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对宿敌似乎正在悄悄和解。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环球时报》报道,拜登政府9月11日颁布豁免令,允许一笔60亿美元伊朗资金从韩国转移到卡塔尔,同时同意释放5名在美羁押的伊朗公民,以换取伊朗释放5名在押的美国公民。

这是执行美伊换囚和资产解冻协议的“程序性”步骤。该协议于上月达成,目前仍在推进中,最早下周实施。

不过,与此形成对比,近期波斯湾局势剑拔弩张,美伊海上对峙持续。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协议的达成是双方近期间接谈判取得的初步成果,也是美方在放松制裁方面作出的让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的敌对态势会就此改变。

各取所需

60亿美元,对每年军费动辄近9000亿美元的美国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对饱受制裁之苦的伊朗而言,却是期盼已久。

自2018年美国重启对伊朗制裁起,伊朗央行在韩国账户里的约70亿美元原油货款一直被冻结。由于汇率波动、没有计息等原因,这笔资产在过去数年里已缩水至60亿美元。如今,伊朗终于有望拿回自己的钱。

根据美国和伊朗方面的消息,韩国银行将把这笔钱兑换成欧元,存入伊朗在卡塔尔的银行账户;美国和伊朗将相互释放5名在押囚犯。

外界对此并不意外。美国和伊朗在历史上曾多次换囚。最近一次大规模换囚是在2016年、即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后。伊朗释放此前扣押的4名美国人,据称奥巴马政府在当天向伊朗运送了4亿美元的现金。

不过,此次换囚的背景与当时不同。过去一段时间,美伊关系非但没有缓和,双方还在波斯湾地区持续对峙、剑拔弩张。

美国7月指责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袭击油轮,随后两度向波斯湾地区增派战机、驱逐舰等军事存在,还威胁要派兵保护当地的美国商船。

伊朗不甘示弱,不仅在波斯湾军舰上增加部署攻击型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等,还高调宣布成功试射超音速导弹。

“美伊两国一直都有软硬两手,既针锋相对,也暗通款曲。自1980年断绝外交关系以来,沟通渠道始终畅通。”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指出,最近几个月,两国在卡塔尔等国的调解下,不间断地进行间接谈判,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伊核问题和放松制裁,二是换囚。如今,双方谈成协议,也是各取所需的体现。

先看美国,李绍先认为,拜登政府主要有刷政绩、求稳定两方面诉求。

“美国近年来一直希望伊朗释放扣押的几名美国人。如今,美国已进入大选周期,如果目标实现,无疑是拜登的一项政绩。”李绍先说,更重要的是,伊核谈判陷入停滞,伊朗的核技术、核能力不断提升,已生产出丰度60%的浓缩铀。美国倍感担忧,一直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合作,希望能保持局势稳定,不想把伊朗逼得太紧。

正因如此,美国和伊朗之间似乎形成某种默契。李绍先发现,除了解冻60亿美元资金,最近几个月,伊朗出口的石油明显增多。有数据显示,每天出口量可能达到200万桶,和2018年重启制裁前相差不大。

“美国主要着眼于明年大选。”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重返伊核协议是拜登团队上届选举时的承诺。如今,伊核谈判没能取得进展,如果能在关于伊朗的其他问题上取得一些进展,对选民也是一种交代。

再看伊朗,两位学者指出,德黑兰方面一直希望打破美国的制裁,缓解国内外汇、药品和食品的短缺。60亿美元的资金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对伊朗的资金冻结开始松动。

美国“松手”


不出所料,美伊达成换囚协议,在美国国内引发强烈反响。

美国共和党人发起猛烈攻击,批评拜登政府被伊朗“勒索”、向伊朗让步。

白宫辩称此举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对伊制裁没有丝毫放松,解冻资金只能用于人道主义目的。

一些观察人士指责美国“霸道”“双重标准”,明明是解冻伊朗自己的资金,还要严格限制资金用途。

究竟如何看待这份换囚协议?美国让步了吗?伊朗突围了吗?

