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店潮来了:800米内4家零食店


“800米的街道上,有4家不同品牌的零食店,密度直逼奶茶店。”


这些零食店大多装修时尚,窗明几净,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知名艺人的代言悬挂在门边。


门口位置摆放着特价引流的产品,店里花花绿绿的小零食塞满了货架,有成品也有散称,价格比超市里便宜不少。比如超市里卖3元的罐装可乐,这里只要2.4元。


苏晴发现,这座西南小城,第一次如此迅速地接上了网络潮流。


“零食集合店”的名字才刚听说没多久,同事们的手拎袋里,就多了“赵一鸣”、“零食很忙”购物袋的身影,聊起天来,话题也多了“附近又新开了一家零食店,正在做活动”的信息。


这些店铺凭借价格优势及靠近居民区的选址,深受附近居民喜欢,“经常会看见附近的年轻人一大袋一大袋购物,一问才花了几十块。”


图 | 苏晴说,购买这么多零食不过百元


有同事在零食店的长龙队伍里看到商机,细数了“零食是小孩子的刚需、小城市消费有限、一条龙拿货、孩子爱吃零食”等优势后,打算加盟个零食店做副业,并笃定称“这是新模式,可以趁乡镇还是空白时入局”。


也正是在嗅到风潮的年轻人的加持下,连锁零食店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各个县城。


卢慧生活在湖北恩施。这座湖北边陲小城,是典型的“下沉城市”,直到去年才迎来了第一家瑞幸。但今年,走在街头的卢慧发现,小城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零食店。


图 | 卢慧家附近的零食店


店员会在扫码之余,抬起头斩钉截铁地说,“不用比价了,我们比超市便宜;而且不要拿网上的产品跟我们比,我们是大品牌,网上那些谁知道真假?”


身在广西玉林的徐丽芳也发现自己生活的城市,出现了许多零食集合店。


仅她所在的街道,两个月新开了2家不同的零食店,为庆祝新店开业,两家店“打起了擂台”,各自在喇叭里播放“最划算、来xx”的口号。在不远处,还有一家零食店正在装修。


江西赣州的章沫、河南新乡的魏来、安徽蚌埠的许闻,不同的受访者表达相似的惊讶情绪,“好像一夜之间,到处都开满了零食店,扩张得实在是太快了。”


零食集合店品牌“零食很忙”官网显示,其正在以“平均每天新开6家门店”的速度快速扩张。


2022年3月,其门店数才突破1000家,到2023年6月底,门店数就已增至3000家,并明确提出要“深度下沉县镇”。


从江西小城宜春起家的“赵一鸣”,2021年刚开放加盟时全国仅84家门店,目前门店总数超2200家,多集中在县域。


创办于四川的“零食有鸣”,2021年开设首店,在2022年以每月超100家门店的数量扩张,门店总数超过1100家,计划在2026年在全国开1.6万家门店。


那么,布满大街小巷的零食集合店,谁在开,谁在买?


二、零食店“肆虐”小县城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党、刚工作的年轻人。


“开零食店开店门槛不高,模式简单,比餐饮投入少;只要地段选得好,价格便宜,就能赚钱”,在广州开零食店的陈海生介绍说。


他的店铺开在广州市天河区的城中村里,面积约40平,每月房租和水电费在7500元左右,员工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每小时薪水20元。零食店的主要顾客,是住在比邻而建的“握手楼”里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大多收入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除了房租和吃饭的固定开销,就是买买小零食。”陈海生介绍,店里的客单价在30元左右,为了刺激消费,他特地推出了满38元的促销活动。


靠着这样一间小店,陈海生一个月利润约在2万元,但他仍觉得不满意,打算把生意做回老家韶关去,“在小城市做零食店更有赚头。”


除了房租和工人更加便宜,小城市的“购物不便”也为零食店扩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陈海生解释,不同于大城市的超市随处可见,县城里的商店数量有限。比如在他的老家韶关仁化县,前几年就只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购物中心,“里面零食价格比网购昂贵,可选择的范围却更少。”


如果选择网购,大城市最多2-3天的邮寄时间,到了偏远的县城、乡镇起码得多加一两天,有些村子没有快递站点,还得骑车到镇上取快递。“何况有些家庭是长辈在带孩子,不懂怎么网购。”


