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城市竞争,不进则退。
后疫情时代降临,疫情这一超预期因素几乎不复存在,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态势,却未有丝毫停歇的迹象,新的超预期因素层出不穷。
从外贸到制造业,从消费驱动到产业洗牌,无不如此。
一
全面拼经济,谁在领跑?
TOP20城市中,西安、深圳、郑州GDP增速遥遥领先,而部分城市未能跑赢全国平均增速。
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州在季度上守住了前四,而最大的变化当属成都赶超苏州,宁波赶超天津,西安连超济南和南通,且逼近佛山。
对于成都、宁波、西安来说,这都是历史首次,这在《全国第10城,又多了一个挑战者》一文有详细论述。
当然,这只是季度变化,而且还是后疫情时代刚刚开启之际的过渡阶段,不能代表全年,更无法作为城市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虽然疫情影响不复存在,但去年疫情冲击造成的余波仍在,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依旧未能全部消除。
不难看出,越是疫情冲击最大的城市和产业,今年复苏的态势就越猛。
与东北三省时隔10年GDP增速集体跑赢全国一样,深圳、西安的领跑,除了产业因素外,去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导致的低基数,同样是难以绕开的因素。
而在各大产业中,恢复最快的当属生活性服务业,尤其是需要接触的服务业,而疫情冲击相对较小的制造业反而表现不佳。
这从国家数据就可见一斑。
在各大产业中,增速最猛的是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大增13.6%,这从节假日各大景点人满为患就可见一斑。
与之对比,一季度制造业增长2.8%,仅高于连续多个季度垫底的房地产业,多个经济强市工业甚至出现负增长,成了最大拖累。
当然,这只是短期因素,无论是旅游还是消费,都只是报复性的,能否形成持久的消费驱动力,仍有待观察。
二
在报复性反弹之外,新的重塑城市经济的力量呼之欲出。
对于2023年来说,外贸是所有城市都难以绕开的最大变量。
欧美经济衰退风险不断上升,全球产业大转移持续加速,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现象层出不穷,导致外贸城市经济出现明显波动。
外贸是最大变量,而与外贸息息相关的制造业同样难以置身事外。
不难看出,凡是经济不及预期的地方,无不是外贸重镇或工业大市。
事实上,苏州被成都赶超,最大的拖累正是外贸。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苏州进出口总额达5410亿元,同比-15.4%,其中出口增速为-10.7%,在主要城市中仅高于重庆。
作为中国工业和出口双料第三大市,苏州的产业结构是高度外贸化的,且外企在其中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根据官方数据,在苏州进出口结构中,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的进出口总额占比高达62%。在国际形势、地缘变局带来的冲击中,这些外企往往首当其冲。
虽然成都外贸同样不及预期,但作为人口大市和消费大市,成都的外贸依赖度远远低于苏州,两地受外贸大变局的冲击也就有了差别。
在所有城市中,唯一的例外或许是深圳。
作为出口第一大市,深圳一季度出口额逆势大增23.8%,而其最大的助力正在于新产业。
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新能源车、太阳能电池、动力电池等新产品分别同比增长13.8倍、85.9%、75.3%,对冲了不利影响。
当然,深圳是少有的例外,大多数城市都面临着相对严峻的环境。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
虽然全国外贸格局“西方不亮东方亮”,但欧美依旧是全球外贸消费的主体,巨大的出口体量,不是发展中国家所能简单弥补的。
因此,两条腿走路就成了必然。
三
另一个正在重塑城市经济矩阵的因素是:产业洗牌。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带动产业大洗牌,进而带动城市经济的升沉起伏,这次也不例外。
从新能源、新材料到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新旧动能的转换,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格局。
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当属最大的洗牌力量之一。
在传统汽车工业时代,我国形成了七大汽车生产基地:上海、广州、长春、重庆、柳州、武汉、北京。
彼时,虽然市场起伏不定,但由于龙头主导,市场相对稳定,行业壁垒森严,新晋者难以分上一杯羹,国产自主品牌更是一直徘徊在门外,汽车城市格局大体稳固。
这一局面,直到新能源技术趋于成熟,终于开始土崩瓦解。一众城市,靠着新能源,开启了“弯道超车”之路。
这一次弯道超车,更像是零和博弈。
要知道,这几年,新能源汽车从数十万辆迅速跃升到700万辆以上,但全国汽车总产量却基本平稳。
换言之,新能源的疯狂增长,是以蚕食传统燃油车为前提,有新贵崛起,就有老城衰落。
可以看到,深圳、西安的狂飙式增长,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大贡献者。
数据显示,一季度,深圳、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27.6%、62.8%,带动广东、陕西两省总体汽车产量保持增长。
与之对比,受传统燃油车节节败退影响,一些传统的汽车工业大城,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出现负增长,对工业形成最大拖累。
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传统汽车工业大市,底蕴深厚,产业链完善,一旦开启向新能源的快速转型,未必没有再次腾飞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汽车内部,也到了你死我活的淘汰赛阶段。
且不说补贴退坡、产能过剩带来的深远影响,一个特斯拉的大降价,就引发自主品牌的大“踩踏”,很多企业未必能活过2023年。
一旦市场转向,某些城市从百万辆直落到个位数,并非没有可能,这类事件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发生过。
这就是技术革命的深远影响所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