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这篇是今年3月《如何证明自己是个穷人》的后续故事交待。
之前《如何证明自己是个穷人》一文说到我们一家为了在上海申请经适房,想方设法让印度驻上海领事馆给我太太开具了一份他们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穷人证明”。我当时以为“穷人证明”这玩意儿已经够魔幻了,没想到后来居然又得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穷人”而几经波折……
话说我那时候之所以会去申请经适房,主要是因为有个小伙伴提醒了我;而这个小伙伴之所以会提醒我,是因为他自己正在帮他妈妈申请。他在对经适房的申请条件进行了研究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真正有资格申请经适房的人,都是买不起经适房的;买得起经适房的人,其实都没资格申请。
这个结论显而易见,因为如果是真正的穷人恐怕连经适房都买不起——以单人申请一居室经适房为例,目前上海一居室的经适房差不多是六七十万,而申请人的个人财产不得超过18万,月收入不能超过6千块。如此经济条件的申请人,想要一下子拿出六七十万恐怕绝不容易吧,得要不吃不喝十年才能攒够钱。我自己就认识这样的穷朋友,明明符合经适房的申请条件,却因为条件窘迫只能望而兴叹。
那么不能贷款吗?由于经适房属于共享产权保障房,没有办法按照普通商品房那样做抵押按揭贷款;而商业贷款的审批相对严格,能够通过经适房经济状况审批的人,往往都无法通过商业贷款的审批,因此一般只能通过公积金进行有限的贷款。
问题在于,在上海这样一个高收入高消费的城市,但凡有份正经工作能每个月缴公积金的人,恐怕也不会“沦落”到得去申请经适房——说白了就是“不够穷”。我发现跟我一起申请经适房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退休或待退休人员,本身也贷不了多少款(贷款年限是65减去年龄,年纪越大,可以贷款的年限越短),大部分人只能付全款……这些人要是真的像资格审查时要求的那么穷,拿什么来付全款呢?
所以我相信,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通过有计划地资产转移才满足了申请经适房的资格——比方说提醒我申请经适房的那个小伙伴,就让他妈妈提前把一些钱转给了他,这个情况后来在经济审查环节通过大数据被查了出来,没能通过经济审查;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因为经济审查只往前追溯一年,明年他再申请就能通过了。但是呢,我相信确实有一些人就是那么巧,刚好符合各种条件,不需要进行弄虚作假就能同时满足申请经适房和申请贷款的条件——比如我——至少我之前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我一直觉得自己,既是“穷人”,又不是“穷人”。
除了偶尔一些研究刊物转发我文章会给点稿费之外,我的主要收入来源都来自于这个公众号。有过许多热心读者给我出谋划策拓宽财路,无奈我这个人不大擅长一心多用,想要专注做好一件事,就没有办法去分心做会占用我精力的其他事情。
我很早就在《为什么我不开备用号》中坦白过自己收入状况,从2021年中开始,我写公众号总能有月均2万左右的赞赏收入,到现在仍然差不多。这样的收入对个人来讲绝不算少了,大部分辛苦打工的人都赚不到这么多钱,而且总的来讲还算稳定,因此我对此一直都很知足;假如实在有段时间入不敷出,搞个一两篇付费阅读也就渡过难关了,于是这成了我不接商业广告的底气所在。
然而,2万块对于个人收入不算少,可要在上海维持一个四口之家的日常开销却有些捉襟见肘了。我太太现在呆在中国拿的是亲属团聚许可,本来也没法儿工作,再加上现在两个孩子都还小,正是费人力的阶段,她只能做全职家庭主妇,所以我是家里唯一赚钱的人……我的这点收入被家里四口人一“平均”,便跌入了上海人均月收入低于6千块的“贫困线”,因而满足了申请经适房的条件。
所以当我3月份把经适房申请材料送进去之后,我对自己通过审核很有信心——我的材料全都是真实不含水分的,要是像我们这样的家庭都申请不到经适房,那这经适房还有啥存在的意义呢?