“换囚协议是两国近来谈判所取得的初步进展,具有积极意义。尽管美国不承认,但它明显在资金问题上作出了妥协。”李绍先指出,美国事实上放松了对伊朗的制裁。这也是伊朗同意换囚的一个先决条件。

丁隆认为,两国在外交上都有所得分。

“美国对公民的海外安全非常看重。60亿美元本身就不是美国的钱,它很容易将这次协议与对伊朗制裁相剥离,吹嘘外交成果。”丁隆说。

对伊朗来说,“它拿回了本国资产,伸张了自己的合法权益,60亿美元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经济民生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在突破制裁方面取得多大进展。”丁隆指出,换囚只是一个孤例,美国在其他方面的制裁并没有放松。

营造氛围?


按照伊朗方面的时间表,60亿美元资金解冻程序已经开始,资产转账和换囚行动有望在下周完成。

颇为巧合的是,下周美伊高层可能会迎来另一场近距离接触。拜登和伊朗总统莱希都将出席下周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两人是否会隔空喊话,或者上演其他外交戏码,引发猜想。

也有知情人士大胆猜测,此次换囚将为年底可能重启的伊核谈判营造氛围。

2018年5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随后重启并新增一系列对伊朗制裁措施。2021年4月起,伊核协议相关方在维也纳举行多轮会谈,讨论美伊恢复履约问题,但谈判未取得明显进展。

如今,随着换囚协议的推进,伊核协议谈判是否会重焕生机?

“近期,日内瓦谈判确实出现一些可能重启的迹象。”李绍先说,一方面,重返核协议、不让伊朗核失控是拜登政府的既定政策,它并不想把伊朗逼进墙角。另一方面,近段时间,伊朗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处于合作状态。伊朗握着丰度60%浓缩铀这把剑,但也没有再升高,且产量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从这个角度看,“我希望伊核谈判能在换囚行动顺利实施的背景下得到有效促进。未来如果顺利推进,各方也有可能达成一份临时性、阶段性的协议。”李绍先说。

丁隆指出,他不太看好伊核谈判的前景。

难度上,与换囚协议比,伊核协议谈判任务更艰巨,涉及更全面的目标。美伊之间的矛盾不会因为小小的换囚协议而化解。

意愿上,距离明年大选只有一年,即使能重启谈判,各方达成协议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为了避免拖累选情,拜登政府不会轻易冒险。

反观伊朗,“莱希政府态度较为务实,乐见任何微小的突破。”丁隆说,但它对自己的底线坚持得很好,不会为了恢复协议而放弃权利和原则。

态势不变

不过,无论美伊本轮互动走向如何,两位学者都认为,美伊关系总体敌对的态势不会改变,因为两国之间仍横亘着不可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美国不会容忍现有伊朗伊斯兰政权这种体制的存在,且不断扩大影响。从1979年伊朗现政权成立至今,美国始终没有改变更迭伊朗政权的图谋。只要伊朗现政权一直存在,美伊关系就很难摆脱总体敌对态势。”李绍先说,对伊朗而言,它一直有很深的大国情结。伊朗现政权一直宣称要走独立于东西方的第三条道路,即伊斯兰道路。虽然伊朗国内主张亲美、亲欧洲的大有人在,但只要现政权存在,伊朗就不会依附于任何一方。

“美伊关系并没有因为换囚协议获得多大的缓和。”丁隆指出,美伊下一步会怎样互动,会不会就伊核协议以外的其他事项继续谈判,值得关注。但美国不会放弃对伊朗的敌对政策。乌克兰危机后,随着伊朗和俄罗斯开展军事合作,美伊关系再添复杂和棘手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丁隆认为,近段时间的伊朗外交可圈可点。它主动寻求突破美西方的孤立和封锁。通过缓和与邻国的关系、推出向东看和亚洲一体化战略等行动,加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以期开拓政治空间、破解经济难题、打开外交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