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cnsphoto

核心提要:

1. 9月底,港媒称香港八所资助大学具有内地背景的教学人员首超当地。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黄玉山教授认为基本与事实吻合,各间大学都是择优录取,不太考虑国籍因素。他认为目前内地教师增多是因为在公平竞争之下,内地教师水平高因而脱颖而出。

2. 内地教师选择来港受到外部环境,如中美、中欧竞合的影响;同时也与香港联系内地沟通世界的独特区位有关;港府大力吸引人才,薪资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些让香港在人才抢夺战中,比新加坡更胜一筹。黄玉山认为引进人才是第一步,让人才留下、给他们发展空间更为重要。

3. 黄玉山认为,虽然要注重学术研究,但是港府每年拿300多亿来支持8个大学,主要目的就是要培养下一代,特别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才可以传承“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内地教师应该跟学生多接触,启迪和影响他们。

4. 近日,香港教育局发布通告要求新学年起所有新聘教师须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黄玉山认为,香港市民理应学习遵守基本法、国安法。作为教师有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是理所当然的。

5. 针对部分外媒将内地教员增多与国家安全挂钩,甚至认为这会导致学术不自由的话题,黄玉山认为所有国家都把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这跟学术自由扯不上关系。内地教员增多是一个历史转变,并非因为国安法颁布才导致的。部分外媒假如不是中伤抹黑,就是对事实不太了解或者无知。

各位网友好!欢迎收看凤凰网香港號,我是陈笺。9月25日,香港《明报》刊文称,通过向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咨询,自2017/18学年有资料以来,包括港大、科大、中大等在内的香港八所资助大学具有内地背景的教学人员数量首次超越香港教员。各学科中“商科和管理科”的内地教员占比最高,达到51%。内地背景的大学教员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优势何在?对香港的高等教育领域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相比新加坡,香港“抢人才”计划又有哪些优劣势呢?相关话题今天陈笺请来香港研究资助局主席、香港都会大学荣休校长黄玉山教授一起来聊聊。





香港八间大学内地教师超当地是事实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黄教授您好!您在香港高等教育领域工作几十年,从学者到校长。您怎么看内地背景的大学教员首次超过本地这样一个数据?您觉得和现实的情况是否吻合呢?

黄玉山:可能我要讲一下背景,过去这50年来,香港所有大学教师的来源有三个地方。第一就是本地的学者们;第二是外国的,以前很多都是英国来的教师,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第三就是解放初期从内地出来的学者,这些都已经过世,所以现在只有本地和外地。

1990年之前从大陆背景来的老师是绝无仅有了,因为当时中国没有人出国留学,改革开放八几年才出去念博士学位。所以有一批年轻学者90年代开始到香港教书,当时人数很少。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人数就越来越多了。《明报》说最近来源于内地的学者比本地的更多,我想也是一个事实。



▎香港科技大学。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内地学者在北美洲有数以百万,很多都是精英。他们来香港教书,因为香港的条件很好。第一,我们学术氛围相当自由;第二,香港的待遇很高,在全世界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又临近内地连通世界,所以对学者是很有吸引力的。

至于你说商科的好像比较多,管理比较多,可能也是一个事实。因为香港学商科学管理的人本来就不是很多,但出路却很多,到大机构去、到海外去、金融机构、银行都有,那么就有很多空位置吸引内地优秀的商科学者来。

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香港现在很重视学术研究和发表文章,这些商科发表的文章,很多都是微观的商学,都跟数学有关。这些内地学者的数学特别好,所以他们就被取录了。



▎香港大学本部大楼。



大学择优用人不考虑国籍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正如您所说,香港对全球学者都有吸引力,尤其是华裔。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香港的大学聘请学者有没有通用标准呢?

黄玉山:标准都有的,基本上是以学术标准,就看应征者的学术水平、学术才能、研究水平来决定。国籍基本上不是太考虑,择优取录。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内地的?因为内地背景的人很多,他们的水平都很好,甚至比外国的学者还更好。他们很多人在北美洲或者在英国已经学习工作了很多年,也积累了很多国际上的研究经验、学术经验。他们当然是会讲英文的,也会讲普通话,对各方面都很熟悉,所以他们来香港优势就不言而喻,被取录的机会也就多。



为什么本地人少?就是香港本地出去念书的人数量已经很少了,回来申请的时候,比较学术水平、文章发表的素质,那么内地出众的人就比较多。我们并不是有意去请他们的,而是在公平竞争之下,他们脱颖而出,他们的水平比较高,所以就被请了,就是这个原因。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有分析认为受中美角力的影响,内地学者担心在欧美办理签证困难甚至有些感觉受到歧视。您认为中美、中欧之间是否存在“人才脱钩”的现象?他们选择来港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呢?

