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恋爱准则
“大学不要谈恋爱,要谈也不要谈外地的。”这是大学里青青和月月两姐妹最常听的叮嘱。
大学期间,月月在外地上学,青青在本地上学。父母不太支持她们在大学谈恋爱,尤其是和外地人谈恋爱。在外地读书时,月月给父母打电话,提起谁谈男朋友了,父母会表现出很紧张,担心月月在学校找了外地男朋友,以后嫁人就不回来了。青青曾在大学悄悄谈了恋爱,是一段网恋,但对方是外地人。由于父母几次表示不支持与外地人谈恋爱,青青没有和父母说起这段感情,只告诉了姐姐月月。网恋最后无疾而终,但月月知道那个人在青青最无助的时间里陪伴了她。
“你们也大了,可以去谈一谈男朋友了。”这是读研期间月月父母说的“奇怪的话”。为什么奇怪?因为月月母亲给出的解释很奇怪,她说“再大了就不好找了”。在月月妈参与的红娘业务电话中,年纪22岁、23岁的姑娘可以随便挑,过了25岁的姑娘没得挑,过了30岁的姑娘不如二婚香。或许月月母亲担心姑娘大了不好找,是因为25岁后姑娘相亲市场中不占优势,而自由谈恋爱可以缓解这一点。
月月父母对女儿们的恋爱,主要有两点准则。
其一,地域准则,不要和外地人谈恋爱。为什么不让谈外地男朋友,出于他们对女儿们远嫁的担忧。一是不舍得,担心以后难有机会见面,青青有个表姐嫁去了外省,每年过年才回来。二是对养老的担忧,担心女儿嫁出去后不管家里,身边也无儿子,以后可能老无所依。所以,他们不支持女儿们的恋爱,尤其是在外地谈恋爱,甚至会表现出一种强控制的态度。比如用“不准谈找外地人”、“不要抛下我们”软话硬话来劝导。
其二,年龄准则,大学期间不要谈,研究生可以谈。为什么读研可以谈?因为本科21~22岁毕业,进入相亲市场有得挑。研究生毕业24~25岁,在相亲市场没得挑,优势不算大。读研期间自己找,谈到毕业工作后结婚,或可规避成为相亲市场中不占优势的一方。
青青家在江西省南昌市的边缘区,在当地相亲市场中,女生和男生的优势项不同,但都导向同一个目标。
女生的优势,第一是年龄,21~23岁的姑娘抢着要,25~30岁的姑娘没什么挑,30多岁的姑娘没人要,年轻是“资本”;第二是职业,从事教师、公务员等职业,有时间照顾家庭且工作稳定,“在外赚得钱,在内顾得家”,此类是好姑娘;第三是学历,但不在高,读过书可以辅导小孩功课即可。
男生的优势,一是家庭经济状况,家里有房有车,最好没贷款压力;二是个人职业,工作收入能养家,职业要体面,工作稳定更好;三是家庭结构,家里兄弟有几个,双亲是否年轻,最好只有一个儿子,双亲健在。
总体来说,当地相亲对男生与女生的要求是一种家庭发展取向。
一是对女生的要求,年轻好生养,生二胎也不着急(本地大多会生二胎);职业不求工资高低,但求工作能顾家;读过书,可以教小孩功课。
二是对男生的要求,至少要有房(贷款也行),是对家庭积累的要求;工资收入能养家,是对家庭未来收入的要求;兄弟少分得的资源更多,父母健在可以帮小家庭带孩子。种种要求,均是从家庭发展资源和家庭发展潜力出发的考虑,是一种家庭发展取向的诉求。
月月不懂,为何谈个恋爱这么难?要以空间为准则,要以年龄为界线。
二、恋爱激化家庭矛盾
青青读研期间谈了一位本地男朋友,这一次青青把交了男朋友的事情告知了父母。因为寒假期间青青回家住,男朋友会来家里接她出去玩,若不告知青青在家出门很不方便。但她没想到纷争就此开始了。
第一次是因为门禁。青青和她男朋友大多是下午四五点约着出门,吃个晚饭,压个马路谈谈心。因为是开车出去玩,有时会堵车或吃夜宵回来晚点,大概11点多。青青父母属于早起早睡的类型,一般10点左右睡觉。
有次他们发现青青11点多回来后。他们很生气,吵了起来,说“女孩子不晓得矜持,这么晚回来。”母亲总觉得很担心,有时候会在9点、10点左右,电话连环call,打电话催她回家。
青青很无奈,她“控诉”父母夸大其词,她并没有每天11点多回来。她男朋友有工作,两人一般在周六周日约着出门,确实没有时间每天约会。难得约会,两人想待得久一点,属于蜜恋期小情侣的常态。
之前,月月也见过寝室楼下的情侣,情侣们站在寝室楼下总是不肯分别,直到寝室门禁,女生进去了才分开。面对青青的男朋友,青青爸不知为何总是很愤怒,见青青出门,来一句“又去找那个男的了。”
