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正在面临一场新的变革。


2023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下称“政治局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两场高级别会议相继召开。在这两场会议中,针对资本市场,高层连续作出明确表态。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国常会亦作出上述表述。


“活跃资本市场”的提法,在业内人士看来较为罕见。


“以往无论是政治局会议,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稳定资本市场和控制资本市场风险比较多。提‘要活跃资本市场’,我印象中还从来没有过。”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说。


“会议强调‘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相较以往出于防风险、稳市场的基调可能稍显意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告诉《财经》。


拉长时间线,“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在近十年的政治局会议中系首次提出,而“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表述则是时隔近15年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再现。据《财经》梳理,在此之前,近十年有三次政治局会议提及资本市场,对资本市场的相关表述多为促进或保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高层对资本市场这一罕见的提法,所因为何?市场在探寻背后深意:资本市场为什么亟须活跃,投资者信心如何提振?


“新表述提出的核心原因在于,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告诉《财经》。


田轩认为,围绕经济复苏基本指引和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要求,资本市场需要保持稳定、连续的政策指引,给予市场主体积极的预期引导。在此背景下,提出活跃市场、提振信心,“非常正常,且十分必要”。


8月18日,证监会对外发布信息称,拟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揽子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 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 提高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更好回报投资者;


  • 优化完善交易机制,提升交易便利性;


  • 激发市场机构活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 支持香港市场发展,统筹提升A股、港股活跃度;


  • 加强跨部委协同,形成活跃资本市场合力。


投资端改革被认为是当前阶段的主线。“融资端改革越来越畅通,接下来的重点更多放在投资端,(相关政策举措)成熟一项推一项。”《财经》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处获悉。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8月18日表示:


“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是投资端改革的重要内容,重点措施包括:


一是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二是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全面落地,降低管理费率水平;


三是引导头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权益类基金发行比例,促进公募基金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四是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力度;


五是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


六是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和策略,放宽公募基金投资股票股指期权、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品种的投资限制。”


“投资者信心取决于财富效应,要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拿到实惠,能看到股价持续上涨,增强赚钱效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对《财经》表示。


“活跃资本市场,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在于信心的提振、长期资金的引入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


“总体上看,中长期资金不足仍是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中长期资金持股占比不足6%,远低于境外成熟市场普遍超过20%的水平。我们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方案。在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方面,重点是营造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交易机制上,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推出以下措施:


  • 一是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


  • 二是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融资融券费率,将ETF纳入转融通标的;


  • 三是完善股份减持制度,加强对违规减持、“绕道式”减持的监管,同时严惩违规减持行为;


  • 四是优化交易监管,增强交易便利性和畅通性,提升交易监管透明度,适时推出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


  • 五是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更好满足投资交易需求。


近期,市场上对于T+0交易制度有着广泛讨论,同时分歧较大。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在8月18日明确表示,“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不成熟”。此外,对于降低印花税的呼声,证监会表示,“有关具体情况建议向主管部门了解”。


二级市场的冷热影响着一级市场,近期市场高度关注IPO及再融资节奏的变化,证监会明确表示,“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


此外,对于近期市场上的减持行为,证监会表示,将持续做好减持监管工作,一方面,坚决打击违规减持行为,及时严肃处理超比例减持、未披露减持、规避限制减持等行为;另一方面,密切关注市场反映的股东减持问题,认真分析、深入评估,适时研究优化减持规则,进一步规范大股东、董监高等相关方的减持行为,增强制度约束力。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的。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活跃市场、提振信心也就无从谈起。”证监会同时强调,“把握好稳和活的关系,统筹活市场、稳预期、守底线各项工作,坚持在维护市场总体平稳的前提下提升市场活跃度。”


高层的罕见表态,给持续低迷的A股市场送去了“及时雨”,“政策底”之后市场迎来上涨,上证指数接近3300点后开始回调,在经济数据回暖、政策逐渐落地中重新探底。


展望未来,A股是否会开启一轮新的行情?中国资产是否正迎来重估?同时,资本市场也在期待中有了更明确的任务和目标: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在资本市场上,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稳字当头、发挥合力的原则下,长期的制度建设和短期的政策操作,正渐次展开、逐层深入。