黄玉山:我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所以很难准确地回答你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根据我的一些接触、一些了解。



▎美媒《外交政策》近日的一篇报道指出,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正在离开美国。

的确,因为地缘政治的原因,中美的关系不但是紧张,现在是很不好。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有一些华裔学者现在觉得生活并不是很理想,学校的氛围有时也不太友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选择离开。但是我所知道的也不是很全面,就是说有的地方情况严重一点,有的地方也没那么差。所以现在有一些人选择回来,我觉得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而且从积极的方面看,他离开欧美来到香港,这个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地方,既可以跟内地加强联系也可以跟国外保持联通。所以对他们来说,除了居住的环境差一点之外,薪水又不错,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是很大。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人都来申请,因此我们可以选到非常杰出的人才,也是间接使得我们香港的大学排名、学术水平在世界上脱颖而出,这是原因之一。



香港本地学者的培养尚有不足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正如您所说,因为内地背景的优秀人才更多,基数大,那么被录用的人也更多了。那目前海外学者占比有发生变化吗?



黄玉山:现在外国人在香港教学的位置比以前是稍微少了一点,各种原因都有。但是有的院系还是有很多外国人的,而且除了传统的欧美的外国人,也多了一些东欧、中东、东南亚的学者,所以情况也变得很多。

现在总的来说,有很多内地、外来背景的学者,而香港出生、出产的学者就相对比较少。我经常在学校里鼓励年轻学生去国外,去哈佛、去普林斯顿拿一个博士学位回来,他们有的人就去了,更多人觉得可能性不大。他说假如去念了回来,竞争还是很大,也不一定能在香港找到教席。

所以这个有点相辅相成,就形成年轻人出去念书深造的比我那个年代少了很多,这个确实我是比较担忧的。但是这就是一个现实,除非我们有办法提供多一些渠道,来鼓励本地的年轻人深造留学,将来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师。这一点我觉得我们是要努力的,我个人觉得是不足的。





吸引人才方面香港比新加坡优胜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黄教授多年来您一直担当不少公职,帮政府做很多智囊工作。引进人才是目前港府的重点工作之一,您认为相比新加坡,香港在吸引内地人才方面有何优劣势吗?

黄玉山:我们优势在哪里?因为香港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国际城市,背靠祖国联通世界。我们有这么大的腹地,这么大的大湾区,机会很多、前程无量,所以这种潜力是新加坡不具有的,这是我们的强项。

另外,香港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相当进取的城市,我们整个运作、效率非常快。当然最近有时候有的人批评我们没以前那么快了,但是我们还要继续恢复起来。所以,香港总的来说是不错,待遇也不错,这都是我们的强势,新加坡没有。



▎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出炉,香港排名16。


当然我们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房价太贵了,这里拿到一份很好的薪水,房价就去了一大截,这是我们的缺点。不过,我觉得人是能屈能伸的,大家都衡量了情况。新加坡的房价其实也不便宜,所以也不见得他们比我们有利。

所以在争人才这方面,我觉得我们跟新加坡各有千秋,但我总体觉得我们香港应该是更胜一筹的,但是这也需要我们努力。



留住人才对港府而言同样重要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自己也观察了香港和新加坡这两座城市,因为我90年代后期是以工作签证来到香港的,当时从香港以外的地方来的人基本上都是有工作的需求,你一来就有职业或是说事业作为依托。

现在香港政府很慷慨,说只要是在一些名列前茅的指定大学毕业就可以申请来香港,但是来了之后可能并没有工作。有一些人申请了以后,也在犹豫如何在香港落地生根。相比新加坡,哪怕有工作准证,多年后也很难申请成为永久居民,但还是吸引了很多科技界的年轻人去打拼。您认为如何才能让新一批来港的人才体会到香港的独特魅力,并找到归宿感呢?



黄玉山:我觉得你刚才讲的很好,新加坡我讲了它很多优点,但是在融入外来人方面的确有一些缺陷。所以我们有一些朋友去新加坡住了几年后,最后还是选择离开,他觉得很难融入。

我觉得香港不一样。我不是香港出生的,我7岁就从内地来到香港,那我不是土生,是土长了。但是我有一些朋友来香港三五年,他就融入得很好,语言不是一个大问题。香港你现在不讲广东话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因为很多人都讲普通话了。现在移民来的内地人英语水平也很好,有时候比香港人更好,所以这也不是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他可以找到个人生活发展的空间,找到个人事业发展的前景,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政府现在已经做了第一步,吸引了这么多人,现在第二步怎么去创造条件,在适当的时候帮助他们在香港有所发展,这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其实香港本土人才和内地来的人才之间,我觉得有很多优势互补的地方。我记得多年前当时您在做城大副校长的时候,我曾经在电台做过一档节目,就是让内地和香港的大学生每周都上节目,就一些社会问题发表见解,很多时候他们的观点很不一样,但可以探讨辩论或者学习借鉴。还比如有大学生说,内地来的同学很优秀也很好强,总希望自己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而香港同学则比较重视团队合作不强调个人的表现,您认为有这种差异性吗?