第二次是因为打电话。正值过年,青青一家回老家过年,青青和男朋友都放假,有大把闲暇时间,便开始了情侣间的煲电话粥。早上起来打电话、下午出去在青青爸车上打电话、晚上回来打电话,给男朋友分享老家放的烟火。正分享时,青青爸蓦然生气。争吵是如何发生的,月月还没搞清楚,两人已越吵越凶。
“一天打多少个电话,不知羞耻,直接去人家家里得了。”
“我明天就跟他走,走了你清静。”
“读书都读到书壳上去了,给你读书有什么用。”
“我是白读了,不就是因为我不是儿子吗,你要是有儿子你会给我们读吗。”
这话刺痛了宗族地区男人的逆鳞(青青家是两个女儿),青青爸作势要打青青。青青是个犟脾气,仍是迎头上。局面一度混乱,奶奶和月月赶紧拦着青青,叔叔和青青妈拦着青青爸,两人就这样在新年夜里闹得“风风火火”。
月月是两方的中间人,所以在青青恋爱半年里能听到青青与父母两方的表述。两方的矛盾有两点原因。
其一,女孩的安全问题,包括生命、财产、以及性安全。但父母总是表达得很隐晦,比如举隔壁家谁谈男朋友,谈的时候怀孕了,男方跑了的例子。结论却是要专注读书,少出去玩。严格控制门禁也是类似。
其实在家青青也会和一般朋友、家人出去玩到11点多,青青爸妈并不会太关注。但一到青青和男朋友出去就格外关注,担心的实际是她的人身和性安全。他们希望青青可以保护自己,不被人伤害,以至于影响了读书和自己以后的人生。本是简单的道理,但青青父母总难直面话题,弯弯绕绕之间反而增添了不解和矛盾。
其二,双方对恋爱理解不同。青青父母对恋爱的理解颇有“自己组队式相亲”的意味,谈前看条件,谈成后结婚。他们是相亲,没有自由恋爱经历,所以对青青在恋爱中的“腻歪”行为看不惯,总觉着自家女儿人家一招呼就跟着出去了,像是上赶着要嫁进男方家一般。
青青爸还曾用“恋爱脑”来标签青青。青青对此很无奈,明明自己是谈恋爱蜜恋期的正常依恋表现,却被父亲标记上“恋爱脑”的标签,网络上“恋爱脑”往往是贬义词。作为纷争风暴中心人物半年里,青青几度哭诉,是不是非要分手才能停止这一切纷争。
月月不懂,为何谈个恋爱这么难?女孩要懂矜持,懂父母隐晦的表达,要承受父母的“无厘头”的指责和不满。
三、要不要结婚
年后,由于青青去河南实习,不再住在家里,纷争平息了渐渐平息。但一场新的风波正在悄无声息地席卷而来。
在局势缓和后,青青父母打算开始认真审视青青的男朋友。青青带回了家。青青妈开启了查户口模式,结论是男方有点结巴,紧张时回答问题会结巴。见面之后,加上青青也过了热恋期,不再那么“腻歪”,青青父母也对青青恋爱的事有了适应,出去玩也不会说“又去找那个男人。”
什么时候订婚?成为了双方父母关注的话题。青青一家希望青青读完书再考虑,一毕业就结婚经济压力大,工作一两年后订婚,两人也有更长时间相处,合得来订婚,合不来便另说。由于男方工作有几年了,男方父母则表示希望青青一毕业就能订婚,早日结婚。男女两方意见不太一致,但目前两家还没有正式见面,青青还没有毕业,“还在读书”是一块不错的挡箭牌,所以影响暂且不大。
对青青影响比较大,是出于自我发问,即自己要不要结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结婚与不结婚之间动摇。结婚,现在谈的男朋友是契合的,“对青青胃口”,或许可以一起走向结婚。但结婚和生小孩这一事情上,青青又很犹豫。她的观念里,生小孩之前自己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以及培养小孩良好品格的教养能力,她希望可以对孩子负责。
各种考虑使她不断思考几个问题,即自己要不要步入婚姻?自己是否有能力经营好一段婚姻?她的出发点是负责任的,希望对组建新家庭负责,但这种负责的心态也成为她的枷锁。她曾几次向月月表示自己不想结婚,月月问她是否和男朋友聊过此事,她总回答男朋友肯定是要结婚的。在谈恋爱是否要步入婚姻的选择上,她也有期待,曾说“因为他我想试试”。
月月不懂,为什么谈恋爱如此难?不仅要考虑当下、考虑未来,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双方家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 (ID:hangyeyanxi),作者:陶丽娟(中山大学博士生),编辑:竹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