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软糖大王,原文标题:《扎堆赶集的年轻人们,在熙攘中品悟“生活气”》,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琳琅满目的当季食材、此起彼伏的热情叫卖、摩肩擦踵的热闹人群、摊位间升腾的袅袅烟气......提起集市,我们的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如此图景。
在农村,每个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的集市日。每逢集市,附近的人们便心照不宣地涌入熙熙攘攘的人群,循着香气来到一处不起眼的小摊前,吃上一笼小笼包再喝上一碗热汤面,和摊主们唠唠家常,而后捎上些物价远低于商超的新鲜瓜果蔬菜踏上归途。
最近,曾在城市的喧嚣声中被搁置已久的农村大集重新回到了年轻人们的视线中。在农村早已融入日常、再寻常不过的赶大集摇身一变,成为了互联网中年轻人们的“周末休闲新思路”。
屏幕之内,“赶大集”系列农村短视频还原了真实的乡野生活,带领年轻人们线上返乡。
屏幕之外,当代年轻人乐此不疲地涌入集市,在人间烟火中享受一场抚慰心灵的“精神按摩”。
“赶集”短视频:谱写真实的农村图景
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赶集”,相关话题浏览量已然突破百亿。承担着农产品收购和交易的职能的农村大集热度迅速攀升,相关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农村短视频中的一大阵地。
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中,诸多取材于农村田间地头的短视频作品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呈现乡野生活的景象。而提起农村题材短视频,其中备受关注的莫过于凭借国风美食制作系列视频出圈的李子柒,以她为代表的农村领域自媒体创作者营造出了令人心驰神往的乡野“乌托邦”。
与此同时,与极致的乡村之美相对的是曾风靡一时的土味文化。从创作没有瓶颈期的土味尬剧到不时凭借不知所云的流行语席卷互联网的土味网红。在博眼球、拼流量中无下限满足观众审丑猎奇心理的土味文化逐渐肆虐。
然而农村最本真的样貌果真如此吗?真实的农村生活不同于专业团队搭设出的乡野“乌托邦”,亦不同于浮夸作秀的土味聚集地。极致的美亦或极致的丑或许都不能够全然诠释农村生活。
短视频中的农村和真实的农村之间存在着昭然若揭的间隙。在这一尴尬的间隙之中,记录农村平凡日常的短视频映入人们的眼帘,悄然间收割大批流量。
不久前,一位自称“山野农夫”的视频创作者凭借给农村土猪准备猪食的短视频火了。“每天都做的事情,居然有人喜欢看”——博主在其中一条视频的配文体现出了他对于此次走红的意外之感。
然则仔细推敲便会发觉,此类作品的走红并非偶然。不论是给农村土猪备餐,还是赶大集、吃大席,诸如此类取材于田间地头的短视频并未使用繁琐的运镜手法或高超的剪辑技巧,仅仅是对于平凡日常的真实记录便足以冲破人们对于农村的刻板印象、还原乡野生活的本貌。
一方面,记录乡村日常的系列短视频揭开了农村的“世外桃源”面纱、满足了久居于城市中的人们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跟随镜头沉浸式赶大集、吃大席也能够带领在车水马龙中费力讨生活的年轻人们片刻“精神返乡”,人们得以在此类农村短视频的质朴和纯粹中品读出别样的粗粝之美。
扎堆赶集:反叛“精致感”,回溯“生活气”
在农村系列短视频的流量扶持之下,农村集市重焕活力。不少网友选择跟随互联网中的“赶集攻略”,在线下切实体验一把集市的生命力。逛大集更是被冠以“周末休闲新思路”的标签,在以往奉行“精致感”的社交平台中掀起热潮。
在“精致感”大行其道的社交平台中,“多少次去xx就为了这一口”、“任何一个人不知道我都会哭”、“xx菜系天花板”诸如此类的流水线文案捧红了一家又一家口味不足、噱头有余的“宝藏网红店”。而网红店平庸的口味、虚高的价格似乎都可以被拍照打卡的功能掩盖。
现如今,被美食博主们的“摁头安利”反复欺骗的年轻人们逐渐察觉到,相比起排上数小时的队只为在网红店拍照打卡,寻得半日时光驱车来到郊区大集走走看看,或许是更为经济实惠的休闲选择。
风靡于社交平台的各类集市褪去了以往与之如影随形的“土味”,“人情味”和“生活气息”开始成为集市的代名词。
市井长巷,人群熙攘,袅袅烟气散去后,集市使得镜花水月般的“人间烟火”以更加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展现出褪去浮华过后的生活本貌。