相比之下,可供精心挑选、装修明亮简洁的零食店就成了当地最受欢迎的地标之一。


同样看到县城潜力的还有在江西萍乡开店的李伟。


2022年从广州回到江西老家后,李伟加盟了一家“网红零食店”,铺面约150平大小,除了零食还卖一些厨房用品和生活用品,尽管客单多集中在百元内,“但进店购买的人多”,生意红红火火。


刚开业那阵,李伟每天店里都要补货好几次,以至于开业前聘请的4名理货员有3名承受不了压力而离职了。他感慨,“别以为县城就一定没钱,这里居民的购买力不容小觑。”


李伟还发现,相比大城市,这里的人们并不那么在乎品牌,“而且越下沉越不在乎”。


他的店铺里除了“旺旺”、“乐事”这样耳熟能详的品牌之外,还有一大部分是二三线乃至白牌零食,这些非知名品牌拿货价低、提点高、出货快,提供了主要的利润空间。


“对于当地人来说,品牌和食物健康或许不是首要的考虑,他们会对实体店有天然的信任感,认为这就是好的。”


李伟曾兴致勃勃地计算过自己的收益:他的小店日常的营业额约在4000元左右,遇上做活动时能突破7000元,“按照零食行业20%的利润”,一个月下来收益约在2.4万元左右。


三、“在高处滚雪球”


看上去,这是一门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真做了才知道,越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壁垒就越低,也就意味着越难赚钱。”李伟很快就发现,“2.4万元利润”是“纸面财富”。


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要开一家零食店,“必须加盟才有出路”。


李伟解释,零食集合店的核心经营思路是“薄利多销”,这也意味着要经营一家零食店铺需要货品种类多、拿货价低,并且能感知到“爆品”及时上新。


普通小店体量不大,出货量和订货量有限,无法与多品牌达成合作,只能去价格更高的批发商手里拿货,还不能保证能随时补上货,市场竞争力自然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加盟成了最好的出路”,加盟商能提供更全面、更低价的货源,尤其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高知名度的加盟商,“这种店自带流量,消费者相信它们,不用到处去解释货物是否为正品。”


零食集合店品牌加盟费依据品牌的名气和提供服务的种类而不同,一般在5万元左右。


“虽然看上去不高,但后续有许多其他的费用。”李伟说,不少加盟品牌对加盟店的首次拿货量有规定,比如“赵一鸣”就规定了,首次进货价格至少为18万元。


图 | 赵一鸣官网上的加盟政策


除此之外,开店还需要准备保证金、管理费、设备、店铺的租金转让费用以及人工费用,粗略算下来,要在县城开一家品牌零食店的费用约在60万元。


按照李伟每月2.4万元的利润计算,回本大约要25个月,大约2年时间。可实际上,两年回本只是理想情况,用李伟的话来说,“从加盟开始,这家店运营的主动权就不在店主手上了。”


为尽早回本,零食集合店的老板们时常陷入无止境的“内卷”。


“消费人群一定的情况下,用优惠换取消费者是最好的选择。”李伟指着门口摆放的“引流”饮料解释,这些低于市面价1块钱的饮料就是李伟拿来吸引客人的,“某些饮料算上运输成本,有时候比进价还贵”,差价需由李伟承担。


而周边店铺通常不甘示弱,在公司规定的活动之外,搭配不同的活动及引流产品来促进消费。会员价、满减、抽奖、赠送……


当活动过于密集,消费者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原本下沉市场的消费者对价格就敏感,现在他们会货比三家进行消费”,原本就薄的利润进一步被压缩。


图 | 某家连锁零食店,价格近乎于“骨折”


另一方面,压货也是悬在老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零食量贩集店中货物种类繁多,“平均一家店得有几百个SKU”,李伟介绍。


但同一时间中热销、周转高的商品并不多,而且消费者口味多变,往往两三个月就会换一批口味。为了维持店铺对大家的吸引力,店铺需要大而全的铺货,以至压货问题严重。


下沉市场的零食市场和“网络风潮”联系紧密,“说不准什么产品就火了”,这时候能否迅速上货成了考验店主能力的标准,一般来说拿货量大的店主补货容易,这也成了不少店主主动提高拿货量的原因。


