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clefable

由于生理上的差异,女性的衰老过程和男性有明显差别,但单独探究女性衰老历程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教授张维绮说:“男性和女性的衰老差异和两个被广泛接受的因素有关,分别是性染色体和性激素。”她是最近一篇发表于Med杂志的新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在研究中,她的研究团队和其他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发布了首个中国女性衰老时钟。

这个衰老时钟是基于113位生活在中国南方城市衢州的女性的血液样本、粪便,以及各项身体机能等数据构建成的,参与者年龄跨度从20岁到66岁。张维绮说:“通过采集多维参数并进行整合分析,我们较好地刻画了中国女性衰老的全景图,能更准确地理解衰老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和生理机制。”

他们分析了参与者血液中蛋白质、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转录组,以及粪便中的微生物数据和身体机能指标等,从5个不同的角度构建出了中国女性的多维度年龄时钟。在张维绮看来,衰老对于机体的影响本身就是多个维度的,从宏观的各种生理机能,到微观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质构成等。基于多层次的数据,他们发现了多样化的衰老标记物,并揭示跨层次之间的深层次关联,而这些都将促进个性化生物学年龄评估。

在转录组学年龄时钟中,他们发现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上千个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变化,其中很多都与免疫细胞衰老和炎症增加有关。例如,在外周血单核细胞群中,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衰老尤为突出。

在蛋白质组上,女性的血液中有200多种蛋白质会随年龄发生变化。而这些蛋白质与脂质代谢失调、炎症和组织衰老密切相关。其中有些蛋白质有望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在临床上预警衰老相关的器官损伤、肌肉减少以及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衰老。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以5年为一个时间节点,评估了衰老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对女性衰老的影响是否相等。他们发现了在30岁和50岁左右的时期,参与者会呈现衰老加速的状态。而这2个时间点大致对应参与者们生育和更年期的时间。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嘉明提到,“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生命过程中存在两个重要的、会引起激素剧烈变化的事件,分别是生育和更年期。这也使得女性的衰老可能有其独特的规律。”

在30岁时,女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分子水平,如基因表达和代谢物水平的改变。而在50岁的阶段,她们会出现更多样的衰老特征,包括脂质代谢和激素水平失调、骨密度和肺部功能降低,以及炎症因子的水平上升等。针对这些发现,张维绮表示:“对于50岁左右的女性,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骨密度和肺功能检查等,有助于更早发现并应对可能的健康问题。此外,控制胆固醇等脂类指标,可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考虑到随着年龄增长,女性体内很多激素的水平都会下降,他们另外招募了24名接受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的参与者,评估了其对于女性衰老的影响,发现这种方法具有减缓多个衰老时钟的潜力。在更细节的层面上,这种疗法能部分减缓肝脏、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衰老,且会抑制炎症水平。此外,女性出现一些衰老相关疾病的标志物水平,包括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相关的血浆代谢物,也会因此降低。张维绮表示,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年龄阶段的女性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充分考虑激素替代疗法的益处和风险。

尽管研究中的样本数量较少可能限制了直接推广到广大人群的能力,不过张维绮表示,研究所揭示的一些关于女性衰老的关键趋势,可能仍在不同的女性人群中具有普适性。“在研究中,我们在年龄分布等方面采用了队列设计,使得研究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张维绮说,“这项研究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后续更大规模、更多样化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