屏幕之外,年轻人扎堆赶集,实则是对于“精致感”的反叛、对于“生活气”的回溯。
纵观当今的互联网,诸如此类的“反叛”和“回溯”并非空穴来风。
不久前,挑战“最土公主下午茶”走红于网络。相比于以往认知中精致摆盘中的点心配茶,“公主下午茶”代表着再寻常不过的地域特色美食。
东北公主享用的“taco”是量大实惠的饭包、沙县公主享用的“pasta”是锅气十足的大碗炒面、淄博公主享用的“pancake”是裹满孜然的羊肉串卷饼......这些常见于街头巷尾的地域特色小吃都被冠上“下午茶”的名号登堂入室,下午茶所蕴含的“精致感”在各地“公主”的戏谑玩梗中被逐渐消解。
比起流行的风度,这些年轻人们似乎更愿意找寻市井的温度。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热点中,异军突起的“生活气”已逐渐发展壮大到足以与“精致感”分庭抗礼。相比起奔波于一个又一个网红打卡地,在简陋的环境中品味经济实惠的“公主下午茶”,亦或在熙攘的集市中感受喧嚣成为当代年轻人们打开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步入集市,来一场富有烟火气的“精神按摩”
现如今作为“市井温度”代名词的赶集,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实为罕见的光景。
如今互联网无孔不入地占据着年轻人的生活,买菜购物、人际交往均可通过动动手指、在各大手机软件中实现。诚然,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却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
人类学家项飙曾在《十三邀》节目中提到“消失的附近”这一概念。他谈到:“如今的社会,大家对自己周边的世界没有那种要浸淫进去,形成一个叙述的愿望或能力”。
身处一二线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们往往重复着在工位和出租屋之间两点一线的日常,无暇好好吃饭的他们多半用外卖草草果腹,已经记不得上次亲手挑选食材是何时。
“附近”的缺失意味着尽管朝夕相处,人们对于自己身处的城市和所在的社区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对现实中“附近”的感知逐渐淡化。
重拾“消失的附近”,实则是找寻更加“具体”的生活方式。冰冷的混凝土构筑的高楼大厦间,城市郊区的集市便很好地承载了“附近”的意义。它使得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重新构建起链接。现如今的集市不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更是一处人际交往的场域、排解压力的空间。
在鼎沸的人声中,集市能够带给年轻人片刻的自由和放松。这些热衷于赶大集的年轻人们正尝试着通过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确认自己与所处“附近”的链接,并从中获取作为“附近”中的个体的存在感和幸福感。
当代年轻人乐此不疲地涌入集市,不仅是出于对“精致感”的反叛,更是渴望在人间烟火中享受一场抚慰心灵的“精神按摩”。
当休息日碰巧赶上集市日,淘些停留于儿时记忆中的小物件、向摆摊的阿公阿婆讨教食材的烹饪方式、在一招一式间磨练砍价本领......这些无一不时刻提醒着奔走于工位、出租房和外卖柜的年轻人们正在“热烈而具体地活着”,这才是平凡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扎堆赶大集的年轻人们在奔赴远方的征途中,品味着近在咫尺的鲜活市井气息。
参考资料:
[1]年轻人,在短视频里寻找故乡. 银杏财经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253832020574334&wfr=spider&for=pc
[2]当代年轻人的宇宙尽头:在短视频里赶大集、吃大席. 中新国京传媒
https://mp.weixin.qq.com/s/BrD2JLbN5stDWqsirkEwSw
[3]年轻人怎么又爱赶集了?.非凡油条
https://mp.weixin.qq.com/s/SPg9dWsJeTr31g2ELdvn3Q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著网 (ID:covricuc),作者:软糖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