黄玉山:应该这样说,香港的学生原来在国际上是有名的,很用功、学业很好,像我那个年代出去外国念书都是名列前茅的。那么现在情况怎么样?因为我们现在收了很多内地学生,他们来源于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精英中的精英。所以,在校园里面他们是念得最好,这个也正常。

另外,在香港也有一部分相当好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就出国了,所以形成你刚才讲那个现象。



▎图源:香港01



教育下一代比学术研究更关键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目前香港大学内地背景的老师增加,您认为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短期来看会不会造成师生磨合成本的增大?

黄玉山: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我们老师很多内地背景,语言上可能不会讲广东话,跟学生的交流有一点影响。但我希望内地背景的老师们花多一些时间去接触香港的学生。

因为你既然来香港当了教授,不单只是做学术研究,你还担任了教育下一代的重任,这是很神圣的任务。现在有这种倾向,因为大家都竞争,都很重视学术研究,所以把很多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面,但是不要忘记香港政府每年拿300多亿来成立8个大学,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培养下一代,特别是香港的年轻一代,他们才可以传承“一国两制”的伟大事业。



▎图源:香港01


语言不会太难的,你就跟他们讲英语没有问题,只要你花多一些精神跟学生多接触,你就会启迪他们、影响他们,那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在这里也强调一下。

至于香港的学生,我觉得也要鼓励他们。香港很多学生学业上可能不是最前茅,但是他很精明能干、很用功,他将来可以在别的方面出人头地,所以我觉得同学也不要太紧张,只要努力去学、努力去做,一定是有前景的。



内地学者增多基于历史转变,无关国安法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我知道您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教育局近日发布通告指出,新学年起所有新聘教师须在《基本法及香港国安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您如何看待香港教育局的规定?



▎自2023至24学年起,香港公营学校的新聘教师必须在《基本法》测试取得及格成绩,方可获考虑聘用。图源:星岛日报


黄玉山:我觉得无论是基本法还是国安法,作为香港市民,特别是有知识的市民都必须去学习、去懂、去遵守的。

作为教师有这个要求一点都不过分,而且是理所当然的。

我觉得不单只在香港,全世界都是这样。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没有问题,应该这样做,而且可以做得到的。以我所知,现在各个学校也都在进行之中,基本上都很顺利。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有外媒将内地教员的增多与国家安全挂钩,甚至认为这会导致学术不自由。您认为内地教员的增多是否与国安法有直接关系?您又如何看待内地教员与学术自由度之间的关系呢?



▎香港小学举行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教学活动。图源:香港01

黄玉山:现在有国安法是否会影响香港的学术自由?这是绝对不会的。因为香港是一个在学术研究里面绝对自由的地方,你要研究什么主义、什么方法,没有人去阻碍、去影响你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还是这样,我们大学学术上的自由度是世界有名的。

就举一个例子,因为我现在也是研究资助局的主席,我也参加大学资助委员会的工作,大学委员会里面超过一半的委员都是海外学者。我们的评审,我们的工作,一切都是以学术水准为中心、为标准,并没有所谓政治的成分在里面。香港跟全世界一样,都需要有国安法来维持国家安全,这是头等大事。所有的国家都要这样做的,跟我们的所谓学术自由扯不上关系。

我也看到一些传媒,特别是外国传媒,他们的报道是错误的。他说国安法之后影响香港的学术自由,或者说,由于国安法我们香港学术界里面、大学里面的老师越来越多内地背景的。香港内地背景的教授比较多,或者比以前多的原因,我刚才已经讲清楚了,这是一个历史转变的原因。因为申请的人很多都是内地背景,而且这些内地背景的学者也很国际化,他们学术上的想法跟国外的学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他在内地出生后来去外国念书而已。



▎图源:星岛日报


所以,外国传媒这样说是不对的,它说由于国安法,所以香港内地出生的学者越来越多,绝对不是这个原因。部分的国外传媒,它假如不是中伤或者抹黑,就是对这个事情不太了解或者有点无知了,我们现在说清楚了,绝对没有这个情况。

内地学者人数多了,跟我们香港的学术自由之间会有什么关系?这个绝对是没有关系的,内地背景的学者跟香港背景,甚至外国背景的学者们都是一样的,他们也追求学术上的研究,也有学术的眼光,也崇尚学术自由。所以,并不会说我们现在多了一些内地出身的学者,就影响学术自由度,这个是绝对没有道理的。



凤凰网香港號陈笺:非常感谢黄教授很详尽地跟我们介绍了香港高等教育机构选择人才的标准主要是以学术表现为考量,无关国籍。目前内地背景的教授过半,是因为内地背景学者的基数大,所以,出色的人才也更多。唯一一点,您认为他们也要多花精力跟香港本土的学生交流,培养香港下一代。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