除此之外,所以不少店主为了能拿到“爆款”商品,会接受配货等“潜规则”,即必须搭配部分滞销商品捆绑进货,库存压力层层加大。


“不少老板为了减少库存,会开好几家加盟店,”许海生解释,“这家卖不掉的货拿到另一家去卖,这样货就能流动起来。”


坏处是开店的成本进一步增大,对现金流的要求极高,“许多没有经验的新手,只守着单店,不管账面收入多高,最后结果都是几个月后被库存‘拖’死。”


再者,集合零食店的商品质量把控也是个大问题。


不少集合店为了增加产品类目和降低进货成本,会选择进一些不太出名的散装产品,“这些产品价格低,有些自身包装存在缺陷,不易保存,还有一些出自小厂,本身质量就不稳定。”


对此,李伟有些无奈,选择加盟后,小店主不能在外部渠道拿货,只能接受总部的报价和在产品库里选择,“这时候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没太多选择权。”


“生意不好,货砸在手里;生意好了,进的货更多了,出问题的概率也随之增大。”李伟形容,开店就像高处滚雪球,停下来“死”路一条,“滚”下去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四、下一个“互联网”or“房地产”?


“滚雪球?对,一旦开放加盟,品牌本身也在滚雪球。”在某快消连锁品牌做招商的张琪说道。


零食店品牌和房地产一样,也是一个高周转的行业,即零食卖的越快,回笼资金越快,规模能越大,而规模越大越能快速将零食售出、谈下知名品牌,为加盟打造基础。


因此,加盟扩张的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零食店品牌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去。


正如“赵一鸣”创始人提出了“万店基因”理论,声称要将店铺开到乡镇去,品牌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薄利多销,以量取胜的加盟方式。


疯狂扩张的代价也已逐步显现。


一方面加盟商太多,品牌需要保持极高的上新速度才能保证“新鲜供应”。


以赵一鸣为例,官网显示,目前赵一鸣拥有超2000+款产品,每月上新超100+产品。消费者出于对品牌的信任进入门店选购,品牌是否有足够的精力保证产品的安全、美味?


另一方面,因涌入的加盟商太多,营造了行业“繁荣”景象,许多投资入场,新的连锁品牌崛起,颇有当年互联网烧钱流血抢占市场的影子,形成了“谁账目上有钱,谁就有机会突围”的局面。


图 |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零食加盟项目


零食品牌店一边咬着牙硬撑烧钱,一边红着眼扩张加盟,给这个越滚越快的雪球,狠狠地踩死了油门。


品牌如此,行业乱象自然无可避免。


为统一品牌管理,或是出于对小商家手把手开店无忧的帮扶,许多零食品牌都推出了“一条龙服务”,包括制定装修公司统一装修、赠送广告牌等设备,并将指定装修以合约的形式写在合同里。


这些合作的指定装修公司大多为当地企业,总部缺乏对装修公司的有效管理,“导致一些装修公司报价比外面高”,至于赠送的设备,因没有约定具体型号品牌,难以保证质量,甚至出现三无产品。


此外,许多零食品牌对加盟有要求,提出了店面大小、地段、择址的要求,包括同一范围内不能有相同品牌开业防止恶意竞争。


可由于零食行业太过火爆,以至不符合条件的加盟商高价收购“开店指标”,其中不乏没有经验、脑袋一热的创业者。


这些“负面”的存在,也进一步加剧了零食行业的竞争,不少业内人担心零食品牌店会在加盟热之后迎来闭店潮。


图 | 深圳街头,倒闭的零食店,作者供图


李伟对品牌们的动向尤为关注,他不知道零食行业谁会笑到最后,唯一笃定的是,“肯定不会是看着零食店铺生意好,现在才冲进去的加盟商。”


眼下他担心的是即将到来的年底。年底是许多店铺轧账、清算、和房东沟通次年租金的时节,也是许多小店扛不住“闭店潮”的节点。


李伟只希望,年底的关门潮里不要有自己。


(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本文均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作者:杨佳,编辑: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