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不长不深,但比较宽阔,而且它的流向是海洋。喝过黄浦江水的质感男人,其天然悟性混合着后天对经验阅历的提炼整合,总能最终调配出专属于他的那种腔调,无法复刻,独一无二。
这是一个从海绵吸水到大浪淘沙的过程。
很幸运的是,我是有几个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男性好友的。一路走来,我们非常默契地稳定在好友的关系上,日常时密时疏,但无论疏密,都不妨碍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由衷地懂得和欣赏。
其中有个好友,中上等样貌身材,有着中上等的职业履历,在中上等地段有着中上等房子,开着中上等车。说话慢条斯理,从不“豁胖”(上海话:说你胖你就喘),却也有着不易察觉的自矜,从事专业工作时有着熟极而流的自信。
他顾家,尊重妻子,周末勤做家务,也有三五红颜知己。女儿在美国留学。周末他会打高尔夫,听评弹,看书画展,偶尔跑跑半马,喝酒可茅台也可二锅头(但必须是真酒),活在雅致和随和的结合点上。
可以说,他是在上海滩某圈层群体里并不特别出众的人,但交往越久,越觉得他有腔调。
其一,他足够重视女儿情商和美商的培养,那些装到女孩内在去的钱,他非常舍得花,而装点门面的东西,他并不推崇。他反对女儿买200美元一双的鞋,却支持她听300美元一场的交响音乐会。因为这双鞋很快就会被淡忘遗弃,而这场音乐会却很可能让她一生难忘。
其二,他善于理财但不失挥洒,有一部分钱为现实生活而花销,有一部分钱为梦想而买单,对钱的使用合理合情。他安排的饭、送的礼物和人情都别致大气,却也不夸张,十分贴合他的身份和定位。
其三,他善于控制情绪,尽管人情练达的背后有些精明思量,但若得失在他预留的范围内,他爽利果决,为人处世很上得了台面,不太有明显短板和让人诟病之处。
其四,他的思维方式比较理性,却不把事务和关系都泛实用化(那其实不算是理性,而是算计和势利)。有一种经过锤炼后的松弛状态,就像他貌似随性的谈吐行为下透着的严密和逻辑性。
其五,他很有眼力。哪些人逢场作戏,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值得走心……脑子煞清。
认识许多年,我越来越发现这个上海男人的任何单项,都不具有特别突出的魅力,但综合得分却非常高,我常开玩笑说他是个难得的文明人。
更重要的是,他既遵循和维护着工商社会和当代国际化大都市固有的秩序和规则,内在却还有着三分真性情。七分理性加三分感性的心智底色,使他拥有充足的逆风行舟的能力,这恰是商业社会雄性魅力的彰显。
说到底,有腔调的上海男人,就是那种即使道阻且长,却始终能把握住方向盘、掌控住生活局面的男人。纵使局不算大,格也不能低。能一定程度上造福社会与家庭,也能从中自我实现。
低开高走也好,顺势而为也罢,他们对未来真正的慷慨与贡献,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二
我的老师经常跟我说,这个朋友其实是个难弄的人。能入他眼的人,也必定不是好弄的人。
就好比一个人的书法作品,若每一笔都写在点上,其个性必定不好弄。
老师时常说上海人难弄,同样难弄的还有苏州人、宁波人和绍兴人,那是老上海中产及富裕阶层人士的主要构成。
这种“难弄”不是贬义词,其褒义成分在整个江南得到充分培育与释放,可意会,不可言传。
他们多半具有极为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感性是花絮,为理性服务。单凭感性打动不了他们。理性使得上海人、苏州人、宁波人和绍兴人在管理公共事务时井然有序,包括入学、就医、突发事件等,并尽可能做到公平冷静合理。
他们普遍反感没有节制,安全和品质是他们的底色。他们很拎得清,在自己的阶层和圈子中往来,偶有破圈的想法,但那多半是向上的,向下不兼容。不同圈层的人,习惯于保持着客气而默契无穷的距离,不会随意僭越。社会上的路不好走,人贵在自知,经常越界的是“十三点”或“阿乌卵”。他们不会随意接受不同频道的人的示好,因为那更多只是出于对于自身光环的想象和猎奇。交浅言深是很犯忌的,路归路,桥归桥。
任世事变迁,上海仍基本是“人本位”的,官员常有一两门文艺技能傍身,这不仅显得比较清流,也使其在退居二线后,在文化艺术、学术和精神领域仍然丰富,能够自我实现甚至自我超越。这份通悟是“官本位”城市官员相对缺乏的。
