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都是海鲜丰收的时节,也是海鲜爱好者们“大快朵颐”的好时候。但是,伴随着几个月前日本核污水排海的消息,许多消费者都对海鲜产品的安全性有所担忧。


在此背景下,“新疆海鲜”收获了大量关注。地处内陆腹地的新疆和“海鲜”绑定,本就是新鲜事儿;该地区远离海洋,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的概率极低。更重要的是,在社交媒体上,“新疆海鲜”往往与“盐碱地养殖”挂钩,这又给其加上“荒废资源再利用”“环境友好”的标签,因而备受网友青睐。


实际上,新疆之外,我国广大内陆地区几乎到处都有“海产养殖业”。那么,这些“内陆海鲜”都包括什么品种?品质和口味和海鲜一样吗?经济性如何、能否成为海鲜的平替?


一、“内陆海鲜”是海鲜吗?


“我这儿的虾苗基本都是从福建、广东进货。”孟华(化名)与合伙人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一个镇子里承包了60多亩水面。他本身是福建人,技术入股,在新疆养殖南美白对虾。


“海产养殖户”在当地很常见,孟华告诉我们,镇上不少人养殖南美白对虾都已超过十年。技术引进之后,又经历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摸索,孟华与合伙人的虾塘平均亩产从300斤提升到700斤左右。


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红旗农场,已经成功养殖石斑鱼、南美白对虾、鲍鱼、龙虾、海鲈鱼等8种“海货”。2022年,红旗农场引进了新疆时时鲜水产有限公司,在盐碱地上开发250亩鱼塘。公司负责人蔡柱南介绍,由于市场前景不错,今年计划再开发2000亩鱼塘。


有一些海鲜品种比较适合在内陆养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魏捷博士告诉我们,目前规模化生产的内陆海鲜,其成长过程大多会经历咸水和淡水的转化(比如罗氏沼虾),甚至全程在淡水中生活(比如澳洲淡水龙虾和虹鳟)。商品苗在经过淡化和驯化后可在淡水中正常养殖,对当地水源的盐度要求不高,养殖成功率较为可观。


例如,国内俗称“三文鱼”的鲑鱼类,会在海域中发育成熟后逆流而上,回到河中产卵,也就是所谓的“洄游”现象。淡水或海水并不是三文鱼生存的必要条件,“冷水”才是。因此,新疆的气候对三文鱼非常适宜。新疆尼勒克县的三文鱼已经实现从内陆到沿海的逆向销售——出口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不过,“新疆三文鱼”和挪威三文鱼虽然同属鲑类,但前者是虹鳟,后者是大西洋鲑,品种并不相同,因此味道也不一样。北京新发地海鲜市场的一位商贩告诉我们,由于脂肪含量不同,新疆三文鱼没有挪威三文鱼吃起来香。


尽管“新疆三文鱼”名声在外,但规模化生产、养殖基础最好的品类是南美白对虾。内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这个品种的适应性很强,对水的盐碱度要求低,国内的消费市场又非常庞大,因此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基地。


不过,尽管有了生长条件,但内陆养殖所使用的苗种大多还是要从沿海地区进货,“育苗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魏捷表示。虾苗、蟹苗等相对鱼苗更加脆弱,在运输的过程中也会降低存活率。


至于味道,魏捷提到,对虾蟹而言,虽然养殖地域和养殖方式不同,但只要是食用饲料生长,口感风味差异几乎难以察觉。鱼类的话,不同的集约化养殖可能致使游动空间有差别,因此口感会有差异。


孟华不太愿意用“海鲜”这个词,他多次更正其为“新疆水产”,因为新疆水产并非只有海鲜,还有当地的淡水鱼虾品种,资源丰富。“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等,都是天然的渔业基地,淡水鱼捕捞量每年几千吨。与其争论是不是‘海鲜’,不如多关注关注新疆水产的发展。”


二、如何养殖?


除了那些在淡水中就可以养殖的品种,其他海鲜也可以在内陆养殖,但对水体的要求就更高,投入也更高。


“人造海水”是内陆海鲜的常见养殖模式。魏捷介绍,“人造海水”的相关研究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水产养殖手段,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含量:“‘造海’不需要很大的水体,有可能只是几百立方,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调配。”


近海内陆地区的养殖户有条件灌入海水,远海地区大多自行调配,调控水体盐度后,再在水中加入氯化钾、氯化钙和生石灰等,为水体添加各种微量元素以模拟出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有些经验老到的养殖户甚至可以用自来水调配。”至于如何调配、多少比例,大多属于公司“秘方”,不外传。


理论上来说,“人造海水”可以完成大部分海鲜的养殖,但养殖户更偏向养殖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的海产品。


