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兰孩子中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以及亚裔和毛利人的关系”
01“白人才是‘正常人’?”贴主是亚裔,在新西兰出生和长大,是土生土长的kiwi。一次,她和丈夫(白种人)在陶波度假,遇到一群4-10岁的毛利小孩。

他们盯着两人看了一会儿,一个孩子突然对她大喊:“你为什么能和正常人约会?”
贴主意识到,这些孩子其实什么都不懂,是身边的环境给他们灌输了不良的价值观。

2021年奥克兰反亚洲仇恨运动 图源:news.cn
首先,他们认为跨种族的关系不正常,而且还很没有礼貌地大喊大叫。最重要的是,这些毛利小孩的内心似乎有着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想,认为只有白人才是“正常人”。“那么,孩子们,你们自己又是什么呢?”贴主如此写道。这篇帖子引起了热议,很多人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我老婆是中国人,我们住在基督城。我唯一一次目睹她遭遇种族主义是在奥克兰皇后街,一个毛利男的对她大吼‘滚出这个国家’。”

“我在奥克兰南部做工的时候,见过最严重的种族主义就是岛民/毛利人对亚裔/印度人的歧视。”

“我在工地上无意中听到岛民/毛利人把印度人叫做‘咖喱佬’,挺难过的。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比20多年前我还在上学那会儿少了80%了,这也算进步了吧。”

“我是新西兰亚裔。我的兄弟在学校曾经被毛利黑帮霸凌,最后警方都介入了。肢体威胁甚至到家里骚扰。“我自己就多次在公共场合和公交车上被一些毛利人叫‘Ching Chong’。“我知道他们并不代表所有毛利人,但我对他们的印象还是很糟糕。另一方面,我在工作中遇到的毛利人则友好且尊重他人。”

“作为移民,我到新西兰才几年,我没遇到过白人种族歧视,只遇到过毛利人/岛民。”有网友这么评论道。
02亚裔和毛利人:曾经的难兄难弟奥克兰大学亚裔学者Lincoln Dam指出,他多次听到新西兰的亚洲人说:“我们的祖先没有参与签订《怀唐伊条约》。”但Dam认为这不是亚裔比毛利人“低一等”的理由。作为在新西兰出生长大的90后,他的成长过程中遭遇过无数种族歧视。

1996年的Dam(前排右三,黄色靴子)被取外号,没朋友,被叫“滚回亚洲/中国”这些他都经历过。“我发现自己和其他亚洲人越来越多地与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同龄人竞争。”Dam说。

Dam的父亲(右)于1984年来到新西兰在寻求亚裔身份认同的同时,Dam对亚裔与毛利人的关系产生了思考。实际上,毛利人与亚洲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19世纪末,新西兰的毛利人和早期中国移民是一条心的,“因为他们都处于社会的边缘”。

“他们都属于同一社会经济阶层,在政治上都被剥夺了权利。可以说,中国人和毛利人是患难之交的表亲,因为他们都同样受到歧视。”

1904年11月的华人人头税证明收据 来源:新西兰档案馆然而到了后来,毛利人和亚洲人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密。2019年的一项研究发现,80%的毛利人对亚洲人是正面的看法。但涉及到移民,只有29%的毛利人欢迎亚洲移民,而38%的毛利人认为亚洲移民会带来负面影响。

亚裔进入了“鄙视链”的底端。
03“仇恨犯罪”数据激增
超1/3针对亚裔今年6月,英国卫报公布了一则数据,足以说明新西兰亚裔的生存现状。英国卫报根据向新西兰警方申请公开的数据,对新西兰犯罪事件的性质进行了调查。



“白种人种族主义者很有礼貌(就像亚洲人一样有礼貌)。他们会对你微笑,和你一起喝咖啡。但是在你背后,他们就会贬低你……“毛利人和太平洋岛民种族主义者更加公开,他们说的话和白种人种族主义者在背地里说的一样。”对于这种情况,有人总结,毛利/岛民的种族主义像一记耳光,而白人的种族主义则像缓慢释放的毒药。
04亚裔是“模范少数族裔”?同样被种族主义毒药侵蚀,亚裔和毛利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融洽。

1906年欧洲人对毛利人的讽刺漫画 图源:teara.govt.nz就像美国非裔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比白人对亚裔的仇恨犯罪要严重得多。根本原因是1966年美国社会学家William Peterson提出的“模范少数族裔神话”(Model Minority Myth)的概念。

05也有亚裔“隐形歧视”新西兰华裔导演、作家Maggie Shui还是个婴儿时,就随父母来到新西兰。

Maggie Shui 图源:renews
她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其实,一些饱受种族偏见的亚裔也是种族主义者,只是他们会用自己的语言发表歧视言论,所以其他人听不懂。“(父母这一辈)很多对毛利人有刻板印象,比如毛利人都是罪犯,不努力工作,只是靠福利生活等。”一位华裔匿名采访对象说。

Maggie Shui和妈妈,1997年 图源:renews
信奉自力更生的父母一代不理解,为什么毛利人不能像亚洲人那样取得成功。“我从小就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这塑造了我对他们的认知。”受访者说。Maggie Shui的主张是,亚洲人和毛利人应该团结在一起,才能改变游戏规则。



“我是毛利人,我对亚洲人没有偏见。“我在一个贫困的毛利社区长大,你说的毛利人歧视亚洲人的情况我见过很多。“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是无知,部分原因是嫉妒,毛利人在新西兰像二等公民,但是亚洲人作为外国人却生活得更好。“如果更多人了解别人所经历的一切艰辛,比如淘金热时期的亚洲人,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见。“所以说,教育是真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