一、罕见提法


近期,政治局会议和国常会相继召开,为下半年经济划重点、指方向。


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会议同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着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会议对房地产、地方债务、资本市场等领域均有表态。针对资本市场,政治局会议明确,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7月底的国常会研究有关到期阶段性政策的后续安排,会议强调,要加强逆周期调节、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活跃资本市场、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


资本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两场重大会议相继召开,对资本市场的定调和部署,成为市场焦点。


市场敏锐感知监管风向的转变。一方面,两场会议均提及资本市场,体现出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以往重大会议中关于资本市场的表述一般是“维护或促进资本市场平稳”,但与以往不同,此次出现了“活跃”二字。


先从表态来看,“活跃,较‘平稳’体现出更多的积极含义,具有更强的方向性意义。”董忠云告诉《财经》。


再从历史来看,据招商证券统计,“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是近十年首次在政治局会议中提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表述是时隔近15年在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再现。



《财经》梳理了近十年政治局会议相关表态,2013年至今,会议至少四次提及资本市场,相关表述分别是:2018年提出“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2020年提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提出“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2023年提出“要活跃资本市场”。


政治局会议罕见地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政策取向调整,其背后原因备受关注。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是举措也是结果。”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财经》表示,“回答如何活跃和提振之前,要先关注为什么要活跃,以及为什么要提振。”


多方专家学者和机构人士认为,宏观层面,中国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面临更加紧迫的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但仍面临多重下行风险。市场层面,A股市场年内高开低走。虽然“中特估”、人工智能等有所表现,但市场整体疲软。


以上种种,均是市场需要活跃起来、投资者信心需要被提振的原因。


“只有活跃的资本市场才能更好发挥市场功能,为经济充分‘输血供氧’,促进资本市场‘活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董忠云认为。


田轩认为,当前中国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内需不足,且二季度以来投资、出口、工业利润等多个指标增速放缓。从具体市场表现来看,目前民间投资增长乏力,资本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


“2018年政治局会议提到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这次又是在我们经济困难的时刻,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二者背景有相似之处。”刘纪鹏表示。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称,复盘历史,此次政治局会议提及资本市场的背景类似于2022年4月,都是股市运行偏弱,政策表述重在提振信心。


“从境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和指数,对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影响和预期影响。指标的改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引导预期、让预期更趋于稳定的效果。让投资者的信心能够进一步向好,资本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财经》表示。


此外,在赵锡军看来,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资本市场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资本市场是金融财富的主要载体。到了富裕阶段,房地产总归是主要解决‘住’的问题,金融市场有望实现财富的不断保值增值,而且具备流动性。从以往经验来看,越到富裕阶段的社会,基本上都是通过资本市场金融资产的增加来完成进一步富裕。”


在政治局会议定调之后,资本市场各单位相继推出落实举措。


证监会在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上明确,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北交所与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六家公募基金代表召开座谈会,围绕证监会座谈会相关部署、发挥公募基金领头羊和压舱石作用、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等话题认真研讨、出谋划策。


8月3日晚间,证券业“定向降准”落地。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称,拟自2023年10月起进一步降低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将该比例由现行的16%调降至平均接近13%,并正式实施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安排。


股票结算备付金也被视为证券行业的“存款准备金”,据业内测算,此举预计将释放资金超过300亿元。


二、加码投资端


会议定调,政策组合拳打出,如何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投资、融资、交易三端如何统筹发力?市场在期待更明确的答案。


证监会表示,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同时,要进一步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提升资本市场功能,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总体部署上,证监会提出下半年六大重点工作,包括进一步突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等。具体措施包括:科学合理保持IPO(首次公开募股)、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等。


那么,上述三端的政策工具箱里,可能有哪些利器?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投资端包括引入中长期资金、扩大对外开放、改革公募基金考核机制、降低公募基金收费等。融资端包括合理控制IPO和再融资速度、增加优质公司供给、平台公司境外上市等。交易端包括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T+0交易机制等。


其中,针对投资端的优化改革,被市场赋予更高的期望。


“据我们观察,今年7月前,资本市场改革相关政策主要集中在融资端,7月后政策开始向投资端加码,如证监会推进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等。未来的政策方向已较为清晰,投资端加强建设预计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董忠云分析称。