挪威三文鱼所属的“大西洋鲑”,本身已经成为技法成熟、能封闭式集约化养殖的物种,在烟台等地有陆基养殖基地。不过魏捷介绍,国内大西洋鲑养殖的整套系统还是依赖国外(例如挪威等地)进口,虽然内陆可以复制,但成本比较高,产量相对有限。“个体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划不来,整体下来可能比直接进口还贵。”


除了“人工造海”,“盐碱地养殖”的方式最近也很热门。很多人认为,新疆能养海鲜的主要原因就是有大量“盐碱地”,与海水环境类似。


“盐碱地”的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我国盐碱地面积为9913万公顷,相当于14.9亿亩。而根据4月12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公报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


如何有效利用盐碱地是世界各国的难题。如果能利用其“有盐有碱”的特性进行“海产养殖”,也算是给盐碱地找对了“出路”。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王欢介绍,在盐碱地养殖海水经济物种,需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于水塘中加入适宜海水物种生长的钾、钙、磷等农业生产肥料;这也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关键元素,因此也能同时提升盐碱地的土壤肥力。


这项研究始于2018年,专攻青蟹的盐碱地养殖。青蟹是一种海蟹,平时市场价每斤100元,逢年过节价格更高。国内青蟹养殖面积接近40万亩,但由于市场消费量巨大,供不应求,国产青蟹价格逐年上涨。王欢介绍,全国每年生产的青蟹约占国内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消费市场上大量青蟹需要从东南亚地区进口。


目前王欢的盐碱地青蟹养殖技术在河南、山东、宁夏、内蒙古和陕西都有运用,新疆地区也在引进。陕西省榆林市一位养殖户介绍,青蟹的每亩产量40斤-50斤没问题。由于采用“虾蟹混养”模式,一亩虾蟹综合利润1万~1.2万元,在110天的生产周期完成。


从实验室结果来看,盐碱地青蟹和海水成长的青蟹,在鲜度和甜度方面略有差异(盐碱地青蟹更甜,海水青蟹更鲜),但营养成分几乎一致。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王春琳表示,我国海产品的产量大约在3400多万吨,如果按照6.9亿亩盐碱地、每亩500吨计算,只要20%用来养殖海鲜,就能达到目前的供应量。


不过,王欢介绍,目前想以经济可行的方式进行盐碱地水产养殖,难度依旧不低。


盐碱地虽然“有盐有碱”,但这种盐碱水和海洋相距甚远。王欢介绍,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千分之三十以上,PH值8.3左右。河流入海口地区盐分会降低,大约千分之十几。而内陆盐碱湖的盐度有高有低,非常复杂,没有规律可循,这就给内陆盐碱地高值化水产养殖开发造成了一定难度。


三、供应全国为时尚早


“新疆海鲜大丰收”的消息几乎传播到了社交媒体的各个角落。在北京,美团外卖已经有“新疆海鲜”的商户进驻,品种不多,价格不低。


我们拨通了外卖商家的电话,老板表示产品由新疆农场直供,但没有透露具体农场信息。


在北京新发地海鲜市场,一位商贩告诉我们,新疆产的三文鱼并不是最近才有的,之前他们就进过货。目前进口的纯鲜三文鱼85元一斤,新疆产的三文鱼大约70元~75元左右。另一位商贩则表示,新疆三文鱼更多是销往东北地区,近期比以往卖得要好。


至于其他内陆海产品,两位商贩均表示没有进货。


尽管有了尝鲜渠道,但想要全国人民吃上新疆海鲜,那还得有些时日。孟华告诉记者,除了三文鱼等少数品种,大部分新疆海鲜都只在当地出售。其一是物流运输原因,运往外地的海鲜加上物流成本,与当地海鲜以及沿海海鲜相比没有价格优势;其次是新疆消费市场需求旺盛,“这些产量在当地就消化掉了,都走不出新疆,根本不愁卖。”


西安一家大型商超的海鲜商贩也表示没有进过“新疆海鲜”,海产品大多从沿海地区进货。


根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等多部门编制的《2023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2年,全国渔业产值为1.52万亿元,水产品总产量6865.91万吨。两项数据广东省均排在第一,渔业年产值超过1860亿元,年产量894万吨。


据《新疆日报》,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量达17.3万吨,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二(陕西省17.35万吨)。全区渔业总产值达42亿元,较2019年增加9.21亿元。


尽管内陆海鲜供应全国尚需时日,消费者也不必为吃海鲜过分忧虑。一位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日本核污水排海后,我国也会启动监测程序,消费者只要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能够摆上餐桌的海鲜,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的产品,都可以放心安全地食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 (ID:Banshu-Caijing),作者:辛晓彤,编辑: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