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该文已被国内全网封杀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个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七月是高考的回响。

这个夏天,一座虚拟的大学在互联网世界拔地而起,这座学校名叫“山河大学”,只收留心碎的“山河四省”考生。

寒门、普通家庭、教育资源、分配公平。

当山河大学的玩笑被互联网遗忘之后,那些心酸的个体,继续用一生消化高考的梦魇。





山河大学,顾名思义是山河四省的大学,由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的考生共同在互联网拟建而成。

这所虚拟大学只招收山河四省的考生。原因很简单,作为高考大省,他们的教育资源却匮乏得可怜。

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的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83万、131万、80万和33.7万人,合计327.7万人,约占全国考生人数的25%。

在四省范围内,只有4所211高校、2所985高校(且唯二的985高校都位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总人口约2亿,却无一所985院校。河南仅有一所211高校郑州大学,已经是许多留在省内的河南考生能够触及的天花板。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通过整理2018年各省份录取数据后,以清华北大的录取率来看,靠前的是:北京(0.603%)、天津(0.135%)、上海(0.098%),排名最后五位的省份里,河北(0.016%)、河南(0.014%)均榜上有名。



7月6日,教育部回应“山河大学”

于是这些曾经淋过雨的年轻人大胆设想,我们是不是能为后来人撑伞——

如果四省考生每人出资1000元,就能筹集三十多亿的资金,可以建立一所位于四省交界处的综合性大学。号召一出,一唿百应,那些已经毕业的山河四省考生,甚至是外省的路人,都愿意为这所根本不存在的大学众筹捐款。

于是,“上午看到了想法,中午看到了方案,下午看到了校徽,晚上看到了宿舍。”



山河大学的“官网”页面

选址就在四省的交界处,官网、校徽、校训、校歌、录取通知书、校园平面图在几天之内迅速落地。甚至他们还建立了山河大学的社群,组建起了研究生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法学院、材料学院等等。除了认领各院院长的职位,甚至还有人竞聘宿管和保安。

这些散落全国各地的山河四省学子们,陷入一个明知是梦的梦:解救和自己一样受困于教育资源的年轻人,打捞那个苦读十年却仍然追不上别人起点的自己。



山河大学的“校徽”

至于山河大学的校长为什么是杜甫,或许是因为“国破山河在”恰好有“山河”二字;

但另一个原因更让人信服。杜甫写过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座虚拟大学,变成了山河四省“高考弃儿”们的应许之地。它的简介朴素而有力:让每一个山河四省的学子都“有学上”。

他们在学校简介上勾勒着一个理想大学:宿舍有空调、上床下桌、独立卫浴、食堂低价美味、专业有趣、师资雄厚。

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大学,但对于普通的山河四省考生来说,想要进入这样的大学,必须以外省人想象不到的难度,扒几层皮去攀爬应试教育的金字塔尖。



山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进入大学之前,我以为我为了应试教育付出的前18年已经够悲苦了。直到我遇到了来自山东与河南的同班同学。

他们的分数比我高几十分,但我们坐在同一间教室、同一间宿舍。因为大部分学校的招生计划都会优先面向省内,所以其他省份的招生名额更少。所以山河四省的学子要出省上大学,就必须考取比本地学生更高的分数。

与此同时,班里也有来自北京与天津的同学。不能否认他们也很努力,但童年付出的劳累与代价,是无法和来自山河四省的同学相提并论的。

这就像“辛苦”与“痛苦”的差别,中国孩子都苦,但程度不同。

所以在招生简章里,你能看到山河四省的学子们积压已久的愤懑:山河四省考生可直接报名,除四省以外其他省考生需高考达到700分。

这是一种对过往不公的回击,哪怕只是在精神层面上的回击。



教育资源优渥地区的考生,无法理解什么叫“夺命21次模考”,无法理解衡水模式会给一个人带来一生的阴影,也无法理解什么叫“一分恨不得掰成三分去报志愿”。

我认识一位衡水一中的毕业生,十年前她高考,省排名在50名左右,但在班里,连前10名都没挤进去。残酷如斯。

这些来自应试教育和大逃杀模式的疤痕,即便到了30岁,仍然摸上去新鲜滚烫,让他们即便步入社会,也活得像一只全身紧绷的猫,总是夜半梦回跑操背书的凌晨5点。

这是教育资源的天堑,只能由这亿万个个体慢慢消化。

“小明用了2小时走到少年宫,而我用了18年。”



张雪峰和山河大学,就像一个杨桃的两个切面,尝起来都是同样的苦涩。

正是有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才有了民间的“志愿圣人”张雪峰。

一句“理科590分学新闻就把他打晕”把张雪峰送上了高考后的第一波热搜。而这句话引起的波澜更有趣。

在一则十几秒的视频里,一位大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证,大喊一声:“不要听张雪峰那小子的话啊!”