“过去会议对资本市场更多侧重于融资功能(全面注册制、服务实体经济等),而较少涉及投资端的情况。”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称,但最近监管层面不止一次关注到投资端,包括前期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


“注册制改革以来,市场化和法治化程度加强,融资功能得到提升,也意味着要加强投资端建设。”永赢基金分析认为,这意味着,要更多地培育长期资本、提升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定价和管理能力,增强投资者对经济发展和市场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以避免投资端跟不上而融资端过度活跃的情况。


“投资端的突出问题是投资者在股票或基金上的收益率都不理想,资产缩水,财富效应衰减,财产性收入下降,直接导致需求的弱化,投资者信心的降低。从结构上分析,拉长时间看,代表中国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板、创业板等资产也没有让投资者获得价值投资的完美体验。”创金合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魏凤春告诉《财经》。


魏凤春提出,投资端的建设应该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入手。当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上市公司的质量提升还需要和经济发展趋势、国家重大战略这些长期影响因素相结合,更需要与资金成本上升、经营不力、债券融资不畅等短期相当急迫的痛点相融合。这些痛点在民营、中小科技服务企业、处于化险阶段的房地产行业等领域表现得更为直接。”魏凤春说。


对于以券商、基金、保险、银行理财等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魏凤春认为,需要做的工作包括创新投研模式、实施积极股东主义、加强普惠金融的制度建设、变革投资策略等。


实际上,机构投资者的改革近两年已在提速。


私募基金方面,2023年7月《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发布,将私募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


公募基金方面,2022年上半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办法》等公募基金行业纲领文件和规则,中国基金业协会也发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从基金行业顶层设计文件,到协会的指引,都强调将“投资者实际盈利”纳入考核指标。


公募基金销售考核的指挥棒已然变化,行业的变革也在进行中。据《财经》了解,目前多数基金公司将“客户盈利体验”纳入基金销售人员考核之中。


“我们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就变化了。”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告诉《财经》,公司成立了投教子品牌,把投教活动量放入了分公司的战略考核中。并且,内部不再提倡只说产品业绩好而忽略体验的提法。


此外,公募基金行业诞生以来最大规模的降费行动正在分批进行中。自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以来,截至8月2日,已有近50家公募机构宣布降低旗下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费与托管费。


据国海证券研报测算,基金费率全面调降后,行业让利幅度预计超过160亿元,投资者持有成本约降低6个基点。


降费带给基金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方面,让利于投资者,资管机构和销售机构的收入压力增加。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推动行业出清。另一方面,买方投顾和低费率基金有望繁荣。


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轮行业性规模跃进与萎靡后,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重新梳理与投资者的关系,用“买方思维”重构组织。


南方基金表示,公募基金应当遵循持有人利益至上,切实做好财富管理本业。建立以持有人利益为上的销售理念,改变以往“重销售、轻持营”的现象,增强投资者的财富获得感。


《财经》了解到,除了研究“谁来买”“怎么买”的投资端改革方案,支持科技创新也是今年监管工作的重点。


“在注册制改革主线下,一个核心工作就是支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接近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表示。


魏凤春也提出,投资端应该重点布局科技型创新企业。“目前,绝大部分资产配置在传统的工业企业和传统的商业模式上,投资颠覆性创新企业的头寸有,但一般都不大。”


“我们乐于看到投资者因为欣赏企业家的创新和奋斗精神而对其公司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不断转化为投资的信心,并在企业的成长中实现财富的增长。”魏凤春说。


三、重拾信心


“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磅定调以及一系列利好政策,给A股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此之前,今年以来的A股市场,表现长期低迷。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仅上涨2.54%,深证成指下跌1.87%,创业板指跌幅更是达到了7.83%,科创50亦下跌0.45%。



7月24日,政治局会议的召开,直接点燃了二级市场的情绪。


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次日(7月25日),上证指数上涨2.13%。当日,两市逾4200只个股上涨,超70只个股涨停。两市累计成交9481亿元。截至8月3日,自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上证指数涨幅达到了3.68%,今年以来其涨幅也达到了6.19%。


Wind数据显示,7月25日~8月3日,深证成指上涨3.87%,创业板指上涨4.43%,科创50上涨2.09%,远远高于今年以来的涨幅。这三大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是1.34%、-4.47%、1.09%。


