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析了什么鱼算三文鱼,野生与养殖三文鱼如何辨别。中文互联网世界里,虹鳟争议颇多,假冒三文鱼,淡水鱼做寿司危害健康等等。可养殖大西洋鲑,这种最常见的养殖三文鱼却名声不错。例如,一些文章说养殖三文鱼没有寄生虫问题,适合生吃,而野生三文鱼寄生虫多,不能生吃。养殖三文鱼真有那么好吗?
不干净的养殖三文鱼
实际上养殖大西洋鲑充满了争议,绝非中文互联网世界里说得那般干净。绝大部分大西洋鲑养殖涉及三个阶段,一是在陆地工厂环境内的孵化、幼鱼养殖,二是淡水养殖池或网箱培育,这两个阶段大概是一年,最后转入海水围网养殖,两年后上市:
养殖过程里包括最后的海水围网养殖,密度非常高,一个围网里都是几万条大西洋鲑起步。
野生三文鱼遇到疾病或寄生虫,由于密度低,很少有大规模爆发,可养殖大西洋鲑就不同了。很多地方的养殖大西洋鲑都是常年和疫病做斗争。其中两个最严重的全球性挑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鲑鱼贫血症(ISA)和寄生虫海虱。
引起ISA的病毒和流感病毒相似,基因组有分段现象,这种病毒感染大西洋鲑后会导致病鱼贫血。目前最怕ISA的是大西洋鲑,太平洋三文鱼可以携带病毒但很少出现症状,虹鳟也能被感染但不致病,大西洋鲑感染后死亡率可以接近100%。也没有治疗办法,一旦检测出ISA,处理流程就是整个养殖场全部安乐死,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
海虱则是寄身在鱼体,啃食鱼肉,数量多了会导致鱼鳞脱落,严重威胁鱼的生存。
不同地区对海虱有不同的管理标准,即平均每条大西洋鲑身上海虱密度不能超过多少,不过超标的非常多,也没有说超标的渔场就不能卖。例如挪威规定是平均每条成鱼只能有0.5-1个成年海虱,2022年挪威的Mowi美威在苏格兰的一个养殖场,每条鱼的平均成年海虱数是8.2个——注意这不影响销售。主流的应对海虱方法是使用杀虫剂,可大量的杀虫剂滥用也让海虱的耐药性不断增加——使用杀虫剂也不影响销售。
ISA和海虱都能严重威胁大西洋鲑养殖。一个简单的办法判断某个地方大西洋鲑养殖搞得靠不靠谱,就是看连续几年的年产量有没有突然下滑。比如英国(主要是苏格兰地区在养大西洋鲑)2017-2019年的产量变化:
2017年有19万吨,2018年突然掉到16万吨不到,2019年又冲上20万吨。这突然下滑就是疫病导致。其实各个养殖大西洋鲑的国家都遇到过类似问题。挺逗的是,吃准了消费者心中苏格兰代表的异域风情,苏格兰大西洋鲑一般还会卖得更贵一些。
大西洋鲑养殖场遇到的疫病威胁不仅限于养殖场本身。海上围网养殖意味着与自然环境也有受到影响的风险。像欧美国家的不少人都担心与野生三文鱼洄游路线接近的大西洋鲑养殖场,会把疫病传给野生三文鱼,严重影响后者的生存。逃逸的养殖大西洋鲑也可能污染本就濒危的野生大西洋鲑基因组。在智利这些原本没有三文鱼分布的地区,每年从养殖场逃逸的大西洋鲑也是本土鱼类的潜在威胁。
大西洋鲑密集的养殖密度,巨大的饲料投喂强度还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散落的过剩饲料、大量鱼粪便是随时引发局部水域富营养化的定时炸弹。就算不引爆赤潮,大西洋鲑围网处的海底也因大量粪便、饲料沉积也难有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
20%的死亡率
养殖大西洋鲑的各种问题不是完全没法控制。像ISA与海虱都能严重影响产量,养殖场也有很大的动力去防范,而最好的防范方法就是让大西洋鲑处在一个尽量健康的环境下。
大西洋鲑养殖场一般选在纬度较高的冷水区域,因为鲑鱼是冷水鱼,水温较高时更易发生疾病。也有一些渔场开始尝试引入能吃海虱的其它鱼类来减少杀虫剂使用。
图:全球主要三文鱼养殖点均在纬度较高的海域
围网养殖也会倾向选在对流更强的海域,这样不容易出现污染物堆积。一些运营较好的养殖场都会轮休,即一个围网收获后会休渔一段时间,让该围网周边环境恢复。
新技术如全封闭式的围网甚至完全陆上的养殖,能更有效控制污染,防止养殖三文鱼逃逸危害野外种群。不过这些也都有更高的成本,像海上围网养殖,大海就提供了充分的海水对流环境,在陆上意味着要靠机械、电力来人工维持。
2015年被FDA批准上市的转基因大西洋鲑AquAdvantage,转入Chinook的生长激素基因与一种海鳗的启动子,这类转基因大西洋鲑可以全年生长(普通大西洋鲑只有春夏季生长)。AquAdvantage只需18个月就能长到上市大小,比一般大西洋鲑缩短一半。这也是让相关公司愿意搞全陆基养殖的原因之一(这家公司在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建了个厂)。
就算有多种改进,一个无法回避的冰冷数字是:无论哪里的养殖场,包括那些被赞誉为榜样的挪威养殖场,围网养殖阶段大西洋鲑的死亡率仍然高达15-20%。
有些地区,如苏格兰,还能突然出现养殖三文鱼死亡数量激增:
2022年到11月底时,苏格兰所有大西洋鲑养殖场累计死亡近1500万条,远超过往。原因是啥,没人知道,但苏格兰地区大西洋鲑养殖总量每年约7700万条,没莫名其妙死在围网里的都能上消费者的餐桌。
超市不会卖给你那条长满了海虱的三文鱼——准确说是不会连着海虱一起卖给你;商家也不会告诉你,你买到的那条大西洋鲑,有20%的同伴不知何故死在了鱼舍里。
