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意是希望决策者能够慎重用兵,重视战争带来的后果,在战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了解真实的实力对比。
而俄罗斯在2022年2月展开的“特别军事行动”却并没有做到事前周密部署,还犯了轻敌大意的错误,没有在一开始就给予这场大战充分的准备。
这导致俄罗斯并没有如预想般那样很快结束战斗,而是不得不缩小战斗目标,从全面进攻乌克兰大城市,一步步退为控制顿巴斯,俄罗斯也在此过程中付出了不小的损失。
如今,俄乌大战已经持续了16个月有余,双方在前线打成了僵局,这是战前很多人始料不及的。
那么,此次俄罗斯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三板斧失败的惨痛教训,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教训呢?
1,苏式陆战思维已经落伍,地面作战要信息化
外界普遍认为,俄“特别军事行动”的诸多行动步骤,极有可能是由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制定的。
在格拉西莫夫的计划中,明显透露出苏联时代崇尚的那套“以空降兵为先锋夺取敌方机场,发起突袭,大兵团在周边集结,带领装甲,重炮部队后续突进,与前者会合,锁定胜局”的战术。
冷战期间,苏联用这套战术在1968年的“多瑙河行动”中快速解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事。又在1979年突袭阿富汗的活动中再次复制,取得了成功。
此后2008年的俄格战争中,俄罗斯也再次故技重施,虽然省略了空降兵突击的环节,但依然靠大兵团打闪电战的战术击败格鲁吉亚,取得了成功。
俄罗斯之所以乐于秉持这种战术思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俄罗斯的大部分武器都是苏联时代研制,生产的。而俄联邦建立这三十年来,俄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突破并不多,采用苏联时代的战术用的顺手,也更能让士兵和装备做到更适应。
即便格拉西莫夫和绍伊古在2014年在以后大力推动“营级战斗群”的建设,即将俄军师,旅级的大量装备优先供给于一些以营为单位组成的精锐战斗群,但他们在俄乌大战之初依旧是被当做大兵团作战中的环节,而没有独立出击的作用,实质上依然是在打苏式大兵团作战。
而且,事实证明,俄军这些营级战斗群往往只能在行动初期发挥重要作用,持续作战能力并不能得到保障。以至于俄军在去年4月转入顿巴斯鏖战后,就彻底放弃了这种战术。
在“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一天,俄罗斯便和苏联时代一样,出动了大量的空降兵,试图占领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机场。
但他们低估了机场的守备力量,也低估了对手的抵抗意志,乌军在使用火炮破坏机场跑道,阻止空降兵后续运输机推进之后,迅速用火力更强的重武器,打击了已到机场,且只有轻武器的空降兵,为后方争取了充足的反应时间。
从这一刻开始,俄军试图以“空降兵突击”实现的速胜局计划便失败了,这便是苏式战术空降兵突击无法适应现代化战争的体现。
而俄军后续与空降兵进行策应,衔接的地面部队也没有发挥理想作用。
俄军20多万大军在开战后从边境浩浩荡荡杀向基辅,哈尔科夫,苏梅等大城市。但除开南路俄军拿下了赫尔松市区以外,其它方向的俄军均没有夺取任何州首府一级的城市。
他们反而因为后勤问题以及乌军以小队形式发起的阻击战,陷入了难以前进的困境中。尤其是乌军携带无人机,单兵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对俄军的装甲车辆和直升机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而地面部队与空降兵无法有效衔接,无法打出突袭的威力,则进一步让俄军最初的战略企图失去了成功的希望。
不仅如此,俄军还暴露出了信息化战力不足的问题。比如,俄军士兵使用的无人机不仅数量不足,而且性能落后,容易被电子干扰。俄军的“道尔”,“铠甲”野战防空系统难以应付无人机和精确制导炮弹的打击,损失惨重。
又比如,俄海军的“莫斯科”号巡洋舰虽然火力凶猛,享有“航母杀手”的美誉,但感知能力却是一大短板,雷达没有感受到乌军导弹来袭,防空武器也没有拦截,以至于最终被2颗廉价的亚反舰导弹击沉,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经典的反面教材。
而在去年夏季,双方战线陷入僵持,互相用火炮轰击对方的时候。这种缺乏信息化战力的情况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俄军尽管拥有数量更多,威力更大的火炮,且巅峰时期每天消耗7万多发炮弹。但俄军的火炮大多缺乏精确打击能力,而且射程普遍都在30公里以内,难以完全压制乌军火力。
反观采用部分北约战术理念,且得到北约装备的乌军,尽管硬实力比不上俄军,但凭借更强的信息感知,传输能力和北约扁平化的指挥模式,更有能力做到对俄军灵活打击,精确打击。
尤其是在乌军拥有M142“海马斯”火箭炮,“凯撒”卡车榴弹炮之后,乌军炮兵凭借更强的精确打击能力,给俄军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总之,在科技已经如此发达的21世纪,苏式大兵团作战理念已经落后,其庞大的地面部队在掌握信息化战力的敌人面前,根本无力发挥火炮,装甲数量庞大的优势。
即便有力也使不出来,根本做不到“快准狠”,反而会因为臃肿的队伍,难以协调,陷入混乱和无尽的袭扰之中不可自拔。
所幸的是,中国陆军在新世纪以来非常重视信息化战力的建设,不仅服役了一大批精确打击能力,感知能力较强的技术装备,而且完成了建设合成化野战部队的改革,早已摆脱了苏联多兵种,大纵深作战的落后思维。