新闻学卓越人才实验班,五院四系,华东政法大学,毕业后直接“黄袍加身”送外卖,就业率“百分之百”。

到此为止,到底要不要学新闻的争议,才完成了完美的闭环。



图源:B站

太多人争论人文社科到底是不是无用学科。

但我更在意“不要学新闻”背后的半句话——

“如果家境优渥,选择更多,不存在错不错的问题。但是大多数家庭,条件没有那么好,选专业就要选适合自己的,能让自己吃上饭的。”



图源:微博

问题争议不在于专业本身,而是张雪峰的受众群体,是广大普通家庭的普通考生。有人调侃道,你猜国家电网的家长会不会去挤张雪峰的直播间?

当知识分子指责张雪峰市侩、势力、摧毁年轻人的理想主义的时候,我的建议是不妨去他的直播间里静坐一晚。

你自以为是常识的东西,放在大多数普通人身上,变成了一望无际的信息差。就像前几天流传的一则“感人视频”:一位甘肃白银的考生填志愿,父亲说,只要是带“人民”两个字的都报。



这就是张雪峰存在的意义。

他的建议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正确,不一定帮得了所有人,但或多或少能把许多缺乏基础认知的家庭从晃晃悠悠的钢丝上拽一把。

一位母亲想让女儿当空姐,上来就问张雪峰,500分能不能报考“航空航天”的专业。张雪峰疑惑地盘问了半天,才听懂家长是想送孩子去当空姐。

原因也很简单。空姐听上去体面,据说很赚钱。

张雪峰直接把最难听甚至得罪人的话撂在台面上:你们家孩子有底线吗?

因为让一个有底线的人变得没有底线很容易,而让一个没底线的人变得有底线很难。

如果孩子是一个内向缺乏主见的人,为什么非要把她丢进一个更容易被环境影响的行业中去?

“为什么在能够把握命运的时候,非要去做一个服务员呢?”



图源:B站

张雪峰还能在最短时间内,给一个普通家庭传递行业内部信息。

一位母亲拿着孩子的成绩来咨询,张雪峰在一秒之内给出答案:去滨州学院学机务专业,毕业对口修飞机,就差把“毕业包分配”说出口了。

而在连麦之前,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这所学校、有这门职业。而这所学校一旦改名为山东航空学院后,考生的500分成绩就不一定能够得上了。



图源:B站

许多曾经属于利益圈层内部交流的信息,被张雪峰拿在台面上“委婉地”说透了。

一位家长想让孩子进入国家电网工作,张雪峰明确地给出一句话:

如果你家里不是国家电网的子弟,那你只能学电气专业才能进,其他任何专业都不行;如果你家里是国家电网的职工,那你学一些相关的边缘专业也能进。

而中国烟草更不同了。

一位家长连麦,想让孩子通过学烟草专业进入中国烟草就业。张雪峰听完都笑了:烟草专业和烟草公司完全是两码事。



图源:B站

他也能在最短时间内叫醒一个飘在云端的年轻人。

有人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想学考古;看完《法医秦明》就想学法医;看完《华尔街之狼》就想学金融;看完《催眠大师》就想学心理学。

张雪峰给年轻人的梦中专业狠狠祛魅。

有人想学法医。张雪峰告诉家长:能不能在装满腐肉的缸里待半个小时?

接受了这个再谈法医的事。

想学金融?

家里能给资源支持吗?女孩能喝酒吗?性格够外向吗?

这些问题看上去非常冒犯。但如果你随机抽取一名踏入金融行业的普通毕业生,他/她一定明白张雪峰为何这么问。

别人搞金融是华尔街之狼,你搞金融是国贸之牛马。你以为金融就是每天晚上美酒雪茄德州扑克,结果现在收入打折还要连夜通读掼蛋教程。

家长总以为,跟钱有关的职业就一定能带来钱。但事实是,只要你的父母能在银行存够2000万,不管你是什么专业都能进银行。

还有一位考生一心想学哲学,规划自己一路硕博,最终进高校当老师的美好人生——说得就像出门买菜那么轻巧,其中的痛苦、竞争和漫长的等待都被他丝滑绕开。

张雪峰只是淡淡地问了他一句:将来吃不饱饭怎么办?