三
不过在这座中国吸纳西方文化最为普遍和深透的城市,实现阶层跃迁也几乎不太可能,官员、富商、名流、优秀专业技术人士、中产阶级等早已各就各位,若在体制内工作,职业天花板基本是肉眼可见的。
没有高度,还可以有宽度、精度……其实西方社会阶层更为固化。阶级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流动性很强,固然闹猛有活力,却缺乏应有的规则与秩序。
如何在自己的圈层里尽量活得滋润、有尊严,上海人自有一套生活艺术与心理建设能力。
在人际交往上,上海人的规则感明镜于心。A通过B认识了C,第一次若A与C之间有可能产生利益关系的联系,A仍会通过B找C,至少事先会让B知道,而不会私自僭越。
上海人有着心照不宣的生活秩序和内心规范,他为你做事可以不谈回报,你请他做事却必须有所表示。上海人知恩图报,但报答了以后,彼此心理上就扯平了,日后交往依旧平等而轻松,如若一方一直抱着施恩于人的优越感,就属于“拎勿清”(上海话,意为反应慢,接受能力差,没有悟性)了。
简而言之,他可以对你曾经提供的帮助念念不忘,而你却应该往事不要再提。
同上海人成为朋友并不容易,可一旦成为朋友则相当可靠。平时相忘于江湖,然而但凡有托,都十分到位。他们答应的事,很少失信于人。
上海人很少空谈宏图大业。会为理想照耀而感动,但怎样实现理想,他们都有着恰如其分的考虑,注重事情的可操作性,注重事半功倍的方法和实施细则,很少空谈战略,却对战术问题考虑细致。
他们在工作状态之外不太聊工作。说话不会太满,做事不浮躁,说大话空话在上海人眼中是很容易被识破、继而被看轻的。他们嘴上说自己,多是自嘲与自谦,不过他们也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很行的。
他们的分寸与温度复杂而微妙,动态且严谨,不容易描述与定义,却是魔都人文魅力的精髓部分。此中劲道、门道,可谓上海之道,包含着大量为整个江南谱系所珍视的智商情商美商因素。在约束自己的同时也使自己获利,这是一种城市文明对个体无言的指令和有形的影响。
四
我写过很多年熟男熟女的海派情感故事,可以说我就是写这类题材出身的。
友人问我情感如何分出海派、京派、岭南派、荆楚派……我表示难以描述清楚海派情感是什么,但大概晓得它不是什么。
在我看来,海派情感的基础体温并不高,露出水面的体积不很夸张,水面之下的体积却无法估量。
在显与藏之间,微妙漂移。
给自己和对方以恰当的进退空间,爱得刚刚好,这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显出他们对情谊的慎重与珍惜。成熟的他们总在等待那个能将微妙、眷恋、坦率与豁达合并表达的时机,并试图捕捉住某种刚刚好的可能性,也因此,海派爱情风致楚楚。
人与人之间是有交往密码的。一搭脉,一交手,无需说太多,就明白个大概。宁缺毋滥,惜时惜力。
上海熟男熟女多数很敏感。他们心里很清楚谁是让他们有想法、有暗燃能量的人。而最让他们留恋的,真的不在于感官享受,而是待在她们身边的某种情趣。
他们往往并不急于突破边境,有时还很享受平衡木般的窄身空间。在玩味中,蕴藏着他们对美的许多期许。待到时光与情绪被拉成一张满弓,才使得最后一页徐徐而来的对情谊的肯定,势如破竹。
海派情感里有个关键词:懂。一个懂字,全在里面了,不懂的人,一头雾水。对于彼此懂得的人,懂不在何处,又无处不在,深水作业,水面无痕,是心意相通、调性相近的男女的胜利。
以上海中产熟男熟女的品位和清醒,早已能够意识到宿命的无力和阶层的固化,在人生节奏最为拖沓的年龄段,被偶发的情愫击中属于稀松平常,他们作出的姿势,往往是青春最后激越阶段的背水一战,他们在期待的同时,也在厌倦,在厌倦的同时,也在积蓄新一轮的期待。
现实领域的其他构架,他们多数已经定局,不作他想,无有绮念,浅尝辄止、顺其自然,最多只是微调,要在生存空间和心理延拓上有实质性突围,重新推翻既有框架是不大有劲道与能量的。
人世间的不易,每个人的版本都不同,哪来完美生活,只要把心稍作调整,一切就会好。也因此,他们不仅用情,还善于用脑、用心,明白不是所有高峰都值得攀登,理解彼此只是凡俗中的微尘,如何在世间留下一些印记和价值,才是更美妙的。
于是,上海熟男熟女十分擅长在各种复杂情况下迅速找到双方最合适的定位,以及最大利益所在。他们的交往,不管结局如何,都很少会喇叭腔。得体是品格的输出,背后是对人生大道和世俗智慧的洞察与经营。
五
