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瑞泽洞察(ID:gh_f10a7c242141),作者:瑞泽洞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看了个统计,1~5月港股IPO募资约160亿港元,90个交表项目里60个都是二次及以上交表。以为少看了个零,发现没看错后,当下一时间思绪混乱,这还是港股市场吗?


年初2月和一帮IBD老朋友叙旧,认为Q2会回暖大概占30%,认为Q3才回暖的占50%,剩下的自觉没能力看得清。统计样本至少30人,VP及以上,头部大行。


来到H2头上,这么看下去,大家都错了。即便香港市场走下坡路是200%确定性的事,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差。这轮持续2年多的IPO勒涩行情,在香港市场几乎是史无前例的。


某HR SaaS IPO,从30块跌到10块,用了1个月。上市前30亿美金,按当前市值7亿美金,最后两轮投资人全军覆没。论SaaS程度,这公司产品做得真心还可以,当然要说差评,哪家SaaS没几个拉黑级的客户差评。


某电商ERP IPO,一级市场两年没融到钱,无奈之下启动IPO。启动到交表大半年,按60%的二次交表概率,又是好几个月。即便流血上了,恐怕也得年底发得出去。


某音频Infra IPO,当年是响当当的独角兽,不懂为什么找某三线IBD为保荐人。寒冬行情之下,照理说稍微像样点的公司,准一线和二线IBD也会接项目,连他们都看不上了。


某辣条巨头去年底IPO,对比Pre-IPO轮650亿元估值,如今156亿元,百倍市盈率,打了2.5折奥莱价,香港市场也是够心狠手辣的。


18A催生的一大批生物医药股,前阵子看了一张几十家医药股行情表,同样跌到惨绝人寰。一级市场还有一大堆生物医药项目没上,咱不懂这市场,还撑得住吗?


有人指望加息周期结束,海外资本会快速重回香港,可能想多了。香港LO都纷纷撤了,好多亏得底裤没了。现在发IPO,只能靠缩减规模,再靠老板的人脉圈,早指望不上投行了。


接下来的局面基本上没有大幅回暖的可能性。


很可能,2019年港股IPO  3,100亿港元的募资额是历史绝唱了。以为熬了三年会好转,两地也重新放开了,可市场一点都不给面子,里子也不要了。像一家公司,业务量下滑90%,且看不到头,怎么办?


另一面,创业公司的出路怎么办?数百家待上市企业,背后是几十万员工以及产业链数百万人就业,怎么办?


这篇也是求探讨,有没有专家给点高见,香港IPO市场还有救吗?身边IBD朋友普遍很悲观,但毕竟是打工的,不是专家,替他们咨询一下。若真到头了,也给大伙儿寻求新出路多一点决断力,不能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我们需要真专家、真政策,趋势摆在眼前,更不能说假话。某四大合伙人最近预测,今年香港全年募资额可达1,700亿港币,参考H1~180亿。有IPO行业顾问公司合伙人更说,香港IPO形势一片大好。


转行or继续?现在需要基于真实情况的判断,至少还有被听到的可能性。


我们希望港股IPO能活过来,但真要式微了也不怕,改行得了。最怕的是,明明是糟糕的,决策层却以为还行,我们正走在积极向好、大幅回暖的道路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瑞泽洞察(ID:gh_f10a7c242141),作者:瑞泽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