当然把申请材料送进去只是第一步,当时“浦东发布”的相关新闻里是这样说的:“按照计划,在5月上旬将完成初审阶段,6月下旬之前完成复审复核,在8月中下旬完成选房,9月份组织居民与开发商进行签约。” 后来的进度果然丝毫不差地吻合了这一承诺的时间表,我们的材料顺利通过了初审、复审,获得了经适房购买资格。
我今年6、7月西部考察的工作行程安排,也正是基于这一时间表制定的,提前确定过这段时间可以不在上海。而7月20号结束西部考察后一回上海,我便如同预期的那样投入到了经适房相关的后续事宜。
▲精确的时间表充分体现了上海地方政府的效率
提前通告的精确时间表令我太太大开眼界,再次感慨上海地方政务的严谨、清廉、高效率(上一次感慨是她2019年在上海转换签证、办理居留许可,上海这边7天搞完的事情,印度那边花了三四个月都搞不好)——如果在印度的话,可能弄齐所有材料就得在不同部门之间跑十几趟,而且对方跟你说的东西总是会前后不一致;印度政府说一个月办完的事,能在三个月内办完就算快的……在整个申请经适房过程中,我们不但没有被索要过任何“红包”,而且还得到了许多主动热心、不求回报的帮助,这对于贪腐成风、不花钱就办不成事情的印度来说也相当不可思议。
二
通过了审核之后,下一步是选房。经适房选房跟一些热门楼盘一样,需要进行摇号排出轮序。7月18号那天网上摇号的结果,我排在301号,浦东新区这批总共有688户家庭,算是“中等偏上”水平;听说有些摇到五六百号的家庭直接放弃了选房——按照规则,获得经适房购买的家庭总共有两次摇号机会,如果对第一次摇号的结果或者房源不满意的话可以放弃本轮选房,参加下一批摇号;但假如你参加了选房最后却没选或者选了没买,就会被取消购买资格,并且三年内不能再重新申请。
8月1号我从社区办事处拿到了房源手册、轮候序号告知书、看房通知书等材料,意味着紧锣密鼓的选房工作终于要开始了。这些材料做得非常专业,堪称看房选房买房全指南——后续看房选房的详细流程说明、房源的具体地址面积价格、详细的看房交通指南、买房贷款咨询等等都有……只要仔细认真阅读手册,几乎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答。
▲经适房登录证明是参加选房的依据,选房的时候会被收走
选房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先决定选哪个地段的房源。既然是经适房,自然指望不上什么好地段,上海政府专门在远郊开发了几个经适房基地,距离市中心至少二三十公里。申请经适房的时候,社区的老师告诉我这一批上海浦东新区的经适房“预安排房源主要分布在浦东民乐、曹路和奉贤南桥东等基地”——老实说,作为一名上海人,我过去从来都没听过更没去过“民乐”和“曹路”这两个地方。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比较孤陋寡闻,一了解发现曹路居然还是个热门地点,直通轨交9号线,是三个基地中房价最贵的,就连经适房基准价都高达17650元一平,恐怕赶上了不少省会城市的中心城区房价。曹路位于上海的东北角,跟我平时活动的西南角是两个方向,距离我爸妈家单程将近五十公里,要斜穿整个上海,因此完全不考虑。至于“民乐”则位于上海的东南角,在南汇地区的惠南镇附近。上海政府这些年一直都在大力开发临港新城滴水湖,顺便就把惠南镇一起开发了。
▲经适房的地段都是一年比一年远,上海的城区扩张几乎已到极限,现在的思路是发展卫星城
三个地块中,曹路最贵,民乐次之,基准价12300一平,南桥最便宜,只要一万出头。当我听说南桥有经适房时,就打定了主意要选南桥,倒不是因为南桥便宜,而是因为它的位置——南桥距离我爸妈家只有十来公里,不超过半小时的车程,方便今后走动。归根结底,我会选择在生活成本高昂的上海定居,主要原因是父母在这里,要不然对我来说天下之大何处不能容身?
