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 肖震宇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牛雨蕾

近日,疑似“中国电科员工怒怼领导清明节强制安排加班”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传播。网传消息称,中国电科(成都)软件开发事业部的一名员工因领导安排清明加班而暴怒,在微信群内怒怼领导,引起了部门同事共鸣,纷纷要求辞职。该事件引发全网关注后,中国电科新闻发言人表示,经排查,上述微信群聊天记录所涉单位和人员,非集团公司所属成员单位和员工。随后,四川省总工会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网传事件是发生于去年的事;“因加班怼领导员工”不属于中国电科成都所员工,应是在外地某城市的人员。

无论该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但“加班文化”引起的积怨由来已久,半月谈等多家媒体纷纷发布热评“加班文化偷走的不只是假期”“长期被自愿加班必然导致积怨”。



“5+2”“996”“007”,近年来因“加班”产生的舆论话题数不胜数。@36氪此前发布的《年轻人加班报告》显示,每天加班和经常加班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6.1%,仅有约7%的人从不加班。只有一成年轻人敢下班后不回消息,且“下班回家后从不加班”,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即便回到家也需要“经常加班”,七成以上的人在下班后“看到就会回(消息)”。

“加班原因”的调查中,有六成是因为“紧急情况”,其次是“上级突然布置任务”。加班最狠的TOP10行业分别为互联网、金融、法律、审计/会计、传媒/广告、医疗、教育培训、建筑、制造业、服务业。报告还指出,工资越高加班越多,月薪3万以上的职场人中超过86%经常加班。加班最狠城市前五名分别是深圳、杭州、北京、上海、西安,长沙和广州紧随其后,排名六、七位,随后是东莞、郑州。即便是号称“休闲之都”的成都,也挤进了第十。



调查还发现,加班给年轻人带来了很多“后遗症”:七成年轻人失去个人时间和空间、身心俱疲;过半数情绪低落、不想上班;近半数睡眠不足、气色不好;1/3的年轻人因加班而“总想辞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此前发布的2022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以下称《报告》)也有关于工作倦怠的调查,结果显示,37.7%的受访者自我感觉存在工作倦怠,10.8%存在“严重倦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应用中心测评主管肖震宇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的记者:“连续工作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是实实在在的。”

影响大脑健康。连续加班、机体得不到休息会使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脑部疲劳,而疲劳和少眠又会降低大脑血氧水平,引起脑功能衰退,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易怒等。

增加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打乱身体多种激素的分泌规律,继而增加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强行让心脏‘加班’,时间久了必然会出现问题。”肖震宇说。

导致心理障碍。连续加班会导致个体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的降低。肖震宇说:“很多人越加班越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更容易被pua,形成恶性循环,继而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工作狂”出现精神问题的几率是普通人的3倍。《报告》数据也显示,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工作时长稳定的人群抑郁风险检出率最低,连续加班、有职场倦怠感的人抑郁风险检出率超过40%。“有家庭的人连续加班,还会导致家庭矛盾;单身的人持续加班,会导致没有时间发展亲密关系。”肖震宇称,“这样,大家的负面情绪没有出口,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专家提示,要改变“加班文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主动注意到这些事件,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监督,将《劳动法》落实到位。其次,用人单位要主动落实《劳动法》,避免让员工过多加班,并主动采取措施帮助缓解压力。“用人单位应当把眼光得放长远一些,一个劲儿压榨员工,工作效率提不起来不仅会导致产出下降,还容易造成负面舆情,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肖震宇说。最后,员工对于侵犯到自己权利的行为,应该大胆说“不”,并使用好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