养殖大西洋鲑产肉效率高,营养价值不错,它应该成为我们高效提供优质蛋白的一部分饮食方案。但作为理性的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养殖大西洋鲑绝对没那么海晏河清,甚至连那片海水可能都不怎么干净。
一些地方建设三文鱼养殖场时,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个地方是否适合养三文鱼,环境影响会如何,土著鱼类是否会受威胁。
养殖三文鱼的挪威身影
说到养殖三文鱼,就不得不提到挪威。它是全球养殖大西洋鲑的最大出产地,最近几年年产量一直在150万吨以上,超过了世界总产量280万吨的一半。
可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就算不是在挪威养殖的大西洋鲑,身上也很可能有挪威的影子。例如全球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公司Mowi美威,占据全世界三文鱼产量的25-30%。可这家挪威公司的三文鱼并不仅来自挪威,它在法罗群岛的养殖场每年出产约1万吨三文鱼,在苏格兰的25个养殖场使它成为苏格兰三文鱼的最大生产者。在智利,Mowi美威有52个海水养殖点,22个淡水养殖点。
实际上,包括英国在内,很多地方的养殖三文鱼,资金、技术乃至所有鱼卵都来自挪威。但是这并没有让全球的养殖三文鱼达到统一的高标准。像2022年苏格兰所有三文鱼养殖场的海虱超标“冠军”就是Mowi美威旗下的一个养殖点。
又比如挪威本土的部分养殖场完全不用抗生素,可是Mowi美威等挪威公司在智利运作的三文鱼养殖场却是全球所有养殖点里抗生素使用量最高的,甚至连该公司自己都承认有过度使用的问题。原因是智利的三文鱼养殖一直受到一种叫Piscirickettsia salmonis的鲑鱼致病菌困扰,大量使用抗生素成了智利大西洋鲑养殖的行规。
2019年起,智利三文鱼养殖业与美国Monterey水族馆的Seafood Watch合作,尝试减少抗生素使用,但近几年智利每吨三文鱼对应的抗生素使用量仍然在300克以上:
实际上,参考Seafood Watch的可持续性海产品认证标准,全球主要大西洋鲑养殖点都有大量三文鱼不符合可持续性标准,建议消费者尽可能避免购买食用:
而且按Seafood Watch的标准,养殖三文鱼里基本就没有“最佳选择”级别的。Seafood Watch是从渔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但是滥用抗生素、杀虫剂,乃至在被鱼粪、过剩饲料严重污染的环境里养大的三文鱼,真的对人健康吗?
就像前文中提到的,大西洋鲑养殖不是不可能做“好”,例如挪威的一部分养殖场在从不使用抗生素、杀虫剂的情况下照样把鱼养了,也有一些养殖场通过类似休渔期的方式减少环境破坏。可这在全球只是少数,消费者也不能单纯从产地来判断——我们可以判定智利的养殖场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苏格兰基本没有养殖场处于健康状态,但我们却无法判断挪威出产就一定没问题。
这些都让选择靠谱的养殖大西洋鲑变得异常困难,消费者需要参考各种标签,如厂商有没有描述养殖环境,有没有Seafood Watch等第三方认证等等。
但是大西洋鲑的养殖效率高,又使它成为最经济实惠的海水鱼之一,在一些特殊用途如生食上,养殖三文鱼确实也比野生三文鱼更合适。可就算没有虹鳟滥竽充数,选择养殖三文鱼做生鱼片时,消费者也需要问一下自己:我能信任这个卖家吗?我能信任这个出产商吗?
在大西洋鲑才是正宗三文鱼,养殖三文鱼如何健康、如何好的营销攻势下,记住这个事实:那些长满了海虱的三文鱼,养殖过程中用了大量抗生素、杀虫剂的三文鱼,只要能活到收获的那一刻,都在全球每年280万吨养殖大西洋鲑产量里,也都可能到你的餐桌上。
参考资料
1.https://www.bbc.com/news/uk-scotland-48266480
2.https://www.fao.org/fishery/statistics-query/en/aquaculture/aquaculture_quantity
3.https://www.seafish.org/responsible-sourcing/aquaculture-farming-seafood/species-farmed-in-aquaculture/aquaculture-profiles/atlantic-salmon/sources-quantities-and-cultivation-methods/
4.https://wildfish.org/wp-content/uploads/2023/03/Sea-Lice-Report-March-23.pdf
5.https://www.seafoodwatch.org/our-projects/farmed-salmon-in-chil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ID:Story-about-Science),作者:Y博的科普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