另外说一句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开玩笑的话——曹路和民乐这两个基地挨着海边,放眼未来几十年,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已成定局,这俩地方指不定哪天家门口就成了一片汪洋。南桥距离黄浦江上游不远,地势比曹路、民乐高那么一丢丢,海水涨上来的时候或许能多苟延残喘一会儿。反正我个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前景相对悲观,覆巢之下无完卵,上海、纽约、东京、香港、孟买……这些沿海大都会一起玩完儿只是时间问题,说不定我们有生之年就能看到。
然而,选南桥只是我丰满的理想,当拿到房源手册之后,骨感的现实让我的心顿时凉了大半截——我们家申请的是三居室,这次总共有95套三居室房源,南桥4套,曹路3套,剩下的88套都在民乐,而其中84套是未完工的期房,要到2024年底才能交房。
▲一居室和二居室的选择相对较多,三居室的选择非常有限
仅有的11套零零散散的三居室现房,说白了都是被挑过好几轮挑剩下的,不是顶楼就是底楼,南桥只有一套在9楼的还算凑合——这种“凑合”显然也只是存在于我想象中的“凑合”,当我去南桥实地看了房之后,整个心就凉透了——那套三居室建筑面积号称有98平,可是现场房屋验收单上测量出来的“净空间”只有60平。尽管这个净空间是不含墙体面积的,但我估摸着就算加上墙体,实用面积也只有70平,得房率着实低得感人。
▲南桥三居室的宣传平面图
▲实际测绘平面图
从前我就听人说过,经适房的得房率很低——可是低到这种程度,还是让我大开眼界,颇有种“脸都不要了”的感觉,就算买经适房的都是穷人也不能这样欺负吧。另外我也不得不吐槽一下中国特色的“公摊面积”,太具迷惑性,实乃选房买房的一大坑。南桥经适房的得房率低也可能跟那套房子26层的高楼层有关,楼层越高公摊面积越大、得房率越低。
而且吧,就算我看得中那套房子,那套房子也多半轮不到我。看房接待处的人直截了当跟我说,他们这个小区总共两套三居室现房,我的摇号轮序又不占优势……除非其他人眼都瞎了看不到这两套房的存在,否则基本上希望渺茫。
于是我只好退而求其次,把注意力转向了民乐。民乐的四套现房中有一套是位于21楼的顶层,我太太对这套房抱有极大的兴趣。人这种动物吧,说白了就是“贱”——她老家拉达克的房子明明是标准的雪山观景别墅,有着窗含喜马拉雅千秋雪的无敌景观,然而因为她从来没住过高层,偏偏极度向往大城市里那种居高临下的高层住宅。而且在她的概念里,顶楼住宅不是送露台就是送阁楼,属于上佳之选,一直想要最高层。
▲我太太家门口就是连绵雪山,所以专爱高楼
跑到看房现场听人一说才知道,经适房的顶层跟底层一样遭人嫌弃,且不说不可能送你露台和阁楼,还成天日晒雨淋,冬冷夏热,有大概率遇上屋顶漏水的问题……说白了,顶层要是真的好,怎么可能会被挑剩下轮到我们选?
