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 (ID:Banshu-Caijing),作者:朱烜知,编辑:余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五一,可以说是最适合室外活动的一个小假期了,音乐爱好者们也都摩拳擦掌,想要在这个春天参加一场轰轰烈烈的音乐节。根据不完全统计,在五一假期期间共有十五场音乐节,分散在全国各地。


北京草莓音乐节就是五一期间备受关注的音乐节之一,不过演出阵容刚一公布,便收到了很多网友们的“吐槽”。因为这次音乐节请到的大部分音乐人都相对小众,很多名字都是网友没听说过的。


即使是压轴的大牌乐队也出现了明显的“降级”情况。例如,处于主舞台压轴位置的五条人乐队,在五年前仅能担任副舞台的开场嘉宾,而那一年担任主舞台压轴的音乐人是“魔岩三杰”之一的窦唯。


这种现象,与音乐节太多,明星乐队和音乐人“供不应求”有关。


2023年的音乐节数量呈现井喷态势,仅仅是摩登天空一家经纪公司,在2023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官宣了十多场草莓音乐节。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的4月~5月,全国已经官宣了60场以上的各类音乐节,遍布全国各个省市。


音乐节虽然数量一直在增加,但对于年轻人来说仍然是“僧多粥少”,想去听一场音乐节甚至还需要“拼手速”。即使是资深乐迷,也可能因为忘记设闹钟而与音乐节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近些年原创音乐发展乏力,票房号召力较强的歌手和乐队大多还是一些老面孔。随着音乐节数量的增多,本就不富裕的音乐人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乐迷们普遍认为,现在音乐节的阵容不如以往,且类型相对单一。他们之所以还愿意高价抢票,更多地只是为了享受音乐节的气氛。


“现在的音乐节确实不如以前,但好歹是个音乐节。”资深乐迷卢晴说道,“该抢票还是得抢,不然更不知道该干嘛了。”


供应端:量价齐升


在2000年,迷笛音乐学校举办了第一届“迷笛音乐节”,这也是国内首个原创音乐节。随着时间的发展,音乐节的市场也在不断壮大。2010年,中国全年举办的音乐节数量达到92场。到了2023年,截至发文时的4月底,仅大麦网一个平台在售的音乐节门票就已经达到了97场。


根据卢晴的观察,2023年的音乐节数量尤其多,而且分布更加分散。原本的音乐节更多地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一带,但是在今年,新疆、海南这些原本的“音乐节荒漠”也陆续推出了非常不错的音乐节。


由于持续时间较长、人流量大等特点,音乐节在各地都有促进旅游和消费的积极作用。因此,很多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动音乐节项目落地。2022年的三亚草莓音乐节就是由三亚市旅游推广局与摩登天空联合举办。三亚市旅游推广局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这场音乐节或将进一步推动三亚旅游消费的提升。


随着音乐节数量增多,乐迷们的选择也更多,可是一些音乐节的门票仍供不应求,还变得更贵。卢晴说,自己2018年参加音乐节只需200元多一点,而2023年普通的单日票都要400元~500元左右。卢晴想多看几场音乐节的演出,但经济条件并不允许,最终只买了一场的门票。


卢晴的体验并不是个例,近20年内音乐节的门票价格确实在飞速上涨。历史最悠久的迷笛音乐节最开始是免费的,后来门票价格不断上涨。根据我们的统计,它现在的票价已经是十年前的2.5倍,五年前的1.4倍。


制图/朱烜知
制图/朱烜知


并不是所有的音乐节都可以如此卖座。根据公开信息可知,在今年4月有多个音乐节发布公告,表示因“不可抗力”决定延期举办。虽然取消的理由不同,但是这些音乐节大多有一个共性——票房预售表现不佳。


林瑶在今年四月份买了上海潮CHAO音乐嘉年华的门票,并且规划了前往上海的行程,还订了迪士尼游乐园的门票和酒店。在4月10日听到音乐节取消的消息后,林瑶的第一反应便是气愤,这场音乐节的取消彻底打乱了她所有的行程。而林瑶和其他的网友也都猜测,音乐节之所以取消,就是因为门票售卖并不理想。


