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泡茶的人会发现,当泡好的茶晾凉之后,茶水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薄的茶膜,这层薄膜略带虹彩色,用勺子接触薄膜时,它就会像浮冰一样散裂开,且勺子表面还会沾上棕色的物质。茶膜到底是什么?对人体有没有危害呢?



茶膜的产生

上世纪90年代,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系有两位喜欢喝茶的化学家就注意到“茶膜现象”。他们最终发现茶膜并非简单的一层“油膜”,而是由氧化的茶多酚、碳酸钙和其他形式的盐组成。

水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是诱导茶膜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我们使用完全纯净的水来泡茶时,冷却后这层薄膜并不会出现;而如果水质越硬,碳酸钙浓度越高,就越容易产生茶膜。

除了水的硬度会影响茶膜形成外,茶的品种也会影响茶膜形成。

茶膜基本不会在白茶、黄茶、绿茶或轻度加工的乌龙茶晾凉后形成,只会在红茶水的表面出现。

这是因为红茶相较于其他品种的茶叶,是属于全发酵茶叶,其发酵时间较长,氧化程度在70%-95%。

茶膜对身体有害吗?

“茶膜”看上去脏脏的,其实对身体并无害处。

形成茶膜后,也不必过于严苛地把它滤除掉。

假如实在不想看到茶膜,有什么避免它的好办法呢?

其实也很简单,可以这样做:

✔别等茶凉,可趁茶水较温时饮用;

✔使用纯净水代替自来水泡茶;

✔在红茶中加些柠檬汁和糖,变成柠檬红茶;

✔将红茶换成其他品种的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