看来看去,最靠谱的只有那84套整整齐齐的期房。一来期房的总楼层只有14层,相比那些二十多层的房子得房率要更高些;二来期房的房型比较好,进门有玄关,还有我太太心心念念的飘窗;三来我们是头一批选的,各种楼层齐全,显然好过那些被挑剩下的歪瓜裂枣。听说这批期房被我们挑过之后,还会再让杨浦区的经适房家庭来选。于是实地了解完了各种信息之后,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民乐的期房上——尽管就在一个月前,我还非常嫌弃民乐这个地段。
▲在民乐做装修的阿姨告诉我,经适房顶层有较高概率漏水
▲跑去民乐的售楼处,只有期房模型
▲民乐城住宅基地沙盘
▲我们选的房子还在建造中,这种政府工程应该不会烂尾
▲现在的商品房都是预制构件拼装式建筑,造起来跟搭积木似的,建造速度特别快
▲在民乐这边可以看到浦东机场,刚好在机场禁飞区的边缘,所以我的无人机只能飞到120米高
▲整个民乐基地原来都是农田
三
经历了这次选房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人的心理预期是会被一点点降低的。
一开始,我想象中的经适房应该是一套位于南桥的三室两卫住房;去看了房才知道,经适房即便三居室也只有一个卫生间。这让我们感到很失望,但也很快就接受了——行吧,大不了装修时候自己想办法改个卫生间出来。眼看着指望不上南桥的房子,很快也接受了——选经适房跟大龄剩女选老公一样,越是挑挑拣拣,越是可能一场空——适合自己的好男人只会一年比一年少,经适房也只会一年比一年更偏远,越来越让人看不上。于是我只好不断降低自己的心理预期,所以最后即便是民乐这种往返一趟上海市区得要好几十块高速费的地方,觉得也未尝不可。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像我这样妥协——每天需要到市区上下班的中青年人,恐怕很难真的住在经适房所在的远郊;而那些不会开车、不擅长网购的老年人,住在这种远郊地段也相当不便……亏得我是宅家码字为生,不在乎学区、地段之类,才让经适房对我有了实用意义。
犹记得我去社区签选房意向确认书的时候跟办事的老师随口聊了聊自己的选房打算,社区老师非常诧异地问我:“你们拿了经适房不会真的是自己住吧?”听她的口气,似乎像我这种打算自住的才是少数,有些申请经适房的人大概只是觉得国家给的福利不要白不要吧……
看完房、签了意向确认书之后,便进入了不可逆的选房环节——走到这一步,假如你突然说我不想选、或者说选完不想要了,那就会被取消购买经适房资格,三年内不得申请。
选房现场位于民乐城的一所中学,按照摇号的轮序分场次进入,一天五场,每场50户家庭。我301号是第七场第一个,排在8月25号上午的第二场。前一天结束的时候便能查到哪些房子已经被选掉了,我发现果然整个南桥所有的一二三居室房源都被抢光了——人家毕竟不是瞎的,南桥的房子又便宜又是现房,而且距离市区相对也近,就算得房率低仍是广受欢迎。好在我早已重新定位了心理预期,如愿以偿选到了满意的期房。
有机会参加经适房选房无疑是种难得的体验,一辈子最多就这一次机会。选房的仪式感拉满,整个流程非常正规专业,全程都有公证录像。每个家庭只能派出两个人入场,进场时会发一张纸给你,上面列印着已经被选掉的房源编号。进场后按照自己的序号坐在相应的位置上,在正式选房之前,排在最前面的三户家庭可以在电脑上进行预选,好比“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上台正式选的时候,会按照你的“志愿”顺序进行录取。我心想那些排在后面的人该多紧张啊,时时刻刻要盯着大屏幕,担心自己心仪的房源会不会被前面的人选掉。
▲选房现场位于民乐
▲地铁站到选房现场的接驳车
▲提前预选的操作台
我太太跟我一起去选房,但她有选择困难症,基本上全程打酱油,选择越多她越是没法儿做决定;而我则是一个很擅长做选择、做决定的人,选房由我全权负责。想要克服选择困难症,首先你得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其次你要尽可能掌握现有信息——能够做到这两点,就没啥可犹豫和纠结的了。
我当时迅速在余下的房源中根据我们的偏好进行了锁定——我们就想要除了顶楼之外最高的、视野最好的房子,干净利落地只填了一个“志愿”,作为本场第一个选房家庭毫无纠结地完成了选房。
