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男酷女们换上运动服和越野鞋,组队爬栅栏、扛沙袋、滚泥坑,个个都像出土文物,在斯巴达,没有一双鞋子和一张脸能干净地离开。
根据泥脸照片在小红书和朋友圈的出现的频率来看,斯巴达来势汹汹,大有顶替飞盘、补位新晋时髦运动的架势。
斯巴达,这个听起来就很酷的名字,原义为“可以耕种的平原”,是古希腊城邦之一。严酷纪律、寡头政治和军国主义可谓是与斯巴达共生的词汇。
独特而鲜明的军事体育特质,在影片《斯巴达300勇士》中化为魔鬼般的训练营。每一个斯巴达人都得完成成人仪式“克瑞普提亚”:侦查、狩猎、暗杀、竞技…
这些过于真枪实弹以至于离现代文明太过久远的训练,在21世纪摇身一变,成为一种竞技运动:古老的成人仪式在2007年转生为斯巴达勇士赛,以跑、爬、跳、游等crossfit(混合训练)项目的新面貌出现。
可以简单理解为陆地版的《男生女生向前冲》,一种从起点开始完成一系列挑战并最终到达终点的运动项目,不过《男生女生向前冲》通关后会获得空调奖励,斯巴达勇士赛没有,而且还要花钱报名。
像这种花钱找苦吃的活动,没想到大有人喜爱。
斯巴达勇士赛根据难度分为不同的组别,如公开组、年龄段组、精英组等,其中只有公开组是面向小白的,其他的赛事大多只有专业选手去参加。
公里赛跑搭配障碍赛是斯巴达勇士赛的主要形式。障碍一般包括带刺铁丝网下攀爬、绳索攀爬、投掷长矛以及最为知名的泥地爬行等。
最近风靡的斯巴达勇士赛是对新人非常友好的公开组比赛,裁判基本全程闭眼,大家可以自行组队参加,和队友互相帮忙,走走歇歇,一般都能通过。
比赛非常贴心的一点是,摄影师会埋伏在每个项目的闯关点拍照,记录参赛者爬墙、扛沙包、钻泥坑的瞬间。
其中,泥地爬行最出片,大家晒的照片拍得都还蛮有质感的(想必这两年斯巴达勇士赛越来越大众化也和这点分不开关系)。
小红书上有人分享斯巴达勇士赛“划水指南”,专门为想去玩又怕吃苦的参赛选手准备,在每个环节都有适合的开挂小技巧。
比如翻不上去的栅栏可以让队友在底下托你一把(甚至有壮小伙在旁边在旁边专门帮忙),抱不动的大石头直接绕过即可,主打一个浑水摸鱼。
报名费一次大约在400-500元,完赛时间1-3小时不等,对于一项潮酷的运动来说,也算不上很贵的价格,毕竟山姆的泡面桶都炒到500块了,还供不应求。
相比之下花五百块就能变身朋友圈钢铁勇士,倒也挺划算的啦。
在斯巴达勇士赛的官方公众号中,有一条挂在显眼位置的志愿者招募信息,每一场比赛都有赛事志愿者、裁判、甚至医疗的招募岗位放出,每个岗位有不同的招聘要求。
比如最近一场的舟山站比赛,页面显示需要招50名全日志愿者、18名裁判和30名医疗人员,志愿者可以根据工时兑换积分,换取参加比赛的优惠券或免费名额。
白嫖劳动力这一套,主办方是玩得明明白白,让人感觉斯巴达勇士赛是类似于马拉松一样的公益赛事。
其实别人这是正经的商业比赛。
2016年,斯巴达勇士赛进入中国市场,背后是中国顶级的体育营销公司盛力世家,第一年在上海和北京地区的两场比赛仅有4000人报名,但到了2019年,这个数字就飞涨至在13座城市开设36场比赛,参赛人数达12万人。
此前创始人曾在采访中透露过赛事的经营情况,“锐步对我们的赞助是大几百万美元,每个人参与比赛的费用平均是100美元,加上其他衍生产品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20%美元,而我们每场比赛的成本是约60万美元”。
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大概推测出这项比赛的赚钱程度:门票和比赛成本基本持平,还有大量收入来源于赞助和衍生产品销售。
除了锐步,还有怡宝、魔力、美国运通、东风日产途达等知名品牌都为勇士赛提供过赞助。
