如果你非常暴躁,你就提醒自己静下来;如果你非常焦虑,那你试着听听松风松涛。
我最近看《小窗幽记》,以前喜欢“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现在更喜欢“古人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往其下,曰‘此可浣尽十年尘胃’”。
真好,我一直在强调苏东坡的洗身洗心法,现在又多了一个“浣尘胃”。在树林风中跑跑步,你喝的那么多酒,吃的那么多杂物,都会在天地间消散的。
古人有很多时候,是会去浣胃洗心的,这就是内心小程序,自己清除一下自己的俗气、晦气等等。“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明是知得,不能割断耳。”既然这样,不如试试各种内心大小动作,下点功夫。所谓“细微曲折之间,正不妨增减出入”,自变无穷。
余华在《河边的错误》首映访谈里说,躺平是对卷的治疗,要反方向卷。一样的道理。你要懂得随时切换,就是“一分为三”的初级阶段了,至少你已经懂得调解。在忙时生出一种别样的闲心,可能就只是需要找十几二十分钟隔离起来,或者三四十分钟松风跑步。在灰暗时生出欣欣向荣感,就是一种内心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比如在别人旁观看来,苏东坡一直颠沛流离,其实他内心很定,他会在最漂泊之处,找地方倾尽所有定居,建雪堂、白鹤山新居等等。
因为好的坏的,阴的阳的,都有你自己赋予的部分。人内心需要一些动作,小程序去不断切换,用完就走,不滞留。至于“一分为三”的高级阶段,当然就是在好的坏的之中,都充满创造力,找可能性,找潜能,找更开放的心,更多的善良和耐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