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持续了超过一年时间,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惊讶的结果,谁能想到乌克兰能有如此的韧性?谁又能想到俄罗斯竟然会在一场准备充分且对手看上去并不是那么强的战争中磕了牙?

在战争爆发的前两个星期,当时就连拜登政府也是把乌克兰当成期货死人,向泽连斯基提出了流亡建议,建议他逃离乌克兰建立流亡政府,但俄乌战争的发展过程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也带来了许多未曾预料过的影响。

首先是中俄关系在2023年的全面升级,随着两国领导人会晤,以及俄罗斯在战略上的一系列举措,俄罗斯初步向中国开放了自身的战略空间,同时也略微放松了俄罗斯远东边疆区的大门。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1991年苏联解体时候的局面,当时斯拉夫民族也开始面临未知的迷茫与困境,戈尔巴乔夫相信新自由主义,苏联在他的领导下开始解体,以及融入美国主导体系的过程。

几十年后俄罗斯因为在乌克兰前所未有的战略失败,再次面临迷茫与困境的时候,普京选择再次相信新自由主义。

俄罗斯在他的领导下开始了与中国体系的整合,只不过几十年前他们相信美国的新自由主义,几十年后他们相信中国的新自由主义。

应该说,俄罗斯初步开放远东口岸扩大对中国的贸易中转服务,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举措,往近了说,这会让中国有信心加大该区域的基础建设,相当于一次政治上递交投名状的行动争取中国的信任。



其实中国很多年来一直都希望俄罗斯开放远东区域,特别是海参崴港口的使用权,这样东北一些区域的企业就可以将运输路线从原本的陆地运输改成由海参崴港口进行中继运输,这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只不过前些年俄罗斯一直都这方面合作有所限制。

而往远了说,这能为未来中俄远东经济区的发展打下基础,虽然今天的俄罗斯经济主体仍然在西边,在欧洲区域。

但俄罗斯经济的未来,俄罗斯的出路是在东方,其西部传统发达区域已经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增长点了,未来的增量全在东边。

在战略上,他还表明了俄罗斯的一个态度,就是将远东地区的主导权交给了中国,俄罗斯的实力显然是不足以“两线作战”的。



但好在远东地区、东北亚的地缘格局并不是只有俄罗斯单方面在维系,而是中、俄、美三方维系的,它代表了雅尔塔体系在现实世界中的残魂,但未来的世界会与以往大为不同。

中、美、俄三方共同维系的东北亚格局不可持续,俄罗斯正在提前做准备,进一步巩固西部方向上的政治中心地位,并将经济中心逐步转移到东边,这将决定俄罗斯的国运。

俄罗斯“开放远东”,其实战略上的目的还是相对次要的,最主要的价值是在经济上,它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俄罗斯能否真正建立起一个适应这个时代现状的经济体系?



冷战结束三十年来俄罗斯的经济非常畸形,并且已经难以为继了,实际上今天俄罗斯内部面临着严重的动荡风险,这个问题还要从美俄关系说起。

虽然现在都是说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接受俄罗斯的投降,但实际上情况远比这更复杂,美国就算是愿意接受俄罗斯投降,但俄罗斯也会发现他们跳进了另一个陷阱。

它牵扯到俄罗斯地缘上的究极困境,就是这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时代,或者说在新自由主义的时代,俄罗斯是天然的贫穷落后的国家,他们的地缘现状极其糟糕。

新自由主义的时代,国际经济体系是一种市场经济的思想高度发展的结果,财富永远朝着那些地理上更加便利的地方汇聚,内陆国家的资源与财富汇聚到沿海国家,一个国家内部,财富与资源同样是从内陆汇聚到沿海。



这是因为海运是目前最廉价的运输方式,特别是大宗商品的运输,海运的成本远远低于包括铁路在内的一切运输方式,而廉价,本身是最大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海运占到的比例是全球最高,从贸易路径的角度讲中国差不多是个岛国,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与大量的港口,以及围绕港口建立其他的基础设施网络,是中国发展的保障。

而俄罗斯,恰好是一个“内陆国家”,虽然地理上看他们似乎有面积并不短的海岸线,但俄罗斯的海运交通条件极其糟糕,其在远东的海参崴每年有封冻期。

而在欧洲区域俄罗斯最好的港口加里宁格勒,该地的港口水深仅有7米,无法停靠很大吨位的商船,这严重限制了加里宁格勒港口的吞吐量,而且加里宁格勒还位处飞地,面临着在陆地上被封锁,失去港口职能的风险。



但这已经是俄罗斯最好的港口了,而这个港口的自然条件,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的标准它其实不能用来作为商业港口使用。

这种糟糕的地缘环境一直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最大的负担,举个例子,如果俄罗斯想要发展制造业,他们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交通”。

从俄罗斯国内把商品运到任何一个大型港口再运出去,运费都是数倍于中国沿海的工业区,即使他们生产的商品并不比别人的更差,但更加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看似高效率,但其背后是血淋淋的竞争,更加优质的商品、更加廉价的商品,榨干一切的利润空间。



中国为什么能够融入美国体系?