学生沉默半晌回答:哦,我觉得不会的。



图源:B站

一位女生称自己想学心理学,未来成为一名心理医生,开一家自己的心理咨询所。

张雪峰连续抛出几个致命问题:

“如果找不到工作你还学吗?”

“北师大心理学毕业的都开不了自己的心理诊所,你觉得你这个分数段行吗?”

“大多数的人都没有钱买房,没有钱过好自己的生活,你觉得他会给心理医生多少钱?”

有的家庭认为孩子英语成绩不错,想要学语言专业,以后就能进外交部。

张雪峰反问:“你知道有个东西叫做科大讯飞吗?”

甚至连外语院校的学生也在评论区现身说法:

那些真正进入外交部的人,绝不是老百姓想象中的“英语好的孩子”那么简单。即便是在一群外语天才里,又有几个能成功进入外交部工作?



图源:B站

有学生想走中外合作办学,以后出国留学。

张雪峰的建议是,把这40万现金取出来,放在面前看一个小时。用父母的血汗钱换留学,值得吗?

说白了就是那句最朴素的话:“谁家挣钱都不容易”。

因为走这条路的,既有家里不差钱的人,也有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的普通人。他劝的是后者。



图源:B站

在他的直播间里,家长们的开场白总是会出现一句:孩子有主见,孩子有个性,孩子不听我的。

于是张雪峰成为中国家长的代理人,把真话用最难听的方式说给最不愿意听真话的18岁孩子。

一位家长连麦,孩子能考600分,想要选一个不脏不累还能挣钱的专业,比如金融,可惜家里没有资源支持。

张雪峰在推荐了一系列专业后,最后确定学口腔是这个分数的最优选。

家长却支支吾吾:“孩子对口腔比较排斥,她嫌脏。”

画面中的张雪峰激动起来。他捧起面前的零食开始往镜头前砸:让她想象这些都是money,你问问她:还脏吗?

挣钱这件事就没有不脏不累的。只不过“脏”的程度,“脏”的地方不一样罢了。

人在18岁这个年纪总会这样想:那个“站着把钱挣了”的例外,凭什么不是我? 

到了28岁才会晃过神来:原来,跪着挣钱的坑位都不多了。



图源:B站

其实,张雪峰并没有像大众刻板印象中那样,挥舞实用主义的大棒打死所有人。

大家都说他站在理想主义的反面,但他偶尔也有眼神一亮的时刻。

一个能考650分的女孩告诉家长,未来想学量子力学。甚至想好了以后要去中科院读博。

优秀如此,家长还是长吁短叹:“这可怎么办”“毕竟是女孩”,不想让她走上科研这条险途。

但张雪峰却一反常态支持了这个女孩的决定。原因很简单,有些人读物理学可能是出于功利性质,想靠冷门专业冲一冲名校;而这个女生的追求非常纯粹:“我做科研不是想挣多少钱,也不是想搞多大贡献,就是单纯想比别人走得更远。”

说到底,张雪峰的方法论其实没有多么高深,普通人甚至也可以拿着这套“八连问”去帮身边的考生做排除题。

所有考生在连麦的流水线上,在几分钟内被迅速归类为几个因子:家庭条件、文科理科、分数高低、图稳定还是求赚钱。

虽然被许多教育专家诟病此法不通人性,但不得不承认这套战术(在现阶段)非常高效,让评论区的大学生都为之惊叹:我就是这个专业的,张雪峰是真懂。

学医吗?推荐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偶尔推荐中医。

学农吗?推荐动物医学,偶尔推荐茶学和烟草。

当老师吗?推荐国家免费师范生,非定向不能直接就业师范类一般不推荐,分低的推荐学前教育。

学文理兼招吗?推荐法学,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汉语言文学,分低的推荐护理。

学理工科(不带化学物理)吗?推荐数学,统计,计算机。

学带化学的吗?推荐药学。

学力学吗?推荐航空航天,机械,分低推荐交通类。

学电学吗?推荐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

除了这些,求稳定可以考军校,警校。想考公,直接报计算机、法学、财会、汉语言文学。

当条条大路通牛马的时候,张雪峰至少还帮你指了一条“能快速省力当上牛马”的道路。

在他的视频弹幕与评论区里,最常看到的话是:如果当年有张雪峰骂醒我就好了。

渡人,而且专渡没有资源没有信息渠道的普通人,放在哪个朝代看,都算是大善事。

毕竟有钱人各显神通,早就坐着游轮渡河了。

张雪峰只不过是让穷人的小筏子尽量别翻船,因为他知道,这一翻可能什么都没了。



曾经,我经手过一个“对谈策划”。一边是北京某着名中学的毕业生,一边是小镇做题家。

北京某着名中学的毕业生告诉我,记忆中的高中生活由社团、电影节和舞会组成。

而小镇做题家的阵营,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一群挤破脑袋,牺牲了整个青春期,最后终于获得给北京房东打工资格的年轻人。

