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战争目标、冲突升级过程的不同,中美战争存在几种不同的形式,形式的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战略形势,但如果说从审视双方力量对比的角度出发,那么很容易能发现,中美爆发任何形式的战争都存在一些关键的战略博弈点。
比如南海很可能就会成为美国重兵威胁的方向,站在美国的角度讲,摧毁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存在,这一目标无论军事还是政治上都极具价值。
而站在中国的角度讲,菲律宾,在菲律宾的美军基地是美国亚太军事布局的重点,甚至某些方面来看比韩国都要更加重要,美国海军能否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驻菲美军能否在解放军的战略打击下生存并发挥战役作用。
而中国能否取得海空战场的胜利,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歼灭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国海空军,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等于赢得战争,但可以说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胜算就非常渺茫了。
菲律宾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该国领土处于毗邻南海,驻扎在该地的美军部队是距离南海最近的一支重兵集群,他们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威胁南海那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从菲律宾往北数百公里就是台湾海峡,此处扼守着中国东海到南海最近的航道,驻菲美军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在战时阻止中国东海与南海两大海区舰队之间的联系。
在战略上将中国海军一分为二孤立起来,这个战略的成功与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够取得海上的优势。
因为中美未来的基本军事态势,就是数量劣势、质量优势的解放军海空军面对数量优势、质量劣势的美海空军。
在最近十年中国军工技术的井喷式发展的背后,是军队在各个维度上战备水平不断提高,空军飞行员年飞行小时数提高超过两倍,并且训练要求越来越贴近实战需求。
从以前日常蹲起落保证飞行员基本操纵技能,到现在战斗训练几乎填满了训练日程,海军的军舰出港周期越来越长。
在一个战备周期中,船员恢复性训练、停靠港口的时间越来越短,不仅仅是装备更新换代,军队战备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力增长点。
举个例子,2014年乌军在东乌克兰被民兵摁着打,之后8年时间乌军并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装备升级换代,仅仅是经历了轮战与完善动员机制的强化。
在2022年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了与8年前截然不同的风貌,这就是“战备”的重要性,承平日久的时代军队各方面素质都会有所下降,这是很正常的,在战争威胁面前其实并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换装,严抓战备也能有很大的作用。
很多人肯定记得2016-2018年间,当时空军事故率有一个小高峰,原因就是部队一开始进入高强度、实战化的战备要求下,训练强度陡然提高之后必然发生这些事故,但解放军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这个事故率小高峰很快就过去了。
相比之下上世纪50-60年代美军差不多经历了十年时间的事故率高峰期,战备要求陡然提高的同时正好赶上喷气式战机大批进入部队,每年坠毁战机近千架。
解放军近些年战备水平大幅提高的背后,事故率反而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这是各国军队同行们都拿来当正面典型研究的。
而作为对比的美军,近些年情况并不太好,美军的数量优势来源于冷战时期遗留下来的庞大编制,维持这样一支庞大的编制就要花很多钱。
冷战结束后的前几年首先美军经历了一次军费紧缩期,虽然没有持续很久,后续纸面上军费的绝对数字还在增长,但问题是30年来美元不断贬值。
当年一架F-15战斗机才3000万美元,现在翻了两倍,所以从平价购买力角度看,现在美军军费相比1990年代初还是减少许多的。
那么在军费不够用的情况下,还要维持尽可能大的规模该怎么办呢?当然是降低训练强度,降低战备水平,结果就是在2020年代初,美国空军飞行员的年飞行小时数已经下降到了100小时左右,只有1990年代初的一半水平。
空军还好,美国海军其实更头疼,因为他们必须一方面减少日常开支,另一方面还要维持较高的出勤率,结果美国海军的事故率大幅提高,那些上不了新闻的小事故暂且不表。
从2014年之后美军几乎每年都有军舰、潜艇撞船、起火之类的事故,就像俄海军一样,这就是一支海军状态变差的结果。
就更不用提经过近十年来的装备更新换代之后,解放军海空军新一代的所有技术装备相比美军同类装备都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拥有很多美军完全不具备的新质作战能力。
比如说052D与055两型驱逐舰可以使用舰上的通用垂发发射射程千公里级别的远程反舰导弹配合战斗机组成混合对海打击波次等等。
相比之下美军的优势在于部队规模真的很大,参照历史上的经典战例,数量优势、质量劣势的一方必须要追求扩大战场的广度,通过灵活的军事调度。
在局部交战区扩大自身的兵力优势,让兵力优势大到发生质变的程度以战胜对手,避免将全部力量投入到一个狭小的战场上。
