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 (ID:TencentMRI),对谈嘉宾:杨瑞春、六神磊磊、李敬泽、樊登,编辑:张浩,主编:井婷婷,原文标题:《碎片化可能让现代人丧失深度思考力吗?| 芒种观点》,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当下碎片化阅读和信息获取方式已经成为了主流,我们可以1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一本书、乃至一个学科。可看时兴趣勃勃,转眼脑袋空空,在我们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时,忽视了碎片化内容带来的虚假获得感,也忽视了好的内容带给我们深度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在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上,腾讯新闻副总编辑杨瑞春,作家、自媒体人六神磊磊,作家、评论家李敬泽,帆书APP(原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就“碎片化可能让现代人丧失深度思考力吗?”进行了探讨。以下是对话实录。


麻木的人最快乐,思考的人很痛苦,思考这个东西真是“奢侈品”


杨瑞春:深度思考在今天是不是已经成为稀缺品,怎么看待现在舆论环境中深度思考的缺失?


六神磊磊:深度思考呢,如果我身上有这么一个按钮,按了就不思考,我肯定按,不思考特别快乐。我感觉麻木的人最快乐,思考的人很痛苦,不能共情别人的人特别舒适,共情别人的人很难过,思考这个东西真是“奢侈品”。


最难过的是思考刚想进入深度,又被拽回来。比如前两年我在重庆,大家在思考争论四川美术学院的院长能不能画人体的问题,这是我小时候就解决了的问题,怎么现在又在思考这个问题。前不久大家又在争论一个问题,杨丽萍老师的孔雀是不是着装很少的问题。我们想思考一些更前沿、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事,但是老被拽回来,所以很痛苦,所以就不思考了。


杨瑞春:为什么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了,过去这么多年又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在阻碍我们?


六神磊磊: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事实的供给还存在不足,很多人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大家不能独立思考,我觉得根本不是独立思考的问题,是事实本身,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偏差。比如说记者去了现场,挖掘了真相,由于种种原因传递出现了阻滞,再怎么独立思考,思考出来的东西也不靠谱,还是回到新闻人的使命,贴近事实,走近现场。


刷短视频现象叫做多巴胺劫持,就像跟渣男谈恋爱一样


杨瑞春:现在身边的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拿起手机就会发现,在刷视频的时候很容易沉迷进去,不论老幼,这样的现象已经成为常态,怎么看待短内容对深度思考的冲击?


樊登:我觉得以前深度思考的人也不多,没有短视频大家就深度思考吗?估计也够呛。互联网起到的作用是加速,加速两极分化,给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了无限学习的内容,十五六岁可以把量子力学都学完。另外每天都刷,刷短视频现象叫做多巴胺劫持,就像跟渣男谈恋爱一样。


比如说,短视频好看和不好看之间是没有数字的,比如三个好看一个不好看,这是随机,就像赌场一样,是没有规律的,所有这些东西成瘾性的来源都在于多巴胺劫持。所以我觉得它跟深度思考的关系倒不大,它是跟人幸福度可能有关系,当你被多巴胺劫持久了以后会很痛苦。刚才磊磊说那个不对,他说那些骂人的很高兴,没有共情力的人很高兴,不是,他们很痛苦,他们很痛苦才能骂出那么难听的话,不要以为能骂人就很开心,做个好人也挺好的。这个叫做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其实它是让人更痛苦,而不是让人更愉快,只是短暂的麻木而已。


所谓的深度思考关键是不好界定,什么叫深度思考?也可能人不思考叫深度思考,所以你想说的可能是认真对待,让大家认真对待一个新闻,不要随便网暴,不要乱吃瓜。


人类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变革都是来自于传播工具的改变,从最大的文字到印刷机,到互联网,到今天人工智能,我们要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世界,至于将来会怎么样,我从李敬泽老师的书里学会了一句话,叫做“对于黄河我一无所知。”这句话很好用,对于深度思考我一无所知。


曾经有书友给我们提议,说樊登老师不要做短视频。因为一旦碎片化,剪成一分钟以后所有的语言失去了语境,人们为了吸引流量,所以看到很多不靠谱的言论都是被剪出来的,实际上要读完整的书一个多小时读下来确实不容易,如果不加短视频大家就不知道你,大家尽量靠碎片化获得流量,试图获得长一点的声音,我们的困境是一回事,享受它就好。


刷“三分钟速读名著”小视频算不算看书?其实古人看书一样“碎片化”


杨瑞春:在短视频平台上经常会看到一分钟、两分钟就把一本书、一本小说讲了,现在这样的视频非常流行,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敬泽:我觉得你问的这个问题已经设定了我的答案,我一定要说这不好,我就说你们就看去吧,我何以成为一个合理的评论家呢。我的态度还真就是,你爱看就去看去吧,如果这样的读者或者观众,你不让他看速度文学小视频,不等于他拿起书来看,可能根本就不看书了,看看小视频也蛮好。


我刚才在想深度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就觉得可能有的时候,当然我对深度思考充满了敬意,我的职业全部要求就是深度思考。同时我也觉得有的时候深度思考是会自己生产问题的,就是好的问题以及由问题而来的焦虑,也是深度思考中自我生产出来的。


比如这个碎片化,如果仅仅指人时间分配上的碎片化,我觉得这可不是现在才这样,古人读书就已经碎片化了,实际上再想一想除了高度农业社会,绝对农业社会之外,人类生活中就不存在不碎片化的时间体系,每一个人生活恐怕都是时间高度碎片化,实际上思绪也一样是高度碎片化。如果没有碎片化就不会有意识流小说,写的就是人的碎片,人的思绪随波逐流,可见一百年前就已经那样了。


所以觉得其实现在真正的问题是:


第一,深度思考确实很重要,但是首先是应该深度思考的人们负起深度思考的责任,不停的、持续的、有效地输出他们的深度思考。刚才像六神磊磊反复讲为什么我谈那些基本问题,你放心过一百年还会谈,当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我这样的人。第二,大部分人面对的问题永远在基本问题上,其实对我们来说不是深度思考问题,是正常思考问题,可能大部分人全部的努力就在于自己能不能让自己正常思考。


回到这个问题上,一分钟速读小说,实在不想读小说的话,读一读一分钟速读视频我觉得也没有问题。


很多人看起来在不断地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杨瑞春:现在焦虑情绪是困扰年轻人最主流的情绪,面对偶尔焦虑怎么解决?


樊登:如果不焦虑就疯了,不焦虑过马路直接就被撞飞了,如果连偶尔焦虑都不能接受就是自己的问题。我再多说一句,深度思考不能太多提倡,很多人看起来在不断地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什么叫内耗,内耗就是过度的思考,但是没有外在信息的输入,你自己知道的事太少了。


杨绛先生当年回信,说所有的问题都在于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真的是这样,因为读书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当然要不断读好书,我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好书,读一点烂书也不错,读多了就会读到好书。只有有了外部信息的输出才能够破这个局,否则在这个局中根本出不来。


而读书的时候一定切忌一件事,不要只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只读自己喜欢的题材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很讨厌,人要经常读那些不太喜欢的作品,特别奇怪的话题,这个人说的我怎么觉得怪怪的,不太相信,这个时候会有更多信息的改善,当找到生活中很多快乐的感觉,做什么事都顺起来。读书真的有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 (ID:TencentMRI),对谈嘉宾:杨瑞春、六神磊磊、李敬泽、樊登,编辑:张浩,编辑:张浩,主编: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