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有望于本月底访问中国。如果成行,他将成为5年来首位访华的英国外交大臣。
分析指出,苏纳克政府的对华政策,凸显配合美国战略、但同时强调对华接触的双重性。若访问成行,可能有助稳定、缓和处于低位的中英关系,但关系的长期改善仍受制于一系列因素。
重启对华关系?
克莱弗利原本预计7月底访华,但因为中国外长职位更替未能成行。如今,耽搁的行程可能重启。
路透社21日援引一位消息人士的话称,克莱弗利预计于8月29日抵达北京。另两位消息人士称,访问预计于本月底进行,但未说明具体日期。
据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称,访问预计持续两天左右,并对“原计划进行缩减”。
对于路透社的说法,英国外交部称若有相关外访安排,将以“通常方式”告知。中国外交部没有立即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
如果克莱弗利成行,他将成为自新冠疫情以来访问中国的最高级别英国官员,也将是5年来首位访华的英国外交大臣。英国前外交大臣亨特曾于2018年访华。
外界注意到,中英高层互访已有“较长时间间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一次与英国首相会面,还是在2018年特蕾莎·梅执政时期。此后约翰逊仅在2021年3月与习主席通过电话。去年11月G20峰会期间,计划中的“习苏会”因G7临时紧急会议而取消。
英国《电讯报》称,中英高层往来不畅,既凸显新冠疫情对高访的限制,又与中英关系低位运行、英国保守党势力对华批评加剧有关。
中英关系近年来因各种问题不断恶化,包括英国在涉港、涉疆等所谓“人权问题”上说三道四,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宣布禁用华为产品,以及借新冠病毒议题抹黑中国等。
另一方面,在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开展大国竞争背景下,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也配合华盛顿的战略,在“奥库斯”“五眼联盟”等合作框架内发挥自己的作用。
不过,彭博社认为,英国首相苏纳克去年10月上任以来,改变了竞选时期对华强硬措辞,显示他似乎想重启对华关系,尽管这可能激怒英国执政党保守党的部分成员。
对华政策双重性
对于克莱弗利可能的访华之行,背景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第一,苏纳克政府的对华政策,相比前任首相特拉斯执政时期有所软化,既表现出追随美西方价值观外交、对华“放狠话”的一面,也有相对务实的一面。
例如,相比特拉斯想把中国定义为“威胁”,英国今年3月发布的更新版《安全、防务、发展与外交政策综合评估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划时代挑战”。
4月,克莱弗利发表外交政策讲话,既表达了应对华进行“稳健和建设性”接触、反对在“新冷战”中孤立北京的看法,又继续在所谓中国“军事扩张”、涉台、涉疆等议题上做文章。
5月,苏纳克在七国集团广岛峰会结束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中国是当今全球安全与繁荣的最大挑战”。但他也称,西方对北京的回应绝不能是保护主义,有必要在一系列问题上与北京接触。
第二,在今年早些时候北京取消新冠疫情限制后,许多欧洲和美国高级官员已经访问中国。英国眼见整个欧洲对华走近,不甘落后。它也想开启对华接触路线,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路透社称,几个月来英国政府一些高官虽然也开启中国之行,但相对低调。今年5月,英国商业及贸易部国务大臣曾访问香港,被视作苏纳克政府对华接触的“试探性举动”。接下来如果克莱弗利访华,分量无疑更重,对华接触也更具实质性。
“动荡关系”能否稳定?
分析认为,如果克莱弗利成行,中英双方将聚焦以下议题。
一是就外交政策进行沟通,阐明对中英关系的看法。
预计中方会强调一贯立场,即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带来机遇,绝不是威胁和挑战。中方也会发出信号,希望英方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并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动中英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二是有望着眼于具体合作。
克莱弗利曾指出,没有任何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从气候变化到大流行病预防,从经济稳定到核扩散——可以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外媒称,中英在贸易、气候变化、确保全球经济稳定等领域都有共同话语。
三是双方仍会显露一些分歧,但也会讨论如何管控矛盾。
例如,不排除英方继续拿所谓“人权问题”说事。克莱弗利还可能敦促北京解除2021年对英国议员的制裁。
观察人士指出,此访如果成行,将表明苏纳克政府采取更广泛的对华接触政策,有助稳定中英之间“动荡的关系”。但同时也不能高估此访的意义。
原因在于,苏纳克政府的对华政策仍体现价值观外交色彩,保守党议员也施加更大压力,希望其对华更强硬。此外,英国“脱欧”后国际影响力下降,迫切需要与美国这个最重要盟友保持密切联系,巩固自身地位。美国仍会把英国绑上战车,干扰中英关系。
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原署长罗思义认为,英国和美国拥有类似的政治制度,但在对华政策上英国不应对华盛顿亦步亦趋。
在他看来,英国政府在涉华敏感问题上紧跟美国,是对中国的严重挑衅。这样做“把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给搞砸了,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完全违背英国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