各主要板块亦轮番上涨。


7月25日,素有“牛市旗手”之称的券商板块开始启动。当日,券商板块大涨,券商行业指数实现了5.29%的涨幅。7月28日,其涨幅达到了7.74%。券商龙头中信证券强势涨停。该行业成交额也从此前的不足600亿元逼近1000亿元。


券商行业上涨的直接刺激因素是,政治局会议以后,证监会表示将“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落实政治局会议相关部署。证券公司作为最重要的中介机构,将受益于此。


此外,券商板块的估值也极具吸引力。华西证券研报显示,券商板块当前整体市净率1.32倍,证券指数的市净率估值在过去十年的18.45%分位数,在过去五年的34.09%分位数。证券指数在过去十年和五年的最高市净率分别为5.01倍和2.25倍。


根据以往经验,券商大涨之后,大盘指数后续上涨概率较高。因此,券商板块的大涨开启了市场的乐观情绪。


其他板块的利好政策也不断推出。政治局会议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召开的企业座谈会上提到,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7月31日,国常会再次强调要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受益于此,房地产板块表现持续活跃。Wind数据显示,7月25日~8月3日,房地产板块涨幅达到了15.15%。而今年以来其涨幅仅为7.67%。


消费板块、汽车板块、核电板块等在利好消息刺激下也将轮番上涨。7月31日,食品饮料、商贸零售分别上涨1.05%、2.95%,汽车板块上涨2.29%,核电板块上涨0.87%。同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与此同时,国常会决定核准山东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


北向资金再度活跃集结。Wind数据显示,7月25日~8月1日,北向资金连续六个交易日持续净流入,净买入总额为538亿元。这是今年北向资金最强劲的一波买入,占全年净买入额的23%。


与此同时,港股市场活跃度骤然提升,各主要指数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上涨。


根据Wind数据,恒生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为-1.82%,但政治局会议以来,其涨幅达到了4.03%。恒生科技与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今年以来涨幅分别是6.72%、-0.79%,但从政治局会议以来,两项指数已经分别上涨了9.75%与6.08%。


中概股市场也充满热情。7月28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上涨6.97%,创下了今年第二大单日涨幅。7月25日~8月1日,该指数上涨9.67%。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场仍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调整。券商板块在大涨之后,7月27日,板块下跌1.07%。房地产、消费板块均有所回调。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分别下跌0.89%、0.35%。


一系列利好政策对市场的刺激效果如何?


在汇丰晋信基金宏观及策略师沈超看来,大涨后的震荡调整是正常的市场表现,不同投资者对行情的判断会产生分歧。“事实上,目前政策是更多引导资本市场进入慢牛和长牛,短期市场暴涨暴跌相对而言都是不健康的。”沈超说。


星石投资副总经理方磊认为,“政策制定-政策落地-政策效果显现”之间存在时滞,政策呵护对于经济动能修复的支撑并非“一日之功”,短期来看,市场预期仍将有反复,叠加此前部分顺周期板块积累了一定涨幅,部分盈利盘出于在震荡市“落袋为安”的考虑进行获利了结。


“从交易层面也存在部分资金情绪较为谨慎,观望资金入市可能要等待政策效果、经济动能修复在数据层面的体现,当前市场可能仍以存量博弈为主。”方磊向《财经》表示。


从历史来看,底部反转之时,市场总是在犹豫中上涨,基本没有行情在一开始就能得到投资者的充分认知。在方磊看来,“上涨-分歧-消化分歧-再上涨”是一种良性循环,未来股市走势仍将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前进,因此对于近期的震荡回调应该理性看待。


四、后市期许


情绪陆续修复,市场仍在探明方向:一方面,政策刺激之下,A股是否会开启一轮新的行情,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资产会否被重估的问题引发关注;另一方面,市场对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充满期待。


“短期来看,市场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底已经基本确定。政策底之后就是市场底,市场底不会低太多。市场底出现之后,市场会出现一波不错的行情。”把脉投资总经理许琼娜向《财经》表示。