上海的水土,最能批量孕育出知情识趣而又清醒独立的熟女。她们是由内而外弥漫性感的实力派。自开埠以来,上海就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其居民具有最多的市民气质,而非乡民气质。
优质的上海熟女通常不会占你便宜、过分贪情图爱,更不会拿偶发的缱绻作为一种确定关系的挟持和改变生活轨迹的契机。
因为有一点尘世间的慰藉,还会尽量对彼此好一点,温暖与相帮,重灵而轻物,熟男熟女之间是有纯友谊的,通常情况下,还很牢固。他(她)们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彼此一起慢慢变老。享受小浪漫,也不会有不该有的期待。朋友久了,彼此知根知底,物以类聚,安全妥帖,谁说一起慢慢变老必须是夫妻?
这一点上,小格局的女人是不会懂的。慧心、沉着、不与人为难,深谙暗示和留白,有一种骨子里的风情与刚强。
如果能理解她们的处事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认识了上海生活。上海中产熟女的胸怀、眼界和变化度,可能比天下所有男人的想象都开阔复杂得多。人不必非得有野心,但必须要有视野,这是上海熟女对人对己的基本要求。
而上海中产熟男对家庭普遍很照顾,对太太或多或少也有些畏惧。在职业、家庭之外,多数还有私生活,玩书画、古琴、健身、宋瓷、漆器、金石印章、老家具、老唱片、古玉、沉香、拓片、雪茄、评弹、昆曲、京剧、瑜伽……他们日常总得玩一两样啥,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是被现实羁绊的理想主义者,又是被理想催生的现实主义者。
上海熟男熟女间的友谊或是情愫,往往深刻而脱俗,表现出来多是云淡风轻,也因此得以长情。不到特殊节点,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履历和盘托出。
当代人只要在做事,总有一堆履历可说,还不得不注解各种前因后果、前世今生等各自人生的宏大叙事,想想都累。而成熟的情谊,只是要确认自己同周遭人、事、物之间的尺度。松快、默契而有料才是高质量的海派情谊。
他们遵守海派人际交往的公序良俗,即使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也会尽量在过程中无可挑剔、恪守礼仪。
上海这个地方很神奇。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更是文化的概念。上海的文化和生活不是肉眼可见的奢侈,而是身心可感的考究。
上海的上流社会与草根生活之间的分野貌似并不十分泾渭分明,但那仅仅是表象。就像每幢百年老洋房看着都差不多,但有些是72家房客,有些就是需要接头暗号的、有着显赫背景和遗存的府邸。
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上海人不仅是生长于斯的土著,也是认同上海文化并有所建树的新移民。因为每个在上海捞世界的新移民很快会发现,有钱了,成功了,也不代表进入了上海。进入上海的人都很有悟性,上海让人收获最多的财富未必是有形资产,而是学会如何与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打交道。上海加持了他们,他们也加持着上海。
其实无论男女,上海人都十分慕强,对于“强”有着自己的解读和内涵,内心戏不少。对于自己跳一下能够得到的“强”,是不吝出手的。对于够不到的“强”,会远距离地欣赏、放手、祝福,矢志不渝。
这座城市能教会人的东西是润物细无声。菜鸟往往揣着糊涂装明白,高手则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海,我想应该是一座能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与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的城市,因为难弄的上海人,其实都是明白人。
作者介绍:专栏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会员,国家二级音乐编辑。SMG知联会会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