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D. Dibenski,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无数游人往来的夏威夷群岛上,一种色彩绚丽的蜜鸟——蜜旋木雀正濒临灭绝,而一种细菌可能是拯救它们的关键。

撰文 | 莎拉·怀尔德(Sarah Wild)

翻译 | 李承泽

审校 | 不周

  数百万只蚊子从直升机上“倾泻”而下,这对于夏威夷独特的鸟类——蜜旋木雀(liwi,Vestiaria coccinea)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如果缺少救助行动,至少四种色彩艳丽的蜜旋木雀将在今年内灭绝。毛伊岛森林鸟类恢复项目(Maui Forest Bird Recovery Project)的项目负责人汉娜·莫恩斯(Hanna Mounce)说道:“认真地说,此刻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

在夏威夷群岛,这些娇小的鸟类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演化,在栖息地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生态位:岛上众多植物重要的传粉者。而对于当地居民而言,蜜旋木雀也在他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在当地的传统编织物和神话传说中,蜜旋木雀的身影随处可见,甚至当地传统服饰的制作也离不开这些鸟类的羽毛。

在过去,有超过50种蜜旋木雀在夏威夷群岛之间活动,然而,随着捕食者侵入、栖息地破坏和疾病肆虐等因素,这个数字如今已骤减到17种。其中,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的入侵给这些鸟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它们可能源于19世纪早期,欧洲船只上的水桶为库蚊提供了繁殖条件。最终,这些蚊虫的入岛造成了禽疟疾(一种鸟类寄生虫病)的肆虐,导致许多鸟类死亡。

致倦库蚊(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如今,仅存的蜜旋木雀都栖息在高海拔的山上。在这里,极低的气温阻挡了蚊虫的侵扰。然而,随着气候变暖,蚊虫的活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它们每年都能向沿山更高的地带移动,并杀死沿途的鸟类。这对于栖息在夏威夷可爱岛(Kauai island)上的四种蜜鸟:考岛管舌雀(Loxops caeruleirostris)、考岛悬木雀(Oreomsytis bairdi),以及栖息在毛伊岛(Maui island)的毛岛鹦嘴雀(Pseudonestor xanthophrys)和冠旋蜜雀(Palmeria dolei),它们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莫恩斯说道:“明年依然会是温暖的一年,届时这里的鸟类恐将全部消失。” 

蚊子救鸟计划

“鸟类,而不是蚊子”(Birds, Not Mosquitoes,BNM)组织由许多州、联邦机构、行业以及保护组织共同组成,其中也包括了毛伊岛森林鸟类恢复项目,这个组织致力于利用昆虫不相容技术(IIT)拯救鸟类濒临灭绝的命运。莫恩斯谈道,目前,这种控制蚊虫的方法仅被用于预防蚊虫传播的人类疾病。比如,中国就曾在两座小岛上,利用该技术将蚊虫数量减少了90%,成功预防了登革热的传播。

革热病毒颗粒(图片来源: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库蚊和许多节肢动物一样,它们的肠道中天然含有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 bacteria)。为了繁衍后代,交配的库蚊必须感染同种沃尔巴克氏体。而昆虫不相容技术正是利用这一点来消灭蚊虫。BNM组织计划投放由至真生命科学公司(Verily Life Sciences,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生命科学研究部门)培养的雄蚊,这些蚊子带有的沃尔巴克氏体与毛伊岛上的蚊子不同。因此,当地的雌蚊与这些蚊子交配时,产下的后代将无法存活。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岛上蚊虫的数量将大幅下降。

为此,BNM组织进行了初步试验。他们一次性投放了5000至30 000只IIT技术培养的蚊子,并研究它们在野外的寿命和扩散情况。研究小组发现,投放的IIT蚊子虽然比当地蚊子的寿命更长,但它们并没有远离投放点,这说明未来蚊虫投放点的间隔需要调整的更近一些。在11月展开的下一阶段试验中,BNM组织将在毛伊岛东部约3000英亩的区域投放IIT技术培养的蚊子。这次试验将持续一年,每周投放两次,每次投放250 000只蚊子。这些蚊子被装在芒果大小的可生物降解的胶囊中,每个胶囊可容纳约1000只蚊子。

沃尔巴克氏体(图片来源:Scott O'Neill, CC BY 2.5, via Wikimedia Commons)

不过,试验是否会成功,不仅取决于能否减少蚊子的数量,同时还需要确保IIT技术所用的沃尔巴克氏体不会在当地蚊子种群中泛滥。一旦当地蚊子都感染了这种沃尔巴克氏体,它们就能与投放的蚊子繁衍后代,违背项目的目标。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结果,研究小组计划设置产卵引诱器来监测环境中是否存在新的沃尔巴克氏体。一旦有所发现,项目将立刻停止投放蚊虫。“直到当地不再检测出(此类)沃尔巴克氏体,我们才会继续投放。”莫恩斯说道。

鉴于只有雌蚊才会叮咬,该试验也不会释放雌蚊。如果干预措施有效,投放区域的雌蚊将大幅减少,下一步就会在全岛范围内投放这些IIT技术培养的蚊子。莫恩斯说道:“如果这些地区没有了雌蚊,鸟类便不会被叮咬,疟疾也就无法传播了。”作为夏威夷岛的入侵物种,蚊子并没有像蜜旋木雀那样融入当地生态系统。因此,科学家预计消灭这些蚊虫并不会危害到环境。

权宜之计

不过,这种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蜜旋木雀的困境。“这只是用来争取更多时间的紧急措施,”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BNM组织的合作伙伴之一)的遗传学家M.蕾妮·贝林格(M. Renee Bellinger)说道。“我们认识到这个解决方案并不能一劳永逸,但它是目前可行的方案。并且,针对该方案已设有明确的监管途径,以便我们在环境中使用该技术。”除此之外,美国内政部参与的《有关防止夏威夷森林鸟类灭绝的战略》(U.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s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the Extinction of Hawaiian Forest Birds)还同时提出了其他干预措施,包括人工饲养计划、转移安置灭绝风险最高的蜜旋木雀物种、研发用于遏制蚊子传播疟原虫的基因驱动技术以及增强鸟类对疟疾的抵抗力等。

镰嘴管舌鸟(图片来源:Carter Atkinson,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尽管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Liverpool 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首席研究员罗斯玛丽·利斯(Rosemary Lees,未参与到该项目)表示,IIT计划的潜力很大,特别是在夏威夷森林这种不合适应用杀虫剂的环境中。她说道:“同所有新技术一样,追踪投放效果、收集关键的反馈数据——用于评估技术影响并最大化成本效益以及覆盖范围,对技术的应用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但如果IIT技术失败,可能有必要将蜜旋木雀从蚊虫泛滥的地区迁移出来。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的高级科学家、文化顾问山姆·奥胡·贡三世 (Sam ‘Ohu Gon III) 表示,其他海拔较高的岛屿可以为部分鸟类提供庇护。他还谈道:“除非能从栖息地中将这些鸟类解救出来,否则它们注定走向灭亡。”

但对于IIT技术的前景,贡的态度非常乐观,他认为该技术至少能作为权宜之计发挥作用。“我觉得非常有希望,通过该技术,我们能够阻止部分鸟类在近一两年内灭绝。”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illions-of-mosquitoes-will-rain-down-on-hawaii-to-save-an-iconic-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