实际上,多家机构对未来的预判较为乐观。


“7月政治局会议后,提振政策有望密集出台,有利于缓解悲观情绪,市场重回上行周期的可能性比较大。”招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中信证券认为,8月市场在政策、基本面、流动性、情绪四大拐点的共振下,有望开启今年第三个关键做多窗口。预计行情不会以脉冲式的上涨一蹴而就,而是在政策有序落地的过程中逐步上行,并将持续数月。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高层定调有望缓和市场当前的情绪面和资金面的压力。”中欧基金表示,政治局会议的定调有望缓解此前混乱的市场预期,后续刺激政策快速落地,或进一步表明政策底和市场底渐次到来,叠加美元走弱背景下全球风险偏好的回升,市场可能迎来一段时间的企稳回升。


外资也给出了积极观点。


富达国际全球首席投资官安德鲁·麦卡弗里(Andrew McCaffery)近期表示,目前中国市场估值具有吸引力,所有行业的盈利修正等待触底回升,预计即将披露的半年报业绩或会带来惊喜,而且中长线投资中国市场的利好因素仍保持稳健。不过,考虑到经济复苏状况不均,投资者也应保持谨慎。


高盛在最新的研报中表示,随着政治局会议确定下半年经济政策基调,中国市场的“政策底”已经形成,中国股市的短期反弹窗口现已打开。预计从8月中旬开始的半年报业绩报告将表现强劲,盈利修正趋势适度向好。“从经验证据来看,目前迹象表明,中国股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有望表现更好。”高盛表示。


高层定调后,A股、港股和中概股的集体反弹,亦令市场人士开始思考,中国资产是否在被重估?多名分析人士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沈超表示,中国权益资产目前在全球来看是相对低估的,本身存在重估基础。在引入中长期资金等利好长期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催化下,中国权益资产有重估的动力。


“遇到政策拐点后,市场对于国内经济的预期正在出现修正,股市情绪中期大概率将维持修复,相应资产存在重估的可能性。”方磊说。在他看来,目前权益类资产的贝塔要比之前好一些,不过,后续权益类资产价格重估的幅度取决于政策落地效果和国内经济动能的恢复情况。


除了上述市场预期,专家学者对资本市场后续政策动向充满期待。


“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任务和目标已明确,如何统筹施策,改革中又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痛点?


田利辉认为,改革的痛点和难点在于长期资金的引入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


短期来看,市场对于二级市场受政策利好刺激的持续性仍有一定观望情绪。


方磊认为,由于政策效果显现需要时间,政策预期短期或仍有反复,叠加当前部分投资者聚焦于经济的悲观层面,市场会出现比较大的分歧。


长期来看,董忠云认为,资本市场改革完善是系统工程,要多方面协调发力,齐头并进。


刘俊海表示,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整体情况来看,市场发展起步之初具有“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点,曾出现一些先发展、后规范的问题。


他认为,目前,投资者财富效应仍有待进一步扩大。“投资者信心取决于财富效应,要让投资者有获得感、拿到实惠,能看到股价持续上涨,增强赚钱效应。”


“如果仅仅从一些具体的措施来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副院长严弘对《财经》表示,“最重要的还是要搞清楚我们的资本市场到底有什么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严弘认为,对资本市场的重视和改革的迫切性,不是一个战术上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重要的战略性工作。“只有从战略角度传达信息,市场参与者才会对市场本身重塑信心,才会吸引更多的长期资本加入市场。”


一个更加活跃、投资者更有信心的资本市场,应具备哪些特征?又将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面注册制落地实施,资本市场完成“关键一跃”。


“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应该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合理适宜的回报,具有有效的监管机制、透明的信息环境、公允的跨期定价和多元的投资品种。这样的资本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并提升人民的幸福感。”田利辉称。


田轩预判,下半年在宏观政策调控、扩大内需、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政策部署之下,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趋势不改,且经济复苏结构将逐渐趋于均衡。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促进民间投资等政策指引下,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投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升。


他进一步表示,资本市场在持续深化制度改革和政策“组合拳”的共同促进下,市场发行机制将更加规范、成熟,量与质的关系将进一步平衡,市场流动性将进一步增强。在国家战略引导下,在产业链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资本市场将持续助力企业创新、促进新业务、新应用场景等发展。


“未来资本市场将在全面注册制下,持续推动上市发行常态化,加大交易机制改革,持续引进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流动,并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促进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田轩表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数一帜 (ID:dushuyizhi007),作者:周楠、张欣培、黄慧玲、郭楠,编辑:杨秀红、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