▲选房确认书是签约购房的依据
▲选房现场会有开发商直接对接,指导下一步的签约
四
按照流程选完房之后一个月内就要与开发商签约,现场的开发商给了我一份详尽的“签约服务指南”——事无巨细地写明了之后的流程以及要准备哪些材料。
所谓的“签约”的重点其实是付款,付款有几种方式。首先是全款,有相当一部分人买经适房付的都是全款,因为年纪太大贷不了款。至于这些人为什么付得起全款,还能有资格买经适房,这中间的原因自然就很微妙了……反正我是付不起全款的。其次是贷款,可以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或者公积金商业混合贷款。鉴于我已经十几年没有交公积金了,完全没考虑过公积金,全都指望着商业贷款。
如果说申请经适房已经够难了,那么给经适房申请商业贷款则是难上加难。开发商给的“签约须知”上明明白白写着——“因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商业贷款极难办出,如选择该付款方式请提前咨询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确定能够办理房贷后予以签约。”
▲据售楼处接待人员说,能够办出经适房商业贷款的人寥寥无几
为啥会这么难呢?重点来了——申请经适房的时候,你得证明自己是个穷人;而申请商业贷款的时候,你却得证明自己不是穷人。
经适房由于其特殊性,全上海只有五家银行能做贷款,这些特定银行的咨询电话在房源手册上都能找到。我一开始的思路当然是优先找大银行,住房贷款最正规最合适的莫过于建行,分工精细到每个区都有专属负责的经办行。
费了番工夫才接通咨询电话,我问银行申请经适房需要哪些相关资料,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开门见山就说需要能够证明我收入的银行工资流水——然而我灵活就业多年,只有微信零钱流水,没有银行工资流水,这就很难办了。
我说现在国家不是鼓励人民群众贷款消费嘛,不是说微信支付宝也能作为资产证明嘛,咋还搞这么严格?好声好气地跟对方说明了我的实际情况,问她有啥其它折中的办法。接电话那位女士的态度倒是很友好,耐心地跟我说了十几分钟。她说这些要求是银行的死规定,就算她初审收了我的材料也没用,上面还得经过两级审查;就算我能找朋友找关系,顶多也就是让贷款审批得快一点,没有办法免去必须的材料……
她好心地提议我不妨再去找找看其他银行,每个银行的规定不一样,一些小银行的审批可能会灵活一些……至于贷款利率都是统一的,找哪家银行都一样。
能做经适房贷款的五家银行中,有三家属于五大行,另有两家是上海本地的银行。于是我又咨询了一下这两家地方银行,果然出现了转机。
其中一家地方银行表示,他们审批经适房贷款不需要银行工资流水,而是会根据你申请经适房时候所申报的家庭收入来审定资格以及审批你的贷款额度。话说申请经适房本来就需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经济审核,政府部门调用个人经济情况数据的权限显然比银行要高得多,他们在审核完之后会结合个人申报的金额出具一张家庭经济状况复核表,以此作为家庭能否获得资格的依据……由于申请经适房的家庭在申报收入和财产的时候通常只会隐瞒,不存在任何夸大收入的动机,所以这张复核表的可信度是很高的。
听银行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因为我在申请经适房时候的收入完全是如实申报,申报的金额应该能够让我获得足够的贷款——这再次让我相信,坚持做个诚实的人一定是有好报的。(参见《为什么我们要善良》)
我立马联系了社区办公室,办事的老师表示确实有这样一张复核表,但要到区里面去拿。她说她记得当时区里核定下来的意见认为我的收入并没有我申报的收入那么多(因为我把超出他们调查范围的收入也申报了),但他们的复核表依然以我自己申报的为准——我当时申报的2022年3月到2023年2月之间收入总额为23万元。
社区老师帮我联系好了区里,我赶紧跑到浦东新区住宅发展和保障中心经适科拿到了那张复核表,随后马不停蹄地把复核表拿到银行进行确认。银行的贷款经理帮我算了下,23万的年收入算下来我的家庭月收入是19000元,减去四口人日常开销6000元是13000元,再把13000除以2等于6500元,这就是我每个月还贷的最高额度。经适房商业贷款的年限为15年,15年里总共还117万,最后倒算出来我最多能够贷81万。