因为在地理上,中国将沿海大范围的农业社会全面变成了工业区,就地生产、就地装船,直接运出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降低了成本,这才有了所谓的市场竞争力。

俄罗斯是做不到的,俄罗斯是一个内陆国家,以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俄罗斯甚至没有发展工业的价值,因为俄罗斯的工业成本太高了。

那么历史上俄罗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很简单,历史上俄罗斯很早就进入了类似计划经济的模式,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一般将其称为“统制经济”。

这是一种类似于后来计划经济的模式,强调政府以行政指令的方式协调社会经济生产,早在苏联还没建立,俄罗斯还是沙皇俄国的时代就是如此。



20世纪90年代时候俄罗斯面临的困境就在这里,美国如果接纳他们,双方开放市场,那么俄罗斯商品在美国市场上面临中国商品的竞争实际上根本活不下来。

人力成本、运输成本,俄罗斯在这些方面都数倍于中国,开放市场的结果,不仅无利可图,而且会让俄罗斯企业直面外部的市场竞争无法生存。

如果他们一定要强制性的融入这个国际体系,那么结果就是俄罗斯许多企业倒闭,这个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甚至衰落到远不如前苏联时代的程度,和中东国家、非洲国家差不多的经济水平,因为这是市场经济逻辑下俄罗斯必然的结果。

俄罗斯当然无法融入这种体系,如果非要说美国背叛了他们,那也就是美国在地缘政治上撬了俄罗斯的墙角,但要论经济上,美国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千禧年初美俄关系就朝着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发展了,俄罗斯继续保持经济上的壁垒状态,保护本国企业,然后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就是卖矿产卖石油,然后买进一些自己无法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勉强维持着体系的运转变成了大号加油站。

但问题是,俄罗斯国内的贫穷落后无法得到改善,这个勉力维持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

而今天中俄合作能否长久,根本上也取决于是否能够解决俄罗斯这个历史上困扰了他们数百年的大问题:自身极度糟糕的地缘劣势导致了市场经济下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局面。



中俄远东区域的经济合作为什么很重要呢?因为俄罗斯自身的地缘太差了,他们的经济要发展,其产业布局很大程度上可能需要寄生在中国经济体系的外沿。

比如说中国要振兴东北,东北地区需要强化基础建设,那么距离东北近在咫尺的俄罗斯远东边疆区就可以享受到中国东北基建发展的红利,两国在这一区域共用一套基建体系,中国来维持这套基建的运行,俄罗斯搭便车享受红利。

按照类似的模式,中国东北振兴战略下,经济发展的红利向外辐射,能勉强盘活一些俄罗斯在远东区域的产业计划。

否则的话,俄罗斯卖石油矿产给中国,从中国进口各种高附加值产品,这个模式是无法长久地,因为以前他们和美国也是这个模式。



但是原材料、矿产,这些东西无法养活俄罗斯拥有的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他们必须进行一次产业升级,建立起一套在国际上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在经济上获得良性的发展。

所以俄罗斯,特别是当下以普京为代表的俄罗斯建制派,他们非常重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

上一次苏联解体之后亲西方的二十年历史构建起了今天的俄罗斯建制派,在俄罗斯国内的民族主义者眼中他们是一群卖国贼,如果再不能洗刷耻辱,普京、梅德韦杰夫之流以后在俄罗斯历史上就是误国三十年的罪人。



但俄罗斯的情况是什么呢?苏联时代完善的公立教育体制,让俄罗斯成为了如今世界上本科率最高的国家,国民受教育水平是普遍很高的,但没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完善的教育体制成为了社会闲散人员的培养体制,结果带来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这种不稳定直接指向俄罗斯的精英层,他们将一切贫穷与落后,归结为“西方”,以及“亲西方的人”,这种思潮也就是所谓“皇俄”,在俄罗斯的军队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他们时刻等待着像当年处死末代沙皇一样对付现在俄罗斯顶层这批建制派,真要发生这种事情不知道俄罗斯还会裂成几块,所以与中国的产业合作布局,尽管目前来讲其实还是很初级的,但它决定了俄罗斯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