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ID:TencentMRI),作者:张浩然,主编:井婷婷,编辑:张浩 ,头图来自:《早间新闻 第一季》


近日,互联网上出现了几个火爆的新闻事件,浙江杭州的幼儿园老师“桃子”因一条“挖呀挖呀挖”的上课视频意外走红网络,另外一个高铁“互殴”事件也是热度不减。


在当前的互联网短视频新闻生态下,这类不重要或意义较小的新闻传播性非常高,在互联网内容生态当中的占比正在进一步提升。并且这类内容一旦成为热点话题,都会被争相报道、讨论很久,有些甚至霸榜十数天不下来。


其实这一现象早已发端,近年来随着数字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出现,媒体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将公共事务和深度报道置于首位的传统新闻模式,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新闻报道方式,大量资源涌向这些鸡毛蒜皮新闻(Trivial news)


这种现象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应对鸡毛蒜皮新闻泛滥的现象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鸡毛蒜皮新闻的兴起


过去一两年,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内容平台及社交媒体的流量,在变本加厉地流向一类鸡毛蒜皮的内容中,具体而言就是那些“不重要或意义较小的碎片化内容”。


其实这种鸡毛蒜皮新闻(Trivial news)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轰动性新闻”和“黄色新闻”时期。轰动性新闻是大众传媒中一种用夸大、丑闻和人性化故事等手段来引起大众关注的编辑策略。而黄色新闻则指一种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类型。


鸡毛蒜皮新闻和“轰动性新闻”“黄色新闻”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也有所不同。鸡毛蒜皮新闻在内容形式、取材范围、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形式:鸡毛蒜皮新闻通常多为软新闻,以不太重要、无关紧要或不那么具有新闻性的新闻为主。而这类软新闻通常不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而更多的是以一种娱乐性、轻松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取材范围:鸡毛蒜皮新闻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话题,包括社会、娱乐、体育、科技、文化等等。因为这些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轶闻趣事、小道消息、八卦新闻等。


表达技巧:鸡毛蒜皮新闻的表达技巧通常比较幽默、诙谐、轻松。这种新闻往往会采用一些搞笑的手法、语言游戏或者卡通漫画等形式来增加观众的娱乐感和互动性。总体上,更加注重用平民化的视角和大众化的视角去报道新闻。


近年来,鸡毛蒜皮新闻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变得越来越普遍。比如,最近中文互联网上出现了两个火爆的新闻事件,一个是“挖呀挖”幼儿园女教师走红,另一个是28岁的女副教授另类招生走红。这两个事件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主角都是年轻女性,颜值较高,迅速走红后也遭遇了质疑和网暴。


在当下,一个人突然走红,然后又被网暴的情况似乎成为了一种惯例,围观者和参与者都乐此不疲。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普罗大众得到了更多关注,这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内容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焦点,过多地放在这些不那么重要的内容上,并倾注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可能会导致新闻质量降低、公众对重要问题丧失兴趣以及媒体信誉下降等问题。


所以,当下随着鸡毛蒜皮新闻变得越来越普遍,媒体专业人士和公众有必要对这类新闻有更多的觉知,探究它出现的原因,认识到它的泛滥造成的潜在后果,并努力在娱乐和严肃新闻之间寻求平衡。


二、鸡毛蒜皮新闻兴起的原因


1. 鸡毛蒜皮新闻的社会学根源:消费文化和价值观塑造媒体趋势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鸡毛蒜皮新闻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变化。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导致社会越来越重视物质层面的需求,人们追求轻松、娱乐的生活方式,对严肃、深入的新闻内容失去兴趣。这种社会风气的变化使得主流媒体纷纷转向生产鸡毛蒜皮新闻,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我们看到,在过去新闻报道更注重传递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但随着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观念的兴起,人们更倾向于追求个人享乐和娱乐,而不是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可以说,鸡毛蒜皮新闻现象反映出社会价值观的转变和审美标准的变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娱乐文化和精神面貌。


2. “新闻的商业化:市场力量推动“鸡毛蒜皮”的新闻报道”


媒介发展角度而言,“鸡毛蒜皮”的新闻报道崛起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纯商业性的媒介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是传统媒介迫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或迫于自身减轻经济压力的需要,也纷纷实施商业化运作。这场市场化变革使得很多国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


其次是媒介角色定位模糊,自律精神的丧失。媒体自律,简言之,就是新闻团体及其从业者通过职业道德,个人修养所实施的自我约束。处于超常规发展高峰期和竞争白热化下的媒体,由于市场意识的不成熟,尚不能很理性地权衡商业利益和公众利益的轻重,其自律能力本来就很脆弱。


再次是过于片面强调媒介产品消费性,将受众单纯地视为传媒“消费者”。不惜手段寻找满足受众的途径。挖掘新闻背后的娱乐化因素,可满足一部分人猎奇,消遣,求刺激的心理,因此一些追求短期效应的媒体会无限放大媒体娱乐功能。这种片面强化媒体的商业化运作。片面强化媒体的商业化运作可能会导致媒体更加注重商业利润,而忽略了媒体的社会功能和引导舆论的使命。


此外,受众的地位上升也导致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和直接。在这个过程中,媒介机构和从业者可能会根据受众的反馈和意见,对新闻进行调整和改进,让新闻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这种情况下,媒介机构和从业者可能会更加倾向于报道那些受众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让新闻更加娱乐化和浅薄化。


最后,随着新闻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的传播和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鸡毛蒜皮新闻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3. 为什么鸡毛蒜皮新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鸡毛蒜皮新闻背后的心理学


在当今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经常面对各种渠道的大量信息。由于信息过载,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更加短暂和分散,很难保持对于某一特定信息的持续关注。而鸡毛蒜皮新闻由于其轻松、有趣、易于消化的特点,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其次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于新鲜、奇特、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探究的热情。鸡毛蒜皮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小道消息、八卦、情感故事等内容,这些内容能够满足人类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


最后是情感的吸引力。鸡毛蒜皮新闻往往涉及到一些情感故事,比如感人的爱情故事、悲惨的人生经历、各种人际关系的纠葛等等。这些故事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同情、愉悦等情感反应,满足人类对于情感体验的需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鸡毛蒜皮”新闻现象的出现与人类天生的好奇心、情感需求以及当前信息时代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而总的来说,“鸡毛蒜皮”新闻现象的本质是受到了市场因素、信息时代特点以及传媒与受众之间互动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中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反映了传媒市场与受众需求的互动关系。


三、鸡毛蒜皮新闻泛滥的反思


阿道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在鸡毛蒜皮新闻泛滥的互联网上,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深度理解和分析会逐渐减少,因为他们只是在享受娱乐,而不是思考新闻背后的含义和影响。


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新闻的信任度下降,因为他们会怀疑娱乐元素是否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此外,这种娱乐化的报道通常会将新闻事件简化,而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和分析,这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的不足。


我们需要在享受鸡毛蒜皮新闻带来的轻松时光的同时,不忘关注那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关注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新闻媒体,也应该有更高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既要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又要传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提供更多的深度信息和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新闻事件,从而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媒体研究院(ID:TencentMRI),作者:张浩然,主编:井婷婷,编辑: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