根据开发商那边的要求,如果通过商业贷款购买经适房,首付不得少于35%,也就是说贷款最多只能占到65%。我选的那套房子总价124.8万,81万的额度不多不少刚刚好好64.9%——那一刻我觉得这笔贷款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仿佛当初申报收入的时候就已经对这一切有了预见……我甚至觉得是不是冥冥中有注定,申请经适房和申请经适房商业贷款这么两件高难度的工作居然都让我顺利搞定了……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跟银行那边说好之后,我便问亲戚朋友借钱凑够了首付款44.8万,9月6号上午去售楼处签了合同,然后下午拿着经适房签约合同赶紧又去银行签好了80万的贷款合同……对我来说经适房这事儿就算暂告一段落了,努力码字还债就好,等着明年底交房后再忙装修的事情。
▲去银行办理贷款,光是签字就签了一个多小时
之前经适房在审批过程中的时候,我太太常会问我:“经适房有没有什么消息啊?”我总是跟她这样说:“这种事情,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申请贷款也是一样,银行不找我那就说明一切顺利。
然而贷款合同才签了一个星期,银行贷款经理就来找我了,他带来的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我在办理贷款的时候跟这位贷款经理曾经很深入地聊过,基本上把自己的真实而又特殊的情况都如实交代了。我说我是自媒体,主要收入都是从腾讯公司来的,虽然没有固定工资,但大体上是稳定的,并给他看了微信上近三年来的收入情况。他对此表示认可,但同时也表示这只能作为他的个人参考,微信上的经济往来无法作为常规的稳定收入证明。不过他当时也跟部门领导确认了申请经适房确实不需要提供工资流水,所以才会跟我签合同收材料,没想到合同都签完了,上面领导跟他说:现在经适房贷款审批从严,要求必须提供工资流水,否则就只能退单。
这可真是让我白白空欢喜了一场——搞了半天,又绕回原点。我说我都十几年没有拿过工资了,工资流水那真是太为难人了。
贷款经理和之前的社区老师一样,虽然一开始是因为工作认识了我,但跟我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知道我的具体家庭情况之后都挺愿意帮我忙的。贷款经理给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我需要贷款的金额本来也不算很多,公积金贷款其实就够了,利率更低更划算。公积金本身可以贷50万,加上补充公积金能够贷到60万;上海今年又出了新的政策,像我这样两个小孩的家庭最多可以贷72万,已经很接近我需要的金额了。
他又说,经适房的开发商都是比较好商量的,你去跟开发商那边商量一下延缓半年付尾款。然后这段时间你自己去交公积金,交满六个月之后去申请公积金贷款就行了。
我仔细一盘算,觉得他的建议倒也未尝不可。开发商那边自然是好商量的,只不过得交违约金。关于延缓付款的情况,合同上本身是有写明的:首付签约两个月之后如果尾款一直没有到账,每天需要交万分之一的违约金——80万尾款那就是80块钱一天,一个月2400块,折算成年利率的话3.65%,其实倒也算是个合情合理的价格,比商业贷款4.5%的利率还要低一些呢!假如我最后能以公积金3.1%的年利率贷款,即便交半年违约金,算下来也比商业贷款划算很多。
至于公积金贷款的额度,我也去研究了下,想要贷满72万的最高额度并不算特别难,只需要每个月公积金缴纳额度多于980元、余额多于16667元、补充公积金账户余额多于10000元就行了。我的公积金账户虽然处于“封存”状态,但十多年前上班时候缴的公积金和补充公积金余额倒都还有不少,突击补充缴六个月,理论上就能够满足贷款额度的要求。
公积金是可以自己以自由职业的身份去交的,可既然事已至此,反正要花六个月的时间,为了保险起见我索性在朋友公司下面挂了个劳动关系,我自己出钱通过他的公司给我每个月交金交税发工资,万一到时候又需要工资流水,至少能拿得出来……我实在是对工资流水这玩意儿有了心理阴影。