需求侧:要的是气氛


音乐节之所以如此吸引消费者,“氛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常敬轩只参加过一场音乐节。在现场,她和一群同样喜爱音乐的人一起唱、一起跳,感受到了新奇与自由。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无疑是最后出场的歌手谢天笑,那天他的现场效果极佳。常敬轩回到家里用手机再听谢天笑的歌,发现再也听不出那个味来了。


资深乐迷沈雨甜每年都会参加两到三场音乐节。除了演出阵容,音乐节最吸引她的就是那种氛围和文化。观众们可以“开火车”(后面的人搭住前面人的肩膀,一起向前跳动)、放烟花、摇旗,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形式可以上下互动,这都是音乐节才能有的独特体验。


资深音乐人常简有着自己的音乐厂牌,也曾经帮助音乐节主办方联系嘉宾。根据常简的经验,音乐节和别的娱乐活动不同,它其实为年轻人塑造出了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满足了大众对于音乐的需求,也满足了大家的社交需求。在音乐节的现场,受众可以接触到各种潮流文化,以及彰显自己音乐审美的独特性。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大家追求的是一种身份认同。”他说。


由于这种独特的需求,音乐节本身的受众与演唱会并不相同,音乐节也具有了无可替代的商业价值。所以这些年来,音乐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相关的商业化项目也在增多。蜜雪冰城、隅田咖啡等品牌在今年也都举办了音乐节活动,以增加知名度与塑造品牌形象。


不过,年轻人们也发现,随着音乐节的增多,各地音乐节提供的演出阵容和风格越来越同质化。


赵晨偏爱参加各类音乐演出。对各种音乐节非常熟悉的她总结道,只要是草莓音乐节就会出现万能青年旅社、重塑雕像的权利和五条人,谈到民谣肯定会来赵雷、陈鸿宇或者是陈粒,如果是星巢音乐节那就大概率会出现霓虹花园,整体而言八九不离十。


她的这种经验也在2023年的音乐节阵容中得到了印证,摩登天空目前官宣了九场草莓音乐节的阵容,其中八场都有万能青年旅社和重塑雕像的权利。也就是说,这两支乐队几乎在今年的草莓音乐节实现了“全勤”。


对于这种现象,赵晨很不满意:“如果每次都是他们两个乐队的演出,为什么我不直接去看他们的巡演呢?”不过,她最后还是买了5月份西湖音乐节的门票。在她的眼中,虽然音乐节的阵容有些乏善可陈,但是其中的氛围感还是难以被其他活动所替代。


产品端:可以引流的头部乐队太少


明星乐队的“全勤”背后,凸显了音乐节越来越多,明星音乐人数量太少的尴尬。


根据常简的经验,音乐节的主办方在设计阵容的时候除了考虑音乐人的档期,也更要平衡音乐节的票房与成本。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音乐节的盈利情况都不算好。为了保证不赔本,主办方只能提高票价,同时优先选择能带动票房的乐队。


问题是,可以带动票房的头部乐队毕竟只是少数,而一场大型的音乐节一般会持续多日,并且会被划分为多个舞台同时演出,所以一场音乐节所需要的音乐人数量其实相当大。为了填补演出阵容,各地的音乐节都不得不在少数几个“老面孔”之外,找大量的小众音乐人“凑数”。


4月27日开幕的黄渤海迷笛音乐节共持续三天,并拥有四个不同的舞台,每天有28个乐队进行演出,也就是说一场音乐节共需要84个乐队。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乐队其实主要在主舞台的压轴部分,如崔健、郝云等。在三个副舞台表演的大部分为独立音乐人,知名度较低,也很容易被观众认为“水”。


其实国内可以参加音乐节的音乐人并不少。常简最近在招募音乐节乐队的过程中,只是刚刚发布需求就能收到很多不错的乐队的资料。可是对于音乐节的主办方而言,场地、硬件设施与音乐人的出场费这些都算是开销中的大头。而出于票房与预算的双重考量,一般会更偏向于用头部音乐人引流,同时配以知名度低一些的乐队来节省整体的开支。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市场上表现不错又极具特色的“腰部”乐队数量不少,但却有些“高不成低不就”,在音乐节中并不吃香。


对于这一点,常简也感慨:“大家一边在抱怨阵容同质化的同时,一边还是会优先选择熟悉的乐队,去观看他们的演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 (ID:Banshu-Caijing),作者:朱烜知,编辑:余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