话说回来,勇士赛的参赛人群本身就是赞助商非常喜欢的类型,一二线城市为主力人群,82%是本科以上学历,超过一半的参赛者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女性参赛者比例达到40%。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占比高,就差把“我有钱,快来割”写在脸上了,品牌方当然喜欢。
除此之外,官方还有开设相应的培训课程,分为成人训练营和儿童训练营,价格在百元至万元不等,最近北京的一场儿童夏令营每期四天,费用是6800,并且大部分都显示已经售罄。
妥妥的中产阶级消费。
和飞盘圈块场地就能拉人来玩不同,勇士赛本身是一个IP而非一项运动,赛事只能由官方来做,因此普通玩家很难从比赛中分到一杯羹,除非再斥巨资搞个啥巴斯达骑士赛,跟别人抢生意,想突破别人现有的品牌壁垒可不简单。
不过斯巴达的火爆还是给下游培训市场带来了一些空间,现在市面上已经有许多少儿培训班加入了斯巴达训练营业务,填补官方的空缺。
官方的斯巴达训练营价格很贵,而且只根据赛事安排在几个特定的城市有开设,相比之下,当地几百元的斯巴达体验课和训练营就显得亲民许多。
门槛太高,大哥吃肉,小弟能跟着吸溜两口汤就不错了。
飞盘狗都能玩,但斯巴达勇士赛不太行。作为一项健身赛事,斯巴达对参赛人体力、装备和环境都有更复杂的要求。
攀、跑、跳的核心项目构成使得比赛对参赛者上肢和臀腿力量的要求较高,要同时完成公里长跑,有氧训练也是必不可少。
按说这样一个专业赛事注定只能是圈地自萌,但最近两年竟然有一举成为网红项目的架势。
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来分析分析为啥。
首先是户外市场火热的大背景,前几年人们的出游半径缩短,将目光投向了城市中的户外活动,如飞盘、浆板、单车、露营,凡是门槛低一些的户外活动都很受欢迎。
在这个基础之上,斯巴达勇士赛将受众群分为三类:跟风打卡的小白、运动爱好者、中产父母。
面向第一类人群,勇士赛提供了合作组队形式、宽松的裁判和专业的摄影,即便是小白去参与也不会太有隔阂感,还能拍出在泥地里匍匐前行的照片,在朋友圈出淤泥而不染。
勇士赛的项目很多,专业但又看起来花里胡哨,也因此比马拉松更有吸引力。
对于专门来参赛的运动爱好者,勇士赛有更专业的个人赛,裁判严格,全程不放水,通过后还会有相应的积分,很多人反复参赛就是为了刷排名,有小圈子的认同感。
斯巴达勇士赛在同一套框架里运行不同的规则,让小白和专业玩家都能从中获得不同的快乐,像飞盘一样,既有社交娱乐局,也有真正的飞盘爱好者圈子。
儿童用户也是斯巴达赛的重要群体。
随着教育理念的升级和双减浪潮,有钱家长的关注重心从小孩的课本转移到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比如游学、骑马、攀岩,还有斯巴达。
在宣传中,斯巴达儿童赛叫做叫做“你娃还没体验的巨火障碍赛”,部分家长甚至会在赛前给孩子报斯巴达儿童训练营。每天一小时,训练三四天,等把上绳、过绳、搬运、标枪和攀爬都做一遍,再让自家孩子去比赛。
这是属于有钱小孩的健身游戏,数据显示,51%的斯巴达儿童赛参赛儿童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元,超67%的斯巴达家庭每年在一名孩子的教育上投入超过10万元。
家长希望借助这样的赛事锻炼孩子的意志力,所以自己吃不了的苦就花点钱让孩子去吃。
仔细观察比赛面向的人群就会发现,主办方框住的是一群大有消费能力的人,他们愿意花钱,而且有这样一群人在,品牌方也愿意来投,再拿着这些钱去做做推广,知名度就越来越高,直到成为网红。
不过我觉得斯巴达勇士赛的出圈很有这个名字的功劳,勇士赛听起来就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势在,而且抵达终点就可以获得勇士奖牌。
这还蛮能给人力量感的,毕竟现在市场环境这么差,在职场上我们可能都是倒霉蛋,但是只要花五百块就可以当个勇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