在狭小的战场上,质量优势远比数量优势更有价值,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重点其实就在于扩大战场范围避免将生力军集结在一个小范围战场决战。
因为美军的规模优势还远没有大到能够产生质变、无视质量劣势一波荡平解放军的程度,如今美国海空军超过60%的战力常态化地部署在东亚地区。
但同一时间内能够确保投入战场地也就只有3-4艘航母、不超过100艘水面舰、2-3个轰炸机联队、7-8个战斗机联队的规模。
因此美军在发动大规模的海空决战之前仍然需要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到东亚地区的战略环境下,就是在南海、东海、台海三个方向同时地施加压力,并不是说一定会同时在三个海区发动进攻,但必然会广泛布置兵力牵制解放军的海空战力也被迫为了应对他们而进行分散部署。
但仅仅是完成这一步还不够,在广阔的战场上,寻找对方的弱点,通过军事调度在局部建立绝对优势还需要阻止对方应对性的军事调度,让质量优势但数量劣势的一方将作战力量分散开之后,再阻止对方进行灵活的军事调度。
这个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分散战力、阻止对方军事调度、集结己方兵力在局部战场取得压倒性的数量优势然后发动决战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
具体到东亚的战略环境,菲律宾是美国战略的核心,在战时,驻菲美军必将通过大规模的海空军事行动去尝试封锁东海通往南海最近的这条海上航道,阻止解放军进行军事大规模的海上调度,从而建立对解放军东海舰队或者南海舰队各个击破的条件。
当然了,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看懂的局面,所有人都知道菲律宾是未来几年美国军事布局的核心,那么解放军必然予以应对,当然不是说登陆菲律宾消灭驻菲美军然后把他们的军事基地拆了。
这样的话投入太大可能会让局面朝着其他方向发展,但客观上讲,解放军至少需要使用大量的中短程弹道导弹,配合空军的轰炸机与战术战斗机以很高的架次率打击驻菲美军基地。
这种打击将不局限于对机场跑道的打击,而是直接要将大量的美军作战飞机摧毁在机场,将驻菲美军的海军基地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如军火库、油料库、干船坞等设施完全摧毁,并且长期通过多种打击方式阻止美军依托这些基地发起进攻行动。
虽然阻止美军从菲律宾方向北上攻击台海周边的关键航道很困难,但至少也必须打破美军的布局,让他们无法依靠菲律宾这个前沿节点执行这种破交战、封锁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军仍然希望阻断东海、南海两大舰队的海上联系,在失去了前沿节点的情况下,这种行动会变成一种前出对方控制区的劳师远征,演变为消耗战。
而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也就是解放军并不害怕消耗战,因为消耗战是一种将战略目标放在次要位置,或者说完全以消耗对方有生力量、尽可能减少己方损失为目标的作战模式,这种场景下技术优势的一方往往能在付出很小损失的代价下大量的消灭敌人。
因此在战时,虽然琉球群岛等美军前沿基地也是威胁,但这些基地的价值相对有限一些,缺乏在战略上撬动大局的能力,驻菲美军基地将是解放军面临的首要威胁,完全地消灭菲律宾的美军战力是避免己方兵力劣势的问题发酵到影响全局。
而更进一步地说,当驻菲美军失去战力的时候,实际上美国对南海的威胁就几乎解除了。
美军想要消灭解放军在南海的军事力量并不容易,特别是单纯依靠海军舰队与舰载航空兵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更困难了。
毕竟南海中部区域三大机场的航空运作能力保守估计也相当于2-3艘航空母舰的运作能力,即使是南海前沿驻扎的兵力面对一个美军航母打击群也能够应对地游刃有余。
因此美军想要威胁南海,一方面需要动员海军的机动舰队,另一方面也很依赖周边的美军基地。
否则单凭机动舰队去硬碰硬地攻击有完善作战能力的军事基地,效果可能和历史上的中途岛战役差不多,完成目标不仅困难,而且很容易被解放军作为预备队的海军航空兵抓住机会一网打尽。
美军的机动舰队、航母打击群本身就是非常宝贵的战力,在失去了驻菲美军基地的支援下恐怕不太可能执行这种冒险的任务,所以消灭驻菲美军之后,南海面对的威胁就大部分解除了。
同时这也是一个警告,考虑到菲律宾本身是没有什么军事力量的,对驻菲美军基地的战略打击完全不需要考虑任何附带伤亡,甚至如果愿意的话,将菲律宾的军事目标纳入打击行动的范围内也是可以的。
菲律宾将成为首个因为积极配合美国军事部署导致本土陷入战火的国家,那么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应该拒绝美国的驻军要求,避免自己被美国拉下水。
概括地说,消灭驻菲美军的收益,最基本的收益是扫清了东海与南海两大舰队被分割的风险,将整个中国东南沿海的海防态势一体化,其次是基本扫清南海面临大规模海空力量入侵的风险,巩固对南海的控制,这将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标,中美战争本质上也是一次争夺东亚地区国家支持的战争。
谁能够建立对南海稳固的控制,这将决定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倾向,在中国牢牢控制南海的情况下,东南亚国家将不会为美国提供实质性的战争支持,只有实现了这些目标之后才可能保证主战场不会蔓延到中国沿海。
虽然中国沿海的经济区,珠三角与长三角仍然会成为美国战略打击的目标,但至少在战场直接覆盖到这一区域之前,非核性质的战略打击都无法瘫痪这一区域的经济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战略打击的损失将变得可以接受,这样一来中国优势的工业产能将可以变现为军工产能,为长期战争后依靠优势的军工产能赢得战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