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交金交税虽然要花点钱,但成本其实还好——交的三险一金本来就是到我的账户,而至于个税部分则能够按规定抵扣。按照国家最新的个税抵扣政策,我上有两个60岁以上的老人需要赡养、下有两个学龄前儿童需要抚养,而且还需要租房住,这些专项加在一起每个月可以让我的个税起征点增加8500元,以5000元的个税起征点计算,我13500元以下的月收入都属于免征税额度。
终究,我能够在申请经适房的时候成功证明自己是个穷人,却没法儿在申请商业贷款的时候证明自己不是穷人……从这一意义上讲,我应该还是算个穷人吧。
不过无论如何,购房合同已经签好,房子终归是跑不掉了,之后的差别无非是公积金贷款能贷到多少。对此我还是挺感慨的——万万没想到,不务正业吊儿郎当如我,居然有生之年也能在上海买上房……假如没有经适房这个政策的话,我这辈子恐怕都不可能会在上海买房。
五
人生的种种总有机缘巧合。回想四年前的2019年,正是因为上海高昂的生活成本让我倍感压力,所以我才会决定搬去印度定居生活(详见《定居印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当时把包括积蓄、借款在内的一百多万,都投了印度当地朋友的瑜伽学校项目,原本指望着两三年之后能有产出。谁料想紧接着便爆发疫情中断了人员往来,中印关系恶化更使得情况雪上加霜,项目就此停滞,所有的投入虽然说不上“血本无归”,但至少是“泥牛入海”……
有时候想想,要是当时那笔钱没有拿去投资,现在就能全款把房款付了;但再想想,要是我当时没有做出定居印度的决定,我就不会机缘巧合成为自媒体,也不会具有现在这样持续造血的能力,那点钱在疫情失业期间恐怕早已坐吃山空。那时候跟我一起搞项目的朋友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出的钱,现在连房子都被银行给收走拍卖了,欠了一屁股的债,生活焦头烂额……相比之下,我还是比较幸运的,经历了几年来的波折,居然还能让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有人大概会觉得,我买房意味着从此要被上海的生活套牢了。其实像我这样的人,才不会画地自限。在上海买房,只是刚好赶上了这样一个机会,并不代表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有认同感、归属感——反正我现在每个月租房也要花大几千,假如能买经适房为什么不买呢?
对我而言在上海有个固定住所,现阶段能够更好地照顾到年迈的父母,在将来也能让我更少顾虑地离开上海去其他地方进行短时间(三年之内都算短时间)的定居——前几年丢下上海的一切搬去印度、又丢下印度的一切搬回上海,相当于两次从头开始新生活,着实劳命伤财。
孩子的教育问题决不会禁锢我,内卷的大环境下升学这条路已注定难有前途——人生只能活一次,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活得跟所有人都一样呢?(详见《为什么我一定不会鸡娃》)带他们看不同的世界,应该会比上各种兴趣班要有益得多。
归根结底,我娶了一个来自喜马拉雅的太太,生了一双带有喜马拉雅血统的儿女,不是为了生活在上海这片早晚要被海平面上涨吞没的烂泥滩涂,而是为了有一天回到喜马拉雅;只有在喜马拉雅,我才能释放出完整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会有一种“活着”的感觉……
诚然,在大时代的洪流中我们时常身不由己——总有许多人总是抱怨当下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更多时候只是因为我们割舍不断当下生活中已有的种种。由于在别人的期望与标准中生活了太久,许多人已经很难意识到,或者不愿去相信——其实我们自己才是最终能够决定自己要怎样生活的那个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随水文存 (ID:ssmoshes),作者: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