2,空中力量必须发挥作用
俄军给中国带来的启示不仅体现在陆军方面,在空中力量的运用上也给中国带来了众多教训。
与以往苏联时代不同的是,俄罗斯多少也吸取了海湾战争以来,空中打击能给地面目标造成重创的经验。毕竟,在水上和地面活动的目标只能进行二维机动,而飞机却可以在空中三维机动,且飞行器的速度往往要比地面车辆更快。
俄罗斯在战前拥有800多架第四代战斗机,其中不乏苏-30,苏-35这种载弹量大,格斗能力强,航程远的重型战斗机。此外还有280多架以苏-24,苏-34战斗轰炸机和200多架苏-25攻击机。
而且,俄军还有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和成熟的电子对抗能力可以为其提供较为精确的制导和电子压制服务。从账面数据来看,俄军似乎完全具备夺取制空权,然后对乌克兰地面目标展开全面打击的能力。
然而,事情却没有如此发展。俄军的确在开战初期击败了乌克兰升空的战机,在战场上获得了更大的空中优势。
但由于无法对乌军的武器进行有效电子压制,再加上乌克兰的“山毛榉”野战防空导弹和S-300中程防空导弹对其高空飞行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屡次击落其战机,俄军不得不转而使用苏-34,苏-24和苏-25在低空进行飞行,并用火箭弹和无制导铁炸弹对乌军地面目标进行空袭。
而这非常考验飞行员的个人技艺,导致了俄军的空中打击精度非常低,难以用空袭给乌军带来严重伤害。并且,这种采用低空飞行的突防方式也给乌军的单兵防空导弹创造了机会,导致不少苏-25,苏-34成为了“毒刺”防空导弹的战果。
长此以往,俄军发现出动战机空袭压制乌军的防空系统,又无法对乌军打出高伤害,无奈之下只能放弃出动战机长途奔袭,发起大规模空袭的打击方式。毫无疑问,俄空天军的表现是造成俄军打击能力不到位的重要因素。
不仅是俄空天军的飞机无法对乌军展开空中打击,俄军的导弹也无法实现这个目的。
俄军在开战初期,确实保持每天射上百颗导弹的规模。但到后来,俄军的制导导弹数量却出现问题,无法做到足量供应。因此俄军只能从伊朗进口大量的无人机弥补数量不足,甚至将老旧的防空导弹改成战术导弹。
而且,俄军使用的这些导弹也存在精度不足的问题,就算是被俄军夸得神乎其神的“匕首”高超音速空射弹道导弹,其精度也很低,而且还疑似被乌军成功拦截过。
如今,随着乌军得到了大量北约国家援助的防空武器,俄军对乌军展开空中打击的可能性变得更低了。
而造成俄军导弹打击精度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俄罗斯的电子工业非常落后,它本身又受到西方制裁,无力研制先进的电子元件。
另一方面还跟俄罗斯缺乏有效的卫星导航系统有关,毕竟,俄自研的格洛纳斯卫星系统在战场上就没有发挥过什么作用。
对于俄罗斯空中力量没有发挥用武之地的表现,中国空军也应该充分吸取教训。毕竟,中国如果发生战事,面对的对手不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印度,其军事实力都要比乌克兰强得多。
幸运的是,中国空军不仅有大量的四代战机和五代战机,而且空军战机的航电系统也要比俄罗斯更先进,更能适应复杂环境,具备电子对抗,压制防空和强悍的对地打击能力,这是俄罗斯空天军所不具备的。
3,物资保障至关重要
当然,中国也应该充分意识到,俄军之所以没有在乌克兰前线发起“快准狠”的打击,不仅和空中力量没有施展,地面部队战术思维落后有关,俄军拉胯的后勤保障能力也至关重要。
乌克兰是俄罗斯的邻国,俄军在战争发生后,不管是从克里米亚半岛和顿巴斯出兵,还是从白俄罗斯方向出兵,其实补给距离都不算太远,而且还都是陆上交通可以覆盖的平原路线,没有江海湖川阻隔。
然而,开战初期,俄军地面部队却频频出现燃料,食品没有准备够的情况,再加上乌军经常打击其运输力量,俄军不得不抛弃了大量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武器,甚至不得不去找附近的乌克兰居民讨要燃料和食物。这是造成其前线火力不足,进军速度变慢的重要原因。
等到去年夏季战线进入僵持,打起炮战以后,俄军虽然一度达到了每天消耗7万发炮弹的程度。但其实,相比美军在海湾战争,伊拉克和朝鲜战争期间的消耗量,这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而即便是这点消耗量,俄军也无法长期维持,以至于出现了今年5月初,瓦格纳指挥官普里戈金抱怨缺乏炮弹的情况。
而在坦克和装甲车这些非常重要的进攻武器的供应上,俄罗斯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其坦克在经受损失后,很难得到及时的补充。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联时代库存的T-72,T-80这些质量相对较高的坦克本身数量就少,而且许多坦克于露天摆放的状态,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
时间一长就只能拆零件用,无法形成战斗力。这也是俄军为什么没办法扒出大量T-72,只能将T-62甚至T-54启封送上战场。
至于较为先进的T-90,苏联时代都还没有诞生,完全没有库存可用,其产量因为受到西方制裁,许多关键零件,如热成像仪供应成为了问题,因此产量很低,根本不够前线使用。
类似的问题不仅出现在坦克上,还出现在战斗机,武装直升机,卡车等多个方面。在巨大的战争消耗面前,没有足够强的生产能力去补充,是肯定要吃亏,肯定会影响前线火力输出的。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军工企业产能自然是比俄罗斯更强的。但无论如何,中国也应该从俄罗斯这边吸取经验,要对军工企业的生产工作格外重视,加快军工科技和工业装备的研发,生产力度。
毕竟,战争不只是在前线战斗,后方的生产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