北京某着名中学的春季舞会和衡水一中的食堂苦读都是教育的切面,人生早就在我们懵懂的时刻分野。

抖音上的家境富裕的18岁少年晒出了“不用高考组合”的合影,身穿晚礼服的他们分别去了伦敦、纽约和洛杉矶;而另一边,张雪峰的直播间挤满了等待连麦的家长,为了“不耽误孩子”,这些家长不惜在志愿咨询上花费上万元。他们朴素地希望孩子考出的每一分,都不要浪费在一个有就业危机的专业上。

从某种角度来看,张雪峰甚至在为普通家庭做公益。除了他,哪个好心人会出力不讨好地替一个孩子量身打造就业路线?

他推荐的专业,最后指向的都是就业,甚至把一个孩子未来的五险一金和结婚嫁娶都纳入考量。而这样的职业规划指导,在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中是空白的。

11年前的夏天,我也正在填报高考志愿。

而我的高中班主任的办公室大门,只会向冲击清北复交的尖子生、以及能够花钱读联合办学的富裕家庭打开。普通家庭、普通成绩的我,获得的志愿咨询时间只有10秒,以及一句:还行,你随便报吧。

回到家,我和父母三个人大眼瞪小眼。

不要指望一个从未进入社会的18岁高中生,在几天之内就能确认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不要指望没有读过大学的工人父母,能够眼光犀利地为你预判未来十年的行业趋势。

这时我看到了父母在前18年都未曾显现过的迷茫和无助:父母倾尽全力能托举你的时刻,从今天起,到此为止了。

11年前没有抖音,也没有志愿指导,只有门户网站以及一本厚厚的院校手册。拿着纸和笔,就这么一个一个专业划过去。然后一头撞进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专业中去。至于未来是坑是平地还是山坡,近似于赌博。

家庭资源充足的人,父辈的人脉和文化资本就是最好的指导,他们会按照指定好的路线,进入一个家族成员熟悉的行业中去。家庭资源匮乏的人,举目四望,想问都不知道该问谁。

运气好的人,选对了专业混到一口饭吃;运气不好的家庭,稀里煳涂选了一个就业前景一片黯淡的专业。四年后站在人才市场的洪流之中,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步出错了。



图源:视觉中国

如何看待张雪峰和山河大学,最终还是不可免俗地变成一个阶层问题。

家境殷实的人,学了艺术出了国,回国后能办独立画展。你问ta,究竟是理想重要还是饭碗重要,ta大概率会回答你:是坚持理想才有了ta如今的成就。

那如果换成山区的孩子、农村的孩子、县城的孩子呢?

理想是一小部分人用来点缀人生的奢侈品。这句话非常政治不正确,不好听,却是事实。

中国的精英阶层脚不沾地太久,许多从未就业过的教授、专家与知识分子们,指责张雪峰“污染”了某个专业,“亵渎”了高等教育,“忽悠”了考生家长们,甚至还不忘教育“大学生选专业不要以赚钱为标准”。事实上,高等教育走到今天,提升自我价值的部分逐渐萎缩,如今已经彻底变成了筛选人才的技术工具。

这个时候,张雪峰告诉你如果巧妙地利用工具为自己谋利,其实就是在教你,如何在最大程度上保全普通家庭前18年付出的教育成本。当然,他的建议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总有人能被他“捞”一把。

职业规划教育,填补了那些欠缺社会资源与文化资本的普通家庭的空白。也许它现在以“网红老师”的面目出现,还不够完美,但至少也比没有强。

如果我今年18岁,我一定会看不惯张雪峰,他就像是我父母请来的爹味代理人和帮凶,满嘴功利主义和稳定至上。

而现在我快要30岁,我向张雪峰妥协了:如果考生没有想法,父母帮不上忙,不妨听听他的建议。也许他给你指的路很乏味,但是他真的想让你挣到钱,有份工作煳口。

张雪峰的直播间,或许就是普通家庭在命运之锤砸下来之前,能做的最后一次主动闪避。

中国人朴素地相信着“教育改变命运”的道理,农耕文明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规则,就是一份耕耘换来一分收获。

从山河大学到张雪峰,七月份的争辩,背后藏着中国人最质朴的期盼——

好的教育,就是让人拥有